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操作系统课后题练习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49492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4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操作系统课后题练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最新操作系统课后题练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最新操作系统课后题练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最新操作系统课后题练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最新操作系统课后题练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操作系统课后题练习答案.docx

《最新操作系统课后题练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操作系统课后题练习答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操作系统课后题练习答案.docx

最新操作系统课后题练习答案

 

操作系统课后题练习答案

1练习题

(一)

Ⅰ问答题

1.操作系统的两个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

方便性与有效性。

2.试说明操作系统与硬件、其它系统软件以及用户之间的关系?

答:

与硬件的关系:

操作系统是位于硬件层上的第一层软件,它直接管理着计算机的硬件,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并提高了硬件的利用率。

与其他系统软件的关系:

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但它不同于其它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它为其它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提供接口。

应用软件要使用操作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方可方便使用计算机。

与用户之间的关系:

操作系统是为改善人机界面、提供各种服务,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良好运行环境的一种系统软件。

3.试论述操作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硬件平台上的虚拟计算机系统。

答:

没有任何软件支持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即使其硬件功能再强,也必定是难于使用的。

而实际呈现在用户面前的计算机系统是经过若干层软件改造的计算机。

裸机位于最里层,它的外面是操作系统,经过操作系统提供的资源管理功能和方便用户的各种服务功能,将裸机改造成功能更强、使用更方便的机器,通常把覆盖了软件的机器称为扩充机器,又称之为虚拟机(VirtualMachine),这样的计算机系统是概念上和逻辑上的计算机,不是物理上的真实计算机。

4.什么是操作系统?

它有哪些基本功能与基本特征?

答:

操作系统是位于硬件层之上,所有其它软件层之下的一种系统软件,它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提供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接口。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有:

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提供用户接口。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有:

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不确定性。

5.请叙述并发和并行两个概念的区别?

答:

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程序在同一时间段内同时执行,是宏观上的同时。

而并行性是从硬件意义上考虑,是不同硬件部件(如CPU与I/O)在同一时刻的并行,即微观上,多个程序也是同时执行的。

6.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

在操作系统中使用这种技术有什么好处?

答:

多道程序设计是指在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若干道已开始运行尚未结束的程序,它们交替运行,共享系统中的各种硬、软件资源,从而使处理机得到充分利用。

好处:

①提高了CPU的利用率。

各道程序是轮流占用一个CPU,交替地执行。

②改进了系统的吞吐量(系统吞吐量是指计算机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总工作量)。

③充分发挥了系统的并行性,使CPU与I/O并行工作。

提高CPU、设备、内存等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系统效率。

7.什么是批处理、实时、分时系统?

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各适用哪些场合?

答:

(1)批处理系统

"多道"是指在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可以存放多道作业:

"批处理"是指用户与作业之间没有交互作用,用户不能直接控制作业的运行,一般称为"脱机操作.在多道批处理系统中,用户的作业可以随时被接受进入系统,首先存放在外存缓冲存储器中,形成一个作业队列,OS按照一定的调度原则或根据作业的优先程度从作业队列中调出一个或多个作业进入内存,待作业运行完毕,由用户索取运行结果。

多道批处理的特点是:

①多道。

②宏观上并行执行。

③微观上串行执行。

(2)分时系统

分时系统是指多个用户分享同一台计算机,它将计算机的中央处理机在时间上分割成很小的时间段,每个时间段称为一个时间片,系统将CPU的时间片轮流分配给多个用户,每个用户通过终端使用同一台计算机,并通过终端直接控制程序运行,进行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

分时操作系统的特性:

①同时性(多路性)。

②独立性(独占性)。

③及时性。

④交互性

该系统主要用于教育与科研。

(3)实时系统

这类系统要求计算机能对外部发生的随机事件作出及时响应,并对它进行处理。

实时系统应当具有如下两个基本特征:

(1)实时性。

(2)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实时系统具有专用性,不同的实时系统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

它有三种典型的应用形式,即:

过程控制系统(如工业生产自动控制、卫星发射自动控制)、信息查询系统(如仓库管理系统、图书资料查询系统)和事务处理系统(如飞机订票系统、银行管理系统)。

8.在分时系统中响应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

主要与联机的终端数目、时间片的长短、CPU速度、系统调度切换速度等有关。

9.网络操作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什么?

