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语文第一次周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85279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语文第一次周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语文第一次周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年语文第一次周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年语文第一次周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年语文第一次周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语文第一次周考.docx

《八年语文第一次周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语文第一次周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语文第一次周考.docx

八年语文第一次周考

八年语文第一次周考

1、基础达标

(一)、

文学常识填空(10分)

1.《登高》作者,字,字号,是我国代伟大的主义诗人,与并称“李杜”。

因其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因其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

2.《无题》作者,字,号。

(朝代)著名诗人。

他和合称小李杜,与合称“温李”。

3.《登飞来峰》作者,代家、家。

字,号,是之一。

(二)诗句默写(10分)

1.,归雁入胡天。

2.,都护在燕然。

3.风急天高猿啸哀,。

4.,夜吟应觉月光寒。

5.,闻说鸡鸣见日升。

(3)理解性默写(40分)

1.《使至塞上》一诗中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奇特壮美的沙漠景象的诗句是:

2.《使至塞上》中在叙事写景中,曲折表现内心的抑郁和激愤的诗句是:

3.《使至塞上》中委婉的表现边关战事吃紧的诗句是:

4.《使至塞上》中形容征程慢慢,艰苦孤寂的诗句是:

5.《登高》中作者借壮阔而萧瑟的秋景,抒发自己对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诗句是:

6.《登高》中选取具体事物,渲染了悲凉的秋意的诗句是:

7.《登高》中反映作者务尝艰难潦倒之苦,忧国愁家之绪更难排遣的诗句是:

8.《登高》突出作者沦落他乡,年老多病,悲秋之绪无限的诗句是:

9.《无题》中利用谐音双关,委婉表达对方思念之深的名句是:

10.《无题》中借助神话传说,表达既有劝慰之意,又寄希望于未来的诗句是:

11.《无题》中设想对方为情困,字字充满关切的诗句是:

12.《无题》中作者以景物烘托极力渲染“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的悲凉气氛的诗句是:

13《泊秦淮》中写迷蒙冷清之景,点明停泊地点的诗句是:

14.《泊秦淮》中暗讽统治者忘记国愁家恨,沉溺于歌舞升平,苟且偷安的丑行,表达作者对颓靡世风的愤慨的诗句是:

15.《登飞来峰》中诗人借登高,抒发了他革新除弊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16.《己亥杂诗》中运用形象的比喻,寄托要为国家和社会竭尽全力的感情的诗句是:

17.《己亥杂诗》中描写诗人辞官离京时复杂心情的诗句是:

18.在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许多描绘了具有边塞地域特征的景色,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并写出作者和出处。

诗词句:

作者和出处。

19.阅读会使人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在一年多的语文学习中,你已涉猎到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请你根据下面对联的上联内容,拟对下联,表达你的读书感受。

上联:

賞美文如饮甘露

下联:

语文综合周考

1.《归园田居》中表明诗人带头闲适、自豪的心情,可见诗人勤执着的语句是:

.

2.《使至塞上》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

,。

3.《登高》中着重描写眼前的景物的句子是:

,。

4.《无题》中常用来表现为某项工作或事业奋斗、奉献自己一生的语句是:

,。

5.《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中,作者通过描写大自然万物和谐的环境,表现了诗人从中感受到很欢悦,在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的诗句是:

,。

6《题李凝幽居》中写幽居人家月夜寂静清幽、恬淡闲适的美的诗句是:

,。

7.《泊秦淮》中渲染了一幅迷茫、冷落的水上夜景图的诗句是:

,。

8《登飞来峰》中诗人借登高,抒发了他革新除弊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

9《己亥杂诗》中运用形象的比喻,寄托要为国家和社会竭尽全力的感情的诗句是:

,。

10.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够是:

,。

11《水调歌头》中作者用月不能总圆,人不能总欢的哲理来安慰自己,表现他政治上虽受到打击但是也不能消沉颓废的句子是:

