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精细化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62336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室精细化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地下室精细化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地下室精细化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地下室精细化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地下室精细化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下室精细化设计.docx

《地下室精细化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室精细化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下室精细化设计.docx

地下室精细化设计

方案阶段地下精细化设计

 

一地下室总体布局

(一)地下机动车库

1、1机动车库的几种布局方式

1、2地下车库流线及柱网布置

1、3地下机动车库出入口设计

1.3.1机动车库出入口位置

1.3.2机动车库出入口数量

1.3.3机动车库出入口的坡道设计

1.3.3.1出入口坡道宽度

1.3.3.2出入口坡道坡度

1.3.3.3出入口坡道净高

1.4机动车库防火分区及疏散

1.5地下机动车库停车和通车设计

1.5.1机动车停车方式

1.5.2机动车停车位大小

1.5.3通车道宽度和转弯半径

(二)地下非机动车库

2.1非机动车库防火分区与疏散设

2.2非机动车库出入口设计要点

2.2.1出入口位置和数量

2.3.2出入口坡道宽度和坡度

2.2.3.出入口坡道净高

2.3非机动停车位设计

(三)地下室设备用房

3.1水泵房

3.1.1生活水泵房与生活水箱间

3.1.2消防水泵房

3.2消防水池

3.3消防控制室

3.4柴油发电机房

3.5配电室

3.6通风机房

二人防地下室

三地下室的其他用途

一地下室总体布局

地下室、半地下室应综合功能,合理布置地下停车库、地下人防。

各类设备用房等功能空间及各类出入口。

如果主体建筑的地下部分无任何利用价值,可以做为封闭空间,而不计入地下室建筑面积。

地下室退用地红线距离应≥3米,但不必拘泥于平行于用地红线,形状应尽可能方正规整。

可利用地上建筑外墙结构柱子作为地库外墙的壁柱。

地下室顶板覆土除符合管线埋设深度要求外,超出建筑物范围的地下室顶板覆土厚度应≥600mm,位于集中绿地范围内的地下室,其顶板覆土厚度应≥1200mm。

(一)地下机动车车库

1.1机动车库的几种布局方式

机动车库分为坡道式汽车库和机械式车库。

坡道式车库又分为直坡式,错层式,螺旋坡道式和斜楼板式四大类如图1-1所示:

直坡道式错层式

螺旋坡道式斜楼板式

图1-1坡道式汽车库

对于场地高差不大的项目,地下车库多采用直坡道式汽车库;对于坡地建筑而言,地下车库可采用错层式和斜楼板式,对于斜楼板式汽车库,停车坡度应i≤5﹪,且采用斜列式停车时,其停车位的长向中线与斜楼板的纵向中线之间的夹角q≥60°,以防停车后滑行。

(就是尽量使车身长向与斜楼板坡度方向垂直)

1.2地下车库流线及柱网布置

地库内流线应完整清晰,有良好的通达性和顺畅性,尽管环通避免尽端式停车,尤其是窄长型地库一定要有环通流线。

上下层地库出入口流线衔接要直接顺畅,超大型车库宜有明确的主流线,主流线应尽可能正对车库出入口且宜为双车道。

地库主体建筑以外的柱网与主体建筑无关,不必拘泥于对齐,应按停车位需要合理安排柱网。

一般标准柱网为7800㎜×7800㎜,可停3辆车比较经济,如图1-2所示。

但较高档次的楼盘,柱网可加至8100㎜×8100㎜或8400㎜×8400㎜。

图1-2停车位

机动车库内停车位净h≥2.0m,行车道净高h≥2.20m,故地下室层高一般为3.6m~3.9m,高档楼盘可考虑3.9m。

1.3地下机动车库出入口设计

1.3.1机动车库出入口位置

车库出入口位置与基地外部道路连接要顺畅,方便使用和管理,与基地内车行、人行路网无交叉干扰,相对于整个地块要相对隐蔽,不宜深入小区内部影响主景观,应尽量减少噪音和尾气对小区内部及底层住户的影响,可靠近建筑物的山墙设置。

相对于整个地下室而言,车库出入口的位置要均匀、便利、直接,应明确“出”和“入”的使用功能。

1.3.2机动车库出入口数量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模宜按汽车类型和容量分为四类:

小型汽车库(停车数≤50辆)、中型汽车库(停车数51~300辆)、大型汽车库(停车数301~500辆)、特大型汽车库(停车数>500辆)(此分类适用于中小型车辆的坡道式汽车库及升降机式汽车库,不适用其他机械式汽车库)。

停车数≤50辆可设置一个单车道,停车数≤100辆可设置1个双车道,即上述两种情况可设置1个疏散口。

停车数>100辆的错层或斜楼板式地下车库,当其车道、坡道为双车道时,其地下一层至室外的汽车疏散口不少于2个时,汽车库内其他楼层可设置1个疏散口。

大于两层的地下汽车库,应设置载人电梯。

大中型汽车库(停车数51~500辆),车库应设置不少于2个疏散口;特大型汽车库(停车数≥500辆),车库应设置不少于3个疏散口。

1.3.3机动车库出入口坡道设计

1.3.3.1出入口坡道宽度

出入口疏散坡道双车道净宽≥7m,单车道净宽和各出入口之间最小净距(地面部分)两本规范有分歧:

