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现行新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89867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现行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现行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现行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现行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现行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现行新版.docx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现行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现行新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现行新版.docx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现行新版

 

第一课 春天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杜鹃圆舞曲》,学习用简单的节奏乐器为歌曲伴奏;并通过图形谱感受乐曲,通过板书,让学生初步学习简谱基础知识。

2、视听结合学习歌曲《春晓》。

通过直观感受旋律的高低、长短;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视唱能力。

3、通过唱听学习《布谷》,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布谷》,指导学生用放松的情绪清晰演唱歌曲。

4、学习歌曲《小雨沙沙》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懂得种子发芽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启发学生学会细心地观察事物。

5、通过教师范唱,引导学生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表达歌曲的意境。

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

欣赏学习本课选编歌曲,掌握简谱正确发声练习唱法和歌曲节奏。

教学准备:

相关音乐文件,电教设备。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

2、学唱歌曲《春晓》

3、合唱《春晓》

一、常规练习

1、欣赏名乐曲《杜鹃圆舞曲》,介绍名家约纳森,聆听感受。

略讲什么是管弦乐。

2、要求:

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用专业姿势打节拍或随节奏动作。

3、提问课中问题:

同学们,你听到乐曲中杜鹃的叫声了吗?

用象声词模仿一下。

引出杜鹃叫声的音符模拟声53(嗦咪)

二、新课学习:

1、音乐课堂小常识:

强调坐姿、复习简谱识谱1234567等。

2、小练习:

随音乐拍手:

(节拍练习)放歌曲《春晓》旋律熟悉。

3、复习课本小知识:

小节线的表示作用。

4、歌曲学习:

出示《春晓》投影片

1)引导回忆唐诗,背诵唐诗《春晓》

2)教师范唱歌曲谱,边唱边指投影歌片,引导学生识简谱;

3)学生摹唱学习歌曲简谱并逐步随曲谱学会试唱歌词。

(教师指谱,对高低间、长短音有动作提示;

4)通过分句演唱到唱熟全段歌曲。

三、全班齐唱合唱《春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布谷》

2、学习简谱正确发音,初步按照本课内容初步学习发声练习

一、常规练习

1、复听管弦乐《杜鹃圆舞曲》,随乐曲自编动作,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

坐姿、歌唱的常规简谱音阶练习等。

3、学习课本小知识:

手势对应音阶的表示和正确读音。

二、新课学习

1、复习上课学习的《春晓》

1)初听,(完整听全曲)。

2)再听,跟随歌曲齐唱春晓。

2、新歌曲学习:

(出示投影片)在教师的教唱下学习《布谷》逐节学习简谱唱法

3、小练习:

随歌曲《布谷》拍手:

(节拍练习与旋律熟悉)

4、听辨音的高低的练习和学习音阶的手势

1)教师弹奏出sol和do两个音,让学生听辨,开始可弹距离远远两个音,在学生说出高低后,再听辨sol和do。

可采取听和唱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听sol唱sol,同时将双手举过头。

听do唱do时双手自然下垂。

2)做听辨的游戏。

一组组听辨,看哪一组听得又准做得又快。

反思:

此歌曲比较不容易上口,都上了两节课了,很多学生还是跟唱会唱,不教唱就不会了,要在简谱上多下功夫,让学生熟知并学会简谱音阶的正确发音和高低音的明显区别。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雨沙沙》

2.自编歌舞表演《小雨沙沙》

 

一、常规练习

1、唱所学歌曲进教室,(要求学生自创较有规范的动作,主要引导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强调:

坐姿、歌唱音阶的常规练习等。

3、复习课本第7面小知识:

小图标手势的表示所对应的简谱唱音。

4、复听管弦乐《杜鹃圆舞曲》,引入新课。

二、新授课,猜迷导入。

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打一个自然现象……

1)谈话:

种子与发芽的关系……点出“春天”懂得种子发芽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启发学生

学会细心地观察事物。

2)教师播放范唱歌曲《小雨沙沙》,边唱边指投影的歌曲。

3)引导学生随曲谱练唱学习这首歌曲。

(教师指谱,注意沙沙沙处的唱法要轻些)

