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高效获取函数调用堆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84639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高效获取函数调用堆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C++高效获取函数调用堆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C++高效获取函数调用堆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C++高效获取函数调用堆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C++高效获取函数调用堆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高效获取函数调用堆栈.docx

《C++高效获取函数调用堆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高效获取函数调用堆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高效获取函数调用堆栈.docx

C++高效获取函数调用堆栈

C++高效获取函数调用堆栈

问题:

在程序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往往由于设计上的不足、编程上考虑得不周全或一些失误会导致程序的崩溃,影响了项目的进展,所以程序实现应该是异常安全的。

当出现了问题,需要能够快速找到问题所在,并确定出程序的上下文环境。

若能重现出现问题时的函数调用堆栈,对解决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

以往打印函数堆栈一般是使用DbgHelp.dll提供的功能进行。

该方法需要额外链接微软提供的库,该库有强大的功能,但使用上也比较复杂。

在此就不作介绍,有兴趣可以另外查阅书籍。

这里介绍一下另外一种实现方案,采用程序运行堆栈回溯确定函数的调用地址,并根据VC编译出来的map文件进行定位函数地址。

该方法功能单一,使用简单,效率较高。

1、背景知识

首先介绍一下该技术要用到的一些背景知识,一是函数调用堆栈,另一个就是异常处理。

1.1函数调用堆栈

调用堆栈与调用约定关系密切,平常编程中使用的_cdecl、__stdcall、__fastcall、WINAPI、APIENTRY、CALLBACK、PASCAL都是调用约定。

分类上有C语言调用约定、Pascal语言调用约定、This调用约定、快速调用约定、裸调用约定

1.1.1C语言调用约定

参数从右到左入栈,个数可变,调用函数者负责堆栈清理,性能比较低

1.1.2Pascal语言调用约定

参数从右到左入栈,个数固定,函数体本身就能知道传进来的参数个数

大部分的WindowsAPI都采用Pascal语言调用约定

1.1.3This调用约定

调用约定跟PASCAL语言调用约定相同,只是另外通过ECX寄存器传送一个额外的参数—this指针

1.1.4快速调用约定

要求将参数放在寄存器中,左边两个大小小于4个字节参数放在ECX和EDX寄存器,其余规定同Pascal调用约定。

1.1.5裸调用约定

__declspec(naked)

1.2异常处理

1.2.1C语言中提供的异常处理机制

setjmp与longjmp之外,goto语句在实际编程中也使用很广泛,处理机制并不是十分严谨,而且比较杂,功能也非常有限

1.2.2结构化异常处理(StructuredExceptionHandling,SEH)

微软提供给WIN32平台的异常处理机制,__try、__except、__finally、__leave就是提供该功能的关键字。

用__try定义出受监控的代码模块,__except定义异常处理模块,可以是平面的线性结构,也可以是分层的嵌套结构。

处理机制是向上逐级搜索恰当的异常处理模块,包括跨函数的多层嵌套try-except语句。

__except关键字带一个表达式作为参数。

表达式的值来匹配查找正确的异常处理模块,可以有1,2,3三个值。

处理流程定义如下:

1.受监控的代码模块被执行(也即__try定义的模块代码);

  2.如果上面的代码执行过程中,没有出现异常的话,那么控制流将转入到__except子句之后的代码模块中;

  3.否则,如果出现异常的话,那么控制流将进入到__except后面的表达式中,也即首先计算这个表达式的值,之后再根据这个值,来决定做出相应的处理。

这个值有三种情况,如下:

  EXCEPTION_CONTINUE_EXECUTION(–1)异常被忽略,控制流将在异常出现的点之后,继续恢复运行。

  EXCEPTION_CONTINUE_SEARCH(0)异常不被识别,也即当前的这个__except模块不是这个异常错误所对应的正确的异常处理模块。

系统将继续到上一层的try-except域中继续查找一个恰当的__except模块。

  EXCEPTION_EXECUTE_HANDLER

(1)异常已经被识别,也即当前的这个异常错误,系统已经找到了并能够确认,这个__except模块就是正确的异常处理模块。

控制流将进入到__except模块中。

当离开当前的作用域时,finally块区域内的代码都将会被执行到

Windows提供了两个API函数,这两个函数只能是在__except后面的括号中的表达式作用域内有效,否则结果可能没有保证,定义如下:

LPEXCEPTION_POINTERSGetExceptionInformation(VOID);返回更全面的信息

DWORDGetExceptionCode(VOID);返回错误代码

用到的数据结构,定义如下:

typedefstruct_EXCEPTION_POINTERS

{

PEXCEPTION_RECORDExceptionRecord;//异常相关的信息

PCONTEXTContextRecord;//异常发生时,线程当时的上下文环境,主要包括寄存器的值

}EXCEPTION_POINTERS;

typedefstruct_EXCEPTION_RECORD

{

DWORDExceptionCode;

DWORDExceptionFlags;

struct_EXCEPTION_RECORD*ExceptionRecord;

PVOIDExceptionAddress;

DWORDNumberParameters;

UINT_PTRExceptionInformation[EXCEPTION_MAXIMUM_PARAMETERS];

}EXCEPTION_RECORD;

typedefstruct_CONTEXT

{

DWORDEbp;//寄存器指针

}CONTEXT;

1.2.3C++异常处理模型

建立在SEH机制之上,经常用到的try,catch,throw就是该处理模型的关键字。

Catch子名可以带一个参数,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异常数据对象,该语句根据异常对象的类型来匹配。

1.2.4SEH与C++异常模型的混合使用

• SEH与C++异常模型,可以在一起被混合使用。

但最好听从MSDN的建议:

在C程序中使用try-except和try-finally;而C++程序则应该使用try-catch。

• 混合使用时,C++异常模型可以捕获SEH异常;而SEH异常模型也可以捕获C++类型的异常。

而后者通常有点小问题,它一般主要运用在提高和保证产品的可靠性上(也即在顶层函数中使用try-except语句来catch任何异常)

• VC实现的异常处理机制中,不管是try-except模型,还是try-catch模型,它们都是以函数作为一个最基本“分析和控制”的目标,也即一个函数中只能采用一种形式的异常处理规则。

1.2.5常用方式

限制一:

如果一个函数中有局部对象的存在,若有异常捕获的话,那么它就一定得采用C++的异常处理机制,而不能采用__try,__except方式。

限制二:

一个函数只能采用一种形式的异常处理规则。

所以实践中try,catch处理模型较为常用,SEH类型的系统异常可以采用catch(…)语法来捕获,而该捕捉方式并没有提供上下文环境信息。

由于该问题的存在,使用时可以使用VC提供的_set_se_translator函数进行SEH到CE的转换。

该函数可以设置一个回调函数,当每次发生异常时系统就会调用该回调函数。

若该回调函数定义为抛出一个对象的话,就可以实现从SHE到对象的转换。

在多线程环境下,该函数必须在每个线程入口处调用一下,保证该线程程序异常时抛出一个对象。

2、实现说明

不同的调用约定,生成二进制代码指令会有所不同,下面介绍以Pascal语言调用约定作为例子介绍一下函数调用堆栈

int__stdcallAdd(inta,intb)

{

return(a+b);

}

void__stdcallTestFunc(inta,intb,intc)

{

Add(1,2);

}

voidmain()

{

TestFunc(3,2,1);

}

2.1函数调用:

44:

TestFunc(3,2,1);

0040DAA5push1

0040DAA7push2

0040DAA9push3

0040DAABcall@ILT+10(TestFunc)(0040100f)

这里作了一个跳转

0040100FjmpTestFunc(00401050)

2.2 函数体:

36:

void__stdcallTestFunc(inta,intb,intc)

37:

{

00401050pushebp

00401051movebp,esp

00401053subesp,40h

00401056pushebx

00401057pushesi

00401058pushedi

00401059leaedi,[ebp-40h]

0040105Cmovecx,10h

00401061moveax,0CCCCCCCCh;初始值

00401066repstosdwordptr[edi]

38:

Add(1,2);

00401068push2

0040106Apush1

0040106Ccall@ILT+0(Add)(00401005)

39:

}

00401071popedi

00401072popesi

00401073popebx

00401074addesp,40h

00401077cmpebp,esp

00401079call__chkesp(00401230)

0040107Emovesp,ebp

00401080popebp

00401081ret0Ch;清栈

2.3 函数体:

31:

int__stdcallAdd(inta,intb)

32:

{

00401020pushebp

00401021movebp,esp

00401023subesp,40h

00401026pushebx

00401027pushesi

00401028pushedi

00401029leaedi,[ebp-40h];[ebp-40h];40H(64字节)粒度为4Byte

0040102Cmovecx,10h

00401031moveax,0CCCCCCCCh;初始值

00401036repstosdwordptr[edi]

33:

return(a+b);

00401038moveax,dwordptr[ebp+8]

0040103Baddeax,dwordptr[ebp+0Ch]

34:

}

0040103Epopedi

0040103Fpopesi

00401040popebx

00401041movesp,ebp

00401043popebp

00401044ret8;清栈

 

运行到00401036repstosdwordptr[edi]语句时,堆栈内容如下:

Esp指向当前函数堆栈,寄存器内容如下,

2.4逻辑图

下图从逻辑上指出了该函数的栈的使用情况:

 

    

由上图可以看出,每次函数调用都会压入参数,返回地址及ebp值,一次压栈后内存中有如下的数据结构:

typedefstructSTACK

{

STACK*Ebp;//指向上层函数堆栈地址

PBYTERet_Addr;//函数返回地址

DWORDParam[0];//参数列表

}STACK,*PSTACK;

其中Ebp指向上层函数调用的STACK结构,这样只要能取出本次函数调用的STACK结构,就能逆推出整个函数调用堆栈。

这样,只要能确定出本次函数调用堆栈,就能推导出整个函数调用堆栈。

在异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上面介绍的EXCEPTION_POINTERS结构取出ebp及异常发出地址,进而推导出整个函数调用堆栈。

在正常情况下,可以通过Param[0]的地址向上偏移而得到本次函数调用堆栈。

3、环境配置

1修改CATCH的宏义

#defineDEBUG_TRYtry{

#defineDEBUG_CATCH(s)}catch(EXCEPTION_POINTERSe){LogSaveE(&e,"CATCH:

***%s%d{"s"}crash!

***",__FILE__,__LINE__);}catch(...){charszFuncDump[1024];LogSave("CATCH(...):

***%s%d{"s"}crash!

%s***",__FILE__,__LINE__,DumpFuncAddress(6,szFuncDump));}

2每个线程定义

CSEHExceptionm_SEHException;

入口地方调用

m_SEHException.initialize_seh_trans_to_ce();

3也可以在正常运行时调用DumpFuncAddress,不提供pException参数,会打出函数调用堆栈。

4projectSettings>Link>ProjectOptions下增加mapinfo:

lines,Generatemapfile打勾。

5#pragmaoptimize("y",off)//保证CALLFRAME不会被优化掉

4、附:

函数代码

PBYTEGetFuncCallStack(intnLevel/*=0*/,char*pBuf/*=NULL*/,PEXCEPTION_POINTERSpException/*=NULL*/)

{

typedefstructSTACK

{

STACK*Ebp;

PBYTERet_Addr;

DWORDParam[0];

}STACK,*PSTACK;

STACKStack={0,0};

PSTACKEbp;

intnPos=0;

if(pException)//fakeframeforexceptionaddress

{

Stack.Ebp=(PSTACK)pException->ContextRecord->Ebp;

Stack.Ret_Addr=(PBYTE)pException->ExceptionRecord->ExceptionAddress;

Ebp=&Stack;

}

else

Ebp=(PSTACK)&nLevel-1;//frameaddrofDumpFuncAddress()

if(pBuf)

*pBuf=0;

boolbData=false;

//Breaktraceonwrongstackframe.

for(intRet_Addr_I=0;Ret_Addr_I<=nLevel;)

{

if(!

IsBadReadPtr(Ebp,sizeof(PSTACK))&&!

IsBadCodePtr(FARPROC(Ebp->Ret_Addr)))

{

if(pBuf)

{

sprintf(pBuf+nPos,"%p:

%i",Ebp->Ret_Addr,Ret_Addr_I);

//nPos+=9;

nPos+=11;

bData=true;

}

if(Ret_Addr_I==nLevel)

returnpBuf?

(PBYTE)pBuf:

Ebp->Ret_Addr;

Ret_Addr_I++;

Ebp=Ebp->Ebp;

}

else

break;

}

if(bData)

returnpBuf?

(PBYTE)pBuf:

Ebp->Ret_Addr;

return0;

}

Voidtrans_func(unsignedintu,EXCEPTION_POINTERS*pExp)

{

throw*pExp;

}

Voidinitialize_seh_trans_to_ce()

{

_set_se_translator(trans_func);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