,。

12.陶渊明的《饮酒》诗中表现诗人投身于大自然后无限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

13《登高》抒发作者感慨时光易逝,壮志难酬情感的诗句是:

,。

14《无题》中借助神话传说,表面既有劝慰之意,又寄希望于未来的诗句是:

,。

15.《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二者有同工异曲之妙,采用以动衬静的写法,读后令人掩卷遐思的诗句是:

,。

16.杜牧在《泊秦淮》一诗中,鞭打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诗句是:

,。

17.《己亥杂诗》中描写诗人辞官离京时复杂心情的诗句是:

,。

18.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借咏物表现边塞苦寒的句子是:

,。

19《水调歌头》中作者希望彼此能情谊深长,在相隔很远的地方仍能共享美好月色的幸福(祝愿人们生活幸福)的诗句是:

,。

20.《渔家傲秋思》从听觉角度渲染边塞萧条、荒凉寂寞的诗句是:

,。

21.《水调歌头》中富有哲理,给人们启迪的诗句是:

,。

22.《水调歌头》中隐含了作者弃绝人间另觅家园,又不忍心弃绝的心曲的语句是:

,。

23.《水调歌头》中暗示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的复杂心情的语句是:

,。

24.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历:

,,,。

25.孟子认为人才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

,。

26.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由个人作为上升到国家治乱,提出了什么论断?

,。

27.《鱼我所欲也》中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28.《鱼我所欲也》中强调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的句子是:

,。

29《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30.《岳阳楼记》中赞扬滕子京的政绩的语句是:

,。

31.《岳阳楼记》中空间上突出洞庭湖广大的句子是:

,。

32.《岳阳楼记》中能概括“悲”的情感的诗句是:

33.《岳阳楼记》中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

34.《岳阳楼记》中表明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语句是:

35.《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

36.《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感叹知音难觅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

37.在事理的判断时,我们经常犯主观臆断的错误,在《弈喻》中的体现是:

38.《记承天寺夜游》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的复杂心境的句子是:

39.古代诗词的派别很多,请写出一位豪放派词人的名字并写出他诗词中的名句:

名字:

名句:

40.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通过描写月亮来抒发心情的语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诗句:

作者和出处:

《归园田居》教案

一、走近陶渊明

1、根据提示,说出下面这些课分别指的是哪些人?

孤高情怀有谁知,独与天地相往来。

一个人,登台长吟: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个人,登高作啸: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一个人,独往湖心亭: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个人,寒江钓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个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复习桃花源记

根据图片说出桃花源记中的相应句子。

3、陶渊明简介

“田园诗人”

“隐逸诗人”

“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

二、诗文诵读

1、学生自由朗诵。

2、单个学生诵读。

(纠正字音)

3、听诗文范读。

4、配乐朗诵。

三、诗文品析

1、疏通诗意

2、问题思考

归园田居:

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

它反映出作者的深刻思想变化。

请找出诗中写景和写情的诗句,并说说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

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

探究:

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明确:

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体现出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现实中失去自我。

语言特点:

《归园田居》用语平淡自然,朴素随口而出,“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之语不见丝毫修饰,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

小结:

作者通过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辛勤劳作而心情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抒发了他辞官归隐,远离污浊的愿望。

《归园田居》:

抒发了诗人不愿再混迹污浊的官场,而归园田居以求返璞归真的情感。

四、课外拓展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共五首,有写农村生活风貌的,有写诗人跟乡邻们交往的,有写诗人出游的,这一首专写诗人的劳动,这些诗都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终生隐居的意愿,用语自然朴实,很值得品味。

下面我们从这组诗中另择几个“镜头”供大家欣赏:

“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其一)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其二)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邻居)。

”(其“五)

 

一、导语设计

在进入课程的学习之前,我想请同学们先来做一道选择题。

此时在你面前有两条路:

1、官服加身,名利双收;

2、朝九晚五,平淡恬静。

你们会怎样选择呢?

