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在吴江四年纪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79294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平军在吴江四年纪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太平军在吴江四年纪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太平军在吴江四年纪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太平军在吴江四年纪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太平军在吴江四年纪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平军在吴江四年纪略.docx

《太平军在吴江四年纪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平军在吴江四年纪略.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平军在吴江四年纪略.docx

太平军在吴江四年纪略

太平军在吴江四年纪略

沈昌华

值太平天国起义一百四十周年之际,为纪念英勇的太平军将士们,为弘扬他们的革命精神,特将太平军在吴江的活动,拟一小文作为一百四十年祭。

一、太平军攻占吴江及在吴江的政权建设

吴江东邻上海西依太湖,南接浙江北靠苏州。

是江、浙、沪间咽喉。

地肥水美、物产丰富。

清代吴江一县划成吴江、震泽两县,县治均设松陵城内,史称“江震”。

为开发革命根据地,摆脱困境。

1860年5月6日,太平军击溃了清江南大营。

五月中旬洪秀全即令忠王李秀成率太平军部分主力进行东征。

李秀成部队以摧枯拉朽之势连克丹阳、常州、无锡。

六月二日进苏州城。

六月十三日李世贤部,以马队当先进攻江震,清吴江知县田人熙乔装出逃,经同里去上海。

侍王部占领吴江城后,挥军南下。

五彩斑烂的战旗,呼啸的马队,疾奔的步兵,沿大运河东西两岸向南挺进。

六月14日在平望与清总兵江长贵部遭遇,经过一整天恶战将江长贵部击溃占领平望,掩杀向南。

克盛泽、黄家溪、王江泾直至嘉兴。

此后,忠王李秀成攻同里、北厍、黎里、芦墟。

谭绍光部活捉湖州团练白头军赵景贤攻占震泽,解放吴江全境。

忠王李秀成克昆新(昆山、新阳)、太仓、嘉定、青浦、松江,把清军驱赶到上海县境。

太平军攻占江震以后,立即开展根据地建设。

他们将县城及各镇的部分庙宇拆除。

所得建材修筑石垒工事,在运河上架设浮桥,在夹浦、三里桥、三江桥等处设卡建营。

仅松陵城内外就拆除了圣寿禅寺、无碍讲寺,接待寺、宁境华严讲寺、纯阳道院、崇真道院、灵真道院等十多个寺庙。

在县城各城门外修筑街垒,城垛上搭起“望妖台”和炮台。

平望镇四周筑起半园形的土墙,墙外挖掘壕沟,沟外开阔地上打满竹椿,近河一带民屋墙壁上开凿炮眼,还修筑了两个炮台,架有两门火炮。

兵士手中大都是长矛大刀,也有少数洋枪,西王萧朝贵的胞弟萧朝兴率领几千名太平军驻扎在平望。

在根据地军事建设中,忠王李秀成特别注意到吴江地区的水乡特点,他安排了太平天国翼天义程姓将领,这一位“水师天军主将”作为吴江驻兵的佐将(军事长官)。

在沿太湖圩田外修筑天国水营。

运河及主要河道、湖泊中建立船卡、水营。

还成立了生产火药的吊硝局。

在进行根据地军事建设的同时,进行政权建设。

太平军以忠王名义张贴布告,动员户口清查、救济难民、追查清“妖官”“妖兵”,责令地主豪绅投诚进贡,维持社会治安。

张贴在同里的告示上说:

“给予百姓封凭,俾其各安其室,同为天国良民。

各队官兵人等,毋须入扰肆行。

如有仍然滋扰,拿获即正典刑”。

革命军威震慑了原来仗势作威作福的土豪劣绅,他们纷纷备齐贡礼,送到吴江城内驻军佐将宁天安赖姓将领衙门(今县政府址),表示投诚。

此后,太平天国又开科考试取士,推行乡官制度,建立天国的地方政权。

同里“颇涉六壬风角诸书”的穷书生钟志成考中博士后,受命担任江震监军,衙门设在城外倪宅。

吴江地区各处均按太平天国制度建立乡官政权,设军帅、师帅、旅帅、卒长……。

这些担任乡官的人,大部分出身贫困。

如《梦余赘笔》中说:

“何况贱屠狗,居然腐鼠能吓人,短衣窄袖拖红巾,炎炎炙手势绝伦。

”指昔时的“屠狗人”、现在太平军政权中“拖红巾”当了乡官。

盛泽乡官汪心耕是医生吴九峰的“药房”(《盛川稗乘》)。

右营师帅宋德顺则是“帮役”,同里军帅顾人祥是“圩甲”,由于太平军的到来,这些出身低微的人成为地方政权的代表。

政权建立后,即按天国的规定行使权力。

禁烟禁赌、开征钱漕、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恢复商市、活跃市场、发放店凭、田凭保护生产者利益。

例如同里镇军帅出告示禁开烟灯,还枷号了三个违禁售鸦片者。

两县监军钟志成命令开征钱漕:

“上忙条银,每亩一百八十文,加耗六十文”。

监军钟志成又命所属乡官组织民工疏浚自夹浦桥到瓮金桥的河道,计程五十余里,由所在地旅帅负责供给。

太平军吴江政权规定:

各乡卒长给田凭,“每亩钱三百六十文,领凭后租田概作自产”。

农民欣喜,踊跃领凭。

在所发田凭上写道:

“缘我天朝,恢疆拓土,十有余年,所有各邑田亩,业经我忠王操劳瑞心,颁发田凭,尽善尽美,仰该户永远收执,取租办赋。

”太平军政权鼓励商店开业,据黎里镇一个在暗地里用清皇年号记反动日记的黄熙龄记述:

太平军占领黎里后不久,市面就已经很热闹了,光是茶馆店便开了“同福”、“泷泉”、“畅厅”、“雪馆”、“聚仙楼”等十多家,茶馆里还有演唱评弹。

米行、山货店、酒店、腌货店、面店也都开张营业。

商店店主为取得太平军政权的保护,都按规定领取店凭。

领店凭的踊跃程度可从下面一家酱园的临时店凭为据:

黎里守将增天豫龚得胜1861年9日发给黎里恒顺酱园印照为柒拾叁号。

上面附写一句话:

“先发给印照,以便开张,一俟附天福大人印凭到来,即行例换须至印照者。

”当时太平军进驻黎里的主要负责人不在,领店凭的店主不待等候,领一临时店凭先行开业,可见市场之恢复情况极好。

在丝绸生产中心盛泽,太平军乡官汪心耕、沈支珊设“天章机捐局”。

对丝绸生产进行管理:

“凡绉纱、绸缎、湖丝在镇经过抽佣三分,每疋织物上均盖上天章机捐局图记,才准售”。

并设公估庄,“凡商农银元上市均到庄公估真伪,每洋捐七十文,真者盖印。

”由于太平军政权对丝绸生产的保护,“江浙商贩自上海出入……辄以盛泽为枢纽,镇益殷富。

”为防止阶级敌人的混水摸鱼,在邻近上海的芦墟南栅和尤家港设立船卡水寨,检查来往船只。

行船通过必须凭太平天国政权发给的船凭。

据《柳兆薰日记》记载,因“红毛”(洋人)无凭火轮进入天国水域,太平军几次与之开火。

芦墟太平军佐将姚天燕率战士,几次捉拿私运大米出境的“红毛”船只。

但遵守太平军法度的商人可乘坐从芦墟开出的定期航班(火轮)去上海。

由于生产的恢复,吴江地区出现了:

“乡农田家、市侩负贩、获稻纺织、服贾获利”,“设乡官以收粮、又立卡以收税,而民尚不病者,五谷丰而百货萃也”的局面。

经济的恢复,使原本富庶的吴江地区也为太平军苏福省强有力的粮饷之源,支持了太平军东征上海、北援天京,南征浙江的军事行动。

按忠王李秀成的命令,在县城西寺成立的“吊硝局”是制土火药的作坊。

天国的战士们以旧墙老砖,熬硝制火药。

“以舌舔尝,辣而盐者,可调硝,研细入锅,如法制,合火药用。

”虽然土法制造的火药威力不大,但从当时的条件下,有力地支持了太平军作战所需。

乡官们还努力地配合太平军的军事行动。

1860年九月清军张玉良部围攻嘉兴,“盛泽乡官沈支珊于九月十日率土人六、七百名,抵暮时从嘉兴北门进城。

二更后人持一炬,从东门冲出,大声呐喊,当先冲突”,太平军从后接应。

张玉良部官军出其不意,立即溃散。

1861年冬吴江乡官率众沿大运河巡查,严禁粮米运杭资敌,有力支援太平军围攻杭州的战斗。

乡官们组织吴江地区人民,对地主土豪进行惩治。

钟志成于1860年冬到同里向富绅责捐银两以作军饷。

“潘姓富绅抗拒,钟监军即令将潘逮捕,责打三百板又罚捐钱各八十千,赎费四、五十千,交清后才行释放”,沉重地打击了劣绅的气焰。

盛泽乡官拘捕了浙江同知仲孙樊的妻子计氏及儿子仲元,勒令捐洋三百元,抄袭了浙江宁绍道台仲孙懋的家,拆屋查没家产。

黎里太平军查抄了殷兆镛殷兆钰的家,沉重打击了地主豪绅。

吴江地区的人民,在太平天国地方政权的领导下,参加了太平天国革命,为发展苏福省根据地作出贡献。

以富足的粮赋支援了太平天国后期的革命事业。

二、严峻的军事、政治形势

清朝后期、吴江地区的阶级矛盾极其尖锐。

卖国政府加紧对劳动人民剥削。

土豪劣绅勾结县胥吏屯垦太湖浅滩,致使湖口阻塞。

太湖水利光收捐不维修,旱则湖低浅水无法灌溉,水则涝灾。

连年“花稻无收”,地主官僚囤积居奇哄抬粮价,把农民推上绝境。

黎里佃家陆孝忠陆孝恩弟兄率众举事,冲击地主蔡书香,京官殷兆镛的家宅,县衙无力镇压。

清廷命令江苏巡抚“实力惩办”。

陆氏弟兄虽然经过一度武装抵抗,但最后惨遭杀害。

苏州乡绅冯桂芳对此感叹地说“吾苏江震二邑佃户齐心不还租,官无之如何,将绳之以法乎,是速之反也,将置之不闻乎,是教之抗也。

”当太平军解放江震,打击土豪劣绅,保护劳动人民。

农民大众当然非常高兴,他们支持太平军,努力生产,使吴江地区出现了大好的经济形势。

但是失去了“天堂”的地主豪绅、他们或窜逃上海策划复辟,或纠集反革命武装,破坏太平军革命。

1860年七月经清侍郎吴江殷兆镛推荐,清政府任命吴江杨振甫、殷兆铨等为江南督办团练大臣。

杨振甫名杨庆麟,道光庚戍进士,授编修。

太平军攻占江震时,杨正丁忧在家。

经陶煦介绍,杨将吴江县盛泽枪匪头子孙金彪(名少襄,亦作绍襄)和周庄枪匪费玉成之子费金绶收为门生,罗至门下。

把吴江县境打家劫舍的土匪武装,作为反革命武装的基本队伍。

周庄费玉成(即费秀元),是吴江县计巷村人,后迁居周庄,是一开设赌场的赌徒。

其广收门徒,“乡里少年、赌徒、酒鬼都从之游。

”在1858年春,捐银七百四十两,买得了一个清“都司”职衔,到1860年初已收徒千人,有枪船数百。

所谓枪船“首尾尖锐,形如蚱蜢,四浆双橹,旋转方便,行水面若飞,不畏风浪,名蚱蜢船又名枪船。

船舵后有木枪为标志。

”费玉成依靠他手下的这些徒子徒孙驾着枪船为恶乡里。

1860年太平军逼近苏州,江苏巡抚徐有壬惊慌不已。

由苏州协济局董事乡绅韩崇推荐,任费玉成为苏州葑门及通往葑门水路的水营防务。

苏州城被太平军很快攻克,费玉成冒死率众将韩崇挟救逃回周庄。

太平军主力南攻杭州,东征上海的大规模行动战的间隙里,周庄这块水乡僻野,成了清朝逃亡官员地主乡绅的集结地。

他们需要武装保护,于是费秀元的枪船队伍便迅速地扩大起来,形成了军事割据形势。

忠王李秀成为巩固苏福省,曾派出部队采取“打先锋”的办法,先后击溃了许多类似费秀元枪船集团的土匪武装。

例如围歼了在震泽,平望等地流窜的沙锅阿四枪船,赶走了号称“青头军”的金玉山部枪船。

