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学案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人教版选修1.docx
《高二历史学案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人教版选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学案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人教版选修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学案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人教版选修1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学案(人教版选修1)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初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基本史实;了解商鞅变法前商鞅的生平经历;尝试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二、预习内容
1、商鞅为什么能够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措施
作用
经济
军事
政治
司法
文化
3、秦国商鞅变法的特点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2、了解:
商鞅的生平经历及受秦孝公重用的原因
3、理解:
秦国商鞅变法的特点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难点:
商鞅变法的特点
三、学习过程:
(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探究问题:
想想看,孝公为什么对尧舜等的帝王之道不感兴趣?
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呢?
(二)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
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秦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为私斩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前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
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
“莫如商鞅反者!
”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回答:
【探究1】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变法的理论基础。
【探究2】据材料二、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社会影响?
(三)对比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
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大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
在内外交团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
变法的要点是:
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度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
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
(摘编自《中国通史》)
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为显著,变法使秦国日益强大,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探究1】概括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探究2】分析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四)精讲点拨
比较:
井田制与封建土地所有制
土地制度
生产关系三大要素
废井田意义
生产资料归属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产品分配
井田制
国有
(周王所有)
奴隶主驱使奴隶劳动,奴隶无自由
产品向周王进贡,奴隶主部分,奴隶几乎无
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封建土地所有制
新兴地主私有
农民向地主租用土地,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
地主收取高额地租,农民有部分产品
(五)反思总结
商鞅变法的几点重要认识:
性质、宗旨、理论依据等
(六)当堂检测
1、商鞅一人多姓。
史书上说:
秦封于商,故号商君。
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其中“商”姓来源于
A.自然的崇拜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
.阅读下列材料:
2、材料一:
商鞅强调“轻罪重刑”,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
“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
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春所难,此治之道。
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
——《韩非子》
材料二: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
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
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
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杀掉,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
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
请完成:
(1)韩非子对商鞅的“轻罪重刑”持何种态度?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
其直接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质是什么?
(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课后练习与提高
1、最早动摇井田制,标志土地国有制开始瓦解的措施是
A.“相地而衰征”B.“废沟洫”C.“尽地力”D.“为田开阡陌封疆”
2、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深的一项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B.奖励军功C.重农抑商D.推行县制
3、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①奖励军功②重农抑商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
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③④⑤
4、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的主观目的是
A、确立土地私有制度B、建立地主阶级统治C、发展封建地主经济D、限制旧贵族的权力
5、商鞅变法中,对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容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B.奖励军功C.重农抑商D.推行县制
6、下列改革中,含有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是
A.周世宗改革B.商鞅变法C.管仲改革D.王安石改革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
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
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
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
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据材料一、二说明变法法令推行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
(3)材料二、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各持什么态度?
材料二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
参考答案
一、课前预习学案
1、
(1)个人因素:
出生于贵族家庭,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鞅少好刑名之学,推崇李悝学说,是李悝的学生)
(2)时代影响:
士人热衷于游说诸侯,建功立
2、内容及作用
措施
作用
经济
为田开阡陌封疆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保护了个体生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
统一度量衡
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
军事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增强了秦国军队战斗力和秦国国力
政治
废除世卿世禄制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
普遍推行郡县制
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司法
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强化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
制定秦律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
文化
燔诗书而明法令
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
3、商鞅变法的特点:
(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
(1)措施最全面: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2)措施最彻底:
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
(3)历时最久:
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4)推行力度最大:
(5)成效最明显:
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课内探究学案
(一)【探究答案】
(1)战国时代的特征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2)王道即儒家治国理论(以礼治国,实行仁政),不符合时代要求。
(3)称霸之道即法家思想(变法改革,以法治国),符合孝公称霸需要。
认识:
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进程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探究答案】
(1)①按军功授爵;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③鼓励贵族建立军功,削弱旧贵族的特权;
④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理论基础:
法家思想。
(2)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促进了秦国封建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国力,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变法触犯了旧贵族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三)【探究答案】
(1)吴起变法主要是针对时弊,以政治改革为主,
商鞅变法是全面的改革,建立了较完备的制度。
(2)商鞅变法历时19年,分先后两次逐步推行,注重取信于民和制度保证。
吴起变法抑制贵族,打击对象明确,但使自己孤立;变法急于求成,时间短暂,许多措施难以实施。
(五)反思总结
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法家理论;
宗旨是富国强兵;
性质是地主阶级的改革;
范围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各个方面。
(六)当堂检测
1、D
2、
(1)赞扬态度。
(2)“连坐”与什伍相结合。
直接目的是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
(3)商鞅认为“六虱”是其推行耕战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不利于新法的推行。
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4)使秦朝法律严苛、文化专制严重,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是导致秦亡的重要原因。
三、课后练习与提高
1、A2、A3、A4、C5、A6B
7、
(1)法家秦孝公的支持
(2)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耕战,重农抑商
(3)材料二持否定态度,材料三持肯定态度。
“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
“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