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的处理与处置.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413866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秸秆的处理与处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秸秆的处理与处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秸秆的处理与处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秸秆的处理与处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秸秆的处理与处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秸秆的处理与处置.docx

《秸秆的处理与处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秸秆的处理与处置.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秸秆的处理与处置.docx

秸秆的处理与处置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固废课程设计

 

题目:

农作物秸秆的处理和综合利用

姓名:

梁玉盼

学号:

**********

专业:

环境检测与治理技术

系部:

化学工程系

指导教师:

张波老师

 

二0一0年十一月

 

摘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其发展的关键问题是秸秆开发利用的技术创新和推广。

目前实际开发应用的秸秆利用技术主要有5大类20余种。

肥料技术,包括:

直接还田、过腹还田、堆沤还田和反应堆;饲料技术,包括:

微贮饲料、化学处理饲料,如青贮、黄贮、氨化、碱化、糖化等,还可用机械切(粉)碎制成散状饲料,利用专用设备挤压为秸秆块(砖)等成型饲料;燃料技术,包括:

生活燃气和工业燃气;工业原料技术,包括:

造纸材料、植物纤维发泡材料、建筑装饰材料及其它工业用材料;食用菌基料技术。

本文通过对现有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的总结、归纳、分析,提出农作物秸秆的开发利用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不仅要有技术创新,更要有利于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利用废弃的秸秆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利用途径综合利用发展

 

 

第一章绪论

农作物秸秆指籽实收获后剩下的含纤维成分很高的农作物残留物,包括谷类、豆类、薯类、油料类、麻类以及棉花、甘蔗、烟草、瓜果等多种农作物的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物,同时也是一种宝贵的生物质资源。

秸秆中富含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硫等多种养分,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如何利用好农作物秸杆资源,积极推进循环农业、节约农业的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对于清洁和保护农村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秸秆资源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主要资源,循环经济是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经济转变为依赖生态型资源、可再生资源来发展经济。

1.1农作物秸秆的产量、水平及存在的问题

全世界秸秆年产量约292亿吨,其中小麦秸占19%、大麦占10%、玉米占35%、黑麦秸占2%、燕麦秸占3%、谷草占5%、高粱秸占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种类多而且数量较大,作为农作物的副产物秸秆约7亿吨,相当于天然草地的50倍。

农作物秸秆是地球上第一大可再生资源,我国拥有量居世界首位.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秸秆是我国秸秆资源的主要类型,占秸秆资源总量的80%,其中玉米秸占80%、稻草秸占24..2,小麦占18.3%。

秸秆资源未合理利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拥有量居世界首位,其中大部分未加处理,经过技术处理后利用的仅约占2.6%。

其中42%直接或过腹还田,30%作为农用燃料,8%作工业或其他用途,20%约1.2亿吨剩余未被利用的多被闲置浪费或就地焚烧。

因以煤、液化石油气和电作燃料,畜力由机械代替所以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秸秆就成了“废物”,特别是产粮区,出现了焚烧秸秆现象。

目前,这一问题有了以下几个特点:

1.区域上的不均衡性。

焚烧秸秆主要集中在产粮区,特别是一年两季或三季耕作的产粮区,如山东、河北、河南、四川、安徽等省份。

那里人多地少,没有闲置土地,必须尽快“处理”掉秸秆而不影响下一季耕作,只好就地焚烧掉。

2.时间上的不均衡性。

焚烧秸秆发生在收获期与下一个播种期之间,时间短,处理量大,有的地方必须在几天之内把秸秆“处理”掉,满山遍野的秸秆只有付之一炬。

 

3.焚烧秸秆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农民生活水平高,已经扔掉了烧火棍,宁肯跑几十里、几百里去买液化气也不愿用秸秆做燃料。

4.城乡结合部和农村规划小区的秸秆废弃问题

1.2农作物秸秆的应用现状

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中国在用作能源的农作物秸秆应用现状如表1。

除了上述用途外,还有18.7%约1.13亿t剩余秸秆没有任何用途,成为真正的废弃物,秸秆焚烧现象东禁西起,屡禁难止。

尤其秋收时,狼烟四起,能见度降低,空气质量恶化,并引发了严重后果:

一是秸秆焚烧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空气中悬浮颗粒增多,田间的动物、草丛中的昆虫,失去了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有时导致城市内都弥漫着刺鼻的烟雾味道,严重影响居民生活。

