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501280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docx

《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docx

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

1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

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

1、文学常识(准确熟练,不混淆,不错字)

2、字形、字音(读准、读对,注意形近字、多音字和通假字)

3、默写(让背篇目)(准确熟练,不写错字、白字、不掉字、多字、草字)

4、实词翻译(书中注释为主,准确,全面,特殊用法)

5、句子翻译(关键字、名句,准确、流畅、完整,体现重点词含义)

6、文章内容要点(文章思想,作者感情、段意、层意、句意、结构特点、自己的感受)

一、《三峡》(郦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文学常识:

作者:

郦道元 ,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实词:

自:

从。

 嶂:

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曦月:

阳光,月亮。

襄:

漫上。

 沿:

顺流而下。

 溯:

逆流而上。

御:

驾。

 献:

山峰。

 良:

实在、真。

肃:

寂静。

 属:

连续。

 引:

延长。

 绝:

消失。

清荣峻茂 素;白色。

旦;早晨。

3、特殊用法:

奔:

飞奔的马。

 湍:

急流的水。

4、 区别:

 

属:

属引凄异(连续) 绝:

久绝(消失)。

 自三峡……(从)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绝 献:

极 自非……(如果)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阻绝:

5、通假字:

阙;同“缺”,中断。

6、重点句翻译: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7、理解性背诵: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写山高峻的句子: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

(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中心内容及结构:

文章先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分写)

9、运用:

(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三峡秋日的凄异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0、探讨:

(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

(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11、欣赏:

(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

说出喜欢的原因。

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

或 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

(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如:

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

如:

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

二、《五柳先生传》(晋宋时期诗人、散文家,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1、 文学常识:

陶渊明:

晋宋时期诗人、散文家。

《五柳先生传》出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桃花源记〉〉,诗有《饮酒》 《〈归园田居〉其三》

2、 人物欣赏:

(1)五柳先生的形象:

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2)从三方面描写其形象的:

一是: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二是:

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三是:

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对“五柳先生”的评价:

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他不慕荣利,厌恶官场的追名逐利,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是值得肯定的。

可令另一方面他逃避现实,隐居起来,不去撞击社会矛盾的思想是消极的。

(4)本文与,《醉翁亭记》中的“醉翁”同是嗜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五柳先生:

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

醉翁:

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

是与民同乐。

3、 名句及成语:

(1)不求甚解:

现指:

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理解。

本文指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下功夫。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意思:

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4、 重点实词:

会意:

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

(会;体会,领会。

意:

书中的意旨)

亲旧:

亲戚、朋友。

 造饮:

到、往。

到别人家里去喝酒。

期:

希望,愿望。

 环堵:

周围环着四堵墙。

 萧然:

冷冷清清的样子。

短褐:

粗布短衣; 穿结;打补丁。

 晏如:

安然自若的样子。

戚戚:

忧愁的样子。

 汲汲:

心情急切的样子。

 兹若人:

此人。

俦:

朋友,伴侣。

 觞:

酒杯。

 嗜:

爱好,喜欢。

5、 重点句子翻译: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到别人家里去喝酒,一来、就要把酒喝光,希望一定喝醉。

(3)好读书,不求甚解:

喜欢读书,但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4)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5)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一边喝酒一边做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

(6)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中于发财做官。

6、理解背诵:

《五柳先生传》中

(1)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2)先生的三大志趣是:

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3)文中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并且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文中描写“五柳先生”不追名逐利,恬淡自足的诗句是: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三、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1、 作者:

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题解:

表:

古代奏议的一种。

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2、重点实词。

臣本布衣:

平民 。

 躬耕:

亲自。

 以驱驰:

奔走效劳 。

倾覆:

兵败。

 光:

发扬光大。

 恢弘:

发扬扩大。

失义:

适当恰当。

 宫中:

皇宫中。

 府中:

朝廷中。

陟(奖)罚(惩罚) 臧(善)否(恶)。

 刑赏:

罚。

 

以遗:

给予。

 夙夜:

早晚。

 驽钝:

比喻才能平庸。

攘除排除、铲除。

 以彰:

表明。

 之慢:

怠慢、疏忽。

以咨诹(询问)善道, 雅言(正言) 之理:

治。

3、通假字:

阙(通“缺”当“缺点、疏漏”讲)漏。

 简(通“检”选拔)拔

4、古今异义字:

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今指品质低劣、下流。

由是感激:

感动振奋。

今意指激动感谢。

 

痛恨:

痛心遗憾。

今指十分憎恨。

开张:

扩大。

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6、 一字多义: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给予)

深追先帝遗(yí)诏(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恐托付不效。

(成效)。

 

不效(效果)则治臣之罪

6、特殊用法:

之秋:

时。

 恢弘:

这里指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

猥(这里指:

降低身份)自。

 良实:

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

驽(劣马)钝(刀锋不锋利)比喻才能平庸,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7、 成语及名句:

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8、翻译重点句子: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