请一二位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教师不予点评)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

舍与得。

舍与得之间充满人的一生,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这样的选择。

他选择的是做一个日出而作,日暮而息的农夫。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组诗写于他归隐田园的第二年,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舍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走近作者

陶渊明我们并不陌生,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他的散文——《桃花源记》,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他的个人资料。

(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

私谥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现在在江西九江)。

三、背景简介

此诗写于陶渊明归隐的第二年。

归隐之前,还有一个典故,那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

这个故事讲的是: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

陶渊明叹息说: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

强调:

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

四、解读题目

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是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

眉目传情。

文章的标题往往能够向我们传达或暗示许多的有效信息。

提问: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

大家从这个字想到了什么?

明确:

“归”

从何而归?

官场

为何而归?

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归向何处?

田园

归去如何?

那么,诗人归隐之后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五、听录音范读,整体感知。

1、易错读音:

秽huì荷hè长chǎng

2、学生朗读

六、解读诗歌

1、诗中有一处引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

《汉书·杨恽传》:

“田彼南山,芜秽不治。

种一倾豆,落而为箕。

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明确: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语言特点:

平实亲切

2、从这一句诗我们能够获得哪些信息?

明确:

①地点:

南山

②去豆田的目的:

锄草

③锄草的原因:

草盛豆稀(板书)

④季节:

春末夏初

3、因为“草盛豆苗稀”,非锄草不可呀。

于是说干就干——“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诗人一大早就来到田里清除杂草了,那什么时候才回去呢?

(“带月荷锄归”)等到月亮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

从这一句诗可以看出作者锄草干了多久?

(一整天)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明确:

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表达了诗人

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4、现实生活如此清贫的陶渊明,居然没有丝毫抱怨,也没有对官场的留恋,反而在诗歌中

隐去了现实生活的艰难和困顿,将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写的如此美好,这是为什么呢?

种种原因归结为一句话,写在诗歌中,你们找到了吗?

明确:

“但使愿无违”(板书)

5、“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明确:

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上“为五斗米折腰”强。

6、再读诗歌,体味其中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边感受陶渊明的归隐生活。

明确:

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流露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田园的自豪、愉悦之情

七、讨论:

陶渊明被后世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对于他的隐逸思想,你如何评价?

教师总结:

陶渊明的归隐是出于自己的意愿。

田园生活让他疲惫、烦躁的心得到放松和平静,正如学者叶嘉莹所言——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

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

最后,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背诵陶渊明的诗歌,体验诗人超脱的境界吧。

八、布置作业

1、用散文的手法改写《归园田居》(其三),注重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

诗歌二首练习题

一、课内练习:

1、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描写诗人早出晚归,愉快劳作的句子是:

2、《饮酒》中描绘人与自然浑然一体,无我相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的诗句是:

3、《饮酒》一诗中表明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的哲理名句是:

4、台湾作家余光中曾这样评价李白:

“酒入豪肠,三分凝成剑气,七分化作月光,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可见诗人往往是酒兴所至而诗情大发,请写出古代诗词中借酒抒怀且含“酒”字的连续两句,并注明作者或题目。

句子:

作者或题目:

5、对联:

“等闲识得东风面”奔腾金马唱响了春的序曲,莘莘学子经过一冬的养精蓄锐又都争先恐后回到校园,开始了新的学习。

请根据给出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

玉蛇辞岁讲礼让

下联:

2、课外文言练习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又酒。

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

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

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

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

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注释:

迹:

心迹,内心的真实情况;跌宕:

文章富于变化;莫之与京:

没有人能超过他。

京,大。

笃:

坚定;污隆:

沉浮。

污:

下降。

隆:

上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跌宕昭彰()

(2)不以躬耕为耻()

2、萧统高度赞扬了陶渊明的创作和为人,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请结合选文和你的读书积累,从其诗、其文、其人的任一角度发表见解。

3、现代文阅读。

种豆南山下(谢宗玉)