二是秸秆烟雾笼罩机场和高速公路,造成公路关闭、航班延误。

三是因秸秆焚烧往往在四五级风天气,很容易引起“火烧连营”现象。

四是一种更加严重的危害,就是对土壤的破坏。

秸秆焚烧也入地三分,地表中的微生物被烧死,腐殖质、有机质被矿化,田间秸秆焚烧破坏了土壤生物系统平衡,加重土壤板结。

另一方面是秸秆的随意堆弃,占用了土地,阻碍了交通,影响了环境卫生,成为火灾隐患且对社会生活和生产的许多方面产生负面作用。

例如,秸秆焚烧下的高温使得土壤中有益虫体(如蚯蚓)与微生物无法存活,严重影响土壤耕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可见,秸秆废弃或焚烧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其带来的各种危害令人始料不及,改革传统落后秸秆利用方式势在必行。

表1目前我国秸秆资源的应用现状分析

用途

用量(万吨)

占总资源量

生活燃料

27964

39.6

畜牧饲料

19400

27.5

废弃或焚烧

10700

15.2

造肥还田及收集损失

10600

15.0

工业造纸或手工业产业原料

19

2.7

1.3农作物秸秆的价值

1.3.1秸秆的肥料价值

农作物的秆、叶、根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之一。

据测定,每100㎏鲜秸秆中含氮0.48㎏,磷0.38㎏,钾1.67㎏,相当于2.4㎏氮肥,3.8㎏磷肥,3.4㎏钾肥。

若将500㎏农作物秸秆还田,就相当于给土壤施入标准肥50㎏以上,使土壤的容重减少,透水性、透气性、蓄水保墒能力增加,缓解土壤板结的问题。

1.3.2秸秆的饲料价值

农作物秸秆也是牲畜的主要饲料之一。

玉米秸秆含有30%以上的碳水化合物、2%~4%的蛋白质和0.5%~1%的脂肪,2㎏的玉米秸秆增重净能相当于1㎏的玉米籽粒。

秸秆作为饲料除了直接饲喂外,还有多种加工方法,提高秸秆的饲料价值,如青贮、黄化、氨化及糖化等方法,利用窖、池、或塑料袋等,都可以实现集中规模化加工。

现在利用专门的机械设备或秸秆饲料生产线,把秸秆加工成颗粒或块状干饲料,秸秆加工熟化后,具有熟香味,提高采食率。

把堆弃的秸秆加工成可长途运输、长期贮存的商品,实现的秸秆饲料产品的商品化生产和异地消化利用,甚至出口创汇,使秸秆增值。

 

1.3.3秸秆的燃料价值

农作物秸秆纤维中的碳元素占绝大部分,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等秸秆的含碳量约占40%以上,其次为钾、硅、氮、钙、镁、磷、硫等元素。

秸秆中的碳元素使秸秆具有燃料价值,主要体现在农村能源建设上。

1.3.4秸秆的原料价值

秸秆中的有机成分以纤维素、半纤维素为主,其次为木质素、蛋白质、氨基酸、树酯、单宁等。

食用菌可以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并合并自身的植物蛋白和氨基酸。

栽培过食用菌的残余物即菌糠含有更多的粗蛋白,具有清香味,适口性好,可用作饲料,也是优良的有机肥。

秸秆的工业化利用也有多种途径,如造纸、造板;加工汽车内装饰件、植物地膜;生产餐饮具、包装材料、育苗钵等绿色环保型产品;作建材等。

第二章农作物秸秆利用途径

农作物秸秆目前主要有四种利用途径(简称四料)饲料,喂家禽;肥料,施于田;燃料,直接用于燃烧或经气化、沼化集中供燃;原料,用于制作工业纸浆,新型建材板等。

我国秸秆饲料化利用主要有以下4种途径:

2.1.秸秆养畜,过腹还田。

这是一种效益很高的秸秆利用方式,秸秆经过青贮、氨化、微贮处理,饲喂畜禽,通过发展畜牧增值增收,同时,秸秆过腹还田。

1)秸秆直接当饲料用和干贮饲用。

传统的秸秆饲料化利用的方法就是根据秸秆的营养成分、适口性结合牲畜等特点,用秸秆直接饲喂牲畜或干贮饲喂。

2)秸秆青贮饲料。

秸秆青贮是在农作物腊熟期完成种子或果实收获后,即刻进行秸秆粉碎,随即装入塑料袋或青贮池中,压实、排除空气并保持适当的含水量,最后密封保存。

这种方法能使植物中的营养成分得以保存,并能提高适口性和消化率。

秸秆微贮是在贮存秸秆的过程中加入微生物菌剂或者微生物与酶的复合生物添加剂,通过这些有益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使秸秆发酵变为质地柔软、膨松润滑、酸香适口的粗饲料。

