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滤清器跨国营销分析论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90793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滤清器跨国营销分析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我国滤清器跨国营销分析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我国滤清器跨国营销分析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我国滤清器跨国营销分析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我国滤清器跨国营销分析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滤清器跨国营销分析论文.docx

《我国滤清器跨国营销分析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滤清器跨国营销分析论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滤清器跨国营销分析论文.docx

我国滤清器跨国营销分析论文

盛联滤清器制造有限公司跨国公司战略分析

 

院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E-MAIL:

日期:

目录

 

一、企业介绍1

1.1产品多元化打造专业滤清器品牌1

1.2主流品牌,值得信赖1

1.3深度营销的模式树立国际品牌2

二、中国宏观经济分析4

三、中国滤清器行业的产业环境概况8

3.1中国汽车行业保持快速发展8

3.1.12000-2007年我国汽车产量增长变化情况9

3.1.22001-2007年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增长情况9

3.2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9

3.2.12005-201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总产值10

四、 滤清器行业市场现状分析10

4.1国内滤清器市场状况10

4.2存在的问题11

五、中国车用滤清器市场流通渠道调查12

5.1调查样本说明12

5.2滤清器品牌知名度研究12

5.3 品牌市场覆盖率调查13

5.4代理/经销滤清器时考虑因素13

5.5代理商进货渠道调查14

5.6代理商希望得到厂商支持情况调查14

5.7代理商采用的宣传方式调查15

5.8影响客户购买决定因素调查15

5.9经营滤清器时负面影响因素调查16

5.10代理商盈利情况调查16

六、中国车用滤清器市场消费特征分析17

6.1不同轿车用户受欢迎的滤清器品牌调查17

6.2不同轿车用户群接受的滤清器价格区间调查17

6.2.1不同轿车用户群受接受的空气滤清器价格区间调查18

6.2.2不同轿车用户群受接受的机油滤清器价格区间调查18

6.2.3不同轿车用户群受接受的燃油滤清器价格区间调查18

七、2006年中国汽车滤清器市场走势分析19

八、资料来源:

21

一、企业介绍

东莞市盛联滤清器制造有限公司于1996年3月在东莞创立,和国内众多滤清器制造商,设备制造商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1999年推出JiuJ牌产品,2007年推出SL牌滤清器。

现在是拥有5个关系企业,450余名员工,厂房总面积达13,000多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超过800万个,并以最早开发一体成形环保空气滤清器而成为国内行业先进的技术的引导者。

   

    1.1产品多元化打造专业滤清器品牌

    盛联滤清器制造有限公司从狭窄的区域市场“贴牌“到外贸,从出口到转战中国市场。

这个从梅州走出来的年轻人――张国汉,开始跃跃欲试,跟豹王跟曼牌抢生意。

打造连锁经营模式。

颇有点北方人的豪爽,但又有点南方人的天赋。

    凭着自己的意志和信念坚持到底的张总,终于在事业上取得了回报。

从2006年9月在广州设立了盛联滤清器制造有限公司的总店,把1999年推出的JiuJ品牌更改为现在的盛联品牌滤清器。

发展到2008年10月份旗下有8家分公司,30家代理商。

紧接着又将在东北三省设立事业部。

    门店扩张,增加代理商数量,是一条路。

盛联滤清器制造有限公司的目标就是2009年之前要在全中国每个角落都看到盛联的加盟连锁店。

让全国各地的人认识盛联,了解盛联。

产品多元化战略是一条路,盛联滤清器不但乘用车品种齐全、而且还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研发一系列包括盛联大车滤清器、盛联工程机械滤清器、盛联发电机滤清器产品等。

2008年将是盛联滤清器制造有限公司战略转型的一年,通过门店扩张的方式打开盛联滤清器制造有限公司滤清器的销售渠道。

    1.2主流品牌,值得信赖

    盛联滤清器制造有限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专业的产品设计师,开发部,工模部,公司生产的滤清器主要适用于轿车、重型车;工程机械、工业、各种型号的割草机和发电机组等。