黄豆种在东坡上。

拱芽时的黄豆,胖胖的如初生的小子。

但没过些时日,就纤纤弱弱的,如遭罪的’r头了。

要说丫头,本是东坡的那些草,但草疯抢了豆苗的墓肥,就以正主自居。

二月把黄豆种在东坡,三月去水田插秧,四月该返回东坡匡扶正义,重新确立豆苗的主人翁地位。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起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氏的诗我是记得的。

只不知当年陶氏锄草是几人,若是他一个人,那情景就未免显得太凄清了一点。

一个人劳作是一件孤独的事情。

我家锄草,总会一家大小都上。

选个晴日,一家四口迎着初升的太阳,背着锄具,提着酒壶,早早来到东坡。

东坡的草的确旺盛,如果不细察,根本感觉不到“豆苗稀”的样子,还以为一坡长的全是乱草呢。

所以锄草是一个细活儿,下锄要十分小臼,不然就连草带苗都给媳了。

撑锄人一般是我父母,我和小妹只能跟在后面拾掇,将踌倒的草抓拢来,磕了草根上的泥巴,再将草放进土箩里。

这时回头再看,才有“豆苗稀”的情景。

这样一路向前,脚下的那片土地就像剃头师傅给剃了一般。

所有的杂毛乱草薰去了,只留下一莞莞俏巧的豆苗,颇有点像乡村小儿头上扎的鸡毛帚。

土地经雨水淋,经阳光晒,原本已变得呆板灰白,像一件穿旧了的衣裳,这会儿给锄头一刨,把下面的新湿翻上来了,就像染了一回嫩黄,而且蓬蓬松松,像一块人见人爱的蛋糕。

在这样的日子,当头的阳光是猛烈的,而劳动的心情却是愉悦的。

父亲和母亲一边除草,说些家事村事,我和小妹在后面听着,似懂非懂,偶尔也问题一句两句。

足够大的风从坡上走过,带来的凉爽几乎可以与烈日抗衡。

风走过时,万千豆叶一一翻举,露出绿白的叶底,一副副欣欣然的样子,劳动的我们这时心里就有说不出的甜蜜。

休息时往坡上的草丛中一坐,由我和小妹斟上酒,母亲一杯,父亲一杯。

父母喝酒的时候,我和小妹就在东坡上追逐,有时也捉捉蝴蝶蚱蜢什么的。

但东坡的豆地委实太多,仿佛是在除草的过程中,我与小妹就从童年到了少年。

少年时除草,撑锄的已换成我和小妹,拾草的则是父母。

拾草的父母在身后还是喁喁私语,仿佛他们永远有聊一完的话题。

但我和小妹都没有心思再听。

我和小妹各怀心事地除着草,时不时就把苗给薅了,惹得父母在后面骂,骂我们的心给狼叼了,只剩躯壳一具。

也许吧,要不然凭我们除草的记忆,是不会这么频频出错的。

小妹想什么,我不知道。

而我呢?

我是想我不能在这里除一辈子草,陶氏的诗固然学过,但那里还体会不到他高妙的心境,再说陶氏也是出去走了一遭,才回来安心除草的。

我说什么也得出去走走。

那时,坡上的阳光还是一样的烈,风还是那般的大,暑热和凉爽在身上交替时带来的快感也同以往一样。

东坡新锄土地依然像刚出炉的蛋糕,东坡的豆苗依然在阳光和微风中露出欣欣然的样子。

不同的是,湛蓝的天空突然有大朵大朵的流云经过。

这在以往,我是没有注意的。

流云在天上似乎懒懒地不动,但他们的阴影却像鹏鸟的羽翼,在地上迅速地穿移,经过穿移,经过东坡,往往不要几秒钟,然后翻山越岭,很快就看不见了------

每一片流云经过东坡时,我的心都有一阵莫名其妙的悸动;每一朵流云消失在天际时,我的心都有说不出的怅然。

就在小妹扔了锄头嫁给一个城里人后,我也扔了锄头跑了。

我跑到大城市去钻研奋斗,去安营扎寨。

很多年过去了,东坡的豆苗还在,但除草的只剩下老父老母了。

撑锄的有时是老父,老父感到吃力了,就换成老母。

想起他们,我突然有种想流泪的感觉。

我不知父母百年过后,东坡的那片豆地该怎么办?

