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工艺试验评估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81502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钻孔灌注桩工艺试验评估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钻孔灌注桩工艺试验评估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钻孔灌注桩工艺试验评估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钻孔灌注桩工艺试验评估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钻孔灌注桩工艺试验评估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钻孔灌注桩工艺试验评估报告.docx

《钻孔灌注桩工艺试验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孔灌注桩工艺试验评估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钻孔灌注桩工艺试验评估报告.docx

钻孔灌注桩工艺试验评估报告

新建连云港至镇江客运专线铁路工程LZZQ-7标段

工艺性试验监理评估报告

(钻孔灌注桩施工)

编制:

审核:

批准:

上海先行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连镇铁路监理站

二〇年月

一、编制依据TB10621-20141、高速铁路设计规范()2、《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TB1000.3-2005)

3、《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关于发布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三项标准局部修订条4、文的通知》(铁建设[2009]22号)、《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5(TB10002.4-2005)6、《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2009版)7、《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TB10005-2010)8、《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Z213-2005)9、《客运专线铁路桥涵施工技术指南》(TZ21-2005)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号)11、《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2、“关于发布客运专线铁路加强抗震设计技术要求的通知”(铁建设函[2006]338)13、《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二、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标段钻孔桩工艺试验定在跨宁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新建连云港至镇江铁路LZZQ-7正线公DK245+291.17,标段全长16.043启铁路特大桥。

标段起迄里程为:

DK229+248.61~、淮段,淮扬联络线左线4.793km里。

含跨宁启铁路特大桥DK229+248.61~DK245+291.17。

拟建桥位于长江4.21km扬联络线右线4.73km、淮泰联络线左线3.654km、淮泰联络右线地势平坦开阔,三角洲的江苏中部地区,地貌单元为里下河冲湖积平原,沿线地貌单元单一,,地面整体呈地形略有起伏,区间地形地貌以农田为主,地势低平,耕地地面标高2.0~6.5m北低南高走势,鱼塘、水沟、水渠散布其中。

本次钻2m1.25m本标段桥梁基础钻孔桩类型均为摩擦桩,桩基直径分别为1.0m、和桩作为试验桩,桩1#号墩孔桩施工工艺性试验拟采用循环钻机成孔施工。

本次试桩选择61径1.0m。

2.2工程地质条件

桥址范围内地形较平坦,地层主要为黏性土、粉土、砂性土。

岩土施工工程分级及物理力学参数

综合土工试验、孔内测试等多种成果综合确定岩土层力学参数,参见下表:

DK229+248.61~DK236+486.44段

基本承载钻孔桩桩周极岩石施工工地层编地层名摩阻fKpKp分

素填1

杂填23种植2145150粉质黏4135130粉淤泥质粉质粘312570

黏1155180

2250粉质黏150

3523粉质黏110

354粉140

255粉质黏160

165黏200

4521粉质黏160

4135粉140

1265黏210

35粉14042

粉质黏1602260

2207013黏20051-455粉

2460粉质黏180

粉5020052-4黏1424065

18025粉质黏55

53-4粉55200黏7022015

18026粉质黏65

Ⅰ45

200

粉砂54-4

④.

④16④27

黏土粉质黏土

220220

6565

④55-4

粉砂

200

60

17④

黏土

220

65

④28

粉质黏土

200

65

④18

黏土

220

65

DK236+486.44~DK245+285.45段

地层编号

地层名称

基本承载力

钻孔桩桩周极限

岩石施工工程

(Kpa)

摩阻力fi(Kpa)

分级

1①

素填土

①2

杂填土

①3

种植土

①4

淤泥

③41-2

粉土

90

35

42-2③

粉土

90

40

③31

淤泥粉质黏土

55

20

③21

粉质黏土

110

30

22③

粉质黏土

140

45

23③

粉质黏土

120

40

③2443-2③

粉质黏土粉土

120140

5045

ⅡⅡ

③25

粉质黏土

130

55

44-2③

粉土

150

48

③51-3

粉砂

150

50

26③

粉质黏土

140

45

52-3③

粉砂

155

50

53-4③

粉砂

160

55

③27

粉质黏土

145

45

③28

粉质黏土

110

40

21④

粉质黏土

150

50

Ⅱ15022④粉质黏土40

Ⅱ35

120

粉质黏土23

④.

