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历史》课程教案第二单元秦汉时期大一统格局的建立与巩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71884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历史》课程教案第二单元秦汉时期大一统格局的建立与巩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职《历史》课程教案第二单元秦汉时期大一统格局的建立与巩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职《历史》课程教案第二单元秦汉时期大一统格局的建立与巩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职《历史》课程教案第二单元秦汉时期大一统格局的建立与巩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职《历史》课程教案第二单元秦汉时期大一统格局的建立与巩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职《历史》课程教案第二单元秦汉时期大一统格局的建立与巩固.docx

《中职《历史》课程教案第二单元秦汉时期大一统格局的建立与巩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历史》课程教案第二单元秦汉时期大一统格局的建立与巩固.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职《历史》课程教案第二单元秦汉时期大一统格局的建立与巩固.docx

中职《历史》课程教案第二单元秦汉时期大一统格局的建立与巩固

《历史》课程教案

课题章节/名称

秦汉时期大一统格局的建立与巩固

课时

2

主要教学方法

讲述法

知识目标

知道秦的统一,认识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创立中

央集权制度的意义;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及历史作用;知道汉朝

巩固统一和经济繁荣的主要表现;认识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了解秦

汉时期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科技文化成就。

能力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

1.唯物史观。

能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历史有全面、客观、正确的分析和认识。

2.时空观念。

能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

3.史料实证:

能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能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

4.历史解释:

能以史料为依据,对史事进行理性分析和科学评判。

情感目标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秦汉时期,在科技、思想、史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都创造了突出的成就。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中,引导学生欣赏这些文学艺术的精品,潜移默化,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秦汉的政治、经济、文化。

难点

秦的统一,封建皇帝制度的特点,在诸儒之中,董仲舒是上承孔子、下启朱熹的人物,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中央集权制的形成,郡国并行制,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媒体教具(或主要工具材料等)

网课教学视频

教学过程

修改栏(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一、新课导入

【李白《古风》: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唐朝诗人李白的这首诗再现了秦王嬴政一统六国号令诸侯的威仪和气概,这里的秦王指的就是嬴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而六合指的是天下。

秦国是如何一统天下的呢?

在统一天下之后,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巩固统一?

我们来学习秦王扫六合。

到了战国末期的时候,诸侯争霸的战争已经进行了几百年,我们来看一下,在这样的争霸战争之下,百姓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二、讲解新知

(一)秦王扫六合

【《史记》:

“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从这段材料中可见当时社会经济残破到何种地步。

【图片:

汉文帝、汉景帝】在这种情况下,汉初统治者只有采取措施尽快恢复经济,才能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

战争刚刚结束,亲自参加过农民起义的汉高祖刘邦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了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后继者文帝、景帝当政时期,依然推行这样的政策,并且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经过汉初70年的统治,国力逐渐增强。

历史上称文帝、景帝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到汉武帝即位的时候,经济实力充足、民间生活富足。

【图片:

汉武帝】汉武帝16岁即位,虽然国家积累了相当充实的财富,但是依然面临着内忧外患。

匈奴的袭扰越来越频繁,地方上一些诸侯王的势力逐渐的威胁到中央的统治。

【图片:

汉初形势图】汉初地方实行的是郡县制,但是同时又存在着封国。

这是因为刘邦当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将自己的一些子侄封为王。

这些诸侯王拥有军队,官吏任免权以及铸造钱币的权力。

当时封地在东南地区的吴王刘濞大量采铜铸钱,富同天子,曾宣称:

“我的金钱在全国到处都有,有应当赏赐的,只要告诉我,我就送。

”也就是说,这些诸侯王拥有了和中央对抗的资本,他们的权势对中央造成了很大威胁。

【图片:

推恩令示意图】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

诸侯王死后,诸侯王的王位由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也就是嫡长子继承,其他子弟也可以在王国内分割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新封的候国不再受原来王国的管辖,而是直接由中央所属的郡管理。

这样一来,名为推广恩泽,实际上王国越分越小,势力也越来越弱;而中央管辖的区域日益扩大。

通过推恩令逐渐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不费一兵一卒,解决了王国问题。

刚才我们也提到了这些地方上的诸侯王他们的权力非常大,甚至可以私自铸造货币,针对经济上这种混乱的局面,汉武帝在财政方面也进行了改革。

汉武帝下令禁止各郡国铸钱,把全国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统一铸五铢钱为

全国通用货币。

【图片:

五铢钱半两钱】和秦半两钱一样,五铢钱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半两等于十二铢,所以它的重量更轻,同样是方形圆孔,上面用篆字铸出“五铢”二字。

