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417390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复习资料.docx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复习资料.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复习资料.docx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复习资料

使用说明:

本复习资料是课堂笔记和书本重点的结合,基本不存在错别字的可能,最终解释权归阿崽所有,仅供参考。

带☆的课程是重点,带△的是次重点。

蓝色小五号字的内容非老师所画重点,是本人觉得应该了解的背景材料。

标明下划线的是易错和可能考填空题的地方。

粗体和红字是重中之重。

另,本人并没有将每一个名词解释都标出。

希腊戏剧一节的内容排除考核名词解释的可能。

祝考试顺利O(∩_∩)O

导论:

西方文学的发展历史

一、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古希腊神话艺术和古希伯来文学

1、古希腊神话艺术的突然崛起(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

那个时代的:

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圣经》——三大伟人+1部经书,撑起了世界文明的大厦。

2、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学与骑士文学:

过渡时期

中世纪:

禁欲、虔诚,人变得很卑微。

——“但丁犹如一个窃贼,把人类的灵魂偷回来了。

3、欧洲文明的启明星——文艺复兴(300年)

充满了奇情异想的爱情诗人彼特拉克;拥有泼皮般战斗精神的薄伽丘;名副其实的语言文化巨人拉伯雷;最伟大的小说家塞万提斯……文艺复兴的高峰莎士比亚:

《罗密欧与茱丽叶》——人文精神的觉醒。

4、古典主义的诞生:

(17世纪,路易十四时期)

古典主义的顶峰:

莫里哀与《伪君子》

5、启蒙文学(18世纪文学):

启蒙思想的风暴(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潮成为潮流)

“早熟的天才”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24岁)&《浮士德》(诗剧);席勒《阴谋与爱情》

6、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初——“鼓荡着狂想和绝望的时代”

拜伦、雪莱、济慈、雨果

7、现实主义文学名作如林:

19世纪中期

司汤达:

现代小说之父

二、西方文学六大思潮

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思潮2、17世纪新古典主义思潮

3、18世纪启蒙主义思潮4、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思潮

5、19世纪和20世纪的现实主义6、20世纪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三、欧洲作家的共同特点:

人道主义和宗教信仰

第一章:

古代文学

第一节:

概述

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学的发源地。

古希腊、罗马的文学是奴隶社会的产物。

一、古希腊文学:

希腊早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荷马史诗。

古希腊文学包括:

(1)古希腊神话:

神的故事&英雄传说;

(2)荷马史诗:

《伊里亚特》、《奥德修纪》

1、神的故事:

(1)希腊神话的特点:

P9

A、神人同形同性:

希腊神话中的神是高度人格化的,他们具备人类的思想感情,性格也十分鲜明。

B、充满了追求光明、酷爱现实生活、以人为本、肯定人的力量的思想。

C、希腊神话虽然相信神、相信命运,但强调的却是人的力量和人道奋斗精神,强调对人生与现实的热烈追求,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

D、希腊神话不把来世和现世对立,不提倡禁欲主义,不压抑人的感情,欣赏人对物质生活的渴望,赞叹自然美和艺术美,体现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乐观主义精神。

E、希腊在世界神话中保存得最完整,因而内容最丰富多彩。

——“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马克思)

(2)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不同:

A、产生的土壤不一样:

中国的神产生于大陆文明,希腊的神产生于海洋文明。

B、价值指向不一样:

中国的神具有很强的道德感和使命感;希腊的神最后指向的是人的现实生活,希腊的神是个性张扬的神。

C、生活方式不一样:

中国的神脱离现实生活,是完美的;希腊的神是生活在人们的视野中,神人同形同性,希腊的神是有缺点的。

2、英雄传说(半神的故事)

3、柏拉图(前427-前345):

古希腊哲学家,最著名的作品《理想国》(对话)

4、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

柏拉图的弟子。

他在《诗学》中对希腊文学做出了理论的总结,回答了文艺创作中的一些根本问题。

亚里士多德为西方文艺理论中现实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古罗马文学:

1、普劳图斯(前254-前184):