4)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也可用男女生分唱的形式熟练歌曲)

模仿下雨练习:

教师:

小雨小雨,学生接:

沙沙沙

5)复听:

自由活动:

随歌曲《小雨沙沙》自由地进行选择表演活动。

(时间充许的话,也可让学生

分组创编、教师加以指点后。

再分组表演。

)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创编能力。

三、通过歌唱歌曲《春晓》要求自创表演动作,再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集体舞进行表演。

1、协调配合歌曲相应的动作,学生自编,教师欣赏和指导动作的配合。

2、学生自行配合歌曲动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集体舞。

四、课堂小结:

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 放牧

教学目标:

1、用听唱法学唱歌曲《牧童谣》,指导学生用风趣快乐的情绪演唱该歌曲。

2、通过聆听歌曲《牧童短笛》,感受牧童的放牧生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通过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学习认识双响筒或者三角铁,学习其演奏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3、通过聆听《牧童》,并学习用双响筒与三角铁为歌曲伴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4、视听结合学习歌曲《放牛歌》。

通过唱歌图谱直观感受旋律的高低、长短;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视唱能力。

5、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表达歌曲的意境。

6、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

欣赏学习本课选编歌曲,掌握正确唱法和歌曲节奏。

教学准备:

相关音乐文件,电教设备。

双响筒或三角铁。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少儿歌曲《牧童谣》

2、欣赏歌曲《牧童短笛》

3、律动少儿歌曲《牧童谣》

4、节奏乐器双响筒或三角铁的认识与演奏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

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前课内容。

(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歌曲学习:

(出示投影片)

1.听老师唱谱,学唱《牧童谣》的曲谱

1)介绍或探讨“牧童”是做什么的?

2)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2.读歌词,清楚明白歌词的普通话和歌词的大致内容。

1)引导学学生模唱学习歌曲。

(教师指谱,注意第三段歌词与结束句的位置。

2)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3.随老师唱的乐谱试唱《牧童谣》完成唱歌学习

三、乐器学习:

1.小练习:

双响筒或三角铁的认识。

教师介绍双响筒或三角铁的演奏方法与姿势,练一练。

(也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其演奏方法与姿势)

2.边随歌曲《牧童谣》录音边打节奏感受歌曲节奏,熟悉歌曲节奏感觉(教师可用三角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童声合唱歌曲《牧童》

2、学唱歌曲《放牛歌》

3、歌表演《放牛歌》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

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前课内容。

(唱游为主)

二、欣赏合唱歌曲斯洛伐克民歌《牧童》

1)初听,(完整听全曲)。

与学生交流完整听“牧童”全曲的感觉。

2)谈谈所听内容,谈谈感想:

牧童到哪里去了?

为什么?

趁机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时光。

3)复听:

自由活动:

随《牧童》自由地进行选择节奏练习活动,可用双响筒与三角铁为歌曲作伴奏。

三、小结:

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视听结合学习歌曲《放牛歌》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

坐姿、歌唱的发音常规等。

3.复习前课内容。

(唱游为主)

二、听唱学习《放牛歌》

1.打开音乐文件播放《放牛歌》,学生初听感觉该歌曲。

2.在强调坐姿、歌唱的常规等基础上学生听唱试学跟唱该歌曲。

通过课本上6唱歌图谱直观感受旋律的高低、长短;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视唱能力。

3.听唱,学唱该歌曲,直到会唱。

反思:

一节好课需要我们不断去完善,去总结吸取教训经验,改正改正不足,只是本课的学习不算很容易,主要是孩子们对于音阶的高低音把握还要加强练习,不识谱对于没听过的陌生歌曲的学习都是艰难的。

要加强识谱学习。

 

第三课 手拉手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通过欣赏乐曲《鸭子伴嘴》,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强弱所带来的变化,以及感受音乐作品中鸭子的生动形象。

3、听唱法学习歌曲《数鸭子》,引导学生能以歌声、动作来表现自己热爱生活,喜爱小动物的情趣。

4、感受不同演奏方式所表现出的不同音乐感受。

5、通过学习《数鸭子》学习简单发声练习。

教学重难点:

欣赏学习本课选编歌曲,掌握正确唱法和歌曲节奏。

教学准备:

相关音乐乐文件,电教设备。

响板或竹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

2、学唱歌曲《雁群飞》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

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前课内容。

(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听歌曲《让我们手拉手》;(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心情怎样?

