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63899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ocx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ocx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背景、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教学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难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创新和指导意义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近代中国的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认识中国特殊国情的重要性

认清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在1939年明确指出:

“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这些都是由于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而发生的关于现阶段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

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和《南京条约》签订。

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起点。

1850—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战争中又一次失败,被迫与英,法,俄,美等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从而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1894—1895年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这次战争又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终。

再次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又一个影响至深的卖国条约,它标志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900年6月,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八国联合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在镇压了义和团运动之后,于1901年9月强迫清政府再一次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帝国主义全面控制了清政府。

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入,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既不同于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也不同于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国内存在着错综复杂而又激烈尖锐的矛盾,孕育着极其严重的危机和巨大的变革要求。

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正是基于对上述社会特点的认识,毛泽东深刻地指出: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

伟大的中国革命,就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5、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不仅成为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同时也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和性质。

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着两大任务:

一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走现代化的道路。

在这两大任务之间,既存在着阶段性的质的区别,又彼此紧密联系着。

一方面,前一个任务是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条件,没有前一个任务的胜利完成,后一个任务就不可能实现;另一方面,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必然要求和根本目的,只完成前一个任务,不实现第二个任务,也就半途而废,前一个任务的完成就失去了根本性的意义.

(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

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不仅成为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同时也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和性质。

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必须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走现代化的道路。

为实现这两个目标,近代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以龚自珍、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明人士勇于揭露封建专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主张防御、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侵略,提出向西方学习,对社会进行改革的要求,是近代中国了解西方、认识西方的先驱

(1)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孙中山积极联络华兴会、光复会、兴中会等团体,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它的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6年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写的发刊词中,首次将同盟会的宗旨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经过革命派以《民报》为主与改良派的《新民丛报》的辩论,明确了革命与改良的界线,提高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使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

发动了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如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1907年的潮州黄冈起义,1911年4月的黄花岗起义等。

并伴有全国人民的抗捐、抗税、抗粮及反清起义,以及抵制外货和收回权利的爱国运动。

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

第一,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正式步入中国政治斗争的舞台,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提出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制定和颁布了许多有利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法令、政策,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第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人民的反封建斗争跨出重大的一步,这是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也是辛亥革命成功和胜利的一面。

而且辛亥革命所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和它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效法欧美资本主义,在中国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制度,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有言论、信仰、集会等各种自由,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民主主义觉悟,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第三,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

尽管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但从其发展国家经济的要求来看,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同样具有反抗意识。

虽然辛亥革命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但是辛亥革命并未完成中国革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从这一方面来讲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2)资产阶级建国方案在中国的破产及其原因

而辛亥革命的失败正表明了当时一方面是由于中外反革命势力联合的力量远远大于革命力量,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由于这次革命的领导者中国资产阶级是一个经济上、政治上十分软弱的阶级,决定了他们政治上的不成熟和其软弱性、妥协性,使辛亥革命没有能够达到自己的既定目标。

这再次证明中国的资产阶级由于缺乏坚强的经济基础与雄厚的物质力量,必定具有软弱性与妥协性,所以是提不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的,而且他们也缺乏人民的支持,更没有强大的武装力量为后盾,由他们领导的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

虽然辛亥革命及其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继续奋斗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是始终不能成功地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引导人民走向繁荣富强,这也进一步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2、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

(1)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条件。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剧烈变动,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创造了条件。

而实现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是五四运动。

首先,在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长足的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准备了社会经济条件。

其次,在政治上,中国工人阶级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准备了先进的阶级力量。

再次,在文化思想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准备了思想条件。

(2)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1919年的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才发展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思想文化运动。

尽管如此,新文化运动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进步作用。

它是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反对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军阀统治破坏共和、图谋复辟的斗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是辛亥革命在文化领域的延续。

这场运动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封建教条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对中国人民的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是一场空前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