《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依据交通管理部门的规定,单车道净宽≥4m和各出入口之间净距≥10m,而《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从安全和有利城市道路车流疏散考虑,规定为单车道净宽≥5m和各出入口之间净距≥15m。

1.3.3.2出入口坡道坡度

当坡道最大纵向坡度≥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缓坡段,分为直线缓坡段和曲线缓坡段。

直线坡道最大纵向坡度≤15%,直线缓坡段水平长度≥3.60m,坡度应为坡道坡度的1/2。

曲线坡道最大纵向坡度≤12%,曲线缓坡段水平长度≥2.40m,曲线缓坡段半径R≤20m,坡度i2应为曲线坡道坡度i1/100*R,如图1-3所示

直线坡道曲线坡道图1-3缓坡

曲线坡道除设置纵向坡度外,还应设置横向坡度,即超高,坡度宜为2%~6%,多采用4%。

1.3.3.3出入口坡道净高

机动车库出入口净高h≥2.20m,如果出入口处封口梁上翻后到坡道的净高按2.40m计算,露出地面的最小坡道长度如图1-4所示。

图1-4汽车坡道出地面剖面

(注:

括号里的数据适用于当主坡道为曲线坡道时)

直线坡道D1:

最大坡道15%长d1,直线缓坡段7.5%长3.6m,

7.5%*3.60m+15%*d1=2.40md1=14.20m

D1=3.60m+14.20m=17.80m

曲线坡道D2:

最大坡道12%长d2,直线缓坡段6.0%长3.6m,

6.0%*3.60m+12%*d2=2.40md2=18.20m

D2=3.60m+18.20m=21.80m

机动车库出入口坡道起点和终点都应设置与坡道同宽的截水沟,故坡道露出地面的表达方式如图1-5所示。

图1-5汽车坡道出地面平面

1.4机动车库防火分区及疏散

每个防火分区允许的最大建筑面积(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值增加一倍):

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地下汽车库或高层汽车库为2000㎡;半地下汽车库、多层汽车库或建在建筑物首层汽车库为2500㎡;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地上单层汽车库为3000㎡;复式汽车库按上述值分别减少35%(机械式立体汽车库每组停车数≤50辆,当>50辆时应设防火墙或防火隔墙进行分隔)。

每个防火分区应有不少于2个人员疏散口,并满足该防火分区内最远点至疏散口距离≤45m,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距离≤60m;地上单层汽车库或建在建筑物首层汽车库,最远点至疏散口距离≤60m。

汽车库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建筑高度超过32m的高层汽车库的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疏散楼梯的宽度≥1.1m,楼梯间、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1.5地下机动车库停车位设计

1.5.1机动车停车方式

机动车停车方式可采用垂直式、平行式、斜列式(有倾角30°、45°、60°)或混合采用此三种停车方式,如图1-6。

垂直式平行式斜列式

图1-6汽车停车方式

1.5.2机动车停车位大小

汽车设计车型外廓尺寸:

微型车3.50m(长)X1.60m(宽)X1.80m(高)

小型车4.80m(长)X1.80m(宽)X2.00m(高)

汽车与汽车、墙、柱、护栏之间的最小净距如图1-7所示。

微型车平行式停车微型车垂直式停车

小型车平行式停车小型车垂直式停车

图1-7

距车库出入口最近的停车位置,应划为残疾人专用停车位,残疾人停车位的数量不应小于总停车数的2%,残疾人停车位的地面坡度≤2%,停车位一侧应设宽度≥1.20m的轮椅通道,如图1-8所示,故在设计中一般考虑微型车车位4.00m(长)X2.20m(宽),小型车车位5.30m(长)X2.40m(宽),残疾人车位5.30m(长)X3.70m(宽)。

图1-8残疾人车位

1.5.3最小通车道宽度和最小转弯半径

汽车库内微型车的最小转弯半径是4.50m,小型车的最小转弯半径是6.00m。

多以坡道或通车道的中心线来计算。

在设计中多考虑微型车和小型车的最小通车道宽度,如表1-1所示。

表1-1

项目

车型分类

参数值

停车方式

通车道最小宽度

Wa(m)

微型车

小型车

平行式

前进停车

3.0

3.8

斜列式

30°

前进停车

3.0

3.8

45°

前进停车

3.0

3.8

60°

前进停车

4.0

4.5

60°

后退停车

3.6

4.2

垂直式

前进停车

7.0

9.0

后退停车

4.5

5.5

(二)地下非机动车车库

当地下室某些空间停放机动车的利用率不高时,可考虑作为非机动车库或设备用房使用。

2.1非机动车库的防火分区及疏散

地下非机动车库每个防火分区允许的最大建筑面积为1000㎡,每个防火分区应有不少于2个人员疏散口(不包括自行车坡道),并满足防火分区最远点至疏散口距离≤30m。

2.2非机动车库出入口设计

2.2.1出入口位置和数量

非机动车库出入口应方便,与机动车库出入口不应有交通冲突,相对于整个基地要均匀、便利、直接,尽量减少对底层住户的干扰,可利用地上建筑物的山面墙设置。

非机动车停放每个车位按1.5~1.8㎡计算,当车位数量≤300辆时,只需设置1个非机动出入口;当车位数量≥300辆时,其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

