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43228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天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天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天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天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1.docx

《天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1.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1.docx

天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1

天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1

(总分:

8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B}}第一部分数量关系{{/B}}(总题数:

0,分数:

0.00)

二、{{B}}数学运算{{/B}}(总题数:

5,分数:

5.00)

1.共有110人参加A、B、C三科考试,每人至少参加一科。

已知参加A考试的有52人,只参加A考试的有16人;参加B考试的有63人,只参加B考试的有21人;参加C考试的有61人,只参加C考试的有15人。

那么三科考试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A.8人

∙B.14人

∙C.58人

∙D.66人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设三科都参加的是x人,列方程(52-16-x+63-21-x+61-15-x)÷2+x+16+21+15=110,x=8。

2.甲乙两家公司合并,占甲公司股份30%的陈先生,在合并之后占新公司12%的股份,赵先生占甲15%、乙5%的股份,问合并后占新股的多少?

∙A.9%

∙B.10%

∙C.11%

∙D.12%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甲公司股份=[*]×新公司股份=0.4×新公司股份,乙公司股份=0.6×新公司股份,故所求为15%×0.4+5%×0.6=9%。

3.宾馆共三层,60间房一层,房间标号为101~360,问共出现多少间带“1”的房间?

∙A.90

∙B.78

∙C.98

∙D.108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第一层60个房间都带有“1”;第二、三层中,看房间标号十位和个位,从01~10,有2个带“1”,11~19,有9个带“1”,20~60,共有4个带“1”,每层有2+9+4=15个房间带“1”。

因此共出现60+15×2=90个带“1”的房间。

4.某公交线路从起点到终点共25个站点,每天早上6点分别从起点和终点同时开出首班车,晚上10点开末班车,每辆车发车间隔10分钟,假设每辆车从一个站到下一个站点所需时间为5分钟,则该线路至少需要配备______辆车。

∙A.24

∙B.13

∙C.12

∙D.26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根据题意,每辆车需要行驶(25-1)×5=120分钟。

由于每班车发车间隔是10分钟,那么需要120+10=12辆,由于是两侧同时发车行驶,那么一共需要12×2=24辆车。

5.某人乘坐缆车下山,发现每隔半分钟就能看到一架对面上山的缆车。

如果所有的缆车速度相同,那么每隔几分钟发一架缆车?

∙A.0.25

∙B.0.5

∙C.1

∙D.2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可将其转化为相遇问题。

设缆车的速度为v,发车间隔为t,则相邻缆车之间间隔的距离为vt,也即相遇路程为vt,相遇时间=[*],即0.5=[*],则t=1,即每隔1分钟发一架缆车。

三、{{B}}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B}}(总题数:

0,分数:

0.00)

四、{{B}}选词填空{{/B}}(总题数:

5,分数:

5.00)

6.天山里面,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______的枝桠,只漏下______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增添了密林的幽静。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密密层层模模糊糊

∙B.郁郁葱葱深深浅浅

∙C.重重叠叠斑斑点点

∙D.生机勃勃影影绰绰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由第一空前的“密密”和后面的“只漏下”可知,第一空是为了凸显“枝桠”繁密。

“生机勃勃”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与句意不符,故排除D。

“密密层层”与前文的“密密”有重复之嫌,排除A。

第二空,形容“细碎的日影”,用“斑斑点点”比“深深浅浅”更恰当,故答案为C。

7.种子经历与黑暗的抗争,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蛹经历痛苦的______,才能冲破束缚、破茧化蝶。

生命的发展,就是不断从一个自己走向另一个自己的过程。

这一过程,也许悄然无声,也许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褪变潜移默化

∙B.退变大张旗鼓

∙C.蜕变轰轰烈烈

∙D.嬗变平淡无奇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第二空中所填词语应与“哨然无声”意思相反,表示过程很剧烈、动静很大,排除与此不符的A、D项。

“退变”与“蜕变”都可表示不好的变化,但“蜕变”为中性词,还可表示人或事物发生质变,且“蜕”本义为虫类脱皮,故句中从蛹到蝶的变化应该用“蜕变”。

本题答案为C。

8.无论官方如何解释“东方之门”的文化______,很多人仍然无法理解为什么外形类似“秋裤”?

