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13535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

《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

电大《外国文学专题》期末复习资料小抄

一、考试有关情况说明

1.考试题型与所占的百分比:

填写作品的作者(40%),名词解释(10%),简答题(30%),分析论述题(20%)。

2.考试形式:

开卷。

考试时请携带有关教材。

二、期末复习方法

1.认真研读教材,理清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掌握重要知识点。

2.要结合原著及教材的相关内容,能对重点作家作品进行分析。

3.本提纲中所列的重点内容,要认真梳理,熟练掌握。

三、重点内容提示

第一章 古代希腊罗马文学

(一)作家作品

荷马:

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奥德修纪》

赫西奥德:

《工作与时日》《神谱》

亚里士多德:

《诗学》

米南德:

《恨世者》、《萨摩斯女子》

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波斯人》、《俄瑞斯特亚》三部曲

索福克勒斯:

代表作《俄狄浦斯王》

欧里庇德斯:

代表作《美狄亚》

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

代表作《阿卡奈人》

普劳图斯:

《孪生兄弟》、《一罐黄金》、《俘虏》、《吹牛的军人》

泰伦斯:

《阉奴》《婆母》《两兄弟》

维吉尔:

《埃涅阿斯记》

贺拉斯:

《诗艺》

奥维德:

《变形记》

(二)名词解释

1.奥林波斯神统:

在希腊形成了以宙斯为中心的一组神话。

雷电之神宙斯成了众神之主,以他为首的诸神按父权制氏族的方式成了一个大家族,分别掌管宇宙与人间的万事万物。

主要有十二位主神。

他们都住在希腊北部的奥林波斯山上,因此人们把这一组神称为“奥林波斯神统”。

P2

2.荷马史诗:

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颂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P4

(三)简答题

1.荷马史诗艺术特点P6

(1)剪裁巧妙,结构完整。

史诗没有平铺直叙十年的事件,而是集中在一小段时间中的一个事件上,从而把众多的人物、丰富的情节,广阔的历史时代生活反映出来。

(2)主干与插曲结合的手法。

插曲中,有的用来交代主要情节的来龙去脉,有的补充主要情节的内容。

(3)人物塑造的个性化手法。

众多的人并不雷同。

阿伽门农的傲慢;阿基琉斯的英勇和任性等性格特征突出地表现了他们的个性。

(4)客观叙述手法。

没有任何主观的抒情和直接的评论。

(5)史诗的诗句优美动听。

想象、比喻及韵律皆丰富瑰丽。

此外还有口头艺术作品常见的重复叠用手法。

 第二章中世纪欧洲文学

(一)作家作品

但丁·阿里盖利:

《神曲》、《新生》、《论俗语》、《飨宴》、《帝制论》

(二)名词解释

1.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盛行于11—12世纪的西欧,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

最早的骑士来自中小领主,它们替大封建主打仗,获得了土地和其他报酬,成为小封建主。

因此,他们在思想上是支持封建等级制的。

骑士逐渐形成一个阶级,。

在接触了东方生活和文化之后,骑士精神逐渐形成。

在骑士精神中,爱情占主要地位,表现为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为她们服务,为爱情冒险,以此作为骑士的最高荣誉。

不少骑士表现出锄强扶弱的一面,有时也为宗教信仰去冒险。

但他们往往不顾基督教的禁欲主义,要求文化和生活享受,并把东方文明带回到当时仍处在相对落后状态的西欧各国。

法国是骑士文学最兴盛的地方。

主要体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诗体传奇)。

骑士抒情诗的中心地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作者主要是封建主和骑士,也有少数是社会下层出身的人。

法国北方骑士文学的主要成就是骑士叙事诗。

骑士文学也表现出一定的反封建精神。

文艺复兴运动

(三)简答题

1.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及其代表作品的内容。

P7

(四)论述题

1.《神曲》的两重性。

P18-P19

《神曲》的两重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神曲》在构思和内容上都有受到基督教观点的支配,神秘色彩很浓,其中包含着不少神学繁琐哲学的知识、难解的象征和隐喻,以及中世纪文化领域的各种问题,是对中世纪文化的艺术总结。

