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会计时代,创新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探索与实践.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13937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会计时代,创新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探索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智能会计时代,创新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探索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智能会计时代,创新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探索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智能会计时代,创新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探索与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能会计时代,创新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探索与实践.docx

《智能会计时代,创新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探索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会计时代,创新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探索与实践.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能会计时代,创新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探索与实践.docx

智能会计时代,创新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张榕芬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8年第10期

[摘要]智能会计时代,会计人员的工作手段、工作职能、组织结构等都发生了巨大变

化,这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数量、需求质量与需求结构必然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分析智能会计时代会计工作及其人才需求的主要变化,提出适应智能会计时代高职会计专业分层制人才培养模式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架构。

[关键词]智能会计;高职业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8)30-0032-02

一、智能会计时代会计工作变化对人才需求的主要影响

(一)工作手段变化对人才需求数量的影响

2016 年7月底,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云端人工智能会计软件,实现了15秒扫描上传票据,5秒智能做账,58秒对账,2秒结账等功能;2017年5月份起,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继推出了各自的财务机器人及其解决方案;2017年7月,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设计制造的会计机器人,在15分钟内就自动完成了一个月的证、账、表、报税等所有会计核算工作且准确率达100%。

普华永道2017年公布的报告称,未来15年内,美国近40%的工作岗位可能会被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取代,德国将会有35%的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取代。

麻省理工学院和波士顿大学的两位经济学家对1990年至2007期间工业机器人使用崛起的影响研究发现,每1000名工人1台机器人可将就业对人口比率削减0.18%~0.34%,导致工资下滑0.25%~0.5%,这意味着每增加1台机器人就会让3~6名工人失业。

中央财经大学祁怀锦教授甚至大胆预测:

信息化、智能化、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整合后,财务工作手段的大调整,将可能导致85%的会计人员失业。

(二)工作职能变化对人才需求质量的影响

高顿财经职业发展研究中心Wilde指出:

一直以来,传统财会人员的主要工作为事后核算,它只能反映企业经营现状,无法为企业创造价值。

当人工智能取代一切简单重复的操作,会计职能将从传统的“信息处理和提供”的核算职能向“信息分析和辅助决策”的管理职能转变。

业界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取代那些重复性强、机械化、标准化、低附加值的日常工作,甚至随着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通过创新支持财务分析和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构建出智能财务决策支持系统,但那些富有创造性的会计工作如预算预测、决策支持、税务筹划、风险控制等管理职能以及那些需要运用综合职业能力进行职业判断的业务,仍然是人工智能不能独立完成的。

由此可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职能从事后核算向预测、决策、控制等价值管理转型已成必然趋势。

这意味着那些既懂计算机技术,又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提供财务分析和预测等服务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才能适应未来会计市场需求,而大量从事基础事务性工作的会计人员将面临淘汰。

(三)组织结构变化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影响

传统组织结构形式下,会计部门是一个相对封闭且独立的职能部门,会计人员按工作内容被分配在出纳、核算等不同的岗位。

智能时代的财务在组织层面,通常被划分为战略财务、专业财务、业务财务与共享财务并将逐步进化到向外延扩展,其核心特点是与云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区块链等技术协同。

战略财务主要关注经营分析、预算、成本管理和风险控制;专业财务主要提供会计报告、税务筹划、资金管理等服务;业务财务主要用专业技能为业务发展提供事前决策支持;共享财务则通过集中化、标准化和点到点的流程管理,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加工。

在这种财务组织结构下,传统会计下的核算职能将主要由共享财务完成,战略财务、专业财务、业务财务则主要服务于价值管理。

这种组织结构的变化进一步影响着会计人员的需求结构。

在我国,海尔公司的财务转型走在了智能会计时代的前列,且具有典型示范作用。

海尔公司转型后,基础财务人员占比从原70%下降到20%,而业务财务与新增的战略财务人员则大大增加。

据统计,我国2000多万会计持证人员中,有1700多万人处于最底层,而中高端财务人才缺口达300万以上。

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我国会计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富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会计人才队伍。

