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情景默写学生版+教师版超级实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00407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情景默写学生版+教师版超级实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必修三情景默写学生版+教师版超级实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必修三情景默写学生版+教师版超级实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必修三情景默写学生版+教师版超级实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必修三情景默写学生版+教师版超级实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三情景默写学生版+教师版超级实用.docx

《必修三情景默写学生版+教师版超级实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情景默写学生版+教师版超级实用.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三情景默写学生版+教师版超级实用.docx

必修三情景默写学生版+教师版超级实用

《蜀道难》

1、本诗的主旨句是,。

2、诗中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             。

3、诗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

4、诗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

            ,            。

5、诗中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

          ,            。

6、李白在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            。

7、          ,           。

            ,      。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8、李白在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        ,         。

9、李白在诗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            ,             。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

,。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那山有多高呢?

不言而喻了!

11、李白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

登高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

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颈联由继续描写景物转入直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的两句是:

,.

12.《咏怀古迹(其三)》颔联营造出悲凉萧瑟的氛围,与前两句形成生地和死地的鲜明对照,概括了昭君一生的遭遇的两句是:

,。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

(一)

1.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

,。

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4.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________________。

门前冷落鞍马稀,_________________”,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旋律婉转而流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

(二)

6.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

,。

    ·

11.《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用“”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也暗示下文的音乐描写将会是琵琶女内心积聚情感的爆发。

写琵琶女演奏琵琶曲目的过程,其中既用“”、“”描写弹奏的神态,也用“”、“”概括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内心情感。

但这都是概述性的描写。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三)

12.《琵琶行》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不仅以声写声,而且还兼有以形写声的特点,即用听觉形象、视觉形象联合起来通比音乐,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常具体形象。

如写大小弦合奏时就是这样描述的:

,。

再如,诗人还用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滑”后“涩”的两种音乐意境:

还如,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

,。

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高潮的音乐描写是:

,。

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

13.《琵琶行》一诗具体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表现了其乐曲的不同特点。

其中表现了乐声粗重特点的句子是:

,表现了乐声轻细的特点的句子是:

,表现了乐声流畅的特点的句子是:

,表现了乐声冷涩的特点句子是:

,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的特点的句子是:

,。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四)

14.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在《琵琶行》一诗中,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

”的时候,就更激起了“我”的情感共鸣,于是发出了“,”的感慨,因此才有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诗文,才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

15.文中直接点出“我”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

17.2014安徽卷、湖北卷)《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这些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18.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五)

19.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

《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20.《琵琶行》中“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请写出诗中写到“月”的5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

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侧面描写。

22.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六)

23.白居易另有绝句《夜筝》,其中“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是《琵琶行》“,。

”一节诗句的化用。

24.传说某位皇帝在一次殿试中要求殿试者先念错一句唐诗,再用第二句唐诗补救。

第一位考生思索片刻,念道:

“人面菜花相映红,桃花净尽菜花开。

”(第一句错念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桃花相映红”,第二句出自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皇上赞许。

第二位考生的两句诗更绝:

“少小离家老二回, 。

”(第一句错念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第二句出自白居易《琵琶行》)龙颜大悦。

25.苏轼《前赤壁赋》: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其中“泣孤舟之嫠妇”化用了《琵琶行》中的四句:

“,。

,。

26.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

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

“,!

《锦瑟》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         。

2.《锦瑟》用典的四句诗:

         ,         。

         ,         。

3.《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         。

4.古代文人擅长借典故寄托情思,李商隐《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至的两句是“,”。

5.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

李商隐在《锦瑟》表达这种感受的两句是“,”。

6.“梦境虚渺,理想难托”,李商隐在《锦瑟》的“,

”两句中用凄迷哀婉的笔触委婉地写出了人生的理想与幻灭、相聚与分离的悲戚难言之情。

7.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借物发端,以埋怨的口吻引发华年之思的两句是:

“,。

《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印证了这句话。

2、刘禹锡诗云:

“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和“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4、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连用几个比喻,说明凭借外物可以弥补不足,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7、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9、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作者也用涓涓细流汇大海来说明积累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也”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师说》理解性默写

(一)

1.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           。

2.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

        ,       ,

      ,       。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这样的:

          ,         ,         ,         ,       。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       ,         ,          。

5.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

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

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           ,           。

6.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        ,          ?

7.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

       。

            。

8、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

《师说》理解性默写

(二)

9、《荀子•劝学篇》指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10.《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

“今之世不闻有师。

有,辄哗笑之。

”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12.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

13.《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师说》理解性默写(三)

14.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所说“,,,”,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

15.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

16.《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

17.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是故“,”。

18.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

“,。

19.“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

”一致。

41.(2012四川卷)《过秦论》第三段中秦始皇在政治上采取“,。

”的措施;文化上采取“,。

的措施;在地理防务上采取“,,。

,。

”的措施。

42.(2013四川卷)《过秦论》第四段写陈涉起义的队伍组成是“,。

”;武器装备是“,。

  

43.《过秦论》第五段逐层分析各方面的力量对比,其中武器对比的句子是“,。

”。

44.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如贾谊的《过秦论》“,,,?

”,借言秦过失,为汉帝谋“长治久安”之策,施仁义于民。

 

52.28.《寡人之于国》中,孟子提出,除了要合理发展生产,制民之产外,还要对百姓进行教化的主张是,。

53.

54.29. 《寡人之于国》中,针对将“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错误观点,孟子巧妙地用比喻进行了批驳与讽刺,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

《蜀道难》

1、本诗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诗中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3、诗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诗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诗中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6、李白在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7、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8、李白在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9、李白在诗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那山有多高呢?

不言而喻了!

11、李白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登高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11.杜甫《秋兴八首(其一)》颈联由继续描写景物转入直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的两句是: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12.《咏怀古迹(其三)》颔联营造出悲凉萧瑟的氛围,与前两句形成生地和死地的鲜明对照,概括了昭君一生的遭遇的两句是: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

(一)

1.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2.《(2015湖南卷)《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的情态的诗句是: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4.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_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5.《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_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表现旋律婉转而流畅的句子是“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

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

(二)

6.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7.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8.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莫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