它最使你感兴趣的是什么?

答:

网络通信和网络资源管理。

10.分布式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有什么不同之处?

答:

(1)分布性:

分布式操作系统是驻留在系统的各个结点上,而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功能大部分是集中在服务器上。

(2)并行性:

分布式操作系统可将一个用户的多个任务分配到多个计算机上并行执行;而网络环境下,每个用户的一个或多个任务只能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处理。

(3)透明性:

分布式系统能隐藏自己内部的物理位置、并发控制、系统故障等实现细节来使用系统;而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需要IP地址。

(4)共享性:

分布式系统中,所有分布在各个站点的软、硬件资源均可供系统中所有用户共享,并能以透明的方式使用它们;而网络操作系统共享的资源大多数是设置在服务器中,它机的资源一般由本机用户使用。

(5)健壮性:

分布式系统任何结点的故障都不会对系统造成太大的影响,某些部件的故障可以通过容错技术实现系统的重构;而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功能大部分集中在服务器中,这使得服务器会成为单点故障,它一出故障,就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11.操作系统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你对21世纪的操作系统有什么见解?

答:

(1)器件快速更新换代。

每隔18个月其性能要翻一翻。

(2)计算机体系结构不断发展。

计算机由单处理机系统改进为多处理机系统,操作系统也由单处理机操作系统发展到多处理机操作系统和并行操作系统。

(3)提高计算机系统资源利用率的需要。

多用户共享一套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必须提高计算机系统中各种资源的利用率,要不断研究和采用各种调度算法和分配策略。

(4)用户使用计算机方便程度的需要。

要求操作系统的界面变得更加友善。

(5)满足用户的新要求,提供给用户新服务。

12.计算机系统中“引导程序”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

完成装入操作系统并开始执行系统。

主要完成工作是:

把标准设备的驱动程序从BIOS读入内存的固定位置,让所有的标准设备都能开始工作;运行自动检测程序,检测各种设备是否正常工作;读入256个中断处理服务程序。

13.简述主存储器与辅助存储器的作用和特点。

答:

主存储器的作用是存放和,并能由中央处理器直接访问的唯一存储空间,任何程序和数据都必须装入主存后才能执行。

内存是易失性存储设备,当掉电或有其它原因时会丢失所有内容。

辅助存储器用它来作为内存的扩充,并能够永久性地存储大量的数据。

14.双重工作模式的思想是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答:

为保护操作系统和所有用户程序不受错误用户程序的影响,许多计算机系统提供用户模式和系统模式两种运行模式(两种执行状态)操作,并将指令系统分为特权指令和非特权指令。

只有操作系统才能执行全部指令(特权指令和非特权指令),而一般用户只能执行非特权指令,否则会导致非法执行特权指令而产生保护中断。

特权指令的规定既保障了系统的安全,也使得操作系统拥有了对计算机系统中所有软、硬件资源的控制权和管理特权。

15.陷入与中断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各自有什么用途?

答:

陷入与中断之间的主要区别是:

陷入的中断源头来自CPU的内部,而中断的中断源头来自CPU外部。

中断的用途:

它能使CPU在运行过程中对外部事件发出的中断请求及时地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又立即返回断点,继续进行CPU原来的工作。

陷入的用途是当程序出现错误(如某数除以0,或非法访问内存等)或用户程序执行非法操作可产生陷入,它属于软件生成中断。

16.系统调用的用途是什么?