费秀元的枪船窜犯同里、北厍,公开设赌局聚妓贩烟土、綑杀乡官、抢劫乡官住宅,砸太平军乡官办公场所、屠杀拥护太平军政权的农民和太平军战士。

吴江太平军在肖朝兴率领下,奔袭同里、北厍、捕杀枪匪,焚毁枪船,把费秀元打得龟缩周庄。

嘉兴太平军进剿盛泽,重创盛泽枪匪孙金彪部,孙率少数枪船逃窜周庄。

但是,当时留守苏州的太玉军负责人熊万荃,没有忠实地执行李秀成的剿匪计划。

暗地里与费秀元通款,“改剿为抚”,竟然于1860年9月封费秀元为“镇天豫”,使费秀元枪匪集团的存在得以合法化。

费秀元死后由费子费金绶统领其枪船。

费金绶又兼并了巢湖帮葛华坪部枪船、吴江龙泾朱廷学及其妻杜氏所率枪船。

招收了沙锅阿四溃部张曜和盛泽孙金彪部枪船。

周庄这支以费金绶为首的土匪武装成了危害吴江、元和等地的一个大祸根。

与此同时,忠王李秀成一攻上海受到外国驻沪人员的干扰。

太平天国最高统治者答应并答署了协议:

“一年内太平军不得进入距离上海吴淞两日路程距离的地点,否则武力迎击,英国亦阻止所有中国军队自该地出击太平军。

英国海军在吴淞与福山之间沿江设立航线标志。

”这个协议,迫使忠王部队一年内不得攻打上海,使清军得以喘息和重新集合。

清政府方面则发生了“北京改变”,加紧与帝国主义勾结,签订了《北京条约》,腾出手来全力对付太平军。

一方面利用曾国藩部湘军围攻天京;另一方面利用上海海关税银,雇用外国流氓成立洋枪队,对付太平军,使吴江东邻的上海成为反革命的据点。

1862年1月忠王李秀成部署强大的兵力,以江震、昆山为依托,第二次攻打上海。

战斗节节胜利,重创了盘踞在上海的清军,把华尔为首的洋枪队打得溃不成军,上海孤岛唾手可得。

清逃亡上海的官员却利用周庄费氏枪船集团的特殊地位,与苏州太平军叛徒熊万荃、李文炳等周庄密议,准备在苏州发动政变。

忠王李秀成于1月15日从平望回到苏州,殊杀了李文炳、业文魁等约一百三十多名叛将叛兵、粉碎了政变。

但失败的敌人更加隐蔽地继续进行大规模的策反活动。

由于曾国藩加紧了对南京的围攻,太平天国首都危急。

洪秀全命令李秀成、李世贤部回救天京。

1862年7月中旬,李秀成部署了苏州的城防,收缩了对上海的攻势,将兵力聚集到以昆山为中心,太仓和吴江为两翼的防线上。

忠王率领苏福省境内的太平军主力部队驰救天京。

年轻的谭绍光留守苏州。

由曾国藩保举的清江苏巡抚李鸿章,在太平军主力北上以后,加紧了对苏福省的进攻措施。

他加紧与洋人的勾结,改换了被忠王李秀成重创的“洋枪队”头目,将其改编成为“常胜军”。

曾国藩将原属湘军的重要将领郭松林、程学启(这是一个太平军中叛变出去的人)、黄翼升、李朝斌等部划归李鸿章指挥形成了所谓的“淮军”。

在所谓“中外会防局”的穿针引线下,英法帝国主义者,直接参与淮军的作战与训练。

李鸿章还通过冯桂芬、殷兆镛、杨振甫等地方土豪乡绅、逃亡官僚组织纠集团练武装,采用拉出去打进来的手段在太平军内搞策叛活动。

李鸿章派杨振甫封周庄费金绶“五品功牌”,收编费氏枪匪为淮军抚标水师新后营,收编盛泽孙金彪为魁字副营。

拉拢了总理苏省民务的太平军将领汪宏建及郜永宽、胡振铎、蒋金禄等,在驻苏福省太平军内组织了一个反革命集团。

由于战争的连续进行,太平天国根据地的日益缩小,天国粮赋对苏福省的依赖日益增大,太平军地方政权逐渐允许地主收租,恢复封建生产关系,使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

1863年1月吴江佐将翼天义程“令每亩收租息米三斗”,吴江县的北观设收租局,有十余人董其事,三限已过,无人交租。

到2月8日,百余农民哄入北观收租局,把负责收租的人都抓走,殴打。

诸如此类的事经常发生,人民群众对太平天国地方政权的拥护也就日趋消极。

乡官中私积钱财的现象也日趋普遍,如汪心耕、沈支珊等几年中都成了“富翁”。

乡官的分化说明了政权在不断蜕化,战斗力在削弱。

由于地方乡官受军事佐将的节制,一些地方将领握有军权、作风又极为粗暴。

乡官征粮征税完不成任务时,往往受到将领的惩罚。

如黎里镇太平军驻将俞曾出过这样一个告示:

“示乡官四民为办公不努力事;有每一令出,一味延宕,要知军法森严,毫不宽假。

如此迟迟,我行倘有疏虞,莫谓本司不能保尔等,惟尔自延之戚也。

如有仍循故辙,将猛以济宽,大彰军法,一洗玩延之习。

”以“打先锋”对付敌人的方法对付乡官。

当时太平军内封王太多,苏福省境内各王仅受忠王荣千岁李秀成节制。

而此时李率部北上,虽由慕王谭绍光坐镇苏州,但谭无权调动各王部队,甚至连各地守将的部队也无法调动。

相互间协同作战的可能较小。

一方面是敌人力量日益强大,一方面是太平军力量的削弱。

一面是地主官僚还乡团的加紧活动,一面是太平军地方政权与农民的关系日趋紧张。

从这个角度说苏福省根据地内军事、政治危机日趋严重。

但从与清军对比看,苏福省太平军毕竟是由以重视整饬军纪闻名的忠王李秀成培养的农民群众为主体的革命队伍,太平军的军纪是良好的。

柳兆薰站在反动地主立场上所写的日记中,从未举出太平军杀掠农民的实例来,相反却说“官兵扰民,实过于贼”。

由于太平军中有不少官员是历年战争中“投诚”过来的清朝官员。

当苏福省军事形势紧张时,这些清朝原官员便成为首先发难的人物。

在忠王北上期间,他们阴谋策动投降李鸿章进行叛变。

首先叛变的是常昭守将骆国忠,为李鸿章在苏福省打开了一个缺口。

与此同时李鸿章部黄翼升水军,袭击太平天国江震东哨芦墟尤家港水寨。

从淀山湖出发直到分湖,将太平军守军所建卡寨全部摧毁。

虽然太平军水军全力抵抗,但战争发生在太平军的占领区,当黄翼升水军撤退后,几年来辛苦构筑的营垒关卡都成了废墟,太平军战士死伤众多。

以李鸿章为首的中外反革命武装,在苏福省太平军主力北上天京的一段时间内,犯嘉定、陷青浦、叛常昭、占太仓、反杨厍,使苏福省根据地形势十分危急。

1863年六月初,李鸿章派戈登统领的“常胜军”和程学启部淮军攻陷昆新(昆山)屯兵唯亭。

昆新、太仓失守后,吴江(时称江震)成为孤立的突出据点。

李鸿章认为,“苏常杭嘉是太平天国的财赋之地,是金陵的根本,而江震则是苏常与杭嘉间的枢纽。

为了切断江苏浙江间的通道,必须攻占江震”。

他调集了李鹤章、刘铭传部淮军主力,黄翼升、李朝斌部水师及程学启部淮军水陆十三个营,戈登部“常胜军”约四千人,共六十万兵力分三路攻打苏州。

其中程学启淮军十三营和戈登常胜军的五个步兵团,四个攻城炮队,两个阵地炮队由唯亭大营向江震逼近。

江震告急!

1863年七月七日忠王李秀成赶回苏州,当晚召集高级将领会议,作了军事形势分析并作出决策:

吸收洋将、洋兵,向洋商购买洋枪、洋炮以加强部队战斗力;准备四路出击,主力由内线转向外线作战,打乱清军部署解苏州之围;全力保卫苏州的运河通道、保卫后路,稳定军心,调集李世贤部、林绍璋部和陈坤书部,集中兵力保卫苏州。

以扬王李明成代替冀天义程姓将领为江震佐将,镇守江震,并令嘉兴佐将荣王廖发寿配合李明成作战,固守江震。

由于李秀成不可能置天京于不顾而坐镇苏州指挥,回苏州不久即北上天京。

虽各路太平军向苏州地区靠拢,但原作战意图仍无法实现,太平军陷于消极防御状态。

军事形势越来越险恶。

三、中外反动派围攻江震,太平军痛失江浙通道

忠王李秀成的胞弟扬王李明成奉调到江震后,立即着手加固县城内外石垒工事,实行坚壁清野。

天军水师主将冀天义程姓将领换防到太湖水寨。

李明成将同里、北厍、黎里、芦墟一带天国营寨关卡,火速加固,以准备迎击来犯的清妖与洋妖。

1863年七月下旬,李鸿章令太湖匪徒金玉山部为响导,指派费金绶的抚标水师新后营和孙金彪的魁字副营为前驱,程学启部淮军十三个营和戈登的“常胜军”,从昆山出发顺吴淞江水陆并进,攻击江震。

