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五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辽宁省五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五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五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年级化学科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O-16Na-23S-32Cl—35.5Ag—108
Ⅰ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化学知识无处不在。
下列与古诗文记载对应的化学知识或原理不正确的是()
选项
古诗文记载
化学知识或原理
A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B
《石炭行》“投泥泼水愈光明”
与煤的气化原理相似
C
《宝货辨疑》“金遇铅则碎,和银者性柔和铜者性硬”
铜金合金硬度大于各成分单质的硬度
D
《寄题龚立道农隐堂》“人生请治田,种秫多酿酒”
淀粉通过水解反应直接得到酒精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紫烟”属于气溶胶,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
B.《石炭行》“投泥泼水愈光明”,包含的化学知识是:
在高温下,把水滴到炭火上,得到两种可燃性气体,与煤的气化原理相似,故B正确;
C.《宝货辨疑》“金遇铅则碎,和银者性柔和铜者性硬”,说明金的硬度小于铅的硬度、与银的硬度相当、大于铜的硬度,与铜金合金硬度大于各成分单质的硬度原理一样,故C正确;
D.淀粉在相关酶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再在酵母菌无氧呼吸作用下生成酒精,因此淀粉通过水解反应不能直接得到酒精,故D错误;
答案选D。
2.“新冠病毒”疫情让人们再次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
下列有关抗疫物资的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碘酊中质量数为127的碘原子:
I
B.供氧剂中过氧化钙(CaO2)的电子式:
C.84消毒液中次氯酸钠的电离方程式NaClO
Na++ClO-
D.口罩“熔喷层”原料中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碘酊中质量数为127的碘原子:
I,故A错误;
B.供氧剂中过氧化钙(CaO2)的电子式:
,故B正确;
C.次氯酸钠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ClO=Na++ClO-,故C错误;
D.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
,故D错误;
答案选B。
3.港珠澳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高达120年,主要的防腐方法有:
①钢梁上安装铝片;②使用高性能富锌(富含锌粉)底漆;③使用高附着性防腐涂料;④预留钢铁腐蚀量。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防腐涂料可以防水、隔离O2,降低吸氧腐蚀速率
B.防腐过程中铝和锌均作为牺牲阳极,失去电子
C.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的负极反应式为:
Fe-3e-=Fe3+
D.方法①②③只能减缓钢铁腐蚀,未能完全消除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大桥是铁的合金材料,表面接触空气,水蒸气,易形成原电池,防腐涂料可以防水、隔离O2,降低吸氧腐蚀速率,故A正确;
B.铝和锌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铁,故铁腐蚀过程中铝和锌均作为牺牲阳极,失去电子,保护了铁,故B正确;
C.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铁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
:
Fe-2e-=Fe2+,故C错误;
D.铁的生锈发生的是电化学腐蚀,方法①②③只能减缓钢铁腐蚀,不能完全消除铁的腐蚀,故D正确;
答案选C。
4.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
e>f>g>hB.与x形成简单化合物的沸点:
y>z>d
C.y、z、d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大小顺序不一致D.e、f、g、h四种元素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之间均能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a位于第一周期,为H元素;b、c、d位于第二周期,b为C,c为N,d为O元素;e、f、g、h位于第三周期,则e为Na,f为Al,g为s,h为Cl元素,据此结合元素周期律、元素化合物知识解答。
【详解】A.根据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分析,离子半径关系为S2->Cl->Na+>Al3+,A错误;
B.三种物质分别为甲烷,氨气和水,因为氨气和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沸点高,沸点顺序为H2O>NH3>CH4,B错误;