3)秸秆氨化饲料。

秸秆氨化处理就是用氨源的化合物质如液氨、尿素、碳铵、和氨水等进行氧化。

秸秆氧化处理后,采食率提高20%~30%,消化率提高20%左右,能量价值提高80%左右,粗蛋白含量提高了4%~6%,总营养价值提高1.00--1.78倍;1kg氨化秸秆饲料相当于0.4--0.5kg燕麦的营养价值。

此外含水最高的秸秆被氨化后,可防止霉变,还能杀灭杂草种子、寄生虫卵及病菌等。

4)秸秆的微生物技术处理饲料。

农作物的秸秆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木质素等,这些物质大都可以被微生物分解利用。

其方法是利用微生物原理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后加入微生物菌种进行生物发酵处理,农作物的秸秆与微生物转化成富有多种营养成分的饲料;经发酵的饲料你进提高饲料的适口性,而且大大提高了秸秆的营养价值。

5)秸秆颗粒饲料。

将晒干后的秸秆粉碎,加入其它添加剂并搅拌均匀,经研磨、挤压等程序加工成仅为原来体积5%的秸秆颗粒饲料,不仅为储存、运输和销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由于在加工过程中摩擦加温,使秸秆内部深度熟化,硬度降低,适口性、采食率和营养价值显著提高。

6)秸秆单细胞蛋白饲料。

目前,秸秆经微生物发酵转化生产蛋白质饲料或单细胞蛋白有一定进展。

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实行农牧结合,形成节粮型畜牧业结构,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畜牧业发展道路。

通过推广秸秆养畜、过腹还田项目,可以较大幅度增加牛、羊肉产量,丰富菜篮子市场,改善人民群众的膳食结构;可以节约饲料用粮,缓解粮食供需矛盾。

同时提高了秸秆资源的利用率。

扩大推广该项目,可以解决部分剩余秸秆的利用问题。

2.2.秸秆作为有机肥还田利用。

秸秆作为有机肥料还田加以利用是目前最普遍的利用方式。

还田利用方法有三种:

秸秆直接还田、秸秆堆沤还田、机械化秸秆还田和利用生化快速腐熟技术制造优质有机肥施于田。

1)秸秆直接还田分为秸秆粉碎翻压还田和整秆覆盖还田。

秸秆还可以增加土壤的养分特别是钾元素的营养,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良土壤结构。

但由于碎秸秆在土壤里不能很快腐烂,影响犁耕和旋耕作业,特别是不利于小麦的播种而难于被农民接受,因此推广效果不佳。

所以秸秆直接还田的推广要综合农业生产效率与效益,把握推广程度。

2)秸秆堆沤还田也称高温堆肥,是一种传统积肥方式,它是利用夏秋季高温季节,把秸秆堆积,采用厌氧发酵沤制,其特点是时间长,受环境影响大,劳动强度高,产出量少,成本低廉。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秸秆切碎,掺入适量的泥土、人畜粪便堆入坑池,池中灌足水,然后再以泥土密封,可以加速秸秆的腐烂,消灭病虫害,提高土壤质量。

现在已有多种微生物制剂能够快速堆沤秸秆,缩短沤制时间,有的还可以直接在大田里施用,方便快捷。

虽然目前农村只少量采用,但不久技术成熟后将有望大规模应用。

3)机械化秸秆还田。

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经机械粉碎直接还田,每亩还田量350-500千克。

即采用联合收割机或大马力拖拉机配带的秸秆还田机,在地里直接将作物秸秆粉碎,再用深耕犁翻埋到土壤深处去,其特点是作业机械化程度高,秸秆处理时间短,腐烂时间长,是用机械对秸秆简单处理的方法。

4)利用生化快速腐熟技术制造优质有机肥施于田。

这是一种应用国际90年代先进生物技术,使用现代化设备和手段控制生产过程,将秸秆制造成优质生物有机肥的先进方法,在国外已实现产业化,其特点是:

用高新技术进行菌种的培养和生产,用现代化设备控制温度、湿度、数量、质量和时间,经机械翻抛、高温堆腐、生物发酵等过程,将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转换成优质有机肥。

