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3858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

【单元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学习内容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即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本单元认识图形是其中“图形与几何”的部分,主要有“认识角”、“长方形与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欣赏与设计”等四个主题。

下面将分别从这四个主题来具体设计教学,预计总共用4个课时。

(注:

本教学设计只设计教材上基础知识的内容,其余巩固和练习等内容不在本教学设计之内)

课时一:

认识角——对角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而通过对“角”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因而,本课时是为后面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奠定基础的。

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及方法策略】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来看,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实物,如玩具积木、礼物盒等,为学生提供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空间和平台。

就学习动机而言,外部动机占据着主导地位,内部学习动机还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因此,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理奖赏、及时反馈、适度竞争等方式,以激发其学习动机;另一方面,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促使其学习动机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理念】

1.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并参与学生小组合作的探讨,了解学生情况,推动活动有序、有目的的进一步发展。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学生自由探究、自主研究、小组合作等的空间和时间。

同时,允许差异性的存在,尊重学生的个性特色和思维创新以及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清楚角的大小与角的边长无关。

2.数学思考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及分享交流的精神。

4.情感与态度

创设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于学生能够初步的认识角及其特征。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探究出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教学方法策略】

本教学主要采用实物展示、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提供自由探讨、自己动手的机会空间。

具体操作将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学预期】

能达到教学目标,但教学也是一个生成性的过程,因此,对于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要做好临时应变的准备,最终尽可能实现预期目标。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PPT课件、玩具积木、一大一小相似三角板、可活动角(学生提前自制)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师:

实物展现玩具积木,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以便引出对图形和角的初步认识。

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陪伴我们的玩具吗?

那么聪明的小朋友们能不能找出这些玩具上有哪些图形呢?

生1:

长方形

生2:

正方形

生3:

三角形

……

师:

很好,小朋友们的都很细心的观察出了这些玩具上的图形,那么,有没有小朋友告诉老师,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1:

三角形

生2:

……

师:

好的,我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都提到了一个字:

“角”,那么,什么是“角”呢?

下面,老师将给出一组图形,小朋友们来当一下小法官,判断一下它们是不是角,好吗?

(2)主题活动

1.角的判断

教师于黑板画出一组图形,如下所示:

好了,下面老师要请一些小法官,来判断一下它们是不是角。

生1:

1号不是角

生2:

2号也不是角

生3:

3号是角

生4:

4号是角

生5:

5号也是角

师:

好,小法官们都作出了自己的判断,那么其他的小法官们同意他们的判断吗?

众生:

同意……

师:

我们的小法官都具有一定的判断力了,很好。

那么,聪明的小法官们,你们能不能说一下,为什么你会作出这样的判断呢?

生1:

它有两条边

生2:

它是尖尖的

生3:

它是直直的

……

师:

不错,那为什么1号不是角呢?

生:

因为它没有连在一起

师:

那2号的两条边连在一起了啊,那为什么也不是角呢?

生:

因为它有一条边不是直的

师:

好,那为什么3、4、5号都是角呢?

生:

因为它们连在一起的,而且都是直直的

师:

我们来观察一下,角有两条直直的边,还有一个把这两个直直的边连在一起的点,我们把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

那我们怎么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角的特点呢?

生1: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生2:

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师:

好,大家都能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角的特点了,那同学们觉得哪一种的表述更准确一点呢?

生:

第2种

师:

好,既然大家都很赞成第二种说法,那我们把它记下来

板书:

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2.角的读写

师:

那我们怎么画出角呢?

首先画出一个顶点,再沿着这个顶点分别画出两条直线,来,跟着老师一起画,标出“顶点”、“边”……(画出一个锐角)

……

好了,我们画出了一个角,那么,它是不是和我们一样都有自己的名字呢?

生:

师:

好,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之前画的角上标出符号“¸1”板书:

记作:

∠1,读作:

角1

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1,读作角1,小朋友们拿出小手,一起在空中画一画,注意这个角的符号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小于符号“<”的区别:

角的符号是撇横,小于符号是撇折。

……

好了,我们现在认识了角,那聪明的小朋友们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在生活中看到的一些角呢?

