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410472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docx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docx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规划编制目的

为了全面推进江津区域经济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特编制《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  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区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三条  规划原则

(一)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

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加强提高土地利用率,发挥土地的最大综合效益。

(二)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

深入研究江津区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合理进行产业空间布局,全方位促进江津区经济社会发展。

(三)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原则.充分利用江津区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突出山水园林城市的风貌特色,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

(四)有利于规划实施的原则。

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又照顾现实的发展要求和近期实施的可行性,又好又快推进城市健康发展.

第四条  规划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四)《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五)《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六)《重庆市江津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七)《江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八)《一小时经济圈江津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第五条  规划期限

近期为2007-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规划远景展望至2050年。

第六条  规划范围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江津区的行政辖区,面积3219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包括几江街道办事处、德感街道办事处、支坪街道办事处和双福镇的全部行政辖区,城市规划区总面积约343平方公里。

第七条  规划适用范围

  在重庆市江津区行政辖区内从事各项城市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和各种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本规划。

文本中带有下划线和加黑字体的内容为强制性内容。

第二章(1——5节)

第二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规划目标及发展战略

第八条区域发展目标

至2020年使江津成为“1小时经济圈"增长极核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物流基地和“1小时经济圈”辐射川南和黔北地区的重要节点,对外实现区域协调,对内实现城乡统筹,成为经济发达、社会和谐、人居环境优良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近期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元,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大体健全和均衡,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公共安全、公共文化网络基本完善。

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万元,基本形成城乡统筹发展新机制和现代经济社会结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人民生活富裕幸福,完成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第九条区域发展战略

(一)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构建“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心镇为骨干、一般镇为基础”的三级城镇体系布局,积极推进中心村和集中居民点的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加强与重庆都市区、永川、川南地区、黔北地区的交通联系,拓展经济腹地,全方位对接长江上游地区、川黔滇地区乃至湄公河流域,在产业布局、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统筹规划和合作共享.

(三)全面融入重庆主城战略

积极利用重庆主城的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生产要素,承接主城产业和功能的转移,促使自身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第二节区域城镇空间发展规划

第十条区域城镇空间格局

江津区城乡空间发展格局规划为“一心、两轴、三区”,即以江津中心城区为主的统筹城乡发展核心;以长江黄金水道的东西向沿江城镇产业发展轴,以津马公路、津东公路南北交通干线城镇产业发展轴;以中心城区和珞璜为核心的统筹城乡发展核心区,以白沙、李市、油溪、石蟆等镇为主的中部特色经济发展区,以四面山风景名胜区、中山古镇、塘河古镇为代表的南部生态经济发展区。

第十一条    城镇发展分区规划

(一)统筹城乡发展核心区

该区域主要包括几江、德感、支坪、双福和珞璜镇,是江津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区.加快江津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打造重庆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物流基地。

(二)中部特色经济发展区

该区域包括白沙镇、油溪镇、李市镇、先锋镇、慈云镇、杜市镇、石蟆镇、吴滩镇、贾嗣镇、龙华镇、石门镇、朱杨镇、西湖镇、夏坝镇、广兴镇.以实施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为主,以推进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建设为重点,着力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小城镇建设,以渝黔乡镇企业园和白沙现有工业基础,积极发展配套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三)南部生态经济发展区

该区域包括蔡家、中山、柏林、嘉平、塘河、永兴和四面山管委会所辖区域。

以改善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为主,同时以四面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山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塘河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大圆洞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依托,以蔡家、柏林、永兴为支撑点,发展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生态旅游和特色生态农业。

建设全区的绿色生态屏障、特色生态农业区、渝川黔旅游“金三角”的黄金旅游带.

              第三节区域城镇体系布局

第十二条    区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至2010年江津全区总人口为15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8%,城镇人口为89。

32万人;至2020年总人口为16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5%,城镇人口为123.75万人。

第十三条    城镇等级及规模

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心镇为骨干,一般镇为基础"的三级城镇体系格局,以江津中心城区大城市为中心,以珞璜、白沙、李市、油溪、石蟆等5个中心镇为节点,以长江和干线公路为轴线,强化大城市的集聚效应,充分发挥中心镇和一般镇对广大农村的辐射和拉动作用,完善城镇之间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网络,提升城镇群的总体实力和整体竞争力.