2)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雁群飞》新歌歌词学习:

带读式有节奏学习歌词,(边读歌词边打节奏)活跃课堂气氛。

3.歌曲学习:

要求同学听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随音乐伴奏一起唱)。

三、继续学习直到能跟着音乐会唱《雁群飞》

1.老师唱谱学生试唱歌词。

2.学生自己试唱完整歌曲。

四、小结:

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民间打击合奏《鸭子拌嘴》学习用响板或巴掌打节拍

2、听唱法学习歌曲《数鸭子》并用鸭子叫声再次练习发声练习和du唱法唱这首歌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

(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欣赏乐曲《鸭子拌嘴》

简介:

《鸭子拌嘴》是民间打击乐合奏。

安志顺根据西安鼓乐五调《中吕粉蝶儿》套曲中的开场锣鼓为素材而创作,使用乐器以小镲为主,其他有大锣、大镲、水镲、排木鱼,小云锣等。

在演奏上,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特性,进行各类形式的组合,运用滑、点、扣、刮、滚、闷、放等敲击手法和击奏梆、叶、蕊等不同的部位,形成了音色、音量的丰富变化和对比。

它以鲜明的生活和自然节奏的模拟。

奏出了旋律,敲出了情节,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一群蹒跚而来的鸭子------时而引颈鸣叫,高声喧哗,时而窃窃私语,最后摇摆而去,生动地勾画出他们游水嬉戏的场景。

1)初听,(完整听全曲)。

并提示小鸭与老鸭叫的地方。

2)谈谈所听内容;故事描述(集体)并谈谈每个情景所用的打击乐器是怎能样配合的。

3)复听:

自由活动:

随《鸭子伴嘴》,引导学生自由地进行编创活动,以走路、鸭叫等。

三、乐器学习

1.认识响板,由教师示范学习演奏响板的正确姿势。

 

2.分小组讨论响板的演奏方法,交流演奏方法。

 

3.选择一种演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四、歌曲学习《数鸭子》:

(出示投影片)(由乐曲《鸭子伴嘴》入歌曲《数鸭子》)

1)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2)学生摹唱学习歌曲。

(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高低、长短的动作表示;)

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五、课堂小结:

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反思:

这节课我虽然准备了许多,但是感觉并没有真正地用到那些环节。

学生们学会了这首歌,同时我还适当地加了一些动作,让音乐课堂变得活泼,不至于太呆板。

同学们积极地配合了。

让学生们认识了反复记号和休止符,通过歌曲的学唱,让他们认识了一些民族打击乐器。

后来几个环节没用到,比如听了《鸭子拌嘴》让他们能够理解这段音乐的大体内容并能够表演出来。

我还准备了相关的乐曲也忘了放。

下次要提前把准备工作做充分,免得受课时提前等问题的扰乱。

第四课 长鼻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可爱的小象》,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快慢所带来的变化,以及感受作品中小象的生动形象并进行适当律动。

2、通过欣赏名乐曲《小象》《大象》,感受器乐曲,并能进行比较感受不同演奏方式所表现出的不同音乐感受。

3、听唱法学习歌曲《两只小象》,引导学生能以歌声、动作来表现自己热爱生活,喜爱小动物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欣赏学习本课选编歌曲,掌握正确唱法和歌曲节奏。

教学准备:

相关音乐乐文件,电教设备。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可爱的小象》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

(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听歌曲《可爱的小象》;(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规范地为歌曲伴奏。