C.碳氮氧的电负性依次增加,但是氮元素为半满结构,第一电离能大于碳,故第一电离能顺序为氮>碳>氧,二者大小顺序不一致,C正确;
D.e、f、g、h四种元素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铝、硫酸、高氯酸,氢氧化铝和其他三种都能反应,但硫酸和高氯酸不能相互反应,D错误;
故选C。
5.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制备并收集乙酸乙酯
B.证明氯化银溶解度大于硫化银
C.验证溴乙烷的消去产物是乙烯
D.推断S、C、Si的非金属性强弱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制取乙酸乙酯需要用浓硫酸做催化剂,故不选A;
B、1mL0.1mol/L的AgNO3溶液滴加几滴0.1mol/L的NaCl溶液生成白色沉淀AgCl,AgNO3有剩余,再滴加几滴0.1mol/L的Na2S,AgNO3与Na2S反应生成Ag2S沉淀,所以不能证明氯化银溶解度大于硫化银,故不选B;
C、乙烯、乙醇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该装置不能验证溴乙烷的消去产物是乙烯,故不选C;
D、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证明非金属性S>C,二氧化碳与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沉淀,证明非金属性C>Si,故选D。
6.以TiO2为催化剂的光热化学循环分解CO2反应为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了一个新途径,该反应的机理及各分子化学键完全断裂时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①中钛氧键断裂会释放能量
B.该反应中,光能和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C.使用TiO2作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焓变,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D.CO2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2(g)=2CO(g)+O2(g)ΔH=+30kJ/mol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过程①中钛氧键断裂会吸收能量,故A错误;
B.根据图示,该反应中,光能和热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正确;
C.催化剂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催化剂不能降低反应的焓变,故C错误;
D.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键能=焓变,CO2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2(g)=2CO(g)+O2(g)ΔH=1598×2-1072×2-496=+556kJ/mol,故D错误。
7.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根据NaHCO3溶解度比NaCl、Na2CO3、NH4HCO3、NH4Cl都小的性质,运用CO2+NH3+H2O+NaCl=NaHCO3↓+NH4Cl的反应原理制备纯碱.下面是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气体是NH3,B气体是CO2
B.把纯碱及第Ⅲ步得到的晶体与某些固体酸性物质(如酒石酸)混合可制得发酵粉
C.纯碱可广泛地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纺织等工业中
D.第Ⅳ步操作是将晶体溶于水后加热、蒸发、结晶
【答案】D
【解析】
【分析】
A.依据侯德榜制碱的原理是,向氨化的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析出碳酸氢钠,加热反应制备;
B.发酵粉是一种复合添加剂,主要用作面制品和膨化食品的生产,发酵粉中含有许多物质,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和酒石酸,通常是碳酸盐和固态酸的化合物;
C.依据纯碱的用途分析判断;
D.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得到碳酸钠。
【详解】A.依据侯德榜制碱的原理是,向氨化的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析出碳酸氢钠,加热反应制备,则食盐A为氨气,B为二氧化碳,故A项正确;
B.纯碱及第Ⅲ步得到的晶体为碳酸氢钠晶体,它与某些固体酸性物质(如酒石酸)混合可制得发酵粉,故B项正确;
C.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用途广泛,是玻璃、肥皂、洗涤剂、纺织、制革、香料、染料、药品等的重要原料,故C项正确;
D.第Ⅳ步操作是将晶体碳酸氢钠直接加热分解得到碳酸钠固体,故D项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本题是模拟侯德榜制碱法的流程图,需要注意的是原料中氨气与二氧化碳的加入顺序,而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若先通入二氧化碳,原子利用率不高,纯碱产量低;而氨气极易溶于水,故应先加入氨气,再加入二氧化碳,所以本题中A项正确。
8.最近我国科学家研制一种具有潜力的纳米电子学材料——石墨炔,图中丁为它的结构片段。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分子中的6个溴原子位于同一平面上