对中国人而言,这种反省就更顺理成章了。

这种怀疑推动他去探索挽救中国危亡的新途径,并为他们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条件。

此外,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屡遭失败的痛苦现实,也使先进的中国人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可行性产生怀疑,促使他们重新考虑更好的出路。

辛亥革命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初步传播,为中国革命的转变,准备了经济、政治、思想方面的条件。

五四运动则是实现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

五四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统治,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坚强意志和巨大力量,并且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这是因为:

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并对运动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五四运动中,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虽未诞生,但是已经有一批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在运动中发挥了领导和骨干作用。

09年考研试题:

 25.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中国革命从此焕然一新。

从此中国革命有了(   )

    A.正确的革命道路    B.科学的指导思想    C.坚强的领导力量

    D.崭新的奋斗目标    【答案】BCD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1922年党的二大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和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这是马克思主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表现形式。

1923年党的三大总结了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的教训,认为单靠工人阶级的力量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

1925年党的四大总结了在统一战线中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斗争的经验,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1926年前后,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答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问》、《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集中全党智慧,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大革命失败后,在领导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认真总结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潜心研究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初,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认为中国革命不能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而是应该走相反的道路,“先占乡村、后取城市”,初步形成了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1940年前后,又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多方面得到展开而达到成熟,形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是在反对“左”倾教条主义和右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形成的,尤其是在反对把共产国际决议教条化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斗争过程中形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比如:

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思想,是在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过程中,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斗争的经验教训的概括和总结;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是对坚持“工农武装割据”,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是对在一个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在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中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集中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在这些著作中,对革命的动力、革命的对象、革命的领导力量、革命的性质与前途问题都作了概括。

在1939年12月,毛泽东提出:

“所谓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1后来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进一步发展,毛泽东在1948年4月1日的《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概括了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关于革命的对象与任务,毛泽东曾指出:

“这个革命所要推翻的敌人,只是和必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这些敌人的集中表现,就是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3分析这个问题,首先要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联系起来,由于中国社会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个主要矛盾又决定了在中国的革命对象必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毛泽东指出:

中国革命既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又是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

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是互相关联的。

如果不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就不能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因为帝国主义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主要支持者。

反之,因为封建地主阶级是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而农民则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如果不帮助农民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就不能组成中国革命的强大的队伍而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

所以,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这样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是互相统一的。

并且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官僚资本主义也成为中国革命的对象之一。

(1)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自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之日起,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就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帝国主义使中国论为半殖民地,对中国采用了一切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是中国一切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是中国一切灾难祸害的总根源。

因此,中国革命要成功,一定要坚定地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才能解放人民,发展社会,国家才能富强。

哪怕对帝国主义存在一丝的幻想,都是错误的。

(2)封建主义是阻碍中国进步的反动势力之一中国人民两千年来一直被封建统治者残酷的专制制度所迫害。

当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之时,他们又成为帝国主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对此,毛泽东指出:

“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的社会基础,是用封建制度剥削和压迫农民的阶级,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阻碍中国社会前进而没有丝毫进步作用的阶级。

”4因此,只有消灭封建专制制度,才能解放生产力,促进中国政治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3)官僚资本主义也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对象之一他们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独特产物,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其主要代表。

他们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与封建地主关系紧密,利用国家政权,垄断国家的经济命脉,具有买办性、垄断性、封建性。

他们不仅剥削和压榨工人、农民、而且也压迫城市小资产阶级、排挤民族资产阶级,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只有破坏作用,而无丝毫地促进作用。

因此,消灭官僚资本主义与官僚资产阶级同样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任务。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线路中所说的“人民大众”,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农民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和主力军,是无产阶级天然和坚固的同盟军在我国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农民问题成为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成了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这即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中的一个基本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做出了最为突出的贡献。