和半两钱相比,它的边缘突起,以保护文字不受磨损,这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一直流通了700多年。

通过采取这一系列措施汉武帝加强了对全国财政的控制,增加了国家收入。

其实在当时混乱的不只经济,还有思想界。

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到西汉初期时诸子各家的学说仍然很活跃。

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策,指责中央,思想统一的需要变得迫切了。

大臣董仲舒的建议

是:

【材料:

《汉书·董仲舒传》】。

汉武帝听后采纳了他的建议,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凡是不属于孔子规定的诗、书、礼、易经,这六艺范围的以及孔子儒家学说的这些教材,都加以限制不再利用主要是在官方层面,不再大力的推广,而是把重点放在

对儒家学说的提倡和使用上怎么样来重点推广儒家学说呢?

【图片:

汉代讲学图】在秦朝疆域的基础上,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疆拓土,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在处理边疆你要做官的话你必须要精通儒家学说,因为汉武帝把通晓儒学作为选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在长安

兴办太学,也就是当时的最高学府,把儒家经典作为教材。

这样一来,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本讲小结

【地图:

西汉疆域图】我们这节课主要了解的是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进一步的巩固了大一统的格局。

通过对比秦朝的疆域汉武帝时期的疆域更为辽阔,这是因为在对外交往问题上,汉武帝表现出非凡的胆略。

我们下节课会对此进行了解。

(二)“大一统”举措

【图片:

秦始皇】秦王嬴政用十年的时间结束了诸侯争霸的局面,他觉得自己的功劳非常大,此时王这个称号已经配不上他了,应该给自己找另外一个称号,选一个什么样的称号呢?

【图片:

三皇五帝】在传说中三皇五帝是功劳非常大的人物,于是秦王嬴政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了一个字,给自己取了皇帝这样的称号他自己是第一任皇帝称为始皇帝,在他之后他希望还有第二位、第三位,一直这样传到秦万世。

在确立了皇帝这样的称号之后面对着如此广阔的疆域,该如何进行管理呢?

秦王嬴政吸取了之前西周的教训,他认为作为统治者最为重要的是应该加强权力。

于是他把全国的最高决策权都集中到了自己手里,但是所有的事不能都由皇帝一个人来做呀,于是他在中央设置了三个机构。

【三公九卿结构示意图】太尉负责管理军事,但是他没有调兵权,调兵权是掌握在皇帝手里的。

除此以外,他还设置了一个机构丞相来帮助他管理全国的大小事务,这么来看这个丞相的权力就太大了,皇帝不放心,他设置了一个机构御史大夫负责帮助他监察包括丞相在内的百官。

中央设置的这三个机构称为三公,在三公之下他还设置了很多的机构,远不止九个,我们称为九卿。

三公九卿机构这样的建立就帮助皇帝处理了很多的事务,但是最后的决策权还是掌握在皇帝手里。

中央确立了制度之后,那该怎么样来管理地方呢?

围绕着这一个问题,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对当时的争论做了这样的记载,当时的丞相王绾和大臣李斯,他们针对地方管理问题,进行了一番辩论。

【材料:

李斯和王绾的辩论】秦始皇最后听从了李斯的建议。

正如李斯所说,西周实行分封制,后来血缘日益疏远,相互攻击,王室衰微。

战争刚结束,如果再实行分封制,那就是在招致祸乱,那应该怎么样来管理地方呢?

在商鞅变法的时候方上曾推行过县制,所以秦始皇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图片:

郡县制示意图】他把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郡下边分为大大小小不同的县,郡的长官为郡守,县的长官为县令,他们都是由皇帝来直接任命的,也就是说不再世袭,这个地方官如果做的好的话,皇帝会让你接着再做,那如果你做的不好的话,皇帝随时有权力撤职再任免。

这样一来地方

的权力就集中到了中央,我们把这样的制度叫中央集权。

权力集中到中央之后最后的决策权又掌握在皇帝一人手里,我们把这叫君主专制,所以这样的一套制度我们称为君主专制。

这样的一套制度建立之后,秦始皇依然不能高枕无忧,因为在地方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我们结合一段漫画《孔虚经商》来了解一下秦统一后还存在着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漫画:

《孔虚经商》】通过观看刚才的动画我们可以了解到秦统一之后地方上的文字、货币、度量衡都是不统一的,这就给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难。

该怎么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统一。

【材料:

文字统一前各国文字的对比图】秦始皇命令对文字进行整理,我们可以看到以这个“马”字为例全国各地的写法都是不一样的,他制定出了标准的文体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一种文体,当然主要是用于法令、文书。