B.丙的二氯代物有2种
C.丙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石墨炔和C60是碳的同素异形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苯环为平面型结构,故甲中6个溴原子位于同一平面上,A项正确;
B.丙分子中只有6个碳碳三键端碳上有氢原子可被氯原子取代,且这6个氢等效,类比苯环上二氯代物有3种结构,可知丙的二氯代物有3种,故B错误;
C.丙中碳碳三键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项正确;
D.石墨炔和C60均是碳元素构成的单质,故两者互为同素异形体,D项正确。
本题选B。
9.某电镀污泥含有碲化亚铜(Cu2Te)、三氧化二铬(Cr2O3)以及少量金等,某小组设计如下资源综合利用的方案:
已知:
碲和硫位于同主族,煅烧时Cu2Te发生的反应为Cu2Te+2O2
2CuO+TeO2,滤渣中TeO2溶于稀硫酸发生的反应为TeO2+H2SO4=TeOSO4+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温”灼烧电镀污泥时铜碲和铬元素都被氧化
B.酸化Na2CrO4溶液时可用浓盐酸
C.上述流程可以回收的金属单质有金和铜
D.滤液3可以循环利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该题为工艺流程图选择题型。
结合流程图和已知条件分析:
电镀污泥含有碲化亚铜(Cu2Te)、三氧化二铬(Cr2O3)以及少量金,在高温煅烧后的烧渣(Na2CrO4、金单质、CuO和TeO2)加水后可以得到铬酸钠溶液和滤渣(金单质、CuO和TeO2),滤渣加入稀硫酸后,TeO2和稀硫酸反应TeO2+H2SO4=TeOSO4+H2O,CuO与稀硫酸反应,固体1为金,最终滤液1中应主要含有TeOSO4和CuSO4,继续电解滤液1,Cu2+放电得到铜单质,滤液2中TeOSO4与二氧化硫反应得到粗碲。
【详解】A.电镀污泥含有碲化亚铜(Cu2Te)、三氧化二铬(Cr2O3)以及少量金,高温煅烧后产物为Na2CrO4、金单质、CuO和TeO2,分析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铜元素由+1价升至+2价,被氧化,碲元素由-2价升至+4价,被氧化,铬元素由+3价升至+6价,被氧化,故A正确。
B.酸化Na2CrO4溶液的目的是将Na2CrO4转化成Na2Cr2O7,Na2Cr2O7具有强氧化性,可与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使用浓盐酸酸化,故B错误。
C.上述流程中,金单质一直未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固体1为金单质;电解滤液1,Cu2+放电得到铜单质,沉积固体2为铜单质,故C正确。
D.电解滤液1时发生反应2CuSO4+2H2O
2Cu+O2↑+2H2SO4,生成的硫酸进入溶液2,同时溶液2中还有TeOSO4,通入二氧化硫发生3H2O+TeOSO4+2SO2=Te+3H2SO4,滤液3中主要有硫酸,酸化Na2CrO4溶液和滤渣处理时都用到了硫酸,所以可以循环利用,故D正确。
综合以上分析,该题答案为B。
【点睛】注意分析流程类选择题时,会出现我们不了解的反应及过程,所以要结合框图和已知条件综合分析。
10.在某种光电池中,当光照在表面涂有氯化银的银片上时,发生反应:
AgCl(s)
Ag(s)+Cl(AgCl)[Cl(AgCl)表示生成的氯原子吸附在氯化银表面],接着发生反应:
Cl(AgCl)+e-=Cl-(aq)+AgCl(s)。
如图为用该光电池电解尿素[CO(NH2)2]的碱性溶液制氢的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光电池工作时,Ag极为电流流出极,发生氧化反应
B.制氢装置溶液中K+移向A极
C.光电池工作时,Ag电极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
D.制氢装置工作时,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NH2)2+8OH-−6e-=CO32-+6H2O+N2↑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左边装置为原电池,右边装置为电解池,原电池中当光照在表面涂有氯化银的银片上时,发生反应:
AgCl(s)
Ag(s)+Cl(AgCl),接着发生反应:
Cl(AgCl)+e-=Cl-(aq)+AgCl(s),银上的电极反应为AgCl(s)+e-═Ag(s)+Cl-,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银作正极、铂作负极,结合原电池原理和电解池原理分析解答。
【详解】A.得电子的电极发生还原反应,左侧Ag电极上得电子作正极、Pt作负极,则Ag电极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
B.左侧Ag电极上得电子作正极、Pt作负极,则连接Ag的电极为阳极、连接Pt的电极为阴极,制取氢气装置溶液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所以K+移向B电极,故B错误;
C.光电池工作时,Ag电极上AgCl得电子生成Ag,电极反应式为AgCl(s)+e-═Ag(s)+Cl-,故C错误;
D.制取氢气装置工作时,A电极为阳极,尿素失电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氮气、水,电极反应式为CO(NH2)2+8OH--6e-═CO32-+N2↑+6H2O,故D正确;
故选:
D。
【点睛】正确判断原电池
正负极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的难点为CD,C可以根据银电极的两个反应分析得到,D中要注意电解质溶液的碱性对产物的影响。