但作家创作《神曲》的目的不是为了宣传宗教,而是要从政治上和道德上探索意大利民族的出路。

在设想民族出路时,作家表现出基督教思想,认为信仰和神学高于一切,强调节俗、苦修和道德净化。

但另一方面,作家所追求的理想的内容是现世的、进步的。

但丁非常关心意大利现实,他在梦幻故事和宗教性的艺术构架中,意大利当时统治者的暴政,各党派间的纷争,教皇、僧侣们的罪恶和人民的痛苦生活,意大利的混乱和灾难等等。

他渴望意大利的和平统一,在地狱中对那些维护意大利和平统一的亡魂以赞扬,反之则加以痛斥;他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最讨厌那些态度暧昧、左右摇摆的骑墙派;他揭露批判教会和僧侣的罪行;他看现实中的罪恶,但仍坚信光明的未来,并不断地进行探索。

这些方面都一反基督教的思想。

《神曲》还存在着宗教思想体系和人文主义新思想萌芽之间的矛盾。

《神曲》中所表现的宇宙观和道德观,从整体上讲都是中世纪唯心主义的宗教思想,但这些思想与教会的宣传又有所不同。

他主张的苦修是靠理性指引的个人自身的修炼,并不靠教皇(教皇因为自身的贪财,贪权等问题也被放在地狱里)教会作引导,这种思想接近于代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宗教观。

《神曲》在艺术上也存在着两重性。

作品具有梦幻故事的形式、象征寓意的手法、象征性的结构,这都带有中世纪文学的特征。

但具体描写三界时,都从意大利的现实生活中取材(意大利主要是佛罗伦萨的现实,统治者的暴政,各党派间的纷争,教皇、僧侣们的罪恶和人民的痛苦生活,意大利的混乱和灾难等等),运用写实的手法和生动贴切的比喻,塑造出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此外,《神曲》运用了意大利民族语言(而不是在当时被视为正统的拉丁语),借鉴了意大利的民歌形式。

使文学更加接近社会。

为近代运用民族语言和民族艺术的形成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

(一)作家作品

彼特拉克抒情诗《歌集》

蒲迦丘:

短篇小说集《十日谈》

拉伯雷:

代表作《巨人传》

维伽:

剧本《羊泉村》、流浪汉小说《托梅斯河上的小拉撒路》(《小癞子》)

塞万提斯:

《堂吉诃德》、《努曼西亚》、《伽拉苔亚》、《帕尔纳索斯游记》、《训诫小说》、《八出喜剧和八出幕间短剧》、《贝雪莱斯和西吉斯蒙达历险记》

乔叟:

《坎特伯雷故事集》

托马斯·莫尔:

《乌托邦》

斯宾塞:

《仙后》

马洛:

《帖木尔》、《马尔他岛的犹太人》、《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二)名词解释

1.文艺复兴运动:

P20

【“文艺复兴”一词源于意大利。

十五、六世纪,在意大利首先开始了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发掘的热潮,后来形成一种运动。

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历史学家称这场运动为“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是在欧洲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资产阶级以世俗的形式,借用古代文化中积极因素(古代希腊罗马进步文化中有一种肯定现世、肯定人的力量的积极乐观的基本精神,如〈荷马史诗〉、三大悲剧作家的作品,)掀起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思想的大解放,它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思想统治,推动了科学与文艺的发展。

2.人文主义:

P20

“人文主义”是在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形成的世界观(是在反封建的斗争中形成的)。

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以禁欲主义为基本内容的反动世界观,矛头指向教会统治和神学思想。

(三)简答题

1.人文主义的特点。

P21

(1)赞扬人性的美好,反对神的权威。

(2)人文主义思想认为幸福在人间,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

(3)人文主义崇尚理性,反对教会的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

(4)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和封建压迫,提倡个性解放,宣扬人的自由意志,要求提高自己的独立地位。

(5)政治主张上,多数人文主义者反对封建割据,拥护中央集权的君主制。

人文主义体现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反教会的革命要求。

人文主义体现了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革命要求,它作为一种指导思想,推动了这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人文主义文学的特点。

P21

3.堂吉诃德的形象特征。

P25-P26

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的也是欧洲的一位重要作家。

代表作《堂吉诃德》以史诗般的规模,其实,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十六、七世纪西班牙的社会现实。

