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91318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试题及答案.docx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试题及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试题及答案.docx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试题及答案

全国202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开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46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常常被看成是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其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

A.华生B.桑代克C.布鲁纳D.斯金纳

2.随机选择两组学生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只对实验组进展实验处理;经过一段时间后对两组学生同时进展测量并比拟测量结果,以了解实验处理是否影响所测量的行为。

这种研究设计叫做()

A.纵向研究设计B.聚合式穿插设计C.两个随机组后测设计D.两个随机组前后测设计

3.1930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开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开展心理学概论,其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

A.古迪伊纳夫B.霍尔C.布鲁纳D.何林沃斯

4.华生认为儿童有三种习惯系统。

以下哪一种不属于这三种习惯系统()

A.内脏或情绪习惯B.喉头或发音习惯C.身体技能的习惯D.观察的习惯

5.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在6—

二、“上智〞、“中人〞、“下愚〞“关键年龄〞,一般认为是在()

A.小学二年级B.小学三年C.小学四年级D.小学五、六年级

13.个体对自己记忆过程的理解与认识被称作()

A.记忆B.长时记忆C.记忆监控D.元记忆

14.视觉记忆与听觉记忆的开展在以下哪个年龄之后出现了停滞()

A.11岁B.13岁C.l5岁D.17岁

l5.奥苏伯尔认为成就动机由三种内驱力组成。

以下哪一种不属于奥苏伯尔所说的成就动机之一()

A.继起内驱力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

16.以下不属于智力落后儿童教育根本原那么的是()

A.激发学习积极性B.因材施教C.防止直观性教育D.循序渐进

17.研究发现,初中生在注意稳定性的开展上()

A.男生优于女生B.女生优于男生C.男生与女生水平相当D.性别差异不明确

18.在初中学生的错别字中,比例最大的一类是()

A.臆造错别字B.构造错别字C.形似错别字D.音近错别字

19.认知策略迁移理论认为,影响策略迁移的重要因素是()

A.认知策略B.可利用性变量C.可区分性变量D.对策略作用的自我评价

20.最早对教学工作产生影响的迁移理论是()

A.学习定势说B.形式训练说C.一样要素说D.概括化理论

21.将迁移划分为正迁移、负迁移与零迁移,其划分标准是()

A.迁移的顺序B.迁移的效果C.迁移的水平D.迁移的内容

22.在以下几类学生中,惩罚比奖励能够更好地提高其学习动机水平的有()

①内向的学生②外向的学生③能力强的学生④能力差的学生⑤女生⑥男生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

23.奥苏伯尔将知识分为三类。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其中之一()

A.符号B.命题C.概念D.技能

24.以下哪一个不属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A.序列联结学习B.并列结合学习C.上位学习D.下位学习

25.根据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学习策略可以分为三类,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其中之一()

A.复述策略B.同化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26.研究发现,儿童能够自发使用复述策略、并不断纠正自己的复述行为的年龄是在()

A.5岁以后B.8岁以后C.11岁以后D.14岁以后

27.如果儿童已经不把准那么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那么该阶段儿童的道德开展水平处于皮亚杰四阶段说中的()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

28.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开展的主要方法是()

A.道德两难故事法B.对偶比拟法C.对偶故事法D.推断法

29.在人的道德情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直觉的道德情感B.想象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德情感D.理性的道德情感

30.教育过程中要想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教师必须具备()

A.了解学生的能力B.处理教材的能力C.言语表达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来源:

考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l0分)

请在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31.开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守客观性原那么、开展性原那么、教育性原那么、_________原那么与伦理性原那么。

32.华生以阿尔伯特为被试进展的_________情绪形成的实验违背了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学原那么,因此受到后人的批评。

33.维果斯基认为人的工具有两种:

一种是物质工具,另一种那么是_________工具。

34.广义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_________知识两大类。

35.现代认知心理学区分出两种图式:

一种是关于客体的图式,另一种是关于_________的图式。

36.对同一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里的某种心理活动进展评价,比拟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观测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开展变化的依据。

这种研究设计叫做_________。

37.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都随年龄增加而增长,但在整个幼儿期_________占优势。

38.观察品质是指在观察过程中表现出的个体差异,主要包括观察的准确性、_________、顺序性与判断力等方面。

39.高中生发散思维的三个维度的开展是不平衡的,其中_________开展最快,变通性开展较慢,_________开展最慢。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40.道德意志

41.原我

42.罗森塔尔效应

43.学习策略

44.耶克斯与道德生定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分,共20分)

45.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是什么

46.同伴关系对初中生心理开展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47.简要说明归因的三维度模式。

48.诊断性学习评价主要有哪些作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49.(此题10分)为什么说教育在个体心理开展中起主导作用请举例说明。

50.(此题15分)结合实际,论述各种内外部条件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课程代码:

00466

  第一局部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提醒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称为〔〕

  2.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3.新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4.用家谱分析法研究遗传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的第一个科学家是〔〕