产品除提供国内销售外,更远销亚洲、欧洲、美洲许多国家和地区。

盛联滤清器制造有限公司本着:

品质优良,信誉至上,价格合理的宗旨。

时刻把握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动态。

竭诚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最佳的服务。

    顺应市场变化占领滤清器市场

    盛联滤清器制造有限公司近三年来在我国汽车市场产销发展迅猛,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以及原材料价格不断增长,导致企业利润不断的下降的情况且下不断地适应市场变化,寻找新的生意契机来保证企业利润的增长,从而获得长足的发展。

但是,对于我国的汽车配件生产企业来讲,现实的可行之路就是必须迎合市场需求变化、提高服务水平、建立自主品牌、选择适合的销售模式,才可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寻求自身长足稳定的发展。

    盛联滤清器制造有限公司有一批实力强劲的代理商和经销商,代理商、经销商和厂家有着生死相依的直接关系。

如果滤清器厂家的经营效果不好,代理商和经销商就被置于危险的境地。

因此,把综合市场和品牌专营的优势集中起来,建立多种产品多种渠道的经营机制来分散化解风险,这就成为许多经销商的不二选择。

而盛联滤清器也在产品齐全和产品多样化上面做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功夫,以保证能在不景气的市场变化中站稳脚跟。

1.3深度营销的模式树立国际品牌 

针对目前经济不景气的汽车业,盛联滤清器制造有限公司又走在业内竞争者的最前面,为企业以后的发展出谋划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策略一:

建立研发机构,掌握核心技术

    盛联滤清器制造有限公司要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就必须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部门,努力开发新技术、新车型的产品打入易损件市场。

目前我国汽车业还处于政策保护之下,汽车配件企业还有5到6年的时间去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但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只要可以有效地利用资金就可以迅速的建立自己的研发队伍,掌握在日后竞争中所必须具备的实力和技术。

    策略二:

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需要的核心技术。

    在国外成熟的汽车市场销售额中,配件占39%,制造商占21%,零售占7%,服务占33%。

国内汽车市场销售额中配件占37%,制造商占43%,零售占8%,服务占12%。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汽车销售额中制造商的比重依然偏大,而服务的比重过小,汽车售后服务还有近10%的上升空间。

若能占据这10%的销售额,盛联滤清器制造有限公司便可获得可观的利润。

盛联滤清器制造有限公司会依靠自己在行业中的经验转投终端服务业,采取深度营销的方式,即通过在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上扩展,赢得客户的长期信赖和支持,培养客户的忠诚度。

比如向顾客提供产品的参数,制造和维修工艺,打造售后服务团队。

从而适应汽车消费的固有特征,迎合汽车用户对深层次服务的要求,强化汽车用户对汽车服务和汽车服务企业的依赖,实施市场结构优化战略,形成新市场竞争优势。

    随着汽车配件市场旧有体制的被打破,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需求决定供给,产能提高带来了生产过剩,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厂家转变经营观念,适应市场发展要求,完善汽车售后服务,把以销售为中心的经营观念转变为以顾客为中心。

经销商的价值与地位也决不可忽视,汽车经销商已成为联系汽车产品和消费者的重要桥梁,只有与经销商实现“双赢”才可能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品牌经营满足了客户多样化消费需求和服务期望值需求,奠定了其发展的客观基础。

而国家在政策上的支持也将使汽车配件产业的竞争更加规范。

滤清器就是指能起到过滤作用的零部件.它主要分为四大类:

空气滤清器、机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空调滤清器。

 保护和净化机器设备的工作环境,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和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机油滤清器就是通过过滤发动机内的机油杂质、金属磨削颗粒和碳化物等,使发动机工作时减少磨损,提高其工作效率。

 滤清器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说,只要有活塞运动部件的机器和需要吸入空气的设备都会使用滤清器。

它们包括汽车,船舶,发电机,工程机械以及其他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的行业如电子,食品,医药等行业。

 空气滤清器:

用语过滤吸入发动机中的空气,以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包括灰尘、轮胎颗粒、花粉等)被吸入,另活塞和汽缸间磨损加大,导致机油混入燃烧室,从而使发动机油耗加大,废气排放增加,功率下降,使用寿命缩短。