我们可以看到小篆的笔画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它的笔画比较多而且写起来不太方便于是到后来在民间又逐渐的演化出了一种新的文体——隶书,隶书相比较小篆,它的笔画没有那么多,书写起来也更为方便,所以它主要是在民间推广使用。

文字需要统一,货币同样的也需要统一。

【图片:

各国货币】在统一之前各国使用的货币、换算单位、重量、大小,都是不一样的。

像齐国、燕国它们使用的就是这种刀形货币,这就给各地的经济交流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秦始皇下令全国统一使用政府所铸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半两钱,这种钱币它一直流通到清朝是有它的原因的。

【图片:

秦半两钱】首先我们看它的形制,是符合中国人天圆地方的观念的,圆形方孔代表天圆地方,除此之外它也便于携带,中间有一个孔,如果这个数量比较多的话可以用一条绳子把它串起来,携带也比较方便。

刚才我们说货币不统一,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比这还要混乱的是度量衡。

什么是度量衡呢?

【图片:

度量衡】度是长度单位,量是体积单位,衡是重量单位,秦始皇下令把商鞅变法时候规定的度量衡推广到全国,为了进一步的方便推广,他把制定的标准统一的印在使用的器具上,这样一来全国各地度量衡也逐渐的标准统一。

秦始皇通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它不仅促进了各地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最为主要的是全国各地人民他们的共同点越来越多,民族的凝聚力也就逐渐地加强,进一步的促进了统一。

本讲小结

我们这节课主要了解的是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措施进一步的巩固了统一,但是秦只存在了短短的十五年。

为什么秦朝会如此短命呢?

我们之后会来学习秦灭亡的原因。

(三)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史记》:

“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从这段材料中可见当时社会经济残破到何种地步。

【图片:

汉文帝、汉景帝】在这种情况下,汉初统治者只有采取措施尽快恢复经济,才能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

战争刚刚结束,亲自参加过农民起义的汉高祖刘邦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了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后继者文帝、景帝当政时期,依然推行这样的政策,并且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经过汉初70年的统治,国力逐渐增强。

历史上称文帝、景帝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到汉武帝即位的时候,经济实力充足、民间生活富足。

【图片:

汉武帝】汉武帝16岁即位,虽然国家积累了相当充实的财富,但是依然面临着内忧外患。

匈奴的袭扰越来越频繁,地方上一些诸侯王的势力逐渐的威胁到中央的统治。

【图片:

汉初形势图】汉初地方实行的是郡县制,但是同时又存在着封国。

这是因为刘邦当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将自己的一些子侄封为王。

这些诸侯王拥有军队,官吏任免权以及铸造钱币的权力。

当时封地在东南地区的吴王刘濞大量采铜铸钱,富同天子,曾宣称:

“我的金钱在全国到处都有,有应当赏赐的,只要告诉我,我就送。

”也就是说,这些诸侯王拥有了和中央对抗的资本,他们的权势对中央造成了很大威胁。

【图片:

推恩令示意图】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

诸侯王死后,诸侯王的王位由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也就是嫡长子继承,其他子弟也可以在王国内分割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新封的候国不再受原来王国的管辖,而是直接由中央所属的郡管理。

这样一来,名为推广恩泽,实际上王国越分越小,势力也越来越弱;而中央管辖的区域日益扩大。

通过推恩令逐渐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不费一兵一卒,解决了王国问题。

刚才我们也提到了这些地方上的诸侯王他们的权力非常大,甚至可以私自铸造货币,针对经济上这种混乱的局面,汉武帝在财政方面也进行了改革。

汉武帝下令禁止各郡国铸钱,把全国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统一铸五铢钱作为全国通用货币。

【图片:

五铢钱半两钱】和秦半两钱一样,五铢钱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半两等于十二铢,所以它的重量更轻,同样是方形圆孔,上面用篆字铸出“五铢”二字。

和半两钱相比,它的边缘突起,以保护文字不受磨损,这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一直流通了700多年。

通过采取这一系列措施汉武帝加强了对全国财政的控制,增加了国家收入。

其实在当时混乱的不只经济,还有思想界。

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到西汉初期时诸子各家的学说仍然很活跃。

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思想统一的需要变得迫切了。

大臣董仲舒的建议是:

【材料:

《汉书·董仲舒传》】。

汉武帝听后采纳了他的建议,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凡是不属于孔子规定的诗、书、礼、易经,这六艺范围的以及孔子儒家学说的这些教材,都加以限制不再利用主要是在官方层面,不再大力的推广,而是把重点放在对儒家学说的提倡和使用上怎么样来重点推广儒家学说呢?