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生产设备1人即可操纵),腐熟周期短(4-6周时间),产量高(一台设备可年产肥料2-3万吨),无环境污染(采用好氧发酵,无恶臭气味),科学配比肥效高等其它方法无可比拟的优点,是当前利用高新技术,大规模高效率生产有机肥料的最佳途径。

2.3.秸秆用于农村能源建设。

1)秸秆的直接燃烧。

秸秆的直接燃烧时我国的传统能源利用的主要途径,主要作为农户炊事用能。

尤其是平原地区和大柴紧缺的地区,以农作物秸秆作为主要的炊事用能。

2)秸秆的固体燃料,就是利用秸秆成型机将粉碎秸秆制成棒、块状燃料,这种燃料易存放,好运输,燃用方便,显示秸秆转化为新能源的优势。

3)秸秆转化为燃气集中供给。

目前主要有两种秸秆转化为燃气的方法:

一是秸秆气化。

即通过作物秸秆缺氧燃烧,产出以一氧化碳为主要成分的可燃气体;二是秸秆厌氧发酵产出沼气。

即通过作物秸秆适配人畜粪在厌氧条件下发酵产生出含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可燃气体。

这些气体在稍高于常压的状态下,通过PVC管道送往农户,使用起来类似于城市的管道煤气。

以沼气、生物质能为重点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缓解了农村地区能源供应短缺的情况,改变了农村传统的生火做饭的模式,满足了农民对高品位能源的需求,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适应了现代化新农村的发展需求,同时消耗掉了大量的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可实现秸秆处理规模化的方式。

2.4农作物秸秆原料化利用

1)造纸工业的主要原料,目前用于造纸的麦草量占可提供资源量的20%左右,仍有相当潜力;

2)用作建筑装饰材料,如秸秆轻体板、轻型墙体隔板、蜂窝芯复合轻质板等,这些材料成本低、重量轻、美观大方,且生产过程中无污染,在建材领域内的应用已相当广泛,很有发展前景。

3)生产可降解的包装材料,如一次性餐具、快餐盒和筷子,制造包装缓冲衬垫材料;

4)生产工业原料,生产淀粉、酒精、糠醛、木糖醇、羟甲基纤维素等;

5)是用于编织业,用于草帘、草苫、草帽、草席、草垫等多种工艺品和日用品,编织的草帘、草苫可用作蔬菜温室大棚的保温材料。

 

2.5现阶段秸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处理农作物秸秆有以秸秆代替煤、秸秆还田、秸秆饲料和就地焚烧等几种形式。

以秆代煤就是直接燃烧农作物秸秆以利用其能源。

这是一种落后上的能源利用方式,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很差。

若烧掉10万吨玉米秸秆,相当于损失3.3万吨有机质。

目前在农村地区这种能源利用方式正在逐渐被煤、电和燃气所取代。

秸秆还田即将农作物收获后的残余物堆积沤制有机肥,以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并改善土壤结构。

麦秸基本能用于还田但玉米杆却不易腐烂。

此外过分还田也会对土壤有副作用,影响播种质量。

就地焚烧即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以加快收种和清除残余物的速度。

焚烧秸秆会破坏秸秆的所有有机物及营养物,但是无机营养物质如钾、磷及微营养物将返回土壤中。

试验显示,在燃烧秸秆后短期内不会造成作物收成损失,但是从长期来看明确显示会产生损失。

例如,焚烧一亩玉米秸秆相当于损失23kg碳铵和15kg磷肥。

焚烧秸秆不但会破坏地表土壤结构,还会使地表水分大量蒸发,破坏土壤的抗旱保湿能力。

此外,这种处理方式对交通、人民生活和生产也会造成诸多危害。

 

第三章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

秸秆的开发利用时可持续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从工业开发角度,可以利用蒸汽爆破方法提取木质素,然后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制成具有高燃值的的燃料;利用生物工程分离提取秸秆材料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从而进一步加工。

从农牧业角度,培育有选择性降解作用的细菌将秸秆材料中有用物分离出来,提高其作为饲料的功能;培育高转化率的细菌,提高秸秆材料降解过程中形成有效肥料的水平,用作肥料,以解决自然降解过程中有效肥料偏低的现象等。