当行驶一定里程后,空气滤清器滤芯表面会积聚大量的灰尘和杂质,导致空气透气性下降,必须要定期更换空气滤清器。

在汽车养护中,不少车主忽视滤清器的重要性,误认为它的技术含量低,不值得做过多投资,这样常常导致汽车中其他昂贵部件的损坏。

因为外界有害物质如灰尘等会进入空气、机油和汽油发动机中,导致相关部件的过早磨损。

因此,选用优质滤清器是十分必要的。

空气滤清器      空滤有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和节约燃油的作用。

汽车每燃烧1L的汽油就要吸入9000L的空气,而空滤在满足空气吸入的同时,还要过滤掉最微小的杂质颗粒,以保护发动机。

优质空滤能有效降低发动机吸入空气的噪音,并且能节约10%的燃油。

在空滤中,滤纸的好坏最为关键。

优质的空滤采用的是充满合成树脂的超细纤维纸,它能精确过滤杂质并且有很强的蓄污能力。

据博世公司统计,在欧洲一辆输出功率为180KW的巴士,在3000KM的行驶中被优质空滤过滤掉的杂质重达1.5KG。

由于空气流量大,对滤纸也有特别的要求,在对抗气流的同时,还能保证较强的过滤能力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另外,空滤安装必须非常禁固,优质空滤的密封条都含有聚亚安脂成分,以提高密封条的可塑性,有效的防止空滤因小缝隙而开列。

 机油滤清器      机滤的主要作用是清洁发动机机油,而机油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各部件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摩擦,以降低能量损耗和零件磨损,机滤能除去机油中的灰尘、金属颗粒、碳沉淀物和煤烟颗粒等杂质,以保护发动机。

机滤对滤纸的要求比空滤更高,因为机油的温度变化范围很大,一般是从0~300°C不等,在剧烈的温度骤变下,机油的浓度也会发生变化,这将影响到机油的过滤量。

优质的机滤滤纸能够在剧烈的温度变化下,在有效过滤杂质的同时还能保证足够的流量。

优质的机滤密封圈使用特殊橡胶合成的,能够保证100%不漏油。

另外,在优质的机滤中还装有回流抑制阀。

当发动机熄火时,回流抑制阀能够防止机滤变干,而且在重新点火时,能立即产生压力,供给机油润滑发动机。

当外部温度降低到某一特定值或机滤超出正常使用期限的时候,溢流阀会在特殊压力的作用下打开,让未经过滤的机油直接流进发动机,虽然这时机油的杂质会进入发动机,但比发动机没有机油而造成的磨损要小得多,因此,溢流阀是在紧急情况下保护发动机的关键。

 

燃油滤清器     一般俗称汽滤,顾名思义其主要作用是清洁燃油。

与化油器车相比,电喷车需要更加清洁的燃油,因为哪怕是极微小的杂质也会磨损电喷系统中的精密零部件。

因此电喷车需要专用燃油滤清器,以过滤燃油中的杂质,防止他们进入喷射阀和冷启动阀。

燃油滤清器是电喷系统的重要零部件,只有原厂配套或超出配套品质的燃油滤清器才能满足电喷系统的要求,从而使发动机性能达到最优,为发动机提供最佳保护。

燃油滤清器的滤纸有线式和螺旋式两种。

在线式滤清器内部,折叠的滤纸与塑料或金属滤清器两端连接,燃油从滤清器外壁经过层层滤纸到达中心后流出。

与线式不同,螺旋式滤纸是包裹在中心管上,燃油直接经过滤纸过滤后流出,杂质颗粒被滞留在滤纸槽内,这种燃油滤清器的性能更好,主要用于中、高档乘用车上。

二、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2008年,在外部环境恶化、国内结构性政策调整以及经济内在周期的三重压力下,中国“出口——投资导向型增长模式”的内在矛盾全面激化,总供给与总需求关系出现逆转,宏观经济急转直下,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急剧变化,中国宏观经济开始步入深度下滑的下行区间。