出身下层平民。

他的喜剧大都根据希腊新喜剧改编,用的是希腊的题材,反映的却是罗马人的生活。

2、贺拉斯(前65-前8):

奥古斯都时期的杰出诗人,有重要影响的文艺理论家。

他关于文学的论文都是用诗简的形式写成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篇后人称之为《诗艺》。

他明确提出“寓教于乐”的原则来阐释文艺的作用。

3、奥维德(前43~18):

他的代表作是长诗《变形记》,这是一部希腊、罗马神话的总集,为后代的作家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材料。

三、早期基督教文学:

西方文学的第一渊源是希腊、罗马,第二渊源是基督教。

《圣经》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一个民族的苦难史,是一个民族的心灵世界。

《圣经·旧约》是古希伯来人的文化结晶,具有很浓的文学色彩。

△第二节:

荷马史诗

一、关于荷马:

盲人,游吟诗人

二、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两部史诗,取材于公元前12世纪发生的特洛伊战争中的历史事件,有相当长的民间传唱和吟诵过程。

相传由行吟诗人荷马编订完成,故名“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的主题是赞美古代英雄的刚强威武、机智勇敢,讴歌他们的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奥德修纪》讴歌了古代英雄同自然力抗争中的机智勇敢和坚强意志,表达了主人公对部落和乡土的眷恋。

两部史诗的结构巧妙、形象鲜明、语言质朴、比喻奇特,并具有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

“荷马史诗”真实地反映了古代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社会风貌,是认识希腊史前社会的重要文献。

三、荷马史诗的价值:

1、《伊里亚特》是一部描写部落战争的英雄史诗;《奥德修纪》反映了奴隶制萌芽时期的生活图景。

2、“荷马史诗”被称为“英雄史诗”。

它以简洁鲜明的笔触勾勒出一系列英雄形象。

3、贯穿这两部史诗的共同思想是热爱现实,肯定人的奋斗精神,强调对人生采取积极的态度。

古希腊人相信命运,但从不消极地屈从于命运。

4、“荷马史诗”结构巧妙,布局完整。

例如,《伊里亚特》从十年战争中截取战争最后一年的51天,以阿基琉斯的愤怒与息怒贯穿全诗,具体描写也只集中在4天的激战。

这样的结构突出了歌颂英雄主义的中心思想。

5、史诗用自然、质朴的口语写成。

6、“荷马史诗”不仅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作品,也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

对后世欧洲文学的发展,也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第三节:

希腊戏剧

古希腊的戏剧起源于酒神祭祀。

(酒神颂——酒神节)

一、希腊悲剧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的仪式。

酒神祭祀有歌队表演,唱赞美酒神的颂歌,歌队队长讲述酒神的故事,后来又加进了表演动作的演员,悲剧由此产生。

希腊悲剧主要不在于写悲,而在于表现崇高、庄严、严肃的英雄主义思想。

他们大都采用神话传说题材,反映现实生活和人跟命运的冲突,表现民主精神。

古希腊出现了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三大悲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和《美狄亚》。

1、埃斯库罗斯(前525~前456):

希腊悲剧形成时期的作家,“悲剧之父”。

《普罗米修斯》三部曲的第一部《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是他的代表作。

对戏剧的贡献:

(1)增添了第二个演员:

让两个演员能够对话。

(2)制造背景并使用道具(山、锤子等)

2、索福克勒斯(前496-前406):

“完美的一个人”,被文学史家誉为“戏剧界的荷马”。

代表作为《俄狄浦斯王》(斯芬克斯之谜,人与命运的抗争,命运悲剧),亚里士多德称之为“十全十美的悲剧”。

以《俄狄浦斯王》为代表的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艺术,标志着希腊悲剧艺术的成熟。

对戏剧的贡献:

(1)将演员人数增加到三位;加强了对话的地位,更有利于表现戏剧冲突。

(2)改变了布景的办法,将实景改为绘画。

3、欧里庇得斯:

(前485-前406,遗憾的人生):