从技术的角度,秸秆综合利用狭义上包括稻麦秸秆直接还田与农作物生长技术;稻麦秸秆机械直接还田与农艺质量技术;秸秆覆盖越冬作物的还田技术;稻麦秸秆直接还田与土壤生态系统;稻麦秸秆还田综合配套技术;微生物菌处理秸秆催腐技术(包括堆腐)等6项内容。

从广义范围来讲,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还包括秸秆能源和新型秸秆材料技术。

3.1秸秆发电

秸秆发电,就是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燃料的一种发电方式,又分为秸秆气化发电和秸秆燃烧发电。

秸秆气化发电是将秸秆在缺氧状态下燃烧,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高品位、易输送、利用效率高的气体,利用这些产生的气体再进行发电。

但秸秆气化发电工艺过程复杂,难以适应大规模应用,主要用于较小规模的发电项目。

秸秆直接燃烧发电是21世纪初期实现规模化应用唯一现实的途径。

秸秆发电是秸秆优化利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

随着《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等的出台,秸秆发电备受关注,目前秸秆发电呈快速增长趋势。

秸秆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每两吨秸秆的热值就相当于一吨标准煤,而且其平均含硫量只有3.8‰,而煤的平均含硫量约达1%。

在生物质的再生利用过程中,排放的CO2与生物质再生时吸收的CO2达到碳平衡,具有CO2零排放的作用,对缓解和最终解决温室效应问题将具有重要贡献。

秸秆发电,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利用可再生资源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

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为7亿吨左右,列世界之首,每年收获的秸秆除去用于造纸、饲料、造肥还田及收集损失的1.09亿吨外,可作为能源加以利用的秸秆总量达3.76亿吨。

3.1.1秸秆发电的意义

秸秆已经被认为是新能源中最具开发利用规模的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推广秸秆发电,将具有重要意义:

  1、农作物秸秆量大,覆盖面广,燃料来源充足。

  2、秸秆含硫量很低。

国际能源机构的有关研究表明,秸秆的平均含硫量只有千分之3.8,而煤的平均含硫量约达百分之一。

且低温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较少,所以除尘后的烟气不进行脱硫,烟气可直接通过烟囱排入大气。

丹麦等国家的运行试验表明秸秆锅炉经除尘后的烟气不加其他净化措施完全能够满足环保要求。

所以秸秆发电不仅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还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各类作物秸秆发热量略有区别(各种秸秆的热值见表2所示),但经测定,秸秆热值约为15000KJ/Kg,相当于标准煤的50%。

其中麦秸秆、玉米秸秆的发热量在农作物秸秆中为最小,低位发热量也有14.4MJ/kg,相当0.492kg标准煤。

使用秸秆发电,可降低煤炭消耗。

  4、秸秆通常含有3%~5%的灰分,这种灰以锅炉飞灰和灰渣/炉底灰的形式被收集,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钾、镁、磷和钙,可用作高效农业肥料。

5、作为燃料,煤炭开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是矿井开采,管理难度大。

农作物秸秆与其相比,则危险性小,易管理,且属于废弃物利用。

3.2秸秆煤

秸秆煤,就是用人工的方法(秸秆煤成型机、秸秆煤压块机等)使各类农作物秸秆合理煤化,生产颗粒煤、秸秆块等新型生物质能成型燃料。

秸秆块煤密度大、易点燃、热值高、火力猛。

经检测,其含硫量为0.16%~0.22%,远低于煤炭1%~3%的含硫量。

秸秆块煤不仅在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极低,而且,秸秆在生长过程中还可消耗大量二氧化碳,所以,秸秆块煤是一种环保清洁能源。

适用于所有炉具,适合农村、城镇、单位和家庭,是做饭、取暖、洗浴、烧锅炉以及秸秆发电厂的理想燃料;秸秆块煤个小质硬,便于摆放分布,它是陶工烧制、砖瓦厂、以及冶炼化工的好燃料。

3.3秸秆转化为生物柴油

随着能源的短缺,利用微生物生产生物柴油越来越热。

经研究表明木霉能是秸秆直接转化为生物柴油,木霉在天然培养基上可以产生大量的烃类物质及其衍生物。

木霉还能够产生酮、酸、烯、酯等。

木霉到处都有,在土壤、腐烂的木材甚至水体中经常看到他们的踪迹,能够在自然条件下迅速分解木质素,如秸秆、木材等。

山东研究院生物研究所人员发现木霉经产生许多直链烃类和芳香烃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链烃中的C7—C35和芳烃中的C10—C16是柴油的主要的组成部分。