  2009年,由于世界经济周期与中国经济周期、实体投资调整周期与金融资本调整周期、结构转型力量与周期性调整力量、房地产调整周期与制造业调整周期等多重因素的叠加,结构联动性和刚性的约束,中国宏观经济将出现超预期深度下滑的局面。

  我们依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CMAFM模型进行预测,即使考虑政府现有得各种强力刺激方案,投资驱动型增长方式的内在矛盾只能被轻度缓和,不会改变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深度下滑的趋势。

这集中体现在:

  中国的GDP增速将跌破9%,“保八”成为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之一;潜在GDP缺口进一步扩大,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平衡进一步恶化,2009年三种方法测算的中国潜在GDP缺口分别为-6.531%、-4.0421%和-3.5738%,比2008年平均恶化了85.3%;失业水平将进一步扩大,2009年中国的失业规模将会接近3200万,调整后的失业率也将由2007年的7.1%攀升到9.3%左右。

这将对中国带来极大的社会压力,并制约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

  此外,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也将全面调整,“价格调整”取代“成交量调整”而成为2009年市场的主旋律,不同的调整模式将使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的幅度不同,预计2009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下降10-20百分点,0增长的现象也可能出现。

  2009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将双双大幅度下降,基础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将进一步凸现。

预计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将分别下降7.5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能源生产和消费增长率将分别下降14和13个百分点。

  而对中国当前经济影响巨大的出口和进口增速将双双持续回落,其中出口增速下滑更为剧烈,预计将出口增速将下降6.9个百分点,进口增速下降6.1个百分点。

这导致2009年贸易顺差较2008年少增加146亿美元。

贸易顺差的增长速度为-5.5%。

  在居民收入下滑、消费者信心下滑,消费增长的两大支点消失以及财富效应的反向作用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2009年消费将改变2008年名义与实际增速双增的局面,“消费拉动宏观”的现象将消失,预计消费实际增速将下降1-1.5%个百分点。

  总需求各部分的联动性、产业的联动性、经济增长区域结构的脆弱性、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的不匹配性、资本市场调整与实体调整的同步性、房地产调整周期与一般产业调整周期的一致性以及世界经济周期与中国经济周期的叠加等深层次因素将使上述总量性的调整超出一般预期的水平。

  分析中国经济深度下滑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全球经济环境和中国的现实问题找到答案。

  首先,世界经济超预期的深度下滑将使中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国出口面临的冲击将由2007-2008年度的成本冲击向2009年的需求冲击转变,这将导致中国出口增速的下降幅度大于进口增速的下降幅度,贸易顺差近5年首次出现负增长。

  世界经济此番所面临的不是短期调整,而是深度的周期性下滑。

“新技术扩散速度的递减”、“全球化红利的消失”以及“世界不平衡的逆转”等3大力量将使世界经济调整的幅度和周期超出预期。

我们的研究被包括IMF、WB、OECD、ECB、UN等14家国际机构最近的预测调整所证实。

各种机构将2008-2013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进行了调整,其中2008年平均下调了0.41个百分点,2009年则下调了0.92个百分点。

在总多机构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将2009年的世界增速调为1%和1.6%。

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2009年世界超预期深度下滑的可能。

  世界经济超预期的深度下滑从总体而言,将对中国出口带来超预期的深度打击,使得中国外需下滑的幅度大大超过2008年的水平。

  与一般感觉不一样的是,中国出口收入弹性很高,出口对于主要贸易国的国民收入增长较为敏感。

欧洲、美国、日本三大经济板块的同步小大幅度下滑将使中国的出口带来直接的深度冲击。

有关研究表明,2009年欧洲和美国经济下滑所导致的中国出口将减少5.1%。

  与2008年不同的是,2009年中国出口面临的冲击不是内部成本冲击,而是外部的需求冲击。

2007年以来中国出口增速的放缓并不是美国金融危机产物,因为在此期间美国进口需求并没有实质性下滑,中国对美国贸易的下滑主要是由于各种出口产品成本上升导致竞争力的下降。