(一)大城市

江津中心城区,包括几江街道办事处、德感街道办事处、支坪街道办事处和双福镇的全部行政辖区。

其中2020年规划城市人口70万人,规划城市建成区68平方公里。

(二)中心镇

中心镇包括珞璜、白沙、李市、油溪、石蟆五镇。

至2020年,珞璜的城镇人口规模为8.1万人,规划建设用地9.15平方公里,独立工矿用地7.83平方公里;白沙镇的城镇人口规模为10万人,规划建设用地8.5平方公里;李市镇的城镇人口规模为3。

5万人,规划建设用地2.8平方公里;油溪镇的城镇人口规模为5.0万人,规划建设用地4。

0平方公里;石蟆镇的城镇人口规模为3.9万人,规划建设用地2。

9平方公里。

(三)一般镇

一般镇包括四面山、石门、中山、塘河等旅游特色镇在内的18个建制镇,2020年城镇人口的规模为0。

5—3。

0万人,作为区域城镇体系结构的基础,连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纽带。

第十四条    城镇性质

  中心城区:

重庆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重庆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物流基地、区域性商业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努力建设成为适宜人居的山水园林城市.

  珞璜镇:

以能源、建材工业为主导的小城市。

  白沙镇:

以汽车制造、物流、教育、旅游为主导的小城市。

  李市镇:

以农副产品加工集散为主导的中心镇。

  油溪镇:

以陶瓷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导的中心镇.

  石蟆镇:

以省际贸易、农副产品加工集散为主导的中心镇。

  其他18个建制镇均为各镇域服务中心,其职能为都市农业、农副产品加工和集散交易,四面山、中山、塘河等特色镇应依托旅游资源发展旅游服务业.

第十五条    城镇建设标准

(一)合理规划,节约用地,保证城镇可持续发展

到2020年,江津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为6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达到97平方米;中心镇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标准达到80平方米左右;一般城镇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标准达到70平方米左右.

(二)继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

1、城镇道路

到2020年,中心城区的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5平方米,小城市达到12平方米以上,中心镇达到10平方米以上,一般城镇达到8平方米;中心城区和小城市的人均公共停车场面积应达到0.8平方米,中心镇达到0.5平方米,一般城镇应配套相应公共停车场设施。

2、城镇供水

到2020年,城镇供水普及率基本达到100%,城镇供水安全可靠性进一步增强。

3、城镇燃气

到2020年,中心城区燃气气化率达到100%,中心镇达到90%以上,其它小城镇达到70%左右。

4、城镇环境卫生设施和绿化建设

到2020年,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100%;中心镇和其它小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左右,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城镇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达到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中心城区的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0%以上,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不低于9平方米;城镇的绿化条件进一步好转,其中中心镇规划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5%,一般镇规划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普遍提高到30%左右,人均公园绿地提高到5平方米以上。

              第四节区域综合交通规划

第十六条    发展目标

通过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和管理,优化城乡交通结构,实现城乡道路网和公路网一体化发展。

发挥水、公、铁联运优势,构筑江津与成渝城镇群、川南黔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运输大通道,建成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实现中心城区内部“十分钟通达"、中心城区与重庆都市区“30分钟通达”的时空交通目标。

第十七条    城乡交通

统筹安排交通设施用地。

整合对外交通系统、城市交通系统、乡村交通系统.构建和完善以中心城区为中心,中心镇为重点的路网体系。

整合城市公交系统和乡村客运系统,实现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

一是以道路建设为重点,全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着力构建和完善以中心城区为中心、中心镇为重点的路网体系。

对县级道路进行景观营造和提档升级,完善标志、标牌、标线、信号灯、路灯等交通配套设施。

大力建设乡村公路网络、客货运站场、步行道等交通设施,实现行政村乡村公路建设通油(水泥、沙石)路的目标。

二是以站点建设为重点,全力推动公交化上新台阶。

规划客运中心枢纽站和镇级站,新开村际公交线路.规划农村各级交通枢纽,逐步推行农村客运公交化,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网络,提高农村的交通可达性,降低农村居民交通出行成本,着力改善农村交通服务水平。