审美取向固然见仁见智,一味求大倒折射出______的政绩冲动,______也说明事前决策并未充分吸纳民意。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底蕴好大喜功聚讼纷纭

∙B.韵味急功近利各执己见

∙C.内涵好高骛远异口同声

∙D.气息高瞻远瞩众说纷纭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先看第二空,根据横线后的“政绩冲动”可知,此处应填入一个含贬义的词语。

“高瞻远瞩”指站得高,看得远。

比喻眼光远大,本身含褒义,与句子的感情色彩不符,排除D项。

再看第三空,由“也说明事前决策并未充分吸纳民意”可知,民众的意见应是不统一的,C项的“异口同声”与此不符,排除。

第一空中,看似A、B两项均可填,但是分析可知,与“韵味”相比,“底蕴”的程度更深,更符合句意,且“文化底蕴”为常用搭配。

“好大喜功”形容“政绩冲动”也贴切。

故本题答案为A。

9.①想想看,哪一个伟大的作家不是学问______又积极劳动的人呢?

②有女儿在身边,她能得到一丝______。

③那月色______了我多年来内心的创伤,所有的仇恨在一瞬间消融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广博安抚安慰

∙B.渊博安慰抚慰

∙C.渊博抚慰安抚

∙D.广博安慰安抚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广博”与“渊博”都可以与“学问”搭配,但“广博”侧重知识范围广,“渊博”侧重于学问博大且精深。

对应①句“伟大的作家”,“渊博”用在此处更适合,排除A、D。

“抚慰”是帮助别人从伤心、错误、忧虑中醒悟过来。

“安抚”指安息、抚慰发怒或焦虑的人。

③句针对“创伤”,用“抚慰”更合适。

故答案为B。

10.要说美,也没有什么美,屋外的路泥泞难走,院中的花零落不堪,夜行的旅人浑身湿透,但正是在这种情境下,你会感受到往常的世俗______一时浇灭,天上人间只剩下了被雨声统一的宁定,被雨声______的寂寥。

人人都悄然归位,死心塌地地在雨帘包围中默默端坐。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喧嚣阻隔

∙B.喧哗阻碍

∙C.喧哗阻隔

∙D.喧嚣阻碍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喧嚣”指不清净,吵闹。

“喧哗”指声音大而杂。

句中要表达的是“世俗”的吵闹,不安静,显然用“喧嚣”更合适,排除B、C。

第二空,“阻隔”指阻挡隔绝。

“阻碍”指阻挡住,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

此处用来形容被雨声挡住的寂寥,用“阻隔”更适合。

答案为A。

五、{{B}}阅读理解{{/B}}(总题数:

1,分数:

10.0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随着信息理论、计算机模拟等研究的进展,人们试图将人类学习的过程与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进行类比。

依据信息加工观点,所有的学习过程都是通过一系列的内在心理动作对外在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这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主要包括信息的输入、加工处理与输出。

根据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这里介绍由梅耶提出的一种简化的学习过程模式。

为了更好地掌握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式,我们需要先了解几个相关的概念,如短时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指信息被稍加注意而在头脑中保持很短的一段时间(大约30秒左右)的记忆,其容量只有7±2个信息单位。

工作记忆实际上即短时记忆,是同一概念的两方面,工作记忆侧重于功能,短时记忆侧重于储存的时间。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编码进入长期记忆库,并保持在1分钟以上乃至终身的记忆,其容量很大,可以储存大量的信息。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必须经过复述才有可能转入长时记忆。

一般而言,只有经过复述,并了解信息之间的意义与联系,这样才能产生长时记忆。

根据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式,学习者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首先产生注意,通过注意来选择与当前的学习任务有关的信息,______其他无关刺激,同时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的原有知识。

新输入的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后,学习者找出新信息中所包含的各种内在联系,并与激活的原有的信息相联系。

最后,被理解了的新知识进入长时记忆中储存起来。

在特定的条件下,学习者激活、提取有关信息,通过外显的反应作用于环境。

简而言之,新信息被学习者注意后,进入短时记忆,同时激活的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也进入短时记忆。

新旧信息相互作用,产生新的意义并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或者产生外显的反应。

(分数:

10.00)

(1).本文所说的短时记忆指的是:

∙A.容量有限的记忆

∙B.被稍加注意后保存的记忆

∙C.储存时间很短的记忆

∙D.侧重于功能方面的记忆

(分数:

2.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由“短时记忆是指信息被稍加注意而在头脑中保持很短的一段时间的记忆”可知,短时记忆侧重于储存时间,是指储存时间很短的记忆。

C项正确。

(2).上文第二段中关于“长时记忆”,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A.保持时间长的记忆

∙B.需经长时间复述才能产生的记忆

∙C.长时记忆的信息容量大

∙D.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大脑加工处理后产生的记忆

(分数:

2.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B项与原文“一般而言,只有经过复述,并了解信息之间的意义与联系,这样才能产生长时记忆”不符,故当选。

(3).最后一段______处恰当的措辞是:

∙A.忽视

∙B.隔离

∙C.阻断

∙D.对抗

(分数:

2.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式是一个思维过程,对思维活动来说,用“忽视”比较准确。

故本题选A。

(4).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工作记忆是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中介

∙B.学习是通过一系列内在心理动作对外在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人们可以对这个过程进行编程

∙C.只要通过复述,短时记忆就可以转为长时记忆

∙D.长时记忆中的知识储备,对于学习新知识不造成影响

(分数:

2.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B项“人们可以对这个过程进行编程”无中生有,排除。

C项与“一般而言,只有经过复述,并了解信息之间的意义与联系,这样才能产生长时记忆”不符,排除。

D项“不造成影响”表述错误,学习新知识时,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会被激活,并与新信息相互作用。

A项可由短文第3段“新输入……储存起来”得出。

本题答案为A。

(5).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可以用于探究人类学习的过程

∙B.注意是学习活动的基础

∙C.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和经过短时记忆获得的信息相互作用可以产生新的意义

∙D.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主要区别在于记忆容量方面

(分数:

2.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主要区别在于储存时间长短,而非记忆容量。

D项表述不正确,当选。

六、{{B}}第三部分判断推理{{/B}}(总题数:

0,分数:

0.00)

七、{{B}}图形推理{{/B}}(总题数:

5,分数:

10.00)

11.

A.B.C.D.

(分数:

2.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从每行来看,先看外部圆弧长度,后两个图形之和等于第一个图形;再看内部线段数量,后两个图形之和等于第一个图形。

或者从每列来看,前两个图形内部线段与外部圆弧的交点数之和等于第三个图形。

应选择B。

12.

A.B.C.D.

(分数:

2.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每行前两个图形叠加得到第三个图形,规律为自圈+白圈=黑圈,白圈+空白=白圈,黑圈+空白=黑圈,由此可知B项正确。

13.

A.B.C.D.

(分数:

2.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题干第一个图形非常简单,与其他图形差异较大,排除数量类考点,考虑图形的整体特征,发现题干图形均含有三角形,选项中只有C符合。

14.

A.B.C.D.

(分数:

2.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图形中的外层四边形顺时针旋转45°、中间四边形顺时针旋转90°、内部四边形逆时针旋转45°,得到后一个图形,由此应选择A。

15.

A.B.C.D.

(分数:

2.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题干图形均含有竖直对称轴,选项中只有B符合。

八、{{B}}逻辑判断{{/B}}(总题数:

10,分数:

10.00)

16.随着女性教育水平和工作薪酬的不断提高,“家庭煮夫”的数量正与日俱增,有学者据此推测,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聪明女性“下嫁”给条件不如自己的普通男性,而这一趋势很有可能会逐渐扭转传统的“夫唱妇随式”家庭模式。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学者的推测?

∙A.教育水平不是决定家庭模式的唯一因素

∙B.聪明女性未必能够获得很高的工作薪金

∙C.传统的家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D.家庭模式不是由男女双方的教育水平和经济条件决定的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题干中学者的预测是未来会有更多的聪明女性“下嫁”给条件不如自己的普通男性,而这一趋势很有可能扭转传统的“夫唱妇随式”的家庭模式。

A项只提到了题干中的一个方面,和结论没有直接联系;C项说明传统的家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则需要转变为新的模式,支持了题干推测;B、D两项削弱了题干结论。

故答案选C。

17.辩论赛的主办方决定,除非是来自法学院的大二学生,否则不能取得参赛资格。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说明主办方上述决定没有得到贯彻?