二、选择题:
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一种核素没有中子,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d是由Y元素与Z元素组成的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常见化合物。
a、b、c均是由W、X、Y中的两种组成的二元化合物,m为Y元素的单质,25℃0.1mol·L-1的e水溶液pH=13,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均能形成分子晶体且键角:
b>c
B.元素的非金属性:
Y>X>W
C.Z的单质着火时可用b作灭火剂
D.阴离子的还原性:
Y>W
【答案】AB
【解析】
【分析】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的一种核素没有中子,则W是H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则Y核外电子排布是2、6,Y为O元素;d是Y与Z能形成的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常见化合物,该化合物是Na2O2,则Z为Na元素;a、b、c均是由W、X、Y中的两种组成的二元化合物,m是O2,a与O2反应产生的两种二元化合物都可以与Na2O2反应,则a是CH4,X元素是C元素,b、c中一种是H2O、一种是CO2。
H2O与Na2O2反应产生NaOH、O2;CO2与Na2O2反应产生Na2CO3、O2。
由于25℃0.1mol·L-1的e水溶液pH=13,则e是一元强碱,所以e是NaOH,f是Na2CO3,则c是H2O,b是CO2,然后结构物质性质及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W是H,X是C,Y是O,Z是Na元素。
a是CH4,b是CO2,c是H2O,d是Na2O2,e是NaOH,f是Na2CO3,m是O2。
A.b是CO2,c是H2O,二者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晶体,CO2分子呈直线形,键角是180°;H2O是V形分子,键角是104.3°,所以键角:
b>c,A正确;
B.W是H,X是C,Y是O,元素的非金属性:
O>C>H,即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
Y>X>W,B正确;
C.Na着火燃烧产生Na2O2能够与CO2发生反应产生O2,O2是Na燃烧助燃剂,因此Na着火不能使用CO2作灭火剂,应该使用干沙或土灭火,C错误;
D.W是H,Y是O,H-还原性很强,而O2-还原性较弱,故阴离子的还原性:
W>Y,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B。
12.某同学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对FeCl3水解平衡的影响,实验方案如下:
配制50mL0.001mol/LFeCl3溶液、50mL对照组溶液x,向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1滴1mol/LHCl溶液、1滴1mol/LNaOH溶液,测得溶液p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依据M点对应的pH,说明Fe3+发生了水解反应
B.对照组溶液x的组成可能是0.003mol/LKCl
C.依据曲线c和d说明Fe3+水解平衡发生了移动
D.通过仪器检测体系浑浊度的变化,可表征水解平衡移动的方向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FeCl3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原因是氯化铁是强酸弱碱盐,Fe3+在溶液中发生了水解,故A正确;
B、对照组溶液X加碱后溶液的pH的变化程度比加酸后的pH的变化程度大,而若对照组溶液x的组成是0.003mol/LKCl,则加酸和加碱后溶液的pH的变化应呈现轴对称的关系,所以该溶液不是0.003mol/LKCl,故B错误;
C、在FeCl3溶液中加碱、加酸后,溶液的pH的变化均比对照组溶液x的变化小,因为加酸或加碱均引起了Fe3+水解平衡的移动,故溶液的pH的变化比较缓和,故C正确;
D、FeCl3溶液水解出氢氧化铁,故溶液的浑浊程度变大,则水解被促进,否则被抑制,故D正确;
故选B。
13.从米曲霉中分离出的曲酸是一种新型添加剂,具有抗氧化性(保护其他物质不被空气氧化),在化妆、医药、食品、农业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曲酸和脱氧曲酸都具有抗菌抗癌作用,其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二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曲酸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B.都能发生酯化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C.与脱氧曲酸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芳香族化合物有4种(不考虑—O—O—键)
D.曲酸和脱氧曲酸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A.该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羰基,二者均为平面结构,与碳碳双键直接相连的原子可能共平面,则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故A错误;