因此,2009年金融危机对于美国、欧洲、日本等板块的实体经济带来实际性冲击,其进口需求的下降才全面显现。

而这种需求冲击,我们很难利用人民币升值减缓、出口退税率提高以及出口补贴等供给方刺激政策来缓和外需的下降。

因此,从总量收入的角度,2009年世界经济的放缓对中国出口的冲击将远大于2008年的冲击。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世界经济深度下滑在本质上是世界不平衡模式走到尽头的必然产物,美国过度消费模式的崩溃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中国过度储蓄与过度出口的模式的崩溃,中国出口将在中美经济的两极互动中出现结构性和总量性的同步下滑。

根据分报告研究表明,近10年中国经济周期与美国经济周期是一个逐渐耦合(coupling)的过程(参见图7、8),因此,从不平衡调整的周期角度来看,美国贸易逆差与中国贸易顺差的调整刚刚起步。

  从内部考察,中国的总需求与总供给中所存在的结构联动性和结构刚性将使中国宏观经济下滑的幅度超过一般预期的水平。

  中国总需求存在两大联动机制:

一是“出口—投资联动机制”;二是“出口—收入—消费联动机制”。

本课题组曾在2006与2007年度报告分析认为,中国宏观经济作用机制中,并不是单纯的投资推动了出口,更不是产能过剩导致了出口被动的增加,而是出口的增加导致出口收益的增加,进而导致投资的增加,而投资增长又在供给上给予出口的支持。

因此出口与投资之间存在着联动关系.

  2008年,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下滑4.7个百分点,2009年预计下滑6.9个百分点,必定会透过“出口预期”和“滞后效应”对2009年投资带来巨大冲击。

对于“出口收入-消费联动机制”而言,它主要体现在外向型经济的大幅度下滑将导致大量企业利润的下滑,导致工人失业和工资水平的下滑。

由于中国大量农民工在外向型部门就业,出口的下滑对于该群体的收入影响最为明显,而该群体的收入边际消费倾向最高。

因此,出口的下滑将带来消费明显的变化。

  在总供给中存在重工业供给刚性的问题,即由于重工业有大量的资产专用性投资和较高的设备维持成本,这些行业并不能根据外需的变化而进行灵活的调整。

由于本轮经济增长以重工业投资为核心,因此2009年所面临的产能过剩的问题将比以服务业驱动或轻工业驱动型经济严重得多。

  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区域结构特性决定了其难以为继,未来中西部地区所面临财务约束和投资失误等问题将使中国经济增长失去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撑点。

  过去一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长仍能在大环境急转直下之时,达到9.6%的增长速度,其关键在于中部区域和部分西部区域保持了强劲增长的趋势。

中西部之所以能够在近年来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主要原因在于:

1)在财政收入激增的推动下,中西部各地政府上马了很多项目工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2)在东部产业成本激增的情况下,很多外向型低端产业开始向中西部进行梯度转移;3)在资源价格攀升的情况,资源型开发生产大规模增加。

2007年中西部的名义增长速度都达到了20.1%,超过东部接近3个百分点。

2008年上半年,全国平均增长速度为10.4%,其中东部仅为8%,而中部六省市达到了13.3%。

如果深入分析中西部高增长的特性我们发现,中西部增长是典型的投资驱动型增长,其中70%是依靠投资拉动的。

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城镇投资分别增长22.7%、35.4%和29.5%,中西部投资增速明显快于东部。

与此同时,中部的消费比重却从2003年起每年以0.2个百分点下降。

  而在未来一年,中国中西部这种严重投资依赖型经济增长将面临以下严峻的考验:

因房地产价格下跌、资源价格下落、土地出让规模急剧下滑,中西部地区的财政问题将大规模显现,现有各种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面临资金枯竭的问题;外向型经济的转移在出口大幅度下降的过程中将面临深度打击,由于这些新建项目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其下滑的状况将比东部更为严峻;大规模的中西部农民工返流,将使这些区域的收入大幅度下降,消费将进一步下滑。