Ⅰ.黄芳是来自法学院的大二学生,没有取得参赛资格

Ⅱ.李磊是来自经济学院的学生,取得了参赛资格

Ⅲ.刘飞不是大二学生,取得了参赛资格

∙A.仅Ⅰ和Ⅱ

∙B.仅Ⅱ和Ⅲ

∙C.仅Ⅰ和Ⅲ

∙D.Ⅰ、Ⅱ和Ⅲ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主办方的决定可改写成“只有来自法学院大二的学生,才能取得参赛资格”。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在“前件为假而后件为真”的情况下为假。

Ⅱ和Ⅲ都是由否定的前件和肯定的后件组成,说明主办方的决定没有得到贯彻;Ⅰ肯定了前件,并没有违反主办方的决定。

故答案选B。

18.甲、乙、丙三人在电脑游戏中遇到10个关卡,每个关卡都有“左”、“右”两个通道,选择正确得10分,选择不正确得零分,满分共100分。

他们的游戏结果如下:

l

2

3

4

5

6

7

8

9

10

游戏结束后,三个人都得了70分,由此可以推出,1~10个关卡的正确通道是:

∙A.左、左、右、左、右、右、右、右、右、左

∙B.左、左、右、右、右、右、右、右、右、左

∙C.左、左、右、右、右、左、右、左、右、左

∙D.左、左、右、右、右、右、右、左、右、左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三个人的满分加起来是300,三个人的总得分是210,答对率超过了2/3,故每列中至少有2个是对的,所以每道题都选择有重复的为正确的。

19.一位研究人员希望了解他所在社区的人们喜欢的纯牛奶是伊利还是蒙牛。

他找了些喜欢纯牛奶的人,要他们通过品尝指出喜好。

杯子上不贴签,以免商标引发明显的偏见,于是将伊利的杯子标志为“M”,将蒙牛的杯子标志为“Q”,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人更喜欢蒙牛的牛奶,而非伊利牛奶。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可能削弱上述论证的结论?

∙A.参加者受到了一定的暗示,觉得自己的回答会被认真对待

∙B.参加实验者中很多人都没有同时喝过这两种牛奶,甚至其中30%的参加实验者只喝过其中一种牛奶

∙C.多数参加者对于伊利牛奶和蒙牛牛奶的市场占有情况是了解的,并且经过研究证明,他们普遍有一种同情弱者的心态

∙D.在对参加实验的人所进行的另外一个对照实验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结果:

这些实验中的大部分更喜欢英文字母Q,而不大喜欢M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题干通过实验得出“更多的人喜欢蒙牛而不是伊利”的结论,D项指出实验结果是由于参加者更多地喜欢英文字母Q,而不是因为真正地喜欢蒙牛的牛奶,即实验结论另有他因,从而削弱了题干结论。

A、B两项加强了结论的可靠性;由于参加者不知道哪个是伊利,C项也不能削弱;故答案选D。

20.尽管家长、老师都大力宣扬体育运动能有效改善孩子的健康情况,但是他们还是会把运动和学业对立起来,认为孩子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业上,以提高学习成绩。

而有专家表示,运动时间越多的孩子,学习成绩越高,建议家长、老师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运动。

以下哪个选项如果为真。

则最能削弱专家的推论?

∙A.体育运动能让孩子在上课精神更集中,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B.家长、老师倾向于让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有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

∙C.体育锻炼能促进脑细胞之间建立新的联结,从而提高思维反应速度

∙D.身体健康的孩子比不健康的孩子更能获得老师的关心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专家的结论为:

运动时间越多的孩子学习成绩越高。

B项如果为真则说明专家的推论是因果倒置,有力地削弱了专家观点;A、C两项支持了专家观点;D项属于无关项。

故答案选B。

21.一项涉及7.7万余名患者的研究发现,阿司匹林的防癌效果可在3~5年内显现。

每日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3年后可降低患癌几率大约四分之一。

服用阿司匹林的研究对象中,平均每年每千人报告9例癌症,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年发病率是12‰。

可见,每日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具有防癌效果。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论证?