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曾说过: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1可以说农民问题乃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如果不起来参加国民革命,国民革命是不会成功的,所以农民运动不赶快地做起来,农民问题是不会解决的,农民也就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后来,经过革命的实践,在古田会议中,毛泽东逐渐树立了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主要依靠农民的力量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思想。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思想得到更为深刻的阐明。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指出:

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

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一文中,又明确作出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的论断。

实际上,革命主力军由工人阶级向农民阶级转变的认识,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卓越实际制定不同的方针,但主要是彻底消灭封建制度,把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中解放出来,才能为革命贡献最大力量以实现革命的成功。

(2)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

包括小商人、小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和知识分子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压迫,并且日益走向破产和没落的境地,因而只要能够克服他们的动摇性和革命不彻底性,他们也是革命的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3)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这一论断源自于正确认识中国资产阶级。

毛泽东等人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把中国资产阶级划分为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部分,指出他们具有不同程度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前者具有反动性,后者则带有两面性。

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同样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因而具有一定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另一方面,它们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而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易于同敌人妥协,这就决定了“他们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国主义和反官僚军阀政府的革命,他们可以成为革命的一种力量。

而在另一时期,就有跟在买办大资产阶级后面,作为反革命的助手的危险。

”2所以“民族资产阶级则是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的同盟军”。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中国无产阶级

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而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

无产阶级对于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总结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提出:

“这个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充当领导者。

”1这是完全正确的。

(1)中国共产党领导权的认识从世界范围看,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无产阶级只是初步发展,还没有形成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权完全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革命的结果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第二阶段:

无产阶级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还不够强大,它应该积极参加资产阶级革命,同时保持自己在政治上的独立性,这个革命的结果,仍然是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第三阶段:

无产阶级已经足够强大,可以而且必须提出争取本阶段对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权的问题,以便在革命胜利之时建立工农民主专政,为正社会主义开辟道路。

因此,正确地认识中国无产阶级处于哪一个阶段,就会对领导权有正确的认识。

在建党初期,中共认识到中国必须首先进行民主革命,于是积极投身于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活动。

希望共同推动中国资产阶段的民主进程,从而解决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然而由于当时的中央领导层未能认识到中国无产阶级已经具备了对革命的领导能力,一味放弃武装,最终导致大革命失败。

但是,毛泽东等人在今后的革命斗争中不断总经验教训,系统阐述和发展了无产阶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中的领导权理论。

(2)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及其基本经验首先,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这是民主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由中国无产阶级自身的特点和优越性所决定的。

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已经证明,农民阶段和资产阶段都不能担当起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领导任务。

农民阶级由于其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使它不可能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而且帝国主义势力已不容许由资产阶级领导中国走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同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过于软弱,它也没有能力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此时“中国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长成和俄国革命的影响,已经迅速地完成了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了”,2它能够领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

因为中国无产阶级虽然人数相对较少,但具有很强,很彻底的革命性;又由于无产阶级主要集中于沿海、沿江的中心城市的大企业中,这种情况有利于他们形成一支强大的力量;而且中国无产阶级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他们大多出身于破产的农民,和农民有一种天然联系,比较了解农民的痛苦与要求,能代表广大农民及其他被压迫群众的根本利益,使他们有可能将绝大多数人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毛泽东说过:

“中国没有单独代表农民的政党,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没有坚决的土地纲领,因此,只有制订和执行了坚决的土地纲领、为农民利益而认真奋斗、因而获得最广大农民群众作为自己伟大同盟军的中国共产党,成了农民和一切革命民主派的领导者。

”3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与前途

(1)革命的性质毛泽东指出:

“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我们称这种革命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

”1“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新”表现在何处呢?

毛泽东作了比较完备的理论回答: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时代不同。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

第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前途不同

(2)革命的前途毛泽东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走:

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篇文章的上篇与下篇的关系,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

但是关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党内曾出现过两次错误倾向:

一次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把中国革命过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这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只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没有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将资产阶级专政的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放入两个阶段之间;另一次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于一次完成,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这种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