2.2.2出入口的宽度和坡度

非机动车坡道由中间人行踏步(宽1200mm)及两侧推行坡道(宽度不宜小于300mm,但现在电瓶车都很大,故宽度增至600mm比较合适)组成,故非机动车坡道净宽一般为2400m左右;坡度不宜大于1:

5,推行坡道每段坡长不宜超过6m,即每隔6m应设一个休息平台,休息平台的长度一般不小于1800mm,如图2-1所示。

图2-1自行车坡道出地面平面

2.2.3.出入口坡道净高

非机动车库出入口净高h≥2.00m,如果出入口处封口梁上翻后到坡道的净高按2.20m计算,露出地面的最小坡道长度如图2-2所示。

自行车坡道D:

最大坡道20%长d,休息平台长1.8m,

20%*d=2.20md=11m

D=11m+1.80m=12.8m

图2-1自行车坡道出地面剖面

2.3非机动车库停车位设计

非机动车停车方式应以出入方便为原则,可采用斜列式(有倾角30°、45°、60°)和垂直式停车,自行车停放应分段设置,每段长度15~20m。

每段应设一个宽度不小于3m的通道。

自行车停车带宽度、车辆横向间距及过道宽度如表2-1所示。

表2-1

停车方式

停车宽带

(m)

车辆横向间距

(m)

过道宽度

(m)

单排

双排

单排

双排

斜列式

30°

1.00

1.60

0.5

1.2

2.0

45°

1.40

2.26

0.5

1.2

2.0

60°

1.70

2.77

0.5

1.5

2.6

垂直式

2.00

3.20

0.5

1.5

2.6

 

(三)地下室设备用房

地下室设备用房每个防火分区允许的最大建筑面积为1000㎡,每个防火分区应有不少于2个人员疏散口,设备用房应满足双向疏散40m及袋形走道20m的疏散距离要求。

设备用房多为甲级防火门。

3.1水泵房

水泵房分为生活水泵房和消防水泵房,水泵房宜设在小区的中心区域,宜布置在地下一、二层。

3.1.1生活水泵房和生活水箱间

生活水泵房不能布置在卫生间等生活用房下方。

生活水箱间,应与生活水泵房毗邻设置。

3.1.1消防水泵房

消防水泵房当设地下室或其它楼层时,其出口应直通安全出口(即直通楼梯出入口的走道长度≤5m),当设在首层时,其出口宜直通室外。

3.2消防控制室

消防控制室,宜设在建筑的首层或地下一层,当设在地下一层时,其出口应直通安全出口(即直通楼梯出入口的走道长度≤5m),当设在首层时,其出口宜直通室外。

3.3消防水池

消防水池的用水量是根据整个基地内用水量最大的一栋建筑来计算的,当总容量超过500m3时,应分成两个能独立使用的消防水池,水池池底最深处距室外地平高度不超过6.00m,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应设取水口,或取水中,取水口或取水中与建筑外墙距离不宜小于5.00,且不宜大于100m。

3.4柴油发电机房

柴油发电机房多布置在地下一、二层,不宜低于地下二层。

由于柴油发电机房启动时,会产生高温烟气,故多采用烟道高空直排的方法,烟道形状可方可圆,一般多设置在不影响建筑美观的阴角部位明装或暗装。

柴油发电机房应设2个出口,1个出口需满足设备搬运要求。

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与发电机房隔开,并设甲级防火门开向发电机房。

3.5配电室

配电室分为高压配电室(电压6~10KV为高压)和低压配电室(电压380/200V为低压),从节约成本方面考虑,配电室不宜设在地下最低层,且其上部不能有任何用水房间。

低压配电室供电半径≤250m(以变电所为圆心),层高一般为3.5m。

高压配电室层高一般为4.0m。

3.6通风机房

通风机房由于有风井需要出地面,故在地下室中要合理布置,尽量减小出地面后对地上建筑物的影响。

应避开地上建筑的门窗、入口等部位,一般多利用地上建筑物的山墙面。

二人防地下室

人防地下室的建筑面积大概可以按基地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地面积之和来设计。

人防地下室距生产、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厂房、库房的距离不应小于50m,距有害液体、重毒气体的贮藏罐不应小于100m。

人员掩蔽工程应布置在人员居住、工作的适中位置,其服务半径不宜大于200m。

专供上部建筑使用的设备房间宜设置在防护密闭区之外。

三地下室的其他用途

地上建筑范围内地下室,半地下室可充分利用。

由于潮湿、通风、采光条件差,对居住者健康不利,因此规定住宅不应布置在地下室。

但当半地下室有采光、通风、日照、防潮、排烟及安全防护采取相应的措施时,允许在半地下室布置住房,但严禁将幼儿、老年人生活房间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