一路上烧杀抢掠,实行“三光”政策,二十五日到达同里镇北九里湖扎寨。

二十七日程学启清晨开拔,留两个营守九里湖,其余所有人马奔袭吴江城北花泾港军事要塞夹浦寨。

至夹浦,太平军守将顾姓将领率战船四十余艘,凭夹浦寨石垒顽强抵抗。

程学启将水师列阵于运河之中,陆师登岸。

费金绶,孙金彪部枪船及洋人的铁甲船在夹浦寨前后布阵,以护炸炮猛轰夹浦石垒,戈登在岸上以野战炮轰击石垒与太平军战船,夹浦寨立即起火。

扬王李明成部马队急驰救援,苏州宝带桥太平军也南下增援。

戈登的洋枪队以后膛枪和来福枪射击太平军的援军。

太平军战士的武器只适用于近战,在远距离的洋枪洋炮的猛烈轰击下死伤惨重,无法逼近敌人。

激战自早至晚,夹浦寨太平军全部壮烈牺牲,天国将士血染运河。

石垒被戈登的洋炮夷为平地。

扬王李明成率太平军将士与陆上的中外联合武装殊死硬拼,迫使程学启退至九里湖、戈登退至花泾港。

七月二十八日程学启率众渡湖犯同里,以大口径洋炮席卷式轰击太平军工事,使太平军蒙受极大伤亡,江震监军钟志成受伤被执。

费金绶率枪船袭击北厍元鹤荡太平军、焚掠北厍,此后又与孙金彪一起犯黎里,攻分湖,扰芦墟、尤家港太平军水寨,这伙杀人成性的土匪逢人开枪,见屋放火。

程学启攻占同里后屠杀了三千多太平军战士和农民,他们把人绑在树上;一刀一刀地割,剖腹挖心、籍此取乐。

扬王李明成驰救同里。

苏州太平军一万多人也由尹山桥出发围攻戈登的花泾港营地,击毙大量洋兵和清军,但限于武器未能收复夹浦。

李明成部掩救同里未成退回吴江。

戈登常胜军以洋枪开道,从花泾港向吴江城北靠近,李明成部骑兵在吴江城北与戈登部激战。

戈登凭洋武器的威力,遇坚而摧,将吴江城北十八道石垒工事全部轰平。

扬王的骑兵左冲右突斩洋兵数百。

从花泾港到吴江北门十里路内,所有民房、坟丘、沟溢、寸土必争。

在洋枪洋炮的攻击下,成千太平军将士倒在血泊之中。

李明成率部退入城区,戈登常胜军直逼北门城下。

苏州的太平军被中外联合武装阻隔在夹浦以北,嘉兴荣王廖发寿部还未及赶到。

1863年七月二十八日夜晚,程学启部淮军从庞山湖向吴江东门逼近,戈登洋兵在北门猛攻。

李明成部太平军陷于孤军奋战的局面。

吴江城上太平军守军以弓箭射击攻城的敌人,用自己铸造的土炮装自己熬硝制成的土火药轰击近城的清兵,使戈登数十次进攻未能得逞。

七月二十九日,太平军将士在李明成的指挥下,依仗吴江县城城墙进行苦守。

守城太平军仅三千来人,主要依靠弓箭,长矛和大砍刀,而攻城的敌人却拥有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最新式的洋枪洋炮,太平军将士视死如归,毫无惧色,还多次冲出城门打击围城的清兵和“常胜军”。

傍晚,南北援军仍未到达,孤军奋战两天的太平军正抢修城防工事,李明成在东炮台进行检查、部署天黑以后的战斗。

潜伏在太平军内部的叛徒,“贼目杨某、秦某、彭某”乘换岗之机,杀死北门守将,打开北门和街寨,引戈登常胜军入城。

扬王闻警火速率部赶到,在北门内与敌人开始巷战。

天国军民视死如归,凭籍街道两面的民屋与冲入城内的外国侵略军进行血战,以大刀长矛进行近距离肉搏战,杀人魔王戈登没有占到便宜。

戈登将旋转座洋炮拉入城内,猛轰街垒和两侧民屋。

北门城内弹丸之地,顿时火光冲天。

嘶杀声、呐喊声,枪炮声和房屋倒塌声响成一片。

失去了依托的太平军战士仍然前仆后继地进行战斗,一批批忠贞的战士在英国少校戈登的枪下丧生倒下。

北门区火海一片,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扬王李明成身受枪伤指挥着战士们且战且退,由城北退到城东,在太平军少年战士组成的枪队掩护下冲出东门,过垂虹桥,杀透程学启淮军的包围夺路向南,进入太湖。

