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95097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夯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强夯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强夯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强夯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强夯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强夯作业指导书.docx

《强夯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夯作业指导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强夯作业指导书.docx

强夯作业指导书

兰新铁路甘青段LXS-10标段

路基工程强夯施工段作业指导书

一、工程概况

工点里程DK498+075-DK498+972,长897m。

本段路基为路堤,最大边坡高度4.51m,工点小里程为永济1#桥,工点大里程为永济2#桥。

本工点地基处理形式为强夯。

二、编制依据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施工图设计文件》

三、适用条件

适用于处理砂类土、碎石类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土,处理厚度小于6m,且经强夯处理地基加固后地基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的路堤。

四、设计要求

1、单击夯击能2000KN·m,满夯1000KN·m。

2、夯锤直径2-3m,夯锤150~300KN,落距大于10m,锤底静接地压力值:

25~40KPa,。

3、夯击方法:

分五遍夯击,第一、第二、第三遍为点夯,采用跳夯法,第四、第五遍为满夯。

4、夯击次数:

点夯一般8~15遍。

同时按现场试夯的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①最后两夯的夯沉量不大于50mm;②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③不应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满夯为2击。

5、夯击间距:

点夯4m,正方形布点,满夯四点中心搭夯一点。

6、间隔时间

黏性土地基每两遍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少于3~4周,砂类土、碎石类土地基每两遍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少于5天。

7、路堤地段为坡脚外3m范围内,有排水设施时处理至排水设施边缘。

五、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1、技术要求

⑴、强夯施工前,应根据设计确定的强夯参数,在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进行试夯,试夯面积不小于20*20m,通过夯前夯后测试数据对比,检验强夯效果,最后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

在进行试夯时,也可采用不同设计参数方案,进行比较,择优选用。

试夯应详细记录每个夯击点每次夯击的下沉量,试夯前后应选择相邻位置点8m深度内每隔0.5~1m取样,测定地基土的干密度、压缩模量、湿陷系数(黄土)等;对夯前、夯后的地基土采用标贯、静力触探、动力触探、载荷试验等方法进行检测,以确定单点总夯击能与夯入度、夯点间距及夯遍间歇时间、夯击遍数、有效加固深度等。

试夯落距大于15m,每隔5m为一个落距试夯步长。

⑵、路堤地段用推土机平整场地,并以此确定夯前地面高程。

2.强夯施工工艺

⑴、场地平整后,测量放样确定强夯范围,并测量地面高程;

⑵、在整平后的场地上标出第一遍夯击点的位置,并用做出标志;

⑶、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⑷、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⑸、将夯捶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捶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捶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⑹、重复上述步骤(5),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每夯点夯击8~15遍。

同时按现场试夯的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①最后两夯的夯沉量不大于50mm;②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③不应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⑺、换夯点,重复上述步骤(3)至(6),直到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点夯4m点距,正方形布置。

⑻、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⑼、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在最后一遍点夯夯击完成后,用A、B组填料将夯坑填平。

⑽、最后采用低能量满夯,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最后用重型压路机将场地整平碾压。

满夯采用小夯锤夯击,并适当增加满夯的夯击次数,满夯四点中心搭夯一点,以提高表层土的夯实效果。

六、夯点布置图

点夯夯点平面布置图

满夯夯点平面布置图

七、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准备

试验性施工

测试

确定施工参数

夯击计划

夯击

测试

施工记录

夯击面管理

质量检验

满足设计要求

加固效果评价

八、质量控制及检验

1质量控制

⑴为保证地基加固效果,在设计范围外每边各大出影响深度的一半布置一圈夯击点。

⑵按设计要求确定夯击路线。

⑶各夯点应放线定位,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及漏夯应及时纠正。

强夯施工时应对每一夯击点的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和每次夯沉量等进行详细记录。

⑷强夯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

⑸强夯过程的记录及数据整理

①每个夯点的夯坑深度、夯坑体积都须记录。

②场地隆起和下沉记录,特别是邻近有建构筑物时。

③用水准仪对每遍夯击后场地的夯沉量记录。

④附近建筑物的变形监测。

⑤孔隙水压力增长、消散监测,每遍夯点的加固效果检测;为避免时效影响,最有效的是检验干密度,其次为静力触探,以及时了解加固深度。

⑥满夯前应根据设计基底标高,考虑夯沉预留量并整平场地,使满夯后接近设计标高。

⑦记录最后2击的贯入度,看是否满足设计或试夯要求值。

2、检验

⑴强夯处理夯击点布置应满足设计要求。

夯点定位允许偏差应为±50mm。

夯击时,夯击点中心位移偏差小于150mm。

检验数量:

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

观察、尺量。

⑵低能量满夯的搭接不得小于四分之一夯锤直径。

检验数量:

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

观察、尺量。

⑶强夯加固地基的承载力和有效加固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砂土、碎石土施工结束14天后,粉土、粘性土为28天,对地基加固质量进行检验。

每一工点每3000m2抽样检验12点,其中:

标准贯入试验6点,静力触探试验3点,荷载试验3点。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深度内湿陷性应消除,湿陷系数小于0.015;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80KPa。

检验方法:

按设计规定的检验时间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荷载试验。

⑷强夯夯坑中心偏移的允许偏差应不大于150mm。

检验数量:

检验总夯击点的10%。

检验方法:

测量检查。

⑸强夯地基处理范围、横坡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强夯地基处理范围、横坡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1

范围

不小于设计值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

尺量

2

横坡

±0.5%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个断面

坡度尺量

九、施工注意事项

1、强夯前应对起重机、滑轮组及脱钩器等全面检查,并进行试吊、试夯,一切正常方可强夯。

2、强夯施工产生的噪声不应大于《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界限》(GB12523)的规定,强夯场地与建筑物间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隔振或防振措施。

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震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控隔振沟等隔振减震措施。

3、起吊夯锤保持匀速,不得高空长时间停留,严禁急升猛降防锤脱落。

停止作业时,将夯锤落至地面。

夯锤起吊后,臂杆和夯锤下及附近15m范围内严禁站人。

4、有建筑50m范围内不宜采用强夯措施。

5、当桥台附近,涵洞附近需进行强夯时,可先进行路基范围的强夯后,再施工桥台、涵洞。

6、当强夯与岩溶注浆同时采用时,应先进行强夯再进行注浆加固。

7、干燥天气进行强夯时宜洒水降尘。

8、强夯施工前,应完成场地内的所有管线迁移,清除场地上空和地下障碍物,做好场地的整平工作。

应将施工控制点引至不受施工影响稳固地点。

行定位允许偏差应为±50cm,且夯点应有明显的表标记和编号。

、夯点中心位移偏差应小于150cm。

9、施工使用的起重设备应选用起重能力1.5-2.0倍的带有自动脱钩装置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业设备,但必须满足提升高度要求,并设置安安全装置,施工中应经常性对夯锤、脱钩装置、吊车臂杆和起重索具等关键部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10、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土的天然含水泥水量应低于塑限含水量的1﹪-3﹪。

在夯实土层内,当土的天然含水量低于10﹪时,宜对其曾湿至接近最优含水量,当土的含水量大于塑限含水量的3﹪以上时,宜采用晾干或其他措施适当降低其含水量。

11、当场地包含有不同能级时区时,应先夯高能级区加固深部,后夯低能级区加固浅部,高低能级交界处应按高能级区处理。

在高能级分布区,如施工条件不允许,低能级必须先夯时,高能级满夯实必须覆盖低能级区一排夯点。

12、夯点时,边缘夯击点一般每一点多夯两击。

13、施工单位必须按施工要求,开夯前检查夯锤重及落距,已确定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14、对震动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或精密仪器设备等,当强夯振动有可能对其产生有害影响时,应采取隔振或隔振措施;位于强夯影响范围内的桥涵等结构物应带强夯完成后在施工;强夯与复合地基相邻段,应先施工强夯,在施工相邻地段复合地基。

15、现场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做好安全措施,划出影响范围

,禁止闲杂人员进入。

强夯施工记录表

施工单位:

工程名称及里程

点号

夯前地面标高

夯后地面标高

顺号

量测时间

(时分)

落距

(m)

前视

(m)

中视

(m)

后视

(m)

下沉量

(m)

标高

(m)

 

测量记录人:

主管工程师:

监理工程师

兰新铁路甘青段LXS-10标段路基工程

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三局兰新铁路甘青段项目经理部

2010年月日

TA1-3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工程项目名称:

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施工合同段:

编号:

致:

甘肃信达兰新铁路甘青段监理站

我单位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已编制完成路基工程强夯试验方案,并经我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审查。

附:

路基工程强夯试验方案

 

承包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期

监理分站意见:

 

监理分站长/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总监理工程师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章)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

注:

1、本表一式4份,承包单位2份,监理单位1份,报指挥部核备1份。

2、本表适用于标段一般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审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