④24粉质黏土18060Ⅱ

Ⅱ25粉质黏土18060④Ⅱ④41-350粉土145

Ⅱ2660180粉质黏土④Ⅱ④1165180黏土

Ⅱ1265黏土200④

④13④27

黏土粉质黏土

200160

6550

ⅡⅡ

42-3④

粉土

170

55

④51-4

粉砂

200

60

14④

黏土

200

65

141④

粉质黏土

150

40

15④

黏土

200

65

28④

粉质黏土

160

65

52-4④

粉砂

200

55

245④

粉质黏土

150

50

④29

粉质黏土

220

70

291④

粉质黏土

130

45

210④

粉质黏土

240

70

53-4④

粉砂

200

60

71-4

粗砂

280

80

2.3水文地质特征

(1)地表水:

DK229+248.61~DK236+486.44段场地附近存在的大型地表水体为西侧距离约6km的邵伯湖及邵关自灌总渠。

邵伯湖为河道型湖泊,具有引、排、蓄、航等综合利用功能。

邵关自灌总渠为大型人工河道,勘察期间测得水面标高4.64m,水深约3~4m,水流流速约0.5m/s,总渠两侧堤顶标高6.5~6.8m,堤顶为水泥路,水渠周边地面标高约2~2.5m。

DK236+486.44~DK245+291.17段桥址区地表水发育,水网发达,沟渠纵横,跨越相对较大的河流有双陈河、邵仙河、高水河、金湾河,用于通航、防洪排涝、水利灌溉,水位、流量受季节影响较大。

段桥址处地下水类型有第四系孔隙潜水及DK229+248.61~DK236+486.44)地下水:

2(.

微承压水。

第四纪地层中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②21层、②22层、②23层粉质粘土层及②41层、②42层粉土中,测得稳定水位埋深范围值为0.30~2.50m。

潜水水位受季节变化而变化,根据地区水温调查,潜水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在0.5~2.0m之间,历史最高水位埋深建议按室外场地整平标高下0.50m考虑。

潜水主要受地表水及大气降水补给,以自然蒸发及侧向渗流为主要排泄途径。

微承压水:

主要赋存于④41层、④42层粉土、④51-4、④52-4、④53-4、④54-4及④55-4层粉砂层中,含水层地下水具有微承压性,以侧向渗流为主要补给及排泄路径。

DK236+486.44~DK245+291.17段桥址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

孔隙潜水赋存于上部填土、粉土、粉质粘土层中,主要接受地表径流及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径流滞缓,排泄方式主要蒸发、人工开采,底部砂层地下水具有弱承压性,地下水受季节变化影响大,地下水位年变幅在2.0左右,历史最高水位埋深按室外场地整平标高下0.50m考虑。

勘察期间测得钻孔内地下水位埋深0.5~1.5m。

(3)环境水土对混凝土的侵蚀性判定:

DK229+248.61~DK236+486.44范围。

在桥址采集的地下水送实验室进行水质分析后,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判定DK234+195~DK235+652里程段地下水硫酸盐侵蚀环境作用等级为H1;其余位置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化学腐蚀性,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无化学腐蚀性。

氯盐作用等级无。

外部环境变化易导致水体成分变化,施工时应加强对地下水侵蚀性的监测。

DK236+486.44~DK245+291.17范围,在桥址采集的地下水送实验室进行水质分析后,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判定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混凝土无化学侵蚀,氯盐作用等级无。

三、试桩目的及位置

三、试桩目的及位置

3.1试桩目的

(1)对设计地质进行验证,取得详细地质参数;

;)研究循环钻机在钻孔施工中的适应能力及在各个地层中施工工效(2

(3)对已有的护壁技术进行验证,并得到护壁技术参数;

(4)确定适于循环钻机钻孔的清孔方法;

)研究钢筋笼保护层措施的可靠性和下设的最优方法;5(.

(6)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机械、人员配置方案;

(7)验证钻孔桩混凝土的浇筑方式、工艺的合理性;

(8)确定循环钻机在不同地层的钻进速度。

(9)验证首批混凝土的浇筑方量及混凝土浇筑完成所用时间。

3.2试桩设计要求

试桩桩长1.0m,试桩桩长60m,桩底标高-60.484,桩顶标高-0.484。

桩身混泥土强度等级为水下C40混泥土。

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成桩质量。

达到设计深度后应及时清孔,要求桩底沉渣厚度≤200mm,桩身垂直度偏差控制不得超过1%。

施工时如发现地质情况不符及时通知勘探单位研究处理,必要时进行补勘。

3.3试桩位置

新三和港特大桥共有基础钻孔桩共计307根,其中φ1.25m桩12根,φ1.0m桩295根,本次试桩选择61号墩1#桩作为试验桩,桩径1,0m。

3.4试桩检测方法

混泥土强度检测,超声波检测。

四、执行国家、地方强制性条文及有关操作规范、验收标准等的情况,质量行为及质量责任履行情况

南京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项目管理连镇客运专线铁路工程土建七标在上海铁路局、.