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要大力发展中高级人才数量,完善会计人才结构。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不仅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方式、手段、职能与组织结构,也极大地影响了会计人才的需求数量、质量与结构。

作为培养中小企业会计专业人才主阵地的高职会计专业,必须改变目前传统核算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调整适应人工智能时代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主动实现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才能减轻或消除未来会计市场对人才需求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分层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

(一)分层制人才培养模式

或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财务机器人都可能无法完全替代会计人员,但可以预见的是,人工智能全面进入会计领域只是时间问题。

所谓分层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人工智能时代来临导致的会计人才需求变化,结合目前“准智能会计时代”会计类岗位需求的特殊性,学生的学习、工作能力的实际情况及职业生涯规划,将人才培养目标划分为三个层次,实行分班教学。

第一层次为代理记账型人才,毕业后主要服务于小微企业代理记账和税费计缴,纳入特长一班教学;第二层次为节税筹划型人才,毕业后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税费计缴与税收筹划,纳入特长二班教学;第三层次为管理会计型人才,毕业后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业务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财务预测、决策及财务管理咨询服务,纳入卓越班教学。

(二)分层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1.重视常态化、长效化的人文通识教育

随着智能会计时代来临,战略思维、运营管理、信息技术理解及应用能力以及业务理解能力等新的专业要求开始出现,同时,前瞻性思维、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也成为了智能会计环境下会计人员的职业要求。

然而,据多所院校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普遍具有以下特征:

(1)自信心不足;

(2)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动机不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以自我为中心,约束与控制能力较差,缺乏团队合作精神;(4)思维活跃、喜欢实践型学习。

这些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呈现的普遍特征表明,影响其成才的根本因素并非专业技能而是心理品质低下等非智力因素,这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通识教育的缺失。

上海纽约大学美方校长杰弗瑞·雷蒙说:

“通识教育是指系统地学习特定的知识,掌握特定的技能,培养特定的品质,从而释放你的身心,度过自由而负责的一生(的教育)。

”这些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哲学、文艺、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心理、管理、伦理等。

他认为,通识教育对谦逊、勇气、诚信等优秀品格的养成,对创造性思维、数理分析、交流合作等能力的掌握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重视常态化、长效化的人文通识教育,提升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积极自信、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指导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适的学习方法,激发并提升求知欲望,最终能使学生成为自觉的终身学习型人才,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适应新时代人才需求变化的基础和当务之急。

2.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1)前提条件

分层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计划的制订者,必须在深入研究智能时代会计人才需求及对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财务岗位工作任务及其职业能力,基于工作过程,

突出不同层次财务岗位的针对性和技能应用性要求,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职业能力,以行业标准为参考,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将职业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归纳出相应的不同层次财务管理人才对应的职业岗位,再分析出岗位的职业能力,完成不同层次“专业平台—专业方向(核心)—专业拓展”课程体系搭建,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模块化设计,使学生从项目实践过程的各个环节获取财务管理人才职业技能,主动适应不同层次岗位需求。

(2)主要特色

分层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分层”,无论是课程类还是实践类的专业课程,代理记账型人才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中小微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税费计缴,核心课程设置体现以核算为主的基础层次;节税型人才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税费计缴与纳税筹划,核心课程设置突出两个方面,首先,会计核算要求高于代理记账这一基础层次;其次,纳税筹划课程是其最主要的核心课程之一,无论是课时还是课程深度,都必须满足节税筹划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管理会计型人才主要培养预测、决策、分析、内控等方面的能力,但并非意味着可以放弃核算类课程,同时,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以及数据分析类课程也体现出比第二层次有所提升。

三、结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互联网、云技术和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迅速发展,会计工作手段、会计职能以及会计组织结构的变化,都极大地影响会计人才需求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作为培养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主力军的高职会计专业,只有适应时代要求,及时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和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新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才能实现高职会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庆龙,董皓.财务转型趋势:

基于财务共享与司库的认知[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

[2]董皓.智能时代财务管理[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

[3]陈虎,董皓.财务共享服务[M].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4]张会莉.人工智能对财会行业及其人才需求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2):

189-1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