江震失陷。

程学启,戈登及枪船匪徒入城后,烧、杀、抢、挖,疯狂地进行焚掠。

伤重和病老未撤走的太平军战士千余人全部被杀害。

江震监军钟志成被押往唯亭大营,凌迟处死。

吴江城内被戈登、程学启焚掠后几无完房,到处是瓦砾堆。

时值盛暑,城内到处弥漫着尸体的腐臭。

李鸿章令原吴县知县沈锡华兼署吴江、震泽两县知县,派何安泰、张志帮两营淮军守吴江城,费金绶、孙金彪等枪匪游戈于庞山湖、大运河,阮炳福部驻三江桥,截断了江苏与浙江间的通道,从而使苏州成为孤城。

江震陷落的消息使忠王李秀成非常着急。

他严令嘉兴、湖州太平军和扬王李明成部一起,全力反攻夺回江震。

八月六日,荣王廖发寿,会王蔡元隆和贵王陈德胜配合扬王李明成残部约三万人,奔袭江震。

苏州太平军在慕王谭绍光亲自指挥下夹击吴江城北夹浦花泾港。

湖州太平军尚未赶到,荣王廖发寿求胜心切,率先在庞山湖,运河东地区向清军发起攻击。

收复了北厍、同里等地。

投奔太平军的原洋枪队头目白齐文也将铁甲船开到夹浦,轰击花泾港清兵。

太平军攻到吴江城下,反攻胜利在望。

李鸿章意识到太平军反攻震的决心,更进一步认清了江震县城对太平军的重要性。

他派法国侵略者马格里率法国人为骨干的另一支洋枪队奔袭嘉善威胁荣王廖发寿的大本营。

派清水军李朝斌部由吴淞江急驰至大运河,远距离轰击太平军攻城部队营地,程学启、戈登也从唯亭移兵江震增援何安泰、张志帮及阮炳福。

夹浦会战正打得轰轰烈烈,江震城眼看就要被太平军重新夺回。

郜永宽竟控兵不前,隔岸观战,他无视谭绍光的反对,于会战第二丢下了苦战的太平军攻城部队,裹胁白齐文一起撤出了战场。

时值三伏天气,极度炎热,太平军将士攻城部队给养困难。

战场附近无农户可得接济,田间青苗又不可当饭。

攻城部队陷于极度困难之中。

太平军将士在消灭了二千多中外反革命武装的同时,付出了牺牲六千多将士的惨重代价。

反攻失败,退守嘉兴。

贵王陈德胜被清军捉住杀害。

退到嘉兴后,骁勇善战的扬王李明成叹息道:

“粮为兵命,民为国本。

江震陷落,苏州危矣”。

此后,忠王李秀成又组织了几次反攻江震,直到年底才停止。

江震保卫战,历时四个月,太平军歼灭了中外反动武装逾三千人,而一万多太平军将士血洒鲈乡大地。

江震失陷后,苏州孤立,江浙通道被切断,太湖失去屏障。

中外反动武装由上海经吴淞直达太湖,可随心所欲地攻击太平军腹地,沿太湖地区的太平军腹背受敌,败亡之势已无法挽回。

江震保卫战失败后,太平天国苏州保卫战也失败了。

太平天国革命最后也被中外反动派绞杀了。

但太平军将士誓死保卫领土,与中外反动派,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者殊死决战的大无畏气概,为后来的革命者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数十次,数百次地企图推翻压迫者,使自己成为命运的主宰。

但是,他们每次都遭到了失败,受到侮辱,不得不退却,不得不把委屈和耻辱,愤怒和仇恨埋在心里。

仰望茫茫的苍天,希望在那里找到救星。

太平军在吴江的战斗,也正是这悲壮的革命史诗中的一个章节,它将永远留在鲈乡大地,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向光明的革命大道阔步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