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产业化发展概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39644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彦淖尔市产业化发展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巴彦淖尔市产业化发展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巴彦淖尔市产业化发展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巴彦淖尔市产业化发展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巴彦淖尔市产业化发展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巴彦淖尔市产业化发展概况.docx

《巴彦淖尔市产业化发展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彦淖尔市产业化发展概况.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巴彦淖尔市产业化发展概况.docx

巴彦淖尔市产业化发展概况

巴彦淖尔市产业化发展基本概况

一、巴彦淖尔市概况

巴彦淖尔市位于中国北疆,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在北纬40°13'---42°28',东经105°12'---109°53'之间。

北依阴山与蒙古国接壤,国界线长368.9公里,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东连草原钢城包头市,西邻阿拉善盟及塞外煤都乌海市,处于华北与西北的连接带上。

 

土地资源:

巴彦淖尔市土地资源丰富。

总土地面积6594252.5公顷,人均占有土地3.91公顷,是全国人均占有土地的4.4倍,耕地598995.4公顷,人均耕地0.35公顷,是全国人均耕地的3.5倍。

  

水利资源:

 巴彦淖尔市水资源丰富,黄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市,流经磴口县、杭锦后旗、临河区、五原县、乌拉特前旗,境内全长345千米。

多年平均过境水流量为315亿立方米。

河套灌区建有以三盛公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包括引水总干渠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也是全国三大灌区之一)为主体的完整的引黄灌溉系统和以总排干沟及红圪卜扬水站为骨干的排水系统,引黄灌溉面积达57.4万公顷。

境内湖泊资源较为丰富,有大小湖泊300多个,面积约47千公顷,多数分布于河套灌区,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湖泊就有10个,其中位于后套平原东端的乌梁素海面积3万公顷,平均水深0.7米,最大深度2.5米,蓄水量20993万立方米。

气候条件:

巴彦淖尔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天空晴朗,多见蓝天白云,雨雪集中,日照充足。

春季气温日夜温差较大。

夏季水量充沛,降水集中,雨热同步,是作物生长的旺盛季节。

秋季天气晴朗,温和凉爽。

冬季降雪甚微。

冬季1月平均气温为-10℃,夏季7月平均气温为23℃,日照时数为3100—3300小时。

区位优势:

巴彦淖尔市土地及农畜产品资源丰富。

全市现有耕地1000多万亩,人均9亩多。

受黄河水自流灌溉之利,加之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盛产河套优质小麦、玉米、油料葵花、河套蜜瓜、苹果梨、番茄、枸杞、黑瓜籽等名优产品,乌拉特草原盛产牛、马、羊、驼,特别是二狼山白绒山羊和戈壁红驼驰名中外。

全市年产绒毛6000多吨、肉类13万吨、奶类15万吨、皮张180万张,作物秸秆、芦苇等300余万吨,均属品优质佳的绿色、特色产品。

围绕这些名品建设的乳、肉、绒、粮油、蔬菜(瓜果)、饲草料六大支柱产业和炒货、酿造、林苇、药材四大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

经济优势:

巴彦淖尔市位于连接东北、华北与西部的中心节点处,而且是处于呼市—包头—鄂尔多斯金三角及乌海—银川经济区—蒙古国资源富集区所构成的大金三角的交通运输核心部位。

构建一个规模化的铁路网将有助于巴彦淖尔市尽快融入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循环圈,与周边地区形成优势互补、形成产业相关的城市经济带,也将有助于承接产业转移,全面提升产业分工地位,进一步增强巴彦淖尔市在西部经济圈中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交通条件:

巴彦淖尔市地处以京津为龙头的“呼(市)-包(头)-银(川)-兰(州)-青(海)”经济带上,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

北与蒙古国有369公里长的边境线,是自治区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

这里交通便利,通讯便捷。

包兰铁路和110国道横贯东西,丹拉(丹东-拉萨)高速公路穿市而过。

临哈(临河-哈密)铁路与临策(临河-策克)铁路已建成通车。

二、农畜产品生产情况

(一)种植业

1、小麦:

2013年,小麦播种面积139万亩,同比上年减少39.4万亩;平均亩产699斤/亩,同比上年增加30斤/亩,平均亩产值978.6元/亩,同比增加108.9元;亩净收入476,同比增加54元。

主要种植模式有小麦套晚播向日葵栽培技术和单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等,主要推广的品种有永良4号、农麦二号等。

2、玉米:

全市玉米播种面积为370万亩,较上年增加32.6万亩,占全市总播面积37%,单产1359斤/亩,同比下降9斤;总产50.2亿斤;同比增加4.1亿斤;亩均产值1495元,同比减少215元;亩净收入为972元,同比减少264元。

种植区域在全市分布比较均匀,品种主要有内单314、登海605等,栽培技术上今后主推玉米宽覆膜高密度栽培技术。

3、花葵:

今年巴彦淖尔市葵花种植面积为350万亩,同比增加52斤;总产41.3亿斤,同比增加4.5亿斤亩产值1591元,同比增加167元,亩净收入1056元,同比增加140元。

4、油葵:

25.5万亩,同比减少4.6万亩;单产338斤,同比减少42斤,总产0.8亿斤,同比减少0.3亿斤;亩均产值为946.4元,同比减少117.6元;亩净收入为517.9元,同比减少136.3元。

(二)养殖业

1、奶牛:

存栏总数达到12万头,其中有机奶牛3万头。

2、肉羊:

全市肉羊饲养量达到1750万只,

3、绒山羊:

存栏稳定在190万只,其中,成年公羊2万只左右,繁殖母羊125万只左右,育成羊3万只左右。

全市牲畜存栏973万头只。

据牧业年度统计,全市牲畜存栏973万头只,同比增加50.6万头只,饲养量2059万头只,同比增加609万头只,其中,羊存栏892万只,同比增加51万只,出栏1005万只,同比增加98万只,年饲养量1897万只,同比增加149万只,基础母羊存栏620万只,同比增加74万只。

奶牛存栏12.05万头,与去年持平。

生猪存栏56.3万口,同比减少0.5万口,出栏74.5万口,同比增加10.5万口,饲养量130.8万口,同比增加10万口。

全市肉类总产量25万吨,禽蛋产量8000吨,乳类产量47万吨,其中有机奶产量10万吨,占全国一半以上。

(三)“三品一标”情况

近年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已成为巴彦淖尔市的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主导品牌,形成了各具特色、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格局。

为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增进消费者身体健康,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从上世纪90年代初,我市陆续启动了绿色食品事业、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保护工作。

“三品一标”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实行标准化生产,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实行标志使用管理,适应国内外多元化市场需求;基本功能定位是引领农业品牌化发展,以品牌化带动农业生产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特别是“三品一标”产品作为我市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精品品牌,总量规模稳步扩大,近十年增长速度更快,全市无公害生产企业总数达到88家,产品总数269个;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总数39家,产品总数106个;有机食品生产企业总数达到5家,产品总数21个;地理标志产品总数3个。

产品门类包括种植业、畜禽、水产及其加工产品、饮品,以及其它类产品等。

产品质量稳定可靠,近年来“三品一标”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一直保持在100%;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消费者对“三品一标”产品的认知度不断加强。

2013年中心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在全市范围内严格规范认证监管,全面加强证后监管,强化企业自律意识,坚决查处假冒产品,进一步提升“三品一标”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

(四)基地建设

1、小麦:

我市年产优质春小麦占全区春小麦产量的40%左右,种植面积约是全区小麦种植面积的1/5,是国家和自治区的优质春小麦主要生产区。

2013年,全市优质小麦种植面积138.84万亩,总产9.7亿斤;

2、葵花:

向日葵种植面积376.21万亩,产量15.4亿斤,其中,食用向日葵种植面积349.96万亩,产量14.4亿斤,是全国最大的食用向日葵生产基地;

3、肉羊:

近年来我市把肉羊产业确定为全市畜牧业主攻产业之首,抓住“增量、扩草、提质、强防、精养”五个关键环节,从加强肉羊养殖基地建设,推进肉羊品种改良、培育巴美肉羊品种入手,引进企业建基地,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推进肉羊产业进程,实现了畜牧业的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

全市肉羊产业有了一定的规模、有了一定数量的主导品种、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在质量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均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并成为全国地级市中规模最大、常年育肥、四季均衡出栏的肉羊生产加工基地。

5、奶牛:

奶牛养殖区域主要布局在杭锦后旗、磴口县、临河区、五原县和乌拉特前旗,重点为杭锦后旗、磴口县、临河区,重点打造圣牧高科有机奶源基地建设。

6、酿酒葡萄:

从2009年开始,在市委、政府对酿酒葡萄产业的高度重视下,乌兰布和防沙治沙局全力推进酿酒葡萄引种试验示范工作,经过五年多的努力,乌兰布和沙区酿酒葡萄产业在种植技术与模式、产业园区建设、合作经营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预计到2014年,乌兰布和沙区酿酒葡萄种植企业达到14家,种植葡萄面积将达到2万亩。

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对巴彦淖尔地区现有品种赤霞珠、霞多丽果实进行对比分析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乌兰布和沙区是我国发展酿酒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最佳生态区之一。

7、优质牧草:

2013年全市牧草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5万亩,优质牧草总产达到3.3亿斤。

随着牧草总量的增加我市牧草市场短期内呈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牧草价格也比前几年有不同的程度下跌。

目前进口苜蓿草捆(蛋白≥17%)2900元/吨、国产苜蓿草捆1900~2000元/吨、玉米秸秆670元/吨。

(五)标准化基地建设:

围绕粮油、瓜籽、番茄、脱水蔬菜和肉羊、乳制品、绒纺等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抓好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扶持龙头加工企业自建规模化原料基地和开展订单种植,建立产业化基地750万亩,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78%。

立足农畜产品资源优势,引进大型龙头加工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

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226家,完成销售收入329亿元;年交易额5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流通企业74家,完成交易额60亿元;有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3家、市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8家;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70%以上。

组建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118家,有农牧民会员4.8万户,带动农牧户13万户,占到农牧户总数的50%。

三、农牧产品加工现状

(一)加工、销售企业规模

目前,全市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23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8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43家,市级龙头企业128家。

已形成粮油、番茄、炒货、脱水菜、肉羊、乳制品、绒纺等在全区、乃至全国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

优质小麦、番茄、炒货、脱水菜、羊绒和肉羊等生产加工优势明显。

现已形成年加工小麦80万吨、玉米40万吨、油葵50万吨、番茄制品年加工能力40万吨、食用向日葵年加工能力15万吨、脱水蔬菜年加工能力2万吨、羊肉制品18万吨、乳制品设计加工能力80万吨,无毛绒加工9000吨、纺纱750吨的生产能力。

培育了恒丰、维信、河套王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和驰名商标。

现有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企业59家,获得认证的无公害农畜产品166个;绿色食品生产企业36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认证的产品100个;有机食品生产企业5家,获得有机食品标志认证的产品18个;3件农产品先后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绿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二)生产加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市场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制约着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

全市1000多万亩耕地及7900万亩草场分别由25万户农户和1.6万户牧户分散承包经营,组织化程度低、经济效益不高,吸收运用新技术、新农艺、新设备的能力差,不能适应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的要求,这种小规模经营形式与大市场、大企业对接困难,难以实现标准化生产。

目前,全市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770家,合作社成员5.5万户,占家庭承包经营总户数的20%,而且真正开展农牧业生产经营的合作社比例不高。

产品输出体系不完善,仓储运输、流通加工、电子商务、市场公共设施建设滞后,各类市场规模偏小,组织形式分散的流通体系不完善加剧了小市场与大市场的矛盾。

2、农畜产品检测检验手段滞后,农畜产品、安全保障难度大。

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质量检验、标识管理等环节,尚未建立一套严格完整的标准和市场准入、准出监管体系,质量监测体系没有健全、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