第十八条    公路

规划渝泸高速公路和外环高速公路共两条高速公路,规划江津至永川、璧山、九龙坡、大渡口、巴南、綦江的高等级公路,共同构成江津对外公路交通网络主骨架。

江津区公路干线网以中心城区为中心,以津马路、双东路、吴羊路、朱杜路、珞嘉路、沿江大道为主骨架,辅以石嘉路、德塘路、西永路、珞广路、中先路、来福路等一般公路共同构成江津区公路干线网络。

第十九条    铁路

配合建设重庆市枢纽外环线中的东南环线,线路走向为江北客站—南岸—巴南—珞璜,需控制好铁路线路走廊并按编组站的建设要求预留珞璜站的发展用地;配合成渝铁路、渝黔铁路线提速改造和重点车站改造,预留相关车站的发展用地,改善现有铁路站点的道路交通条件和公交服务水平。

规划新增渝泸铁路,目前该线路具体方案仍未确定.

规划预留渝黔二线铁路走廊,具体走向由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

规划通过渝泸铁路引入五举沱港区、朱沱港区铁路专线,实现货物水铁联运的无缝衔接。

相关部门应及时与铁路部门协调,并结合规划,预留铁路线路、铁路联系线和铁路站场用地.

第二十条    水运

积极推进“城以港兴、港为城用、港群互动”的发展战略。

以长江流域的“一中心三支撑"(几江中心作业区、滩盘作业区、朱杨作业区、猫儿沱作业区)作业区为核心,重点建设白沙作业区,以长江一级航道为支撑,以綦河、笋溪河、塘河航道为辅助,构筑“一干三支一重点港”航运体系,打造重庆西南部和川南、黔北地区航运中心.

确保兰家沱、五举沱、猫儿沱、滩盘和朱杨港口等重点港口发展所需后方用地,提升港口设备水平和装卸工艺,提高重点港口吞吐能力。

提高港口后方的道路等级,完善港口后方集疏运条件,确保水路和陆路联系畅通,推动铁路、公路、水运之间多方式联运。

              第五节区域重大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第二十一条        区域重大设施发展目标

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安全、稳定、合理的市政基础设施保障体系,保证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协调、有序地进行,并适度超前于城市建设发展,合理使用土地,满足全区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要求。

第二十二条        电力工程

1、预测至2020年末,江津区全区最大电力负荷约为156万千瓦。

2、江津区主要由重庆市大电网供电,以区内电能为补充。

3、以华能珞璜电厂和朱杨、小南海航电枢纽为骨干发展电力工业,建成重庆主城南部能源基地。

加快綦江河等流域梯级航电开发,在保护生态基础上,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农村小水电.

4、中心城区除企业现有的35千伏变电站和线路予以保留外,原则上不再新建35千伏变电站和线路,同时对现有35千伏变电站和线路进行搬迁和改造。

5、新建500千伏圣泉变电站、德感、油溪、白沙、珞璜、李市5座220千伏变电站、德感2#、双福1#、双福2#、双福3#、顺江、珞璜、支坪、花铺、蔡家、中渡、吴滩11座110千伏变电站,升压几江、德感1#、李市、油溪、石蟆、先锋、西城8座35千伏变电站为110千伏变电站,扩建双龙、平桥、双宝、白沙、付家5座110千伏变电站.至2020年末,区内共有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6座、110千伏变电站25座。

6、构筑以500千伏圣泉变电站为中心的辐射形220千伏网络,110千伏电网覆盖江津主要建设区,35千伏电网覆盖除中心城区外的地区。

7、加强高压走廊的控制,在各级规划中安排落实走廊的走向和宽度,架空线路应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和城市规划要求,沿道路以及绿化带架设。

