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9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学案岳麓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4709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9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学案岳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9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学案岳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9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学案岳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9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学案岳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9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学案岳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9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学案岳麓版.docx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9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学案岳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9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学案岳麓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9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学案岳麓版.docx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9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学案岳麓版

第29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____[时空坐标__单元概览]______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整体感知

学造

器物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三民

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思想原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新三民主义发展了旧三民主义,反帝反封建思想成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仿行

制度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掀起了戊戌变法

毛泽东

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指导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

思想

解放

新文化运动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新时期

理论成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主旨

归纳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本质上是吸收、融合工业文明的发展史,体现出由浅入深、逐渐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特点

考点1顺乎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对应学生用书第232页)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一、“师夷长技”

1.背景

(1)主要原因:

鸦片战争前后,清王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

(2)直接原因:

鸦片战争的战败,西方坚船利炮的刺激。

(3)主观原因:

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2.表现

(1)“开眼看世界”

①林则徐: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②魏源:

编撰《海国图志》一书,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①含义:

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挽救清朝的封建统治。

②代表:

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

③实践:

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3.评价

(1)洋务思想是对魏源“师夷长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二者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对当时的传统观念形成冲击,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2)“师夷长技”思想仍然是中国传统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体系,只看到中西方之间在器物层面的差距,没有认识到根本的制度差距。

[教材补遗]__“体用之争”

所谓“体用之争”指的是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争辩,它出现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

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秩序,而顽固派则认为外来事物皆是“奇技淫巧”,败坏人心,盲目地排斥一切外来事物,这引发了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争论。

争论实质是维护清朝的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争,二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秩序。

但是,洋务派的主张和实践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二、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

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代表:

王韬、郑观应等。

(3)主张

①经济上:

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②文化上:

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③政治上:

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局限:

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它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2.康梁维新思想

(1)背景

①政治上: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

②经济上:

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③思想上:

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和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2)代表

人物

代表作

主张(特点)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将西方政治学说同儒家学说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梁启超

《变法通议》

主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严复

《天演论》

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3)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洋务派的论战

①内容:

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②实质:

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③意义:

促进维新思想传播,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4)影响

①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展。

②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易误辨析] 维新派与洋务派的比较

二者虽然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主张明显不同。

洋务派维护封建制度和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

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分歧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中体西用”思想的认识

[理解—史料研习归纳]

史料一 上海格致书院考课题表

类别

命题者

试题

格致(自然科学)类

龚照瑗

泰西格致之学与近刻翻译诸书,详略得失,何者为最要论。

教育类

刘坤一

中国一乡一邑皆有书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举。

而泰西艺学,亦各有书院……中西书院不同,其为育才一也。

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

第中西之载籍极繁,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综条贯,各尽所长欤?

试互证而详论之。

治术类

周馥

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当以何者为先论。

史料二 就对中国近代的影响来说,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中国式的“工业革命”。

之所以这样说……归根结底,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

——李小庆《中国式“工业革命”的根底》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中考课题表试题的类别有格致(自然科学)类,体现了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方面的近代化特点。

史料二从两个方面分析了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和失败的原因,省略号是将史料二分层的关键符号。

(2)史料二中第一句话从经济近代化角度说明了洋务运动的实质和作用;第二句话中的“旧有思维定式”指“中体西用”思想,从侧面指明了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史料运用]

(1)史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

[提示] 表述:

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

传统性的体现:

坚持纲常政教。

(2)史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 现象:

部分开明知识分子认识到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影响:

推动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到政治制度的飞跃。

[史论归纳]

1.“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与“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的异同

(1)相同:

都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都主张学习西方科技。

(2)不同

①具体目的不完全相同:

前者突出抵抗侵略,后者首先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

②主张的实践程度不同:

前者几乎没有具体实践,后者则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实践活动。

2.多种史观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1)从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看:

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

(2)从现代化史观看:

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从整体史观看:

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

(4)从文明史观看:

“中体西用”思想反映了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斥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

康、梁维新思想的主张和特点

史料一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史料二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

……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不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中“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说明康有为主张向西方学习,变革政治制度。

(2)史料二中“偷运西学之果”指宣扬维新变法、仿西方政制。

“不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说明康有为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史料运用]

(1)史料一中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提出了哪些政治设想?

[提示] 开国会,定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君主立宪。

(2)根据史料二,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这反映了维新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提示] 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史论归纳]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

1.特点

(1)中西融合: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

(2)救亡图存:

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蕴涵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

(3)由理论到实践:

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

2.成因

(1)客观原因:

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2)主观原因:

康梁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思想认识具有局限性,幻想“中西结合”。

(3)历史原因:

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康有为本身也是一位今文经学大师,对儒家学说有深刻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他深知儒学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借助儒家思想来宣传维新思想会减少变法的阻力。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

1.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上书皇帝说:

“自古外夷之助中国,成功之后,每多意外要求。

驭夷之道,贵识夷情。

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由此可知曾国藩(  )

A.继承了“师夷制夷”思想

B.认为应全面向西方学习

C.强烈的“天朝上国”思想

D.主张“中体西用”思想

A [由题干信息可以得出曾国藩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抵制外来的侵略,故A项正确;曾国藩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并不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曾国藩的思想中虽然仍有“天朝上国”的认识,但毕竟已经承认西方的先进技术,故C项错误;曾国藩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中体西用”,但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

2.(2017·保定模拟)晚清时期有思想家提出:

“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

……泯中西之界,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

”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