1)完整地聆听全曲,感受歌曲稍慢、柔美的唱法。

2)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进行搭配表演。

2.《可爱的小象》新歌歌词学习:

带读歌词和有节奏学习歌词,(边读歌词边打节奏)活跃课堂气氛。

3.歌曲学习:

要求同学听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随音乐伴奏一起唱)。

三、继续学习直到能跟着音乐会唱《可爱的小象》并跟着音乐鼓点体会音乐节奏的快慢。

1.老师唱谱学生试唱歌词。

2.学生自己试唱完整歌曲。

3.学生跟着鼓点进行律动。

四、小结:

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器乐曲《小象》《大象》并自编动作跟着音乐节奏走出相应节拍脚步。

2、听鼓声感受快节奏和慢节奏的区别。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

表演及唱。

3.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练习。

二、新课学习:

1.听歌曲录音《小象》(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谈谈“象”的有关知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并能从“欢快”与“优美抒情”中选择出乐曲的情绪。

回答小象叫了几次?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听歌曲录音《小象》;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边拍边按图示划旋律线,体会旋律的起伏。

3.欣赏乐曲《大象》(提示学生大象的音乐应该是:

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

并能回答为什么是缓慢沉重的?

1)初听,(完整听全曲)。

2)谈谈所听内容;并讨论大象有些什么习性、怎样走路、与小象有什么区别等)

3)复听:

自由活动:

《大象》乐曲,引导学生自由地进行编创活动,以走路、甩鼻等动作为主。

三、小结:

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两只小象》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可爱的小象》的内容。

(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歌词学习:

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2.歌曲学习:

(出示投影片)《两只小象》)

1)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

(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强弱与优美感)

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3.歌曲学习:

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三、课堂小结:

1.复习唱所学过的两首歌曲《可爱的小象》《两只小象》

  2.分组轮流唱,比赛哪组唱得最整齐和声音最响亮。

 

第五课 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火车开啦》,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快慢所带来的变化,以及感受作品中火车的生动形象并进行适当律动。

2、通过欣赏名乐曲《火车波尔卡》,感受管弦乐,并能进行比较感受管弦乐是如何表现出节奏感的。

3、听唱法学习歌曲《拍皮球》,引导学生能以歌声、动作来表现自己热爱生活,喜爱游戏互动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欣赏学习本课选编歌曲,掌握正确唱法和歌曲节奏。

教学准备:

相关音乐乐文件,电教设备。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唱法学习歌曲《火车开啦》并模仿火车开动的声音和节奏再次练习发声练习和wu,honglong,cacha等唱法唱这首歌。

一、常规练习

1.复习前课《可爱的小象》《两只小象》的内容。

(唱游为主)

2.听乐曲《火车波尔卡》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二、感受体验做火车:

1.谈话法:

火车的叫声,火车开的声音,谁来模仿一下?

2.多声部节奏声响创作试用wu,honglong,cacha等唱法来唱《火车开啦》

1)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

(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强弱与优美感)

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3.歌曲学习:

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三、布置学生课外把《火车开啦》游戏演唱给家里的亲人或小朋友们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管弦乐《火车波尔卡》学习随乐曲作动作进行律动和音乐游戏。

2.欣赏钢琴曲《跳绳》

一、初次欣赏:

《火车波尔卡》“乐乐”在火车上高兴地东张西望,还听到悦耳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聆听音乐)

二、让学生感受:

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活泼、欢快)音乐的速度怎样?