【图片:

汉代讲学图】在秦朝疆域的基础上,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疆拓土,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在处理边疆你要做官的话你必须要精通儒家学说,因为汉武帝把通晓儒学作为选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在长安

兴办太学,也就是当时的最高学府,把儒家经典作为教材。

这样一来,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本讲小结

【地图:

西汉疆域图】我们这节课主要了解的是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进一步的巩固了大一统的格局。

通过对比秦朝的疆域汉武帝时期的疆域更为辽阔,这是因为在对外交往问题上,汉武帝表现出非凡的胆略。

我们下节课会对此进行了解。

(四)丝绸之路和对外交流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西域的地理范围。

【图片:

西汉时期西域形势图】西汉时期,人们将阳关和玉门关以西,包括今天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西域地区的自然环境如何呢?

我们结合今天新疆自治区的地形来看。

【图片:

新疆地形图】虽然汉代距今时间比较久远但是地形的变化是不大的。

新疆地形如何呢?

有山(天山、昆仑山)、有盆地(塔里木盆地)、有沙漠(塔克拉玛干),地形复杂多样。

我们很多同学都去过新疆,那的气候怎么样啊?

夏天高温炎热,冬季寒冷风大。

【图片:

西汉时期西域形势图】虽然西域的自然环境相对恶劣,但是仍然有些民族在辛劳的开发这些地区,在汉朝初年,这里出现了几十个国家,规模都不大,人口最多的有63万,最少的还不足200人,而一些小国还受到了生活在北方草原的匈奴的控制。

【图片:

匈奴想象图】匈奴是个什么样的民族呢?

他们是游牧民族,能征善战,并且经常南下袭扰中原王朝,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曾被匈奴围困差点不能脱身。

汉武帝即位后,这位年轻的皇帝也面临着这个难题:

打吧,需要消耗强大的物力财力人力;不打,始终是个心腹之患。

后来汉武帝从一个匈奴的降者口中听说匈奴曾把大月氏国王的头骨做成饮酒器,大月氏人被迫西迁,他们痛恨匈奴想要报复,却苦于找不到盟友。

汉武帝知道后下令招募使者出示西域,联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出使西域面临着哪些困难呢?

自然条件恶劣、语言不通、大月氏的具体去向不明、可能被匈奴俘获或者被杀……在这些重重困难之下,依然有一个人毅然应招,这个人就是在朝廷中担任侍从官的张骞。

【图片:

张骞持汉节像(陕西博物馆)】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100多人的队伍从长安出发。

【地图: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他们从长安出发后西行进入河西走廊,在当时这一地区已完全为匈奴人所控制。

张骞一行人被这里的匈奴人所俘。

匈奴人欣赏张骞的才能,想让他为服于匈奴。

【《汉书·张骞传》:

“(匈奴)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

为了打消张骞出使西域的念头,匈奴给张骞娶了妻子,然而张骞“持汉节不失”,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

后趁匈奴不备,张骞乘机逃走,他们越过葱岭,经大宛、康居,终于找到了大月氏。

但大月氏生活的地区土地肥沃,又很少有敌人骚扰,人民安居乐业,已无报复匈奴之意,便谢绝了汉提出的联合对付匈奴的要求。

张骞在大月氏停留一年有余,后取道塔里木盆地东归。

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一年多,后趁匈奴内乱才逃出。

公元前126年,张骞和他的随从历经十余年终于回到了长安。

张骞这次出使西域虽然失败了,增加了对西域的了解。

【地图: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路线图】汉武帝初步知道西域各国的情况后,更想和西域各国建立友好联系了。

于是在公元前119年,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播放地图:

西汉疆域图】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原与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西域国家纷纷归附。

后来汉朝统一了西域,为了加强管理,公元前60年建立了西域都护,统一管理西域事务,新疆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

【地图:

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都护设立后,这条路的安全有了保障,更加畅通。

双方商人、使者频繁来往,中国的商品和丝织品通过河西走廊、新疆、运往西亚、欧洲等地区,形成一条沟通东西的交通要道,就是丝绸之路。

沿着这条

丝绸之路,中原的很多物品传到了西域,西域的很多物品也传到了中原。

【图片:

中原与西域物品交往图】哪些是从西域传到中原的,哪些是中原传到西域的呢?

造纸术、漆器、铜镜、铁器、丝织品这些是由中原传往西域的,葡萄、胡萝卜、汗血马、手鼓、佛像这些是由西域传往中原地区的。

这些物品涉及到衣食住行,有物质方面的、也有技术方面的还有精神文化方面的,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经济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

【地图:

丝绸之路路线图】丝路打通后汉朝开始走向世界,世界也开始了解中国,东西方的文明开始交融。

【地图:

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就在汉朝开通陆上丝绸之路的同时,一条海上贸易之路也在开通。

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它的路线是怎样的呢?

