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报告200708141.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14386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1.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报告20070814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报告20070814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报告20070814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报告20070814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报告20070814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报告200708141.doc

《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报告20070814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报告200708141.doc(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报告200708141.doc

太湖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专题报告

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报告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

二○○七年八月

60

前言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地区,地理环境优越,工业基础雄厚,城市化水平较高,综合经济效益在国内处领先地位。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污水治理速度远远跟不上排污量的增加,大量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使河流湖泊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2000年流域河网IV类及劣于IV类水质河段长度达84%,太湖湖区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每年夏季不同程度地出现蓝藻危害,加剧了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水污染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没有明确各水域的使用功能,造成流域内供水与排水布局不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不协调、水域水质保护目标不明确以及水资源保护管理依据不充分等诸多问题。

为此,需要在全面分析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社会需求,确定各水域的主导功能及功能顺序,科学合理地划分水功能区,作为实现水资源综合规划、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的依据,从而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拟定水功能区划是全面贯彻新水法,实践新时期治水思路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多年来水资源保护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

新水法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关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拟定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区划,报国务院批准。

”并确定了水功能区划必须以流域为单元,实行分级划分和管理。

同时,还规定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机构应当按照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核定该水域的纳污能力,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该水域的限制排污总量意见。

”这是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一个突破,使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相结合,使防治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按照水利部在全国开展水功能区划工作的安排,2000年太湖流域进行了水功能区划工作,有关区划成果已汇入《中国水功能区划》(试行)。

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新时期治水的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形势的变化,缓解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重大矛盾,2002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水利部联合部署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

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要求,规划范围为流域和省(市)水功能区划的范围,并要求将现状水体水质评价、水功能区水质评价、水资源保护规划的范围与水功能区划范围保持一致。

因此,在确定太湖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范围时,需要对原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进行复核、补充与调整。

该工作以《中国水功能区划》(试行)和太湖流域各省(市)完成的水功能区划为基础,根据本次太湖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具体要求,确定需要复核或补充水功能区划的水域,补充完善水功能区划成果,并进行合理性检查,从而提出新的太湖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功能区划成果。

目前,流域内各省(市)已相继组织开展了水功能区划工作,按照区域水资源利用状况及服务对象,对不同水域进行了功能划分,完成了区划成果,水功能区划已由相关省(市)人民政府批准并颁布执行。

本次太湖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功能区划是以《中国水功能区划》(试行)和三省(市)水功能区划为基础,在研究太湖流域水资源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功能需求,按照流域综合规划的技术要求进行划分的。

区划的范围主要覆盖了流域重要的河流、湖泊、水库以及省际边界河流等,在划定各水域的主导功能和功能顺序上,基本参照了省(市)区划有关成果,并对部分水域的功能区划进行了复核、补充和调整,形成了新的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

新的水功能区划在征求省(市)意见后,进行了修订、完善,并于2003年7月参加了全国汇总,通过了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组织的专家技术认可。

其后,按照水资源司的统一要求,修订编制了太湖流域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划并上报。

水功能区划成果将作为本次太湖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和今后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目录

第一章流域概况 1

1.1自然概况 1

1.2社会经济 2

1.3水资源分区 3

1.4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5

第二章水功能区划方法 9

2.1目的和意义 9

2.2区划依据 10

2.3区划原则 12

2.4区划范围 13

2.5区划体系 13

2.6水功能区划复核补充与调整 15

第三章水功能一级区划 19

3.1总体方案 19

3.2主要水体一级区划方案 27

第四章水功能二级区划 42

4.1总体方案 42

4.2主要水体二级区划方案 47

第五章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分析 51

5.1水功能一级区水质达标分析 51

5.2水功能二级区水质达标分析 54

5.3重点水域水功能区达标分析 57

第六章水功能区管理 63

6.1管理依据 63

6.2管理措施 64

结语 65

附表一太湖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功能一级区划

附表二太湖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功能二级区划

附图一太湖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功能一级区划图

附图二太湖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功能二级区划图

附件《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报告(送审稿)》专家审查意见

1流域概况

1.1自然概况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缘,北抵长江,南濒钱塘江,东临东海,西以天目山、茅山为界,地跨江苏、浙江、上海、安徽三省一市。

流域内湖泊星罗棋布、河网如织、人口稠密、城市集中、经济发达。

太湖流域流域面积36895km2,地貌分为山地丘陵区和平原区,地形特点为周边高、中间低,呈碟状。

其西部为山丘区,属天目山及茅山山区的一部分,山丘区面积7338km2,山区高程一般为200~500m(镇江吴淞基面,下同),丘陵高程一般为12~32m,约占总面积的20%。