民主倾向最强的剧作家。

代表作《美狄亚》,取材于希腊神话。

墓志铭:

全希腊全世界欧里庇得斯的纪念碑,诗人的遗骨在客死地马其顿永埋,诗人的故乡本是雅典,这里万人称赞他、欣赏他的诗才。

(欧里庇得斯的衣冠冢在雅典)

对戏剧的贡献:

(1)写实:

取材神话和英雄传说,但剧情已接近日常生活。

(2)心理刻画(例,美狄亚杀不杀儿子的心理斗争):

西方把心理分析引入戏剧的第一人。

4、小结:

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的剧作题材都取之于神话,悲剧风格却各有特点:

埃斯库罗斯的风格是悲壮、雄浑、自豪而又充满信心;索福克勒斯是悲愤、迷惘、上下求索;欧里庇得斯是悲痛、憎恨和寻找出路。

古希腊悲剧往往以人与命运的斗争为主题,有人称希腊悲剧为“命运悲剧”。

二、希腊喜剧:

希腊喜剧起源于谢酒神的狂欢歌(人们载歌载舞感谢酒神带来的丰收)。

大多取材于当代现实社会反映重大社会问题,讽刺抨击违背民意的当权人物和各种丑恶现象,以浓厚的现实性、强烈的政治性著称。

希腊古典时期出现了被称为“喜剧之父”的喜剧家阿里斯托芬,其代表作是:

《阿卡奈人》。

喜剧在当时被视为低俗之作。

1、阿里斯托芬(前446-385):

喜剧之父,希腊喜剧作家代表。

痛恶战争,剧中多优美深刻的诗句。

代表作:

反战喜剧《阿卡奈人》。

墓志铭:

美乐女神要寻找一所不朽的宫殿,终于在阿里斯托芬的灵府发现。

——柏拉图

2、古希腊悲喜剧比较:

内容

主人公

语言

悲剧

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

神、英雄、国王

诗的语言

喜剧

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

普通人

接近日常用语

第四节:

维吉尔

维吉尔是古罗马最杰出的诗人。

他的创作继承发展了古希腊诗歌的传统,对后世欧洲各国文学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但丁很崇拜他,在《神曲》中把他当作自己游历地狱和炼狱的向导。

维吉尔的三部主要作品:

《牧歌》、《农事诗》、史诗《埃涅阿斯纪》。

其中《埃涅阿斯纪》是他的代表作。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历史背景:

中世纪时间段:

古希腊——文艺复兴,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萌芽

文艺复兴以后,欧洲文明超过了东方文明。

二、教会文学:

教会把一切学术都纳入神学的范畴。

他们把哲学当作“神学的婢女”,把科学看作“宗教的仆人”。

文学艺术也被用来为宗教服务。

《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

《圣经》对欧洲社会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英雄史诗和其他人民诗歌:

中世纪后期的英雄史诗中最著名的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

其中,法国的《罗兰之歌》是后期英雄史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四、骑士文学:

1、骑士信条:

忠君、护教、行侠,此外骑士还要“文雅知礼”,把自己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

2、骑士精神:

男士对女士的贡献和谦恭。

为精神上的情人的尊严而努力(纯精神恋爱)。

3、骑士文学:

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世俗封建主义文学,盛行于11-12世纪的西欧,反映了大量骑士与贵妇人之间的“典雅爱情”,表现为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为她们服务,为爱情冒险,以此作为骑士的最高荣誉。

不少骑士表现出锄强扶弱的一面,有时也为了宗教信仰去冒险。

他们不顾基督教的禁欲主义,要求文化和生活享受,反映出较强的反宗教色彩。

法国是骑士文学最兴盛的地方。

主要体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诗体传奇)。

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是骑士抒情诗的中心地。

他们的诗作歌唱现实生活和爱情,歌唱骑士的冒险,同时也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弥漫宗教神秘思想,并且掺杂着一些怪异故事,骑士文学对以后的欧洲长篇小说有很大的影响。