∙A.一些医生推荐患者日常服用阿司匹林以预防心脏病和中风

∙B.研究显示,阿司匹林与降低罹患某些癌症风险存在关联,尤其是肠癌

∙C.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产生严重副作用,譬如内出血、溃疡、肾衰竭等

∙D.研究发现,日常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5年,降低癌症死亡率15%;如果服用时间超过5年,癌症死亡率降低37%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题干通过调查得出结论:

每日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具有防癌效果。

A项预防心脏病和中风、C项副作用都与题干论证无关;B项加强了题干结论;D项降低癌症死亡率即治疗癌症,与防癌无关。

故答案选B。

22.2013年7月16日,美国“棱镜门”事件揭秘者斯诺登正式向俄罗斯提出避难申请。

美国一直在追捕斯诺登,如果俄罗斯接受斯诺登的申请,必将导致俄美两国关系恶化。

但俄罗斯国内乃至世界各国有很高呼声认为斯诺登是全球民众权利的捍卫者,如果拒绝他的申请,俄罗斯在道义上和国家尊严方面都会受损。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以下哪项陈述一定为真?

∙A.俄罗斯不希望斯诺登事件损害俄美两国关系

∙B.俄罗斯不会将斯诺登交给美国,而可能将他送往第三国

∙C.如果接受斯诺登的避难申请,俄罗斯在道义上或国家尊严方面就不会受损

∙D.如果俄罗斯不想使俄美两国关系恶化,它在道义上和国家尊严方面就会受损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题干包括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1)接受斯诺登的申请→俄美两国关系恶化;

(2)拒绝斯诺登的申请→俄罗斯在道义上和国家尊严方面都会受损。

对于俄罗斯而言,或者接受斯诺登的申请或者拒绝斯诺登的申请,因此,或者会使两国关系恶化或者在道义上和国家尊严方面都会受损,即如果不使两国关系恶化,则在道义上和国家尊严方面都会受损。

故答案选D。

23.绝大部分优秀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绝大部分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过好成绩,而所有在比赛中取得过好成绩的运动员都是训练刻苦的。

以下哪项陈述可以从上面的陈述中适当地推出?

∙A.大部分训练刻苦的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B.某些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运动员是训练刻苦的

∙C.所有优秀的运动员都是训练刻苦的

∙D.某些不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过好成绩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绝大部分优秀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绝大部分优秀运动员→比赛中取得过好成绩,所有在比赛中取得过好成绩的运动员→训练刻苦,可得绝大部分优秀运动员→训练刻苦,则可推出某些优秀的运动员,既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训练刻苦,B项正确;某些不能推出大部分,大部分不能推出所有,A项和C项不能推出;D项明显不能推出。

故答案选B。

24.百花山公园是市内最大的市民免费公园,园内种植着奇花异卉以及品种繁多的特色树种。

其中,有花植物占大多数。

由于地处温带,园内的阔叶树种超过了半数,各种珍稀树种也超过了一般树种。

一到春夏之交,鲜花满园;秋收季节,果满枝头。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园内珍稀阔叶树种超过了一般非阔叶树种

∙B.园内阔叶有花植物超过了非阔叶无花植物

∙C.园内珍稀挂果树种超过了不挂果的一般树种

∙D.园内珍稀有花树种超过了半数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由题意得:

①阔叶树种(珍稀阔叶树种+一般阔叶树种)>非阔叶树种(珍稀非阔叶树种+一般非阔叶树种);②珍稀树种(珍稀阔叶树种+珍稀非阔叶树种)>一般树种(一般阔叶树种+一般非阔叶树种)。

①+②消去同类项得:

珍稀阔叶树种>一般非阔叶树种,A项正确;B项不能推出,题干已知阔叶树种超过半数,不代表阔叶植物超过了半数;由题干无法得知挂果树种和有花树种的数量,C、D两项无法推出。

故答案选A。

25.公司派三位年轻的工作人员乘动车到南方出差,他们三人恰好坐在一排。

坐在24岁右边的两人中至少有一个人是20岁,坐在20岁左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