B.二者都含有羟基,可发生酯化反应;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故B正确;
C.脱氧曲酸中含3个双键、1个环,不饱和度为4,共6个C,分子式为C6H6O3,其脱氧曲酸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芳香族化合物的苯环上连接3个-OH,共3种,故C错误;
D.曲酸和脱氧曲酸均含碳碳双键、-OH,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正确;
故选AC。
14.下图为一定条件下采用多孔惰性电极的储氢电池充电装置(忽略其他有机物)。
已知储氢装置的电流效率
1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η=75%,则参加反应的苯为0.8mol
B.过程中通过C—H键断裂实现氢
储存
C.采用多孔电极增大了接触面积,可降低电池能量损失
D.生成目标产物的电极反应式为:
C6H6+6e-+6H+=C6H12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根据图示,苯加氢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环己烷,装置中右侧电极为阴极,左侧电极为阳极,根据放电顺序,左侧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生成1.6molO2失去电子物质的量为6.4mol,根据阴、阳极得失电子总数相等,阴极得到电子总数为6.4mol,若η=75%,则生成苯消耗的电子数为6.4mol
75%=4.8mol,苯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6e-+6H+=
,参加反应的苯的物质的量为n(
)=4.8mol
6=0.8mol,A项正确;
B.该过程中苯被还原为环己烷,C-H键没有断裂,形成新的C-H键,B项错误;
C.采用多孔电极增大了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可降低电池能量损失,C项正确;
D.储氢是将苯转化为环己烷,电极反应式为C6H6+6e-+6H+=C6H12,D项正确;
答案选B。
15.草酸(H2C2O4)是一种二元弱酸。
常温下向H2C2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混合溶液里lgX[X表
或
]随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直线I中X表示的是
B.草酸的电离常数Ka2的数量级为10-5
C.1.22)>c(C2O
)>c(H2C2O4)
D.c(Na+)=c(HC2O
)+2c(C2O
)对应pH=7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二元弱酸草酸的
>
,当lgX=0时,pH=-lgc(H+)=-lgK,pH1=1.22K2=10-4.19,所以直线I中X表示的是
,A正确,不符合题意;
B.pH=0时,lg
=lgK2=-4.19,草酸的电离常数Ka2的数量级为10-5,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设pH=a,c(H+)=10-a,
,当
<
时,
<1,即a-4.19<0,解得:
a<4.19;
,即
=102a-5.41,当
>
时,102a-5.41>1即2a-5.41>0,解得a>2.705,所以
>
>c(H2C204)对应2.705D.电荷守恒:
c(Na+)+c(H+)=
+2
+c(OH-),当c(HC2O
)+2c(C2O
)时,c(H+)=c(OH-),对应pH=7,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Ⅱ卷
三、非选择题:
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过氧化氢法制备亚氯酸钠(NaClO2)的流程如图1:
已知:
①NaClO2常温下稳定,潮湿的NaClO2加热到130℃分解。
②ClO2气体在碱性溶液中会转化为ClO
和ClO
。
(1)制备Cl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取1L废液,蒸发结晶,测定不同蒸发量下,残留液中各离子的浓度如图2,则析出的晶体为_______(填化学式)。
(3)吸收时的主要反应为2ClO2+H2O2+2NaOH=2NaClO2+O2+2H2O。
①吸收时,需控制反应温度为3℃,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
②温度过高,产品的纯度会降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
(4)从NaClO2溶液获得产品的可行措施有_______(填序号)。
a.减压蒸发b.溶液雾状喷出干燥c.300℃热空气烘干
(5)准确称取所得亚氯酸钠样品mg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碘化钾晶体,再滴入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已知ClO
+4I-+4H+=2H2O+2I2+Cl-)。
取所得混合液的1/10于锥形瓶中,加几滴淀粉溶液,用cmol•L-lNa2S2O3标准液滴定,重复3次,测得平均消耗标准液VmL(已知I2+2S2O
=2I-+S4O
),该样品中NaClO2的纯度为_______(用含m、c、V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
(1).2NaClO3+H2O2+H2SO4=2ClO2↑+O2↑+Na2SO4+2H2O
(2).Na2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