下,构建的规范、安全、保优质为目标。

参建各方严格履行各自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责任。

根据上海铁路监督局和上海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首次交底告知书》的要求。

进场后,监理站就《监理规划》和《监理大纲》中有关监理工作思路、方法、程序、措施向中铁十四局连镇铁路工程项目部进行交底。

根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和上海铁路局建设工程相关文件的要求,本项目监理工作主要在完善自身整章建制的基础上,从施工单位组织体系、合同履约、经济手段、技术措施、管理过程控制着手,构建“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保证体系》,以制度的执行,确保工程安全、质量、投资限额控制、节点工期控制目标的实现,通过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全面落实工程合同的履行。

通过文明施工和环水保措施的落实,履行工程的社会责任。

通过过程控制,实现工程的总体目标。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设计文件等。

监理工程师严格执行各类报审制度,主要有:

开工报审、施组方案报审、分包单位资质报审、图纸会审交底制度、工程报验制度、隐蔽验收制度、建筑材料进场检验制度、见证取样送样制度、旁站监理制度等。

监理管理资料较为齐全,对施工现场所发现的各类质量问题,监理均签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或监理工作联系单,并监督施工单位按要求、按时限落实整改,并组织复查。

从而,落实质量安全责任,确保工程目标的实现。

五、工程中质量监控情况

监理对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主要是依据本报告第二部分的规范、标准和《监理规划》、《监理细则》以及有关法规进行的,在工程开工前,监理按《监理规划》要求,根据《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编制了详细的、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钻孔灌注桩工艺试验监理实施细则》、《旁站监理方案》指导监理全过程的工作,同时对施工单位的《钻孔灌注桩工艺试验方案》等进行了认真地审查,按规范要求完善直至符合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进度等要求,方批准实施。

工程开工前对施工单位进行了监理工作交底,让施工单位提前了解工程监理程序。

1、进场材料、设备见证检测情况:

1)原材料检测:

本工程混凝土结构使用的钢筋为:

Φ8采用HPB300级热轧光圆钢筋,有徐州金虹钢铁集团份,5有限公司、迁安市九江线材有限责任公司、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出厂合格证.

监理见证取样送检5组,监理平行检测1组,检测结果为:

合格;Φ12采用HRB400级热轧带肋,有冷水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出厂合格证2份,监理见证取样送检2组,监理平行检测2组,检测结果为:

合格;Φ16采用HPB300级热轧光圆钢筋,有浙江富钢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出厂合格证3份,监理见证取样送检3组,监理平行检测2组,检测结果为:

合格;Φ16采用HRB400级热轧带肋,有上海申特型钢有限公司、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出厂合格证2份,监理见证取样送检2组,监理平行检测1组,检测结果为:

合格;Φ20采用HRB400级热轧带肋,有冷水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出厂合格证4份,监理见证取样送检4组,监理平行检测1组,检测结果为:

合格;Φ25采用HRB400级热轧带肋,有冷水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出厂合格证3份,监理见证取样送检3组,监理平行检测2组,检测结果为:

合格;Φ28采用HRB400级热轧带肋,有上海申特型钢有限公司、冷水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出厂合格证9份,监理见证取样送检9组,监理平行检测1组,检测结果为:

合格;本工程的钻孔桩、圈梁钢筋连接采用单面搭接焊,监理见证取样送检18组,监理平行检测3组,检测结果为:

合格;水泥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有江苏金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出厂合格证7组,监理见证取样送检7组,检测结果为:

合格;

材料检测单位: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连镇铁路项目中心试验室

监理平检单位:

上海先行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连镇铁路监理站中心试验室

2)混凝土

本钻孔灌注桩桩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水下C40,监理见证取样留置混凝土试块:

标准养护试块100组,检测结果为:

合格;混凝土为1#拌合站。

材料检测单位: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连镇铁路项目中心试验室

监理平检单位:

上海先行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连镇铁路监理站中心试验室

3)实体工程检测

本试验桩基完整性采用低应变法检测,监理见证现场检测10根桩,检测结果为:

均为Ⅰ类桩。

材料检验检测单位:

江西省赣龙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是重点检查工序,对每道工序、隐蔽工程、检验批都进行了自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

验收完成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施工单位在过程中能加强过程质量检查。

监理部认真审核施工单位上报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对存在不足要求施工单位及时补充。

施工单位技术、质检部门将施工过程进行分解和细化,将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要求以书面形式交予施工作业人员。

