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文档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大气污染损害评估制度范文模板 16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09134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文档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大气污染损害评估制度范文模板 16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优质文档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大气污染损害评估制度范文模板 16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优质文档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大气污染损害评估制度范文模板 16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优质文档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大气污染损害评估制度范文模板 16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优质文档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大气污染损害评估制度范文模板 16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质文档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大气污染损害评估制度范文模板 16页.docx

《优质文档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大气污染损害评估制度范文模板 16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文档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大气污染损害评估制度范文模板 16页.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质文档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大气污染损害评估制度范文模板 16页.docx

优质文档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大气污染损害评估制度范文模板1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大气污染损害评估制度

篇一:

大气污染防治法试题及答案

?

1、(单选题)城市人民政府可以划定并公布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并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要求,逐步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

高污染燃料的目录由()确定。

?

?

?

?

A.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C.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D.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正确答案:

D?

用户选择:

2、(单选题)国家建立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重点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

?

?

A.综合治理B.统筹协调C.统一排放标准D.联防联控正确答案:

B?

用户选择:

3、(单选题)关于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

?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B.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以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为依据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D.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和论证,并征求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事业单位和公众等方面的意见正确答案:

A?

用户选择:

4、(单选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暂时不能开工的建设用地,建设单位应当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超过()个月的,应当进行绿化、铺装或者遮盖。

?

?

?

?

A.三B.五C.二D.四

正确答案:

A?

用户选择:

5、(单选题)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从()开始实施。

?

?

?

?

A.201X年12月1日B.201X年3月1日C.201X年6月1日D.201X年1月1日正确答案:

D?

用户选择:

6、(单选题)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以临时更换机动车污染控制装置等弄虚作假的方式通过机动车排放检验或者破坏机动车车载排放诊断系统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机动车所有人处()的罚款。

?

?

?

?

A.3000元B.10000元C.1000元D.5000元正确答案:

D?

用户选择:

7、(单选题)国家倡导环保驾驶,鼓励燃油机动车驾驶人在不影响道路通行且需停车()以上的情况下熄灭发动机,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

?

?

?

A.4分钟B.1分钟C.2分钟D.3分钟正确答案:

D?

用户选择:

8、(单选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以及可能发生重污染天气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向()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

?

?

?

A.上一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B.本级人民政府气象主管部门C.上一级人民政府气象部门D.本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

A?

用户选择:

9、(单选题)根据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应当对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

?

?

?

A.自动检测设备生产厂家B.环保部门C.重点排污单位D.地方政府正确答案:

C?

用户选择:

10、(单选题)国家逐步推行()交易,对重点大气污染物实行()控制。

?

?

?

?

A.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污权浓度B.碳排放权总量C.碳排放权浓度D.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污权总量正确答案:

D?

用户选择:

11、(多选题)防治大气污染,应当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的原则。

?

?

?

?

?

A.规划先行B.调整能源结构C.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D.源头治理正确答案:

ABCD用户选择:

12、(多选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

?

?

?

?

?

A.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自动监测数据的B.未按照规定设置大气污染物排放口的C.超过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D.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正确答案:

CD用户选择:

13、(多选题)关于国家加强防治大气污染的科学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

?

?

A.推广先进适用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B.促进科技成果转化C.鼓励和支持大气污染防治科学技术研究,开展对大气污染来源及其变化趋势的分析D.发挥科学技术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支撑作用正确答案:

ABCD用户选择:

14、(多选题)公民应当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采取()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大气环境保护义务?

?

?

?

?

A.高效B.低碳C.环保D.节能正确答案:

BC用户选择:

15、(多选题)关于重点排污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安装、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

?

B.重点排(来自:

WWw.: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大气污染损害评估制度)污单位应当对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发现重点排污单位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传输数据异常,应当及时进行调查?

?

D.重点排污单位的自动监测数据不用向社会公开正确答案:

ABC用户选择:

16、(判断题)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大气污染损害评估制度。

?

?

A.对B.错正确答案:

对?

用户选择:

17、(判断题)城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划定并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

?

A.对

?

B.错正确答案:

对?

用户选择:

18、(判断题)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其网站上公布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供公众免费查阅、下载。

?

?

A.对B.错正确答案:

对?

用户选择:

19、(判断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建设施工和运输的管理,保持道路清洁,控制料堆和渣土堆放,扩大绿地、水面、湿地和地面铺装面积,防治扬尘污染。

?

?

A.对B.错正确答案:

错?

用户选择:

20、(判断题)地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结果不用向社会公开。

?

?

A.对B.错正确答案:

错?

用户选择:

21、(判断题)编制可能对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有关工业园区、开发区、区域产业和发展等规划,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

?

A.对B.错正确答案:

对?

用户选择:

22、(判断题)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以在沿海海域划定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进入排放控制区的船舶应当符合船舶相关排放要求。

?

?

A.对B.错正确答案:

对用户选择:

篇二:

新环境保护法有奖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新环境保护法有奖知识竞赛试题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法立法的目的?

(C)

A、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B、保障公众健康

C、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D、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1989年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次会议通过。

(A)

A、12十一B、12十二、C、11十一D、11十二

3.新环保法规定,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一切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A)

A、保护环境单位和个人B、环境保护企业和个人

C、环保优先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D、生态立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4.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B)

A、县级B、县级以上C、地市级D、省级

5.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

(A)

A、听取B、接纳C、参考D、借鉴

6.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并公布实施。

(D)

A、主体功能区B、土地利用总体C、地方环境保护D、国家环境保护

7.与旧环保法相比较,新法在关于环境定义的规定中,新增了下列哪一个环境要素?