4、骑士抒情诗种类很多,其中以《破晓歌》最为有名。

写的是骑士和贵妇人在黎明前依依惜别的情景。

五、城市文学

1、法国是城市文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2、关于列那狐的故事诗是中世纪市民文学的最重要成就之一。

列那狐故事诗中最早的一组叫《列那狐传奇》

3、长篇故事诗《玫瑰传奇》在中世纪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玫瑰传奇》下部是市民文学的重要成就,是欧洲最早反映出人文主义思想萌芽的作品之一。

☆第二节:

但丁(新旧交替的时代):

《神曲》(摆脱悲惨境地,引人民向幸福)

一、生平:

生活在13世纪后期和14世纪初的意大利诗人但丁(1265-1321)是中世纪最伟大的作家。

他的创作反映了从中世纪向资本主义时代的过渡。

恩格斯指出:

“意大利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

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

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的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1、对贝阿特丽采的爱。

2、参与政治斗争:

主张皇权与教权分离。

3、漂泊不定,寄人篱下的生活。

流放初期,但丁写了《飨宴》和《论俗语》两部著作;前者是一部用意大利通俗语言向读者介绍科学文化知识的著作,后者论证了意大利人民语言的优越,批判了那种只推崇拉丁文、轻视民族语言的偏见,对解决意大利民族语言和文学问题起了很大作用。

三、《神曲》:

中世纪第一道人文主义的曙光,宣告了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到来。

《神曲》直译为《神圣的喜剧》,但丁原题为《喜剧》,分为三个部分:

《地狱》、《炼狱》、《天堂》。

1、内容

《地狱》篇:

3篇,每篇33歌——从上往下

Start:

“就在我们人生旅程的中途,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中迷路了……”

地狱大门上写着:

“你们走进这里的,把希望都抛弃吧。

第一层候判层:

荷马、柏拉图、苏格拉底

第二层放纵情欲的人:

海伦、帕里斯

第三层贪吃的人(饕餮者)

第四层吝啬的人和浪费的人

第五层易怒的人——恶的欲念存在

第六层邪教徒

第七层暴虐罪:

杀人者、自杀者、同性恋

第八层教皇(尼古拉三世)、诈骗、诱奸、偷盗、阿谀奉迎、贪污、伪善、诬告、陷害、恶谋、买卖圣职、出卖、背叛……

第九层叛徒:

犹大、谋杀凯撒的两人。

《炼狱》篇——从下往上:

炼狱里的人是有过失而不是罪恶,他们是有希望的,炼狱的最顶层就是伊甸园。

第一级傲慢(但丁把自己放在这一级)

第二级嫉妒

第三级愤怒

第四级懒惰

第五级贪财

第六级贪食

第七级贪色

出了炼狱,过了忘川河,就到了天堂。

淌过忘川河,就洗去了罪恶,忘却了烦恼。

2、对炼狱和天堂的描写,旨在说明:

人通过主动地、坚忍不拔地努力,会达到好的境地。

3、《神曲》中的象征和隐喻:

(1)主题象征性:

地狱——罪恶以及带来的苦难;——————|

炼狱——对罪恶的忏悔和对意志的考验;——|—现实和理想

天堂——光明至善的境界;————————|

昏暗的森林——人生旅途的中途;

猛兽——尘世杂念和恶势力。

(2)人物象征性:

维吉尔——理性和哲学;

贝阿特丽采——信仰和神学;

整个《神曲》——人的精神道德。

(3)结构象征性:

诗中的诗句和材料,依三、九、十的数字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雄伟的建筑物。

(三:

神学上的“三位一体”;十:

完美)

4、《神曲》的两重性:

(1)思想内容上:

㈠对教会和神职人员的双重态度:

《神曲》推翻了中世纪的神学思想——引导但丁离开困境的不是教会而是维吉尔和贝阿特丽采,同时,《神曲》批判教会和教皇,主张政教分离;但《神曲》并不完全否定宗教。

㈡对世俗生活的双重态度:

但丁是禁欲主义者,但他肯定现实生活的意义。

㈢对古代文化、对人和神的双重态度:

一方面表现了虔诚的基督思想,同时又有人文主义思想。

(2)艺术上:

㈠《神曲》形式和内容上的双重性:

《神曲》中但丁使用的是中世纪盛行的象征、梦幻的手法,他用此陈旧的形式,反映的却是崭新的人文主义思想。

㈡《神曲》所蕴含的知识性事双重的:

基督教知识、古罗马文化、神学、天文学、地理学、诗学……知识的庞杂显示了作者的两面性。

㈢《神曲》语言上的两重性:

但丁是中世纪第一个使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写作的作家,这是对当时教会文化的一种反叛(当时教会作家使用拉丁文写作)。

第三章:

文艺复兴

第一节概述

一、历史背景:

1、文艺复兴:

是14-16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然后遍及欧洲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思想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打着“回到希腊去”的旗号,借助古代文化摧毁教会以“神”为中心的思想,建立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新思想。

人们在挖掘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过程中重新发现了人的价值,这一觉醒使人摆脱了中世纪的精神枷锁,宣告了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社会的诞生。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故它标志了资产阶级文化的萌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2、人文主义:

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它的斗争锋芒是针对中世纪封建主义世界观,特别是天主教会的宗教世界观的。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1)用人权反对神权;

(2)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3)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4)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人文主义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思想武器,对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封建束缚和宗教观念起着强大的冲击作用,因而在当时起过很大的进步作用。

(1)禁欲主义(asceticism):

是要求人们严酷节制肉体欲望的一种道德理论。

它源于古代人忍受现世生活困苦的宗教教义和苦行仪式。

它认为,人的肉体欲望是低贱的、自私的、有害的,是罪恶之源,因而强调节制肉体欲望和享乐,甚至要求弃绝一切欲望,如此才能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

(2)蒙昧主义(obscurantism):

是一种反对理性、反对科学的唯心主义思潮,它认为人类社会的种种罪恶都是文明和科学发展的结果,主张回复到原始的蒙昧状态。

它贬低和抹杀人类理性思维能力,否定科学知识,或者宣传不可知论,或者同信仰主义和神秘主义结合在一起,企图使人民永远停留在愚昧无知的状态,以便反动统治者为所欲为。

二、意大利文学

意大利是资本主义关系最早出现的地方,也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因而人文主义的新文学出现也最早。

1、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1304-1374):

他用意大利语写作了抒情诗名作《歌集》。

他的抒情诗发展了“温柔的新体”诗派的风格,突破了禁欲主义的束缚,表达以个人爱情幸福为中心的人文主义。

《歌集》的形式,以“十四行诗”为主,达到艺术上的高度成就,为后来欧洲抒情诗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2、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

他的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1348-1353)。

《十日谈》的主要内容:

(1)基督教故事:

①揭露神职人员道袍下的丑陋、贪婪、虚伪、顽固;②肯定了道袍下的人性。

(2)基督教与异教的故事

(3)百姓故事(4)爱情故事(5)机智故事

为什么说《十日谈》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1)薄伽丘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十日谈》关注人性;

(2)《十日谈》塑造了一系列社会各阶层的人物群像,反映了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

(3)《十日谈》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精神,大胆地揭露了教会的腐败和堕落。

三、德国文学

马丁·路德(1483-1546):

德国宗教改革的领袖

他用德国人民的语言翻译《圣经》,使农民和平民能引用《圣经》的章句作为斗争的武器,对德国语言的统一产生过一定的作用,并奠定了德国文学语言的基础。

四、法国文学

法国人文主义作家有贵族和平民两种倾向。

贵族倾向作家代表——由龙沙(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等七人组成的七星社;平民倾向作家代表——拉伯雷。

七星社对法国文学的主要贡献在于对民族语言的统一和对民族诗歌的建立上。

拉伯雷是人文主义文学在法国最杰出的代表。

五、西班牙文学

16世纪中叶,西班牙城市发达,产生了新型的小说,即流浪汉小说。

最早的一部流浪汉小说是无名氏的《小癞子》(1553)。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的最高成就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成就最大的剧作家是洛佩·德·维加(1562-1635),维加的剧作奠定了西班牙民族戏剧的基础。