成功地塑了不朽的艺术典型堂吉诃德。

他脱离实际,耽于幻想,“失去了起码的生活嗅觉”,完全生活在幻想当中,同时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除暴安良,救世济人,主持正义,消除罪恶),其中有骑士文学影响,也有人文主义的内容(解救苦役犯是为了维护人们与生俱来就应享有的自由,对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自由而反抗迫害的斗争);他的行为盲动可笑,但又出于善良的动机,表现出为实现理想而奋不顾身的斗争精神。

堂吉诃德是一个喜剧性的人物,又是一上理想与现实脱节、高尚动机与无益动机相矛盾的悲剧性人物。

这种复杂而矛盾的悲剧性格为当时西班牙现实和塞万提斯本身世界观的矛盾所决定的。

4.莎士比亚的创造分期及其各时期的代表作品。

P27—P29

(1)明朗乐观的历史剧、喜剧时期(1590-1600)——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喜剧《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2)悲愤阴郁的悲剧时期(1601-1607)——“四大悲剧”:

《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悲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科利奥兰纳斯》、《雅典的泰门》、阴暗的喜剧《特洛依勒斯与克瑞西达》、《终成眷属》、《一报还一报》。

(3)恢复人文主义理想的传奇剧时期(1608年以后)——《辛白林》、《暴风雨》、《冬天的故事》。

(四)论述题

1.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P29—P30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精心塑造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他对人自身、对人类的明天满怀热爱和信心,在他看来人是“了不得的杰作”,具有“高贵的理性”、“伟大的力量”,有着无比的智慧,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人文主义教育使他胸怀远大抱负,但突如其来的巨变,使他遭受了那样多的不幸,他无忧无虑、明朗爽快的性格发生了变化。

父死母嫁,奸邪当道,国内一片乌烟瘴气。

他渴望用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改造社会,却又觉重任难当,难以施为。

踌躇难决之下,他苦思焦虑,性格一变而为忧虑沉闷,更因复仇的证据不足,一时也找不复仇的时机,无法贸然行动,这使得他优柔寡断,拖延迟疑,戏中大段沉痛的、强烈自责的独白,反映了他痛苦、矛盾的心境。

表面上看,他令人惋惜地放过了一次次行动的机会,实际上这正是敌我力量悬殊,人文主义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剧性反映。

从第三幕起,他忧郁的心情开始得到克服,崇高的理想与责任感,使他意识到必须以行动来抗争不合理的命运,于是他雷厉风行地采取了一系列复仇措施,从采取演戏的方法从实奸王的罪行到改写密信,破坏了奸王把他放逐到英国,然后借刀杀人的阴谋,最终刺杀奸王,把国事托给他志同道合的密友,这无不表现了他的机智勇敢、镇定缜密以及超人的智慧。

莎士比亚恰如其分地描写了哈姆雷特性格的变化与发展。

2.《哈姆莱特》的艺术成就。

P30

第一,在创作方法上,莎士比亚采取的是哈姆莱特在剧中曾说过的“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的现实主义。

在戏剧中,作家出色地实践了艺术要忠实于现实的美学原则。

这部作品虽然描写的是丹麦历史,却真实地再现了英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旧交替时代的矛盾斗争,形象地反映了英国社会的本质,而且是以人文主义的先进思想来描绘现实的。

作品又表现了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把现实主义描绘和浪漫主义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第二,《哈姆莱特》具有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莎士比亚是创造戏剧情节的大师,他戏剧作品的情节又生动又丰富。

《哈姆莱特》的情节错综复杂,有三条复仇线索,以哈姆莱特复仇的情节为主,雷欧提斯和丁不拉斯复仇线索为次,其中还穿插着友谊、爱情等多种关系;戏剧的场面丰富多样,从隆冬到百花盛开的春天,从城堡到平原,从深闺到墓地,从御前会议到幕后策划,从军士守卫到人民暴动,从比剑到葬礼,丰富的场面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戏剧冲突紧张、激烈,引人入胜;悲剧性冲突中还夹杂着喜剧性因素,使情节更为丰富、生动。

第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