  因此,2009年中西部不可能维持2008年高速增长的局面,它将出现比东部更为严峻的深度下滑。

此外,中国名义消费增速和实际消费增速“双提升”的局面将在2009年消失。

在收入下滑、消费信心收缩以及消费支柱消失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消费增速的回落将成定局。

  2008年由于实际消费增长的提升达到4个百分点,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超过60%,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过度下滑的核心力量。

但是,到2009年这个支撑中国经济增速的核心力量可能出现逆转的情况。

其主要原因体现在:

  第一、在经济进入下行区间,消费者信心大幅度下滑,消费者将进行行为模式的调整。

从图12可以看到,在2006-2007年,消费者持续高位,但在2008年1月开始进入持续下滑区间,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对未来经济形势的担忧。

  第二、萧条时期的收入增长难以支撑消费的高速增长。

从经济史研究表明,在任何经济萧条时期,居民的收入增速都会大幅度下降,据统计,2008年,中国城镇家庭的实际收入增速开始进入一个缓慢下滑区间,农村现金收入增速虽然处于提速阶段,但是大规模的中小企业倒闭、农民工失业、未来农产品价格的下滑都将遏制这个趋势。

当然,正如本团队2008年中期和2007年4季度报告分析的那样,目前收入分配的总体格局并不支持消费持续上涨。

2008年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依然在11-12%区间徘徊。

另外,由于本次经济下滑主要体现在外向型经济和劳动力密集的低端产业,因此对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打击最大,从加重对2009年消费增速的打击。

  第三、中国本轮经济的两大消费支柱——汽车消费和居住类消费将在2009年出现大幅度下滑。

居住类消费在2002-2007年是中国消费增长最为核心的因素之一,因为该时期是中国住房购买增速最高涨的时期,购买住房相应拉动了大规模的居住消费。

但是,2008年1月以来房地产开始调整,到2009年房地产的成交量将大幅度下降,从而导致居住类消费大规模消失,呈现较高的负增长现象。

另外,家庭购买轿车的浪潮在本轮经济高涨的时期已经达到顶峰。

到2007年底中国城镇家庭百户拥有轿车量已达到6.06辆,到2008年三季度已达到8.67辆,超过同类收入水平国家百户拥有轿车量的高线。

因此,在未来几年内,中国轿车消费增长将处于一个下滑区间。

  第四、居民房产以及金融资产价格在2008年的巨幅缩水将在2009年产生强烈的财富效应,使消费下降。

计量研究表明,中国自2002年以来,财富效应逐渐出现,虽然其系数较小,在2005-2008年期间,居民财富每减少10%,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是2%。

2008-2009年,中国股票市场的缩水程度达到60%以上,股票市值减少13万亿,与此同时房地产价值预计缩水15%左右,使居民总财富缩水在12-18%区间。

这将意味着消费将由此减少2.4-3.6%的支出。

  2009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的大幅度调整将全面爆发,2008年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下滑和供给放量必然导致2009年房地产市场进行市场结构、投资规模以及成交价格得多重深度调整,该调整将进一步推动制造业投资增速的深度下跌,将使中国固定投资规模出现超预期的下降。

  这一年,房地产面临“硬着陆”的风险也将加大。

从资金面看,房地产资金的逆转将使房地产市场面临严重的流动性约束和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从而加速房产价格和营销模式的改变。

从2007年12月开始,中国房地产市场由于开工面积扩大、土地储备大幅度增加以及开发成本激增等原因,应付款累计增速就开始提升了,而在2008年2月由于企业盈利增速放缓、银行信贷紧缩以及民间拆借成本上涨等因素资金来源增速开始下滑,到2008年3月,资金来源累计增速低于应付款累计增速,资金面开始恶化,并且这种状况持续扩张,资金来源累计增速与应付款累计增速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

  房地产价格与房地产资金来源之间的动态变化的关系证明,房价提升将使资金来源越多,而房价下降将使资金来源紧缩,一旦中国房市价格下降的趋势形成,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那么资金来源将加速下滑。

如果没有外部力量进行干预,到2009年初资金来源累计增速与应付款累计增速之间的缺口加速扩大必将使大部分房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