(快速)分别用快速和慢速来哼唱旋律,那一种能形象地描绘火车的形象。

(播放音乐)(学生仔细聆听,认真发言,教师用表情和身体语言提示音乐)

三、音乐小站:

感受波尔卡,播放小段《火车波尔卡》音乐

四、让学生听音乐,用动作来表现,从学生的动作提炼出波尔卡活泼,跳跃的二拍子感觉。

1、拍一拍:

突出二拍子的强弱感觉。

2、跳一跳:

感受波尔卡音乐。

(提示:

波尔卡是外国一种快速的二拍子舞曲。

a、学生个人展示。

b、请一位学生作小老师带着大家做律动。

c、小组学生听音乐跳着波尔卡玩“开火车”的游戏。

3、在音乐背景下渗透知识点。

(爱德华.施特劳斯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

他创作的管弦乐《火车波尔卡》是为了庆祝一家铁路通车典礼而创作的。

五、欣赏钢琴曲《跳绳》

1、欣赏:

孩子们欣赏动画音乐《跳绳》,让学生直观感受跳绳的形象,欢快的情绪。

(可自由地用身体语言表达欢乐的情绪,如:

当听到跳的模拟声音出现时作两手作出跳绳动作。

2、让学生想象在跳绳,再次欣赏音乐《跳绳》。

(节奏提示、感知音乐)

六、再次欣赏《火车波尔卡》。

(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两种音乐不同)

九、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听着音乐火车共同感受,可真开心,可是“火车”到站了,让我们变成一列火车开出站吧。

(音乐起,学生排成一列火车跳着欢快的波尔卡出教室。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拍皮球》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导语: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来举行一场有趣的运动会,你们想参加吗?

(学生回答)

2.教师从盒子里拿出一个皮球,问:

小朋友都拍过皮球吗?

谁来拍给老师看看?

3.学生自由活动,徒手做拍皮球的动作。

4.今天咱们要举行的第一场比赛就是拍皮球比赛。

5.教师提出拍皮球的要求:

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听着音乐节拍有节奏的拍皮球。

(评价:

谁拍的好,在相应的组下贴一个笑脸,以示鼓励。

) 

  过渡语:

刚才大家伴着一首欢快的旋律,做游戏,拍皮球,有人还为他填上了歌词,写成了一首歌,歌名就叫拍皮球,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吧。

 

二、师生合作,学习歌曲

1、教师多媒体出示画面,学生欣赏歌曲,并跟着歌曲做拍球的动作。

2、朗读歌词   要求:

按节奏朗读歌词,解决附点音符。

(可以看学生情况是否继续做拍皮球的动作)

3、 学生学习并演唱歌曲主要采用听唱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解决重点难点处理难点:

3 6  6 6 ┃ 3 5  5 5 ┃嘭通嘭通     嘭通嘭通(先把两小节的音准作比较,请学生先听辩两小节有什么不同,然后再演唱。

)6 •5  3 6 | 5  2 3 |  5  2 3 |1  -  ‖大 家 玩得  多 愉    快,多愉快。

(唱准附点音符,可以把第一个“大”字唱得有力一点就很容易解决,同时教师多范唱就更容易解决。

4、学生熟练演唱歌曲2~3遍,可采用分组唱或者借口唱等一些形式让学生更加感兴趣。

5、边唱边拍请学生一边演唱一边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成两组练习降低难度,一组小朋友演唱,一组小朋友拍。

(此时,教师评选出冠军,亚军,季军)

三、课堂拓展

过渡语:

拍皮球是小朋友喜欢的一种活动,那小朋友还喜欢那些活动呢?

(学生回答:

跳绳,拔河,游泳……)

1、请几位学生描述一下(欢乐,游戏的场面)你喜欢玩拍皮球的游戏吗?

当歌中唱到澎通澎通时你想象小皮球是怎样的?

你应用怎能样的声音演唱?

(清脆而有弹性的声音)

2、 再听一遍歌曲范唱要求:

体会是用怎样的声音速度和情绪演唱的?

⑴歌词中?

“以愉快”出现了几次?

(三次)更加强调了同学们后天皮球时的愉快心情。

⑵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稍快)速度和情绪是紧密相关的,一般欢快的情绪适合于稍快的速度演唱。

⑶你认为用怎样的声音来体现小皮球一弹一跳的感觉(轻巧有弹性)

四、 集体纠正后再唱一遍,体会节奏型歌曲的独特性。

反思:

我觉得教学新歌前的引导谈话非常重要,如果谈话设计得比较好,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兴奋点,使得学生摆脱拘束,完全投入到学习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