尽量减少与道路、铁路、河流、建筑物以及架空线路的交叉跨越,尽量少占城市建设用地。

第二十三条        通信工程

1、预测至2020年末,全区固话通信需求量约为144万部.其中中心城区固话通信需求量约为63万部,中心镇固话通信需求量约为28万部,一般镇固话通信需求量约为18万部,农村地区固话通信需求量约为35万部。

2、建立满足各种业务需求、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通信网络,推进网络的光纤化、数字化、宽带化和智能化,形成全区统一的信息高速公路,为信息化全面快速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通信交换局(所)向着“多局所、小容量、多业务”方向发展,中心城区外以镇为单位组网,也可打破行政区组网,优化现有网络。

4、几江七贤街通信汇接局搬迁至琅山,作为通信端局,新建支坪、双福、中渡、白沙、李市5个通信端局。

农村实现村村组组通电话。

5、完善传输网,建设光纤接入网,发展多种宽带接入方式,提供综合通信业务,积极建设“信息高速公路”。

6、沿渝滇(泸)高速公路预留渝昆一级干线光缆通道。

第二十四条        燃气工程

1、预测至2020年末,天然气年总用气量为13893万标准立方米.

2、以天然气作为城市主气源,以液化石油气作为补充气源。

3、保留重庆至泸州的两条现状高压长输管,并严格控制其保护走廊.

4、新建外环燃气管道江津门站,贾嗣天然气储配站,中渡、支坪、珞璜工业园B区、马宗、双福、油溪、蔡家天然气配气站.

5、中心城区内不再增设液化石油气灌瓶站,其它乡镇可根据用气需求集中建设液化石油气储配站或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

第二十五条        给水工程

1、预测至2020年末,全区城镇总用水量约为51~66万立方米/日。

其中中心城区用水量约为37~47万立方米/日,中心镇用水量约为9~12万立方米/日,一般镇用水量约为5~7万立方米/日。

2、切实落实国家环保部门对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完成区域内各污水处理厂及垃圾处理场的建设,加强对水源地水质的定时监测,保障区域内水源地的水质安全、清洁。

水源地的保护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地面水环境卫生防护要求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区域内的水资源应合理开发利用,加强区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统一开发,尽快实现水资源区域共享。

3、推行城市节约用水,积极推动节水洁具的应用,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改造现有配套渠道及农业灌溉方式,在减少输水损失的同时提高水的有效利用。

4、加固病害水库,加强对区域内笋溪河、塘河、綦江河等次级河流的保护和治理,建设四面山蓄引供水工程,实现跨区调水设想,完成所有城镇达标自来水厂的建设,保证区域给水水质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第二十六条        排水工程

1、中心城区、城镇应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

旧城区由雨污合流制逐步过渡到雨污分流制,新区建设应一次性建成雨污分流系统.

2、充分利用地形条件,采用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排水系统,尽量考虑自流排水,减少提升。

3、大型工业企业的废水应严格执行“自行处理、达标排放”,小型工业企业的废水经初步处理达相关标准后可排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最终处理。

4、污水系统规划

(1)预测至2020年末,全区污水量按用水量的85%计,约39~49万立方米/日.污水截流率按90%计,进入污水系统的污水量约35~44万立方米/日。

其中中心城区污水量预测为25~30万立方米/日,中心镇污水量预测为7~9万立方米/日,一般镇污水量预测为4~5万立方米/日。

(2)至2020年,中心城区和城镇污水实现达标排放,扩建、新建、完善一批污水处理厂,保护和改善各河流水系的生态环境.

(3)从区域基础设施共享的原则出发,考虑各镇的实际情况,污水处理厂建设应以中心城区和中心镇为重点,其它镇区的污水处理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区域范围内选择合理、可行的方案。

5、雨水系统规划

(1)雨水量预测

暴雨强度公式采用重庆地区暴雨强度公式:

    screen.width—333)this。

width=screen.width-333”border=0>

其中,一般地区设计重现期采用1年;重要的干道、重要的地区或短期积水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设计重现期采用2~5年.综合径流系数采用0.6~0.8,城市中心区取高限值,其它地区取低限值。

(2)重视各级城镇建成区初雨水对收受纳水体水质的影响,采用相应措施,确保各级河流和周边水库的水质,维持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3)城镇用地在集雨面积大于500公顷以上时,应采用开敞明渠,尽量维持水系原生态。

(4)各级河流在河道两侧应按规定留出绿地,保护和维持一定质量和数量的湿地系统,维持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5)配合整治疏浚河道和排洪渠道,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大量流失堵塞管渠,并定期清淤,保持雨水系统的疏通.