它与过程调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

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为了扩充机器功能、增强系统能力、方便用户使用而建立的。

用户程序或其它系统程序通过系统调用就可以访问系统资源,调用操作系统功能,而不必了解操作系统内部结构和硬件细节,它是用户程序或其它系统程序获得操作系统服务的唯一接口。

系统调用与过程调用的主要区别是:

(1)调用形式不同;

(2)被调用代码的位置不同;

(3)提供方式不同;

(4)调用的实现不同

17.采用层次式结构设计操作系统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答:

层次结构,即是把操作系统划分为内核和若干模块,这些模块按功能的调用次序排列成若干层次,各层次之间只能是单向依赖或单向调用关系,即低层为高层服务,高层可以调用低层的功能,反之则不能。

这样不但系统结构清晰,适应性强,易于扩充和移植,而且不构成循环调用。

18.采用微内核的方法设计操作系统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答:

微内核方法是将操作系统所有非基本部分从内核中移走,仅存放那些能实现现代OS最基本的核心功能的部分,使得操作系统核心部分很小,这样可以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移植性,提供了对分布式系统的支持。

Ⅱ单项选题

CCBCDBACCACB

DBBBBDBB

Ⅲ思考题

1.举例写出你最熟悉的操作系统的特征和缺点?

2.请在网上查询或查看有关书籍,列出目前经常使用哪些操作系统?

说明它们的应用对象和环境?

并比较这些操作系统各有什么特点?

练习题

(二)

Ⅰ问答题

1.什么是进程?

为什么要引入进程概念?

进程都有哪些特征?

答:

(1)进程是一个可并发执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执行过程,也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独立单位。

(2)在多道程序环境下,程序的并发执行代替了程序的顺序执行,资源共享和竞争又导致并发程序之间的相互制约性,使得系统中运行的程序是处于走走停停的状态之中,当一个程序获得处理机后向前推进,当它需要某种资源而未得到时只好停下来,以后得到所申请资源时再继续前进。

基于“程序”这个静态概念已不能完整、有效地描述并发程序在内存中的运行状态。

因此,为了实现程序在多道程序环境下的并发执行,必须引入一个能确切描述并反映并发过程的新概念—进程,以便从变化的角度动态地研究程序的执行。

(3)进程的特征:

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异步性、结构性。

2.叙述进程和程序的关系?

答:

进程与程序的联系是:

(1)进程包括一个程序;

(2)进程存在的目的就是执行这个程序。

进程与程序的区别是:

(1)进程是动态的概念,程序是静态的概念。

程序是指令代码的有序集合;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它能动态的被创建、调度执行,执行后消亡。

(2)进程是暂时的,程序是永久的。

进程是一个程序执行状态变化的过程,程序是可长久保存。

(3)进程是由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组成。

程序是由若干行代码组成。

(4)通过多次执行,一个程序可对应多个进程;通过调用关系,一个进程可包括多个程序。

(5)进程能够独立运行,可以为其独立分配资源,独立接受调度的单位,而程序不能在多道程序设计环境下运行。

3.叙述进程的并发性和制约性。

答:

并发性是进程的重要特征。

即多道程序中多个进程同时向前推进的过程,每个进程总是与其它进程并发地执行的。

进程的制约性是指一个进程的运行受到另一进程的制约(直接制约和间接制约)。

如进程在运行过程中,有的进程可能正在等待另一进程的计算结果而无法运行,或者进程所需的资源被别的进程占有而无法运行。

4.进程最少应设置几个状态?

为什么?

答:

一个进程在它的生命期中至少应有如下三种基本状态:

就绪、运行和阻塞。

这三种状态可以简单的描述每个进程的执行过程,进程任一时刻当且仅当处于上述三种基本状态之一。

5.进程控制块的作用是什么?

它是如何描述进程动态性质的?

答:

进程控制块是系统占用区中的一个连续区域,存放着操作系统用于描述进程情况和进程运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