  5.教育与心理开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

“如果你再不听话,大灰狼就来了〞的话教育孩子。

这是利用儿童的恐惧。

〔〕

  7.婴儿说出的句子像发电报式的电报句的年龄阶段处于〔〕

  8.影响小学生性格开展的最直接的因素是〔〕

  9.在以下时间单位中,小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

  10.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开展的质变期或关键期是小学〔〕

“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时,其思维开展处于〔〕

  12.从记忆方式的开展来看,高中生擅长于采用的记忆方式是〔〕

  13.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

  14.在历史上规模较大,时间最长的一项关于超常儿童的追踪研究是由〔〕率领的研究小组完成的。

  15.将人格特质分为外表特质与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16.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的最高级目标是〔〕

  17.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18.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陈述性知识相当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体系中的〔〕

  19.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

  20.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

  21.表达了垂直迁移的具体事例是〔〕

  B.“角〞的概念的掌握影响“直角〞、“平角〞等概念的学习

  C.“石〞字的学习影响“磊〞字的学习

  22.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标准与准那么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特性叫做

  23.品德心理构造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份是〔〕

  24.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开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开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2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是需要。

〔〕

  26.一般而言,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何种因素对学习动机的鼓励作用最大〔〕

  27.为了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应扮演的角色是〔〕

  A.权威者B.告状者C.指导

  28.教师将以往教学监控的过程与方式恰当地运用到与其一样或类似的环境中。

这说明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29.测验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行为表现的有效程度叫做〔〕

  30.在实际测量中,信度值一般用描述两次测量结果一致性的来估计。

〔〕

  第二局部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31.婴幼儿期的主导活动是_______.

  32.通过记录大脑皮层的脑电活动的变化,发现在4—20岁之间,大脑有两个显著加速期。

第一次发生在_______岁之间,第二次发生在_______之间。

  33.人格方面的个别差异主要包括_______差异与_______差异两个方面。

  34.动作技能的形成要经历三个阶段:

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与_______阶段。

  35.奥苏伯尔认为,成就动机由_______内驱力、_______的内驱力与附属的内驱力组成。

  36.对于学习测验而言,测验工程的质量分析主要包括_______与_______.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42.简述开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根本原那么。

  44.简要比拟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特点。

  45.简述教师期望效应的过程。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5分,共25分〕

  46.举例说明渐进分化与综合贯穿原那么在教学中的运用。

47.评述皮亚杰的心理开展理论。

 47.「参考答案」

  〔1〕影响心理开展的因素:

  ①成熟、②练习与习得经历、③社会经历、④平衡

  〔2〕心理开展的动力:

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

  〔3〕心理开展的具体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4〕心理构造的特性,从本质上讲是由量的积累〔同化〕而发生的质的变化〔顺应〕。

  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

00466

  第一局部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613—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37.指个体开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38.凡施加影响有助于有机体反响频率、速度与强度增加的过程。

是影响行为形成与改变的最重要因素。

  39.练习曲线是指在连续屡次的练习期间所发生的动作效应变化的图解。

  40.指个人对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进展感知与体验后而产生的类似于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替代性情感反响。

  41. 指教师对自己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的自我评价与判断,它直接影响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自我监视与调控。

  42〔1〕客观性原那么。

〔2〕开展性原那么。

〔3〕教育性原那么。

〔4〕理论联系实际原那么。

  〔5〕伦理性原那么。

  43.〔1〕自我评价由“他律性〞向“自律性〞开展。

  〔2〕从依据具体行为进展评价向应用道德原那么进展评价开展。

  〔3〕从根据行为的效果进展评价向把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进展评价。

  〔4〕从正确评价别人的行为向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开展。

  44.「参考答案」

  ①功能:

短时记忆是操作性的,长时记忆是备用性的②容量: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长时记忆的容量很大③表征:

短时记忆以视觉或听觉的表象表征为主,也可以用抽象的语义命题表征;长时记忆的表达较复杂,一种观点认为陈述性知识以命题网络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系统表征;另一种观点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既可用语义编码,也可用形象编码。

  45.「参考答案」

  期望效应主要包括以下过程:

  〔1〕教师对不同学生产生不同的态度与期望。

〔2〕不同态度与期望导致了不同的教育方法。

〔3〕学生对教师不同的态度、方法产生不同的态度、反响。

〔4〕学生的反响加强、印征了教师的期望。

〔5〕学生的学习成绩沿着教师的期望而提高或降低,证实期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题10分,第2题15分,共25分〕

  46.「参考答案」渐进分化是在教学中首先讲授学科最一般与最概括的概念与命题,然后根据细节与特性渐进识别,其结果是导致认知构造中的概念与命题从上到下按层次不断分化。

实例说明

  综合贯穿指在认知构造中已经确定了的知识,可以相互关联,产生新的组织,从而出现新的意义。

实例说明

  47.「参考答案」

  〔1〕影响心理开展的因素:

 ①成熟、②练习与习得经历、③社会经历、④平衡

  〔2〕心理开展的动力:

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

〔3〕心理开展的具体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4〕心理构造的特性,从本质上讲是由量的积累〔同化〕而发生的质的变化〔顺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