第二章(6--10节)

第六节区域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二十七条          城镇社会公共服务设施

(一)商业服务设施

发展壮大现代商贸流通业,按照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三个层次打造中心商圈、二级商圈和三级商圈,在几江、双福和中渡街新区规划特色商贸街区。

在城郊结合部、主要交通枢纽和工业园区布局建设工业物流园、消费品物流园、农产品物流园和农资物流园。

以江津城区港务城为中心,完善铁路、港口、公路联运网络,在德感、白沙、双福等物流集聚地规划布局物流中心。

整合打造旅游精品,加快构建以四面山国家风景区为龙头的绿色旅游、以聂荣臻元帅陈列馆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和以中山、塘河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为代表的古镇旅游等多样化旅游产品体系。

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大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以中心城区和四面山为重点的旅游服务接待基地。

(二)教育设施

建立适应江津经济社会发展、适应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的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完备的终生教育体系、开放的学习型城区。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衔接、协调发展,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力资源开发、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教育水平居重庆市区县前列,建成重庆市西部地区的教育强区。

中心城区继续完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体系,调整优化教育设施布局。

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和示范校建设,调整中职校点布局和专业设置,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在新区开发和旧城更新中,坚持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合理布局、先建后拆”的原则,按教育设施规范合理配置用地。

各级城镇按标准配置中小学,完善学前教育设施。

(三)文化设施

以提高全社会文化生活质量为目标,建设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定位准确、层次分明、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文化设施体系。

江津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全区的文化体育中心,规划新建图书馆一座、博物馆一座、楹联文化研究中心一座、渝西现代艺术剧院一座,扩建和改造区文艺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建制镇配置综合性文化站.

(四)体育设施

建设覆盖城乡、布局合理、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体育设施体系,新建、改造一批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全民健身相结合的体育设施。

中心城区建设体育中心(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市民体育健身设施及其它体育设施等;建制镇建设田径场和篮球场。

(五)医疗卫生设施

加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以医疗防治体系、传染病救治体系和疾病预防体系的建设为重点,完善医疗、预防保健网.中心城区配置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站等;建制镇设置卫生院。

中心城区应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机构。

第二十八条        乡村社会公共服务设施

按照农村中小学布局和建设要求,进行农村小学布局规划;在每个中心村、基层村规划建设集办公、会议、教育培训、文体娱乐、医疗计生、农经商贸和公共安全服务等功能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篮球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少于600平方米,可内设警务室、档案室、会议室、农资超市、卫生室,其中村卫生室不少于60平方米。

篮球场面积控制在420平方米左右,其功能可与村小运动场或村民公共院坝混合使用。

按1000-9000平方米/万人的标准建设“五保家园"。

探索劳动力净输出地区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路途,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纳入政府发展目标。

逐步实施农村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实现新型合作医疗全覆盖,使农民的小病在村合作医疗点解决,中病在小城镇就医,大病到大、中城市治疗。

                第七节区域旅游发展规划

第二十九条        到2020年,把江津建设成为国内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三峡旅游线和渝、川、黔旅游“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旅游”基地,长江上游著名的旅游强市。

第三十条    重点开发以聂帅故居与陈列馆、陈独秀原墓原址与旧居为中心的“红色旅游”和四面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加强四面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与四川合江佛宝国家森林公园、贵州赤水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协作和组合推广,形成与长江三峡旅游热线相呼应的渝、川、黔跨省旅游热线,提升江津在区域旅游中的地位。

第三十一条        建设四面山景区、黑石山—滚子坪景区、碑槽山—云雾坪景区、骆崃山景区和中心城区景区五大旅游区。

第三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