维加的代表作是《羊泉村》。

六、英国文学

英国文学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顶峰,这一时期英国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莎士比亚。

1、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最早的代表是杰弗利·乔叟(1340-1400),他的代表作是《坎特伯雷故事集》。

2、托马斯·莫尔的对话体幻想小说《乌托邦》(1516)揭露、批判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性,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最初著作之一。

3、16世纪后期,英国文艺复兴运动达到高潮,人文主义文学空前发达。

诗歌以斯宾塞(1552-1599)的成就最高,他的代表作是《仙后》(1596)。

第二节拉伯雷

弗朗索瓦·拉伯雷(1494-1553)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巨人传》。

《巨人传》(1532-1564)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部杰作,法国长篇小说的发端。

第三节塞万提斯

米盖尔·德·塞万提斯·萨阿维德拉(1547-1616)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他的代表作是《堂吉诃德》(1605-1616)

《堂吉诃德》:

欧洲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讽刺杰作,标志着西班牙古典艺术的高峰。

(1)堂吉诃德性格的矛盾性:

堂吉诃德是手里提着中世纪的长矛,脑子里装的是人文思想的充满矛盾的形象。

A、堂吉诃德的形象具有喜剧因素,堂吉诃德的形象又具有悲剧色彩;他是理想主义的化身,是一个为了维护正义、拯救世人,甘愿牺牲的无畏勇士。

B、清醒时,他是一个学识渊博的智者;糊涂时,他是一个胡乱冲杀的疯子。

一方面他知识广博、见解独特,一方面他又生活在幻想的世界里——如此极端的矛盾集中在他身上,使堂吉诃德这个形象丰富又复杂。

(2)桑丘的形象:

桑丘的特点是讲求实际、头脑清醒、生性机敏、有衡量得失的聪明;另一方面,他眼光短浅、愚昧、轻信、狭隘自私,这些弱点在跟随堂吉诃德游侠过程中逐渐消失,而西班牙农民的机智、善良和乐观精神在他身上逐渐放出光辉。

☆第四节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最早发现金钱的秘密并将他揭露出来的剧作家。

莎士比亚戏剧的“第五幕”被称为“死床”,以为常常所有的主角、配角等都死在这第五幕了。

一、生平和创作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他的戏剧创作可以分作三个时期:

1、早期(1590-1600):

为历史剧、喜剧时期

写出了《亨利四世》上、下篇和《亨利五世》等历史剧9部,《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喜剧10部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裘力斯·凯撒》等悲剧3部。

《仲夏夜之梦》(1595)是一部充满幻想和浪漫色彩的抒情喜剧。

《威尼斯商人》(1596)是莎士比亚喜剧中最富于社会讽刺意义的一部。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中的一部悲剧,但无论主题思想还是艺术风格,都和这一时期的喜剧接近。

2、中期(1601-1607):

悲剧时期

共写出《哈姆雷特》等悲剧7部,《一报还一报》等喜剧4部。

这一时期写出的悲剧,著名的有:

《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和《雅典的泰门》等。

3、后期(1608-1612):

传奇剧时期

共写出《暴风雨》等传奇剧4部和《亨利八世》历史剧1部。

《暴风雨》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二、《哈姆雷特》

悲剧《哈姆雷特》(1601)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1、哈姆雷特的形象:

哈姆雷特是一个处在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

(1)他思想的理想化部分在于:

他身在大学的读书,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同时家庭美好、爱情幸福,身为一国王储前途光明——哈姆雷特认为他生活其中的整个世界都是美好的。

这一点可以表现在他独白中对人类的一段赞美: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这一段议论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人、对社会所寄托的理想,说明哈姆雷特曾经是个怀抱理想的人文主义者。

(2)然而现实是:

剧本一开始,哈姆雷特的世界已经点到混乱了——父亲的猝死、母亲的速嫁、王位的丢失,哈姆雷特一夜之间变成了“忧郁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