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翻译:

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翻译: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翻译: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

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在先帝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翻译: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8、理解性背诵: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不宜妄自菲薄;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或: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 

(9)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亲贤臣,远小人(或:

亲贤远佞)。

 

(10)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2)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4)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5)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6)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

他在《出师表》中写到: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及思想基础的语句是: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严明赏罚的句子是(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 )。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9)诸葛亮《出师表》中写作者回忆先帝不惜降低身份拜访自己的句子是 

由本文叙述某件事概括而来的成语是 ,其原文是 。

本文中作者认为西汉所以兴隆的原因是 。

 文中 高度概括郭攸之、费袆、董允等人的语句是 。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 。

另一种说法:

1、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句: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3、后汉倾颓的原因: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诸葛亮的三条建议: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妄。

5、诸葛亮的政治愿望:

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为急存亡之秋也。

7、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8、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0、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

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四、《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伐,穷山之高而止。

攀缘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嵝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茫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物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1、文学常识:

作者:

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被后人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其山水游记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永州八记。

本文是其中的第一篇。

2、重点字词;惴:

惧。

 栗:

战栗。

 遂:

于是。

 缘:

沿着。

 斫;砍。

施施:

漫步徐行的样子。

 穷(穷尽)回溪。

 更:

进而。

 漫漫:

任意。

箕踞(伸开两脚像簸箕那样蹲着或坐着)而遨(游戏)。

 衽席:

席子。

岈(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然洼(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然。

若垤(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若穴。

 攒(聚)蹙(收缩)。

 

颢气:

弥漫于大地之间的大气。

 觞:

酒杯。

心凝(凝聚安定)形释(解脱) 

颓然:

醉醺醺的样子。

 向:

从前。

 

冥合:

暗暗。

 就(接近)醉。

 以志;记。

2、 通假字;僇(通“戮”这里指遭到贬谪的意思)人。

3、 重点句翻译。

(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翻译:

心思所到之处,梦境也有同样的旨趣。

(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我都游过了,而未始知西山之奇异突出。

翻译:

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形态奇异的,都归我所有了,可却 未尝知西山的奇怪特别。

(3)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翻译:

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拢,叠到一起,没有什么可以逃出视野的。

 

(4)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翻译:

青山萦回,白云缭绕,外面和天相接,四下眺望都一样。

然后才知道这山的独立出众,不和小土丘为伍。

(5)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翻译:

我的思想遥远得与天地大气成为一体,而不知它的边际,我的意念广大得与造物的上天相处,而不知它的尽头。

(6)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7)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翻译:

苍茫暮色,从远而近,直到什么也看不见还不想回去。

(8)心凝形释,与万物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翻译:

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与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然后知道我从前没有(真正)开始游,(真正的)旅游从此开始。

4、理解背诵。

(1)《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总写作者寄情山水的自由快乐心情的句子是: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2)写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3)点明作者依依不舍的语句是:

苍茫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4)作者对西山宏伟气象进行赞美并寄予自己心志的句子是(也是登高远望后看到西山地势高峻,气象阔大后产生的感受句子):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5)写西山是永州一带最高的山的句子是:

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5、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傲世情怀。

6、文章写法欣赏:

(1)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概写,总述未识西山前的游览情况。

为下文正面写西山怪特作铺垫,引起读者注意。

(2)第一段最后一句的作用(过渡,引起下文)。

又包含什么哲理?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或不能靠主观臆断,要探索实践。

或求学之路,永无止境。

(3)作者以《始得西山宴游记》为题,并紧扣“始得”结构全文,作者的用意是:

突出作者发现“西山怪特”的欣喜之情。

(4)本文是记西山之游,却先记众山之游,这是为什么?

描写永州众山,烘托西山怪特,表现作者傲世情怀。

(5)结构;本文先写偶得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的阔大与自然的融合,表现作者傲世情怀。

(6)“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嵝为类”此句在文中有那两层意思?

一是:

总结(点出)西山的特点—高而独特。

二是:

流露作者性情—与众不同,超凡脱俗。

五、《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生字

箪(dān) 蹴(cù) 羹(gēng) 死亦我所恶(wù)

二、重点词解释

1、本心:

天性,天良” 2、患:

祸患,灾难

3、辟:

通“避”,躲避 4、勿丧:

不丢掉,不遗失。

丧:

遗失

5、箪:

竹筐 6、豆:

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可译作“碗”

7、蹴:

用脚践踏 8、得:

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9、乡:

通“向”,从前 10、苟得:

苟且取得,本文指:

“苟且偷生

11、辩:

通“辨”,辨别。

 12、得我与;通“欤”,语气词。

13、何加,好处。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四、复习题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

2、归纳段意:

第一段:

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第二段:

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

3、理解及背诵: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概括:

人生在世,无论什么情况下,应舍生取义。

用原文回答: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

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而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4、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5、人的本心是什么?

舍生取义

6、本文使用了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