(B)

A、冰川B、湿地C、绿洲D、植被8.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D)

A、县级B、地市级C、省级D、各级

9.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和治理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D)

A、县级B、县级以上C、各级D、地方各级

10.新环保法规定,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

(B)

A、重点排污单位

B、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

11.新环保法明确规定,本法自起施行。

每年6月5日为。

(C)

A、201X年10月1日;联合国环境日

B、201X年11月1日;世界环境日

C、201X年1月1日;环境日

D、201X年2月1日;中国环境日

12.新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

(B)

A、领陆大陆架B、领域海域

C、领水专属经济区D、领空驻外使馆

13.国务院环境保护,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C)

A、职能部门B、职能负责部门C、主管部门D、行政主管部门

14.新法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B)

A、国家污染减排需要B、国家经济、技术条件

C、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D、通用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15.新环保法规定,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给予奖励。

(A)

A、人民政府B、环保部门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16.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对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处置、回收利用。

人民政府应当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D)

A、县级;县级以上B、县级以上;地方各级

C、各级;地市级以上D、地方各级;县级、乡级

17.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

(C)

A、环境保护税B、矿产资源税C、排污费D、污染费

18.新法规定,禁止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的技术、设备、。

禁止将不符合农用标准和的固体废物、废水施入农田。

(D)

A、工艺;农用灌溉水质指标B、产品;农用污水水质标准

C、材料;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D、材料和产品;环境保护标准19.统一发布国家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监测信息及其他重大环境信息。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定期发布。

(C)

A、国务院;环境统计公报

B、国务院办公厅;环境质量公报

C、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环境状况公报

D、国务院新闻发布会;环境安全公报

20.新法规定,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规定承担侵权责任。

(C)

A、刑法B、民事诉讼法C、侵权责任法D、环境保护法

21.提起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时效期间为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C)

A、一B、二C、三D、四

22.新法提出,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A)

A、教育行政部门、学校B、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D、高等院校

23.下列哪一项条文表述是不正确的?

(D)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B、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C、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D、环保宣传部门应当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24.对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表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C)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B、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低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D、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25.下列对环境影响评价的表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C)

A、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

B、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C、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提交待批,建设单位可先开工建设

D、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6.新环保法规定,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实行严格保护。

(C)

A、特定区域B、重要水源涵养区域

C、生态保护红线D、濒危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

27.国家加强对大气、水、土壤等的保护,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调查、、评估和制度。

(B)

A、监测治理B、监测修复

C、检测治理D、检测修复

28.新法要求,建设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保护植被、水域和自然景观,加强城市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与管理。

(A)

A、城乡B、城市C、城镇D、城区

29.国家鼓励和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和产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B)

A、低碳B、再生C、节能D、绿色

30.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有关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和损失,并及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A)

A、评估B、统计C、总结D、汇总

31.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品,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

(B)

A、处置化学物品必须

B、处置化学物品应当

C、使用有毒化学物品必须

D、使用有毒化学物品应当

32.新法规定,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农村生活废弃物的处置工作。

(B)

A、乡级B、县级C、地市级D、省级

33.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编制时向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

(D)

A、政府部门B、环保部门C、社会公众D、可能受影响的公众

34.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境违法信息记入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

(C)

A、企业诚信B、政府诚信C、社会诚信D、金融诚信

35.新法强调,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建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

(B)

A、动态数据库B、监测预警机制C、预警响应机制D、统计监测工作体系

36.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

(A)

A、标准B、行动C、部署D、实施

37.下列哪一句属于新环保法中的规定?

(C)

A、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鼓励开展环境基准研究

B、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

C、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D、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38.新法指出,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应当予以支持。

(A)

A、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39.新环保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起,按照原处罚数额。

(A)

A、次日按日连续处罚

B、三日按月连续处罚

C、五日按季连续处罚

D、七日按年连续处罚

40.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由责令公开,处以罚款,并予以公告。

(B)

A、民事责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B、刑事责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民事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刑事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篇三:

环境保护法试题库

环境保护法试题库

一、填空题

1、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2、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3、《环境保护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4、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5、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6、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7、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8、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9、《环境保护法》确定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

10、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国家环境保护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并公布实施。

11、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12、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13、国家鼓励开展环境基准研究。

14、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201X年1月1日施行。

15、201X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

16、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共7章70条。

17、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18、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统一规划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建立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

19、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20、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建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21、《环境保护法》规定,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

22、《环境保护法》规定,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23、进入生产单位实施现场检查的部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为被检查者保守商业秘密。

24、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

25、生产经营者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人民政府应当依法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

26、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

27、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

28、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2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30、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和治理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31、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32、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应当合理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依法制定有关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并予以实施。

33、县级、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34、国家加强对大气、水、土壤等的保护,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调查、监测、评估和修复制度。

35、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倾倒废弃物,进行海岸工程和海洋工程建设,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有关标准,防止和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36、国家鼓励和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和再生产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37、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对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处置、回收利用。

38、公民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配合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减少日常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39、国家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鼓励和组织开展环境质量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疾病。

40、国家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

41、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42、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43、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44、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

45、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46、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

47、国家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48、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

49、国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度。

50、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销售或者转移、使用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

51、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52、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处置化学物品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品,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

53、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

54、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

55、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56、提起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57、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58、接受举报的机关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