许多烃类衍生物,如醇、酯也可以作为能源使用。

该项研究表明,木霉在纤维素丰富的培养基上能产生量更大,成分更接近石油的烃类物质。

利用木霉直接转化秸秆类物质为生物柴油,相比其他种类的微生物而言,可以实现一步法转而不必考虑秸秆的前期处理技术,因此潜在的商业化开发价值更大。

新型的发酵技术和遗传改造技术可以提高木霉生产生物柴油的产量,该研究人员正在研究相关的柴油成分合成基因。

3.4秸秆秸秆的新用途

1)环保装饰材料

秸秆又被开发出了新用途——经过处理后,可变成高档建筑装饰材料,而且是绿色环保型装饰材料。

这种以秸秆代替木材消耗的生产,真正实现了“低碳”、变废为宝。

秸秆技术产品无毒无味可循环利用。

据介绍,这种技术是将锯末、木材枝杈、稻壳、农作物秸秆等以一定比例搭配,经过处理变成植物粉,再加入一定量的特制助剂,经高温高压处理后制成各种规格的型材、板材和线材。

生产出的材料不仅可以像普通木材一样用于室内的装饰材料,而且还有比普通木材更优良的特性,如防水、防潮等,因而适用于户外的公园地板、船舶地板等。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材料不仅无毒、无味,还可以循环利用。

2)农作物秸秆处理养蚯蚓

西方发达国家为保护环境,纷纷用蚯蚓处理城市垃圾中有机废弃物,达到变废为宝、净化环境的目的。

秸秆不用粉碎,也不管干湿或发毒,只要将秸秆堆好后洒上水,即可放入用以处理秸秆的蚯蚓种苗。

植物秸秆和残枝落叶是来年发生病害之源。

用秸秆养蚯蚓时,由于各种微生物的作用,堆温增高迅速,可达80℃的高温,秸秆上的病虫大部分被杀死。

蚯蚓是一种活的,长效的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杀虫杀菌剂。

蚯蚓不停地吞食农作物秸秆,排出灰黑色粪便小颗粒,这些小颗粒疏松多孔,透气性好,保水性能强,而且抗压性强,是非常优质的有机肥。

蚯蚓是天然的土壤净化器,是畜禽和水产养殖的优质蛋白饲料且可以以蚯蚓为原料制药。

3)秸秆饲料开发

由于农作物秸秆的营养特点是粗蛋白质含量低,但粗纤维含量和无氮浸出物含量高,在自然条件下是一种劣质饲料。

有些秸秆质地粗硬,适口性差,因此采食率低。

我国年产7亿吨秸秆,饲料的用量还不足10%。

秸秆生物饲料的技术措施:

第一种:

高温酸处理法。

第二种:

自然发酵处理法。

第三种:

为通常称的氨化法,生产的饲料常称为氨化饲料。

第四种:

秸秆微贮法。

第五种:

“EM处理法”。

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发明,采用80多种有益生物工程菌处理秸秆和饲料,在粪便除臭、在畜禽生长和防病方面有相当效果,但其成本较高。

3.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秸秆综合利用仍然存在利用率低、产业链短和产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对秸秆综合利用认识不足。

一些地区没有把秸秆真正作为资源来看待,缺乏统筹规划,综合利用推进不力。

二是秸秆资源与利用现状不清。

长期以来,由于对秸秆利用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尽管有关部门和专家开展了一些调查和分析工作,但仍存在着秸秆资源不清、利用现状不明等问题。

三是市场化机制不完善,缺乏政策激励。

目前,各地还没有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和储运体系,秸秆商品化水平低,缺乏鼓励秸秆综合利用的具体政策措施,秸秆产业发展滞后。

四是缺乏农民经济实用的配套技术设备。

在农作物轮作茬口紧的多熟农区,秸秆便捷处理设施不配套,农民收集处理秸秆的难度大,随意遗弃和露天焚烧现象严重;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应用规模较小,尤其是适宜农户分散经营的小型化、实用化技术缺乏,各项技术之间集成组合不够。

 

第四章加快步伐搞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建议

1.确定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推广规划。

 2.加强科研工作,搞好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并重点解决好秸秆转化中的技术问题。

 3.积极搞好示范推广工作。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地区进行适宜项目的技术引进、试验示范、示范推广。

4.实现产业化经营,推行企业化管理。

秸秆的综合利用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应引导农民以科技为依托、市场为导向,实现产业化经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