从广东沿海的港口出发,沿着海岸线,从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以后的朝代也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地图: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唐朝时统治者以开阔的胸襟面向世界,陆上丝绸路、海上丝绸之路交通发达,异域文化传进来,先进的唐风远播。

【地图:

宋朝海外贸易路线图】宋朝时,海外贸易超过前代,以输出瓷器、丝织品为主,因此当时的海外贸易之路被称为“陶瓷之路”或“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商船的踪迹沿着丝绸之路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持续发展。

【地图: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明朝初年,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这在世界航海史上是一次非常壮观的航海活动,最远航行至非洲东海岸,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本讲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并使中国古代进入了开放性与多元性的时代。

我们相信今天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也能为中国和沿线其他国家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五)科技与文化

【图片:

东汉蔡伦】秦汉时期及以前,我们使用的书写材料有哪些呢?

兽骨、青铜器、竹简,帛……这些书写材料的缺点是什么呢?

不便于保存、不方便修改,价格贵。

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原有竹木简就不具备价格低廉、书写携带方便等特点。

纸应运而生。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图片:

造纸流程想象图】造纸术的出现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哪些影响?

文字、历史得以保存流传,还促进了民族交往、对外交往等等。

造纸术的出现对古代中国影响深远。

【图片:

司马迁】司马迁是生活在汉武帝时的人,20岁起他开始游览名山大川、考察风俗、访问古迹,采集传说。

之后,他担任了太史令,在这期间他又饱览了皇家的藏书和档案。

27岁时,他开始撰写一部史书。

五年后,因为替当时朝中抗击匈奴的将领李陵兵败一事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酷刑,他在狱中怀着悲愤的心情继续写作,被赦出狱后,对于自己的种种遭遇,这时的司马迁有何决心呢?

【司马迁《报任安书》: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决心探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知晓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写出一部自成风格的史书。

他倾注了全部心血完成的这部52万字的史书被后人称为《史记》。

【图片:

《史记》书影】《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3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130篇,共分5部分,我们一块来了解。

因为本纪和列传在书中所占篇幅最大,后人称之为纪传体,这种体例一直被后来的史学家所沿用。

通过目录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这本书中,不仅有帝王将相的历史,也有刺客、商人、医生等中下层人物的事迹。

除了在史学方面的价值外,《史记》也具有很高的文学性,我们结合其中的原文一块来欣赏,【《史记·陈涉世家》: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世家是为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

陈胜出身农民,故给予他重要的历史地位,列入“世家”。

况且壮士不死则罢,死就要留下大的名声,王侯将相难道就有天生的贵种么?

也正因为如此文学家鲁迅曾经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图片:

张仲景】接下来来了解这个时期的医学成就。

张仲景立志学医是因他的家乡传染病流行,他的家族两百多人死了三分之二,死于伤寒的占十分之七。

他少年学医很快便有所成就,后来被举荐为长沙太守,但他仍坚持为百姓看病,因为他这级别的官不能随意接近百姓,他就每月初一、十五,两天大开衙门坐在大堂上接诊。

为了纪念他,后人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病的医生称为“坐堂大夫”,这些医生把自己开的药店取名为“xx堂”,比如我们熟悉的同仁堂。

晚年辞官后,张仲景结合自己多年的行医经历以及多年对伤寒病的研究,在“勤学古训、博采众方”基础上写出了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

【图片:

《伤寒杂病论》书影】书中对怎么看病、如何治病作了论述,他主张先辨别病情,找出病源、提出治疗方案和相应药房,也就是“辨证施治”原理这本书也因此奠定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张仲景也因此被称为“医圣”。

【图片:

华佗】汉代除了“医圣”还有一位神医就是华佗。

他是一位外科大夫,发明了“麻沸散”来治疗患者。

本讲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的是在汉朝大一统的格局之下取得的医学、史学、科技方面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仅在当时领先世界,而且至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总结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秦王扫六合、大一统举措、大一统举措、汉武帝巩固大一统、丝绸之路和对外交流、科技与文化等内容,在这一阶段所取得的成就,不仅当时领先世界,而且至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更加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多做贡献!

1、老师播李白诗《古风》的诵读。

2、提问:

“朕为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这里的“朕”应该是

A.

夏启

B.

嬴政

C.

刘邦

D.

刘彻

正确答案:

B

 

3、老师展示图片

 

4、问题探讨:

在秦朝中央政府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博士

 

明确:

正确答案:

C

 

5、提问: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