监理在每天巡视检查、旁站过程中,核查施工的实际情况,及时掌握每道工序施工质量情况,避免质量隐患的产生。

六、施工中的特点、难点和施工中出现问题的处理情况1钢筋笼上浮

1)经验分析造成钢筋笼上浮的原因如下。

(1)砼质量差。

易离析的、初凝时间不够的、彤落度损失大的砼,都会使砼面上升至钢筋笼底端时钢筋笼难以插入砼而造成上浮,有时砼面已升至钢筋笼上一定高度时,表层砼开始发生初凝结硬,也会携带钢筋笼上浮。

(2)钢筋笼孔口固定不牢,未用电焊进行固定。

(3)提升导管过猛,不慎挂住钢筋笼造成上浮。

(4)砼面到达钢筋笼底部时,导管埋深过浅,灌注量过大,砼对钢筋笼的上冲力过大。

2)实际原因:

提升导管过猛,不慎挂住钢筋笼造成上浮

预防钢筋笼上浮,关键是要严格细致地下好钢筋笼,并将其牢固地绑扎或点焊于孔口。

下放导管时,应使导管顺桩孔中心位置而下。

在灌注过程中,当砼接近钢筋笼下段时,要徐徐灌注砼,一般灌注速度控制在10m3/h左右,以减少砼对钢筋笼向上的冲力。

特别注意导管出口与钢筋笼底口不得齐平,一般导管出口要低于钢筋笼不小于1.5m,或高于钢筋笼底不小于1m.砼应严格按配合比配制,灌注要连续进行,并保证在首批初凝时间内完成整根桩的全部灌注工作。

七、预验收情况检查

(一)、钻孔灌注桩:

1、检验批3项,质量合格3项。

隐蔽工程验收2项,质量合格2项。

(二)实体工程质量检测报告

本钻孔灌注桩,桩基完整性采用低应变法检测,监理见证现场检测3根桩,检测结果为:

均为Ⅰ类桩。

八、对工程质量、安全、环境及使用功能的评述.

(一)工程质量评述

1.原材料质量控制

钢筋、钢板、焊接材料等原材料(半成品)进场后,监理人员对原材料(半成品)及其质量证明文件进行详细核查,并按规定对部分钢材见证取样、送至法定检测单位复试,复试结果合格。

监理人员通过巡视检查,对原材料(半成品)的进场实施动态控制,杜绝不合格原材料(半成品)的进场和使用。

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均为质量管理体系贯标单位,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体系能正常运转,施工班组、质量员、现场负责人验收合格后及时报监理核查、验收,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按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控制,资料齐全。

(二)施工安全情况评述

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及施工安全管理比较全面,如对进场工人集中进行安全教育;班前交底;在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宿舍区醒目处悬挂安全宣传标语,设立警示警告牌、危险源告知牌等。

施工单位进场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特种作业人员资质均经自查合格后,报监理核查符合要求。

(三)环境及使用功能的评述

1、环水保工作根据上海市有关建设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有序开展。

特别是工程施工过程中排水、泥浆、弃渣弃土对附近居民饮用水、河道、水土流失的影响;钻孔桩的泥浆溢流污染工点附近的道路、厂矿环境、溪流的影响。

土方填筑、开挖及防护工程施工时遇雨水冲刷造成局部道路泥泞,泥浆排入小溪的情况。

以及工程临时设施,如临时施工便道遇雨水冲刷,营房驻地生活垃圾的处理进行监控工作,保障工程周边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文明施工的有效进行有效辨识,确保重点工程和环境敏感点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报告书及其批复意见,确保工程施工“三同时”。

配合环保部门组织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使顾戴路工程按照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目标顺利进行。

2、使用功能评述

根据条件节点内容进行检查,情况如下:

管桩预应力PHC1)施工现场已完成设计、勘察交底;

2)钻孔灌注桩设计和施工方案通过建设单位评审,专家评审意见已予落实并回复;

3)基坑开挖、承台墩身施组已审批(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及总监),并组织了各方讨论,向管理层和作业层进行了交底,监理细则已编制审批和交底;

4)桩基进场履行验收,满足要求;

5)三通一平到位,备用发电机组满足应急需要;

)施工现场坑外排水措施已落实;6.

7)已调查基坑周围的保护构筑物、管线等现有状况,以及能承受变形的能力,并且制订好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8)已按监测方案对周围环境及基坑布置监测控制点,且已测取初始值;

9)人员(按合同)、机械(按方案)、支撑(满足进度的数量和符合设计要求的质量)都已到位;

10)卸土点落实及途径手续等办妥;

11)对本工程潜在的风险进行辩识和分析,已编制完成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应急预案并落实抢险设备、材料、人员、方案。

九、监理评估结论

10月24日,监理站组织监理人员对首件钻孔灌注桩进行评估验收。

验收分:

检验批质结论:

量评定和实体工程质量的验收。

监理对本基坑支护工程质量评定等级为:

合格!

同意转入下道工序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