真的,多好的一片豆地,怎能扔下不管?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薅倒()

(2)纤弱()(3)喁喁私语()(4)悸动()

2、文章第三自然段中“四月该返回东坡匡扶正义,重新确立豆苗的主人翁地位。

”其中“匡扶正义”、“重新”这两个词语如何理解?

3、文章中引用陶氏的诗有什么作用?

陶氏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哪个人?

4、“但东坡的豆地委实太多,仿佛是在除草的过程中,我与小妹就从童年时到了少年”这句话在结构与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5、童年时懂事、会劳动的两个孩子,少年时除草为什么惹得父母在后面骂?

6、文章中“每一片流云经过东坡时,我的心都有一阵莫名其妙的悸动;每一朵流云消失在天际时,我的心都有说不出的怅然。

”“我”看到流云怎么会产生这样的心理?

谈谈你的理解。

7、综观全文,作者借写种豆南山下的经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8、这篇文章写得感人至深,颇有文采。

请你选出你所欣赏的句子,从语言表达角度加以赏析。

9、文章中写到“四月该返回东坡匡扶正义”,在我国古典名著中,就有一部是写一群人“匡扶正义”的。

请写出这部书的名称,标明作者并列举一个能表现”匡扶正义”的人物和一个相关的情节。

当天才泄露太多秘密时,上帝就会收走他的生命,无疑,王小波就是这样一位天才。

即便是鲁迅,也拥有了56年的世俗肉身,而王小波,以45岁的英年早逝,并且,发表是他有生之年的最大障碍,可见他是个连上帝都嫉妒开口的人。

他那毫无避讳、汪洋恣肆的滔滔言说,是那样巧妙地兼备了神性和人间性,倾倒和折服了众多读者、研究者,而这些受众又是那样的参差多态。

王小波仿佛是块天然的璞玉,短暂地发光于人世间,当有人偶然发现,欲拿起刻刀近前雕刻时,上帝马上就把它收走了。

他的与众不同与他的平实朴素,他的嬉笑怒骂与他的认真严肃,他的玩世不恭与他真诚地拥抱生活,他不按常规出牌,却又如此尊重人性的规律,他清晰冷静的理性与顽皮放纵的狂热,他逻辑推理的审慎与横溢诗情的浪漫,他站在边缘的特立独行与中心磁石般的亲和力……这一切看似水火不容的对立元素,在王小波那里却是浑然一体且又摇曳多姿的。

 

1、试模拟作者的口气说说“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和“辙乎,吾知免矣”这两句话的意思,然后谈谈作者对两个儿子的不同希望。

答:

①“轼啊,我担心你不注意外表的修饰啊!

”②“辙啊,我知道你能免除灾祸啊!

”③劝诫苏轼多加外饰,以免遭祸患;劝诫苏辙善处于祸福之间,又能勉力向前。

2、杨慎说作者“深知二子”,从这篇短文你能看出作者两个儿子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答:

苏轼性情豪放,锋芒毕露,从不知掩饰自己的观点;苏辙性格平和淡泊,深沉不露。

3、读罢本文,你认为聪明的父母应该如何寄托自己对孩子的厚望?

答:

明智的父母总希望子女首先要学会生存,然后再谋求发展。

、苏轼性格豪放,锋芒毕露。

苏洵看清了这一点,为苏轼取名“轼”的深意是什么?

答:

告诫他要像“车轼”那样放低姿态,注意外饰,而不要自以为是,锋芒毕露。

5、苏辙性格冲和淡泊,深沉不露,并能尽力王事,后位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

苏洵为其起名“辙”的初衷是什么?

答:

车辙无论功之福,也不会遭仆毙之祸。

希望苏辙善处于祸福之间,勉力向前。

6、苏洵给两个儿子取的这两个名字寄寓了他怎样的情感?

答:

对儿子的人生道路及前途的关切与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