平原区又分为中部平原区、沿江滨海平原区和太湖湖区等三类。

西部、中部平原区19350km2,高程一般在低于5m,约占总面积的52%;沿江滨海平原区7015km2,高程一般在5~12m,约占总面积的19%;太湖区3192km2(包括湖周围陆地),占总面积的9%。

太湖流域是我国江南水网地区,河流纵横交错。

流域内河道总长12万km,平均每平方公里面积有河道3.3km;流域内湖泊众多,主要有太湖、滆湖、洮湖、阳澄湖、淀山湖、澄湖、昆澄湖、元荡、独墅湖等,水域面积5551km2;太湖位于流域中心,水面积2338km2,南北长68.5km,东西宽34.0km,常水位下水深1.89m,湖容积44.3亿m3,是一个典型的平原浅水湖泊;流域内有大溪水库、沙河水库、横山水库、赋石水库、老石坎水库、青山水库和对河口水库等7座大型水库以及13座中型水库,总库容为13.0亿m3,其中兴利库容4.7亿m3。

太湖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流域年平均气温14.9~16.2℃,南高北低,呈纬向分布;平均年日照时数1870~2225小时,东北高西南低。

太湖流域1956-2000年多年平均降水总量434.4亿m3,折合降水深1177mm,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其中约60%集中在5~9月的汛期,年降雨自东北向西南呈递增态势;降水量年际分布不均,降水总量最大值592.4亿m3,出现在1999年,最小值249.5亿m3,出现在1978年,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为2.4。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822mm,变化幅度为750-900mm。

1.2社会经济

太湖流域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极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流域人口稠密,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基础较强,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外向型经济、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综合实力与日俱增。

太湖流域是我国城镇密集、区域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

2000年流域总人口3887万,其中城镇人口2583万,城镇化率为66.5%。

与全国相比,太湖流域非农业人口及流动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较高,2000年末分别达到47.8%和25.6%。

流域内人口分布较稠密,人口密度达到1054人/km2,而同期全国人口密度仅为130人/km2。

人口分布存在相对不均衡性,呈现出东密西疏的分布态势。

太湖流域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9717亿元,约占全国的10.9%,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5100亿元,约占全国的13%,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投资增长和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太湖流域现代工业发展起步早,生产技术和装备基础好,工业发展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2000年太湖流域实现工业总产值18602亿元,工业增加值4710亿元,二者占全国份额大约在11%以上。

在太湖流域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中,共有21个部门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在15%,其中有13个部门所占比重在20%以上。

太湖流域农业自然资源优越,地貌以平原为主,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著名的农作物高产地区。

2000年流域内耕地面积为2439万亩,占流域土地总面积的41.4%,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1428万亩,粮食播种面积为2276万亩,平均单产为每亩430公斤,总产达979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1%。

1.3水资源分区

按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分区统一要求,太湖流域为水资源一级区长江区中的二级区,它包括4个水资源三级区,分别为湖西及湖区、武阳区、杭嘉湖区、黄浦江区。

其中湖西及湖区包括湖西、浙西和太湖三个四级区;武阳区包括武澄锡虞和阳澄淀泖两个四级区;杭嘉湖区只包括一个四级区,即杭嘉湖区;黄浦江区包括浦西和浦东两个四级区。

行政区域包括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市及南京市一小部分,浙江省的杭州(钱塘江以北部分)、嘉兴、湖州市,上海市的大陆部分及安徽省宣城市一小部分。

详见表1-1太湖流域水资源分区表。

表1-1太湖流域水资源分区表

三级区

编码

四级区

所含行政区

编码

计算面积(km2)

湖西及湖区

F120100

湖西区

南京市

320100

168

湖西区

无锡市

320200

1737

湖西区

常州市

320400

3434

湖西区

镇江市

321100

2142

湖西区

宣城市

341800

68

 

小计

 

7549

浙西区

杭州市

330100

1401

浙西区

湖州市

330500

4373

浙西区

宣城市

341800

157

 

小计

 

5931

太湖区

无锡市

320200

655

太湖区

常州市

320400

40

太湖区

苏州市

320500

2497

 

小计

 

3192

合计

 

16672

武阳区

F120200

武澄锡虞区

无锡市

320200

2170

武澄锡虞区

常州市

320400

888

武澄锡虞区

苏州市

320500

870

 

小计

 

3928

阳澄淀泖区

上海市

310000

159

阳澄淀泖区

苏州市

320500

4234

 

小计

 

4393

合计

 

8321

杭嘉湖区

F120300

杭嘉湖区

上海市

310000

551

杭嘉湖区

苏州市

320500

564

杭嘉湖区

杭州市

330100

933

杭嘉湖区

嘉兴市

330400

3943

杭嘉湖区

湖州市

330500

1445

合计

 

7436

黄浦江区

F120400

浦东区

上海市

310000

2301

浦西区

上海市

310000

2165

合计

 

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