生1:

三角尺

生2:

黑板

生3:

剪刀

……

师:

看来我们小朋友都很细心的啊,能发现生活中的角。

(出示PPT上的图片,展示生活中实物上存在的角)要继续发扬这种可贵的精神哦!

那小朋友们再想一想,既然角和我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那它们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有大小之分呢?

如果它有大小之分,那么它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

生1:

生2:

不知道

3.角的大小

师:

好,那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利用你们自己做的活动角,和小组的同学一起探讨一下,角是不是有大小,如果有大小,那它又和什么有关系。

希望同学们能在4分钟以内得出你们小组的结果。

(注: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要参与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下一步的教学。

同时,及时纠正方向错误的小组,指导其顺利完成探讨)

好了,有没有小组的同学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讨论的成果呢?

生1:

角有大有小

生2:

角有大小,它的大小和它的边有关

生3:

不对,角的大小和边没关系

生4:

我们赞成3的说法,角的大小应该和它的开口有关系

师:

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看法,但都认为角有大有小,但是意见不一致的地方在于它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拿着学生的活动角,由小缓慢变大,问:

它的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呢?

生:

师:

那它的边长有没有变化呢?

生:

没有

师:

那说明了什么呢?

生:

角的大小和它的边长没有关系

师:

好,角的大小和它的边长无关。

那么我们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结论是否正确,好吗?

看老师这里有一大一小两个三角板,小朋友们猜一猜这两个角哪一个要大一些呢?

(两个60度的角)

生1:

大的那个

生2:

不对,是一样的!

师:

到底谁观察得更仔细呢?

我们来看看吧。

(将两个三角板重合在一起,顶点以60度角的顶点对齐)

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

它们重合了,是一样大的!

师:

很好,那说明了什么呢?

生:

角的大小和边长无关。

师:

那刚才有小朋友说角的大小和它的张口有关,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拿出你们的手臂,伸直,然后逐渐弯曲,这里是不是就会出现一个角啊?

而且角的大小还在变化。

那么,有没有小朋友告诉大家,是怎么变的呢?

生:

变小了

师:

为什么你说变小了呢?

生:

因为我的手臂之间的张口也变小了

师:

很好,善于观察。

其他小朋友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

同意

师:

那好,哪位小朋友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学的角的大小和什么无关、和什么有关呢?

生:

角的大小和它的边长无关,和它的开口大小有关。

师:

好,上课很认真的孩子。

那我们一起来记一记吧

出示PPT并板书:

角的大小和它的边长无关,和它的开口大小有关

(3)延伸活动

好了,大多数小朋友们这节课都很专心。

那老师要考一考我们聪明的孩子了:

你能找出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角吗?

请你用符号标出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PPT展示:

生1:

角2、3、5都是角。

因为它们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生2:

角2最小,角5最大,角3和角4一样大。

因为角2的张口最小,角5的张口最大,角3和角4的张口都一样,虽然角4的边要长一些,但是角的大小和边长无关。

师:

其他小朋友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生:

同意

师:

很好,这节课小朋友们都很仔细的观察并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勇敢的发表自己见解,也都掌握了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希望继续努力啊!

我们再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师生:

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角的大小和它的边长无关,角的大小和它的张口大小有关。

师:

好,下来以后,同学们把我们的数学同步练习册上46页上第5题完成了,作为今天的复习。

老师明天要看看哪位小朋友写得工整又准确。

下课。

【设计反思】

就教学手段和目标我而言,本堂课通过实物展示、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提供自由探讨、自己动手的机会空间,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探究对角的初步认识,对知识的把握较为清晰,同时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就教学理念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照顾到了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时候留下了充分的探讨时间。

就教学评价而言,在本教学过程中,注意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多角度的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评价。

总体来说达到了教学预设目标,但是,我在尽量的避免给孩子们造成大量的负担,课后的作业也很少,我不希望他们成为做题的“工具”,极不赞成“题海战术”的方法,但如果不适当的联系,就不能加深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我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

课时二:

认识角——直角、锐角和钝角及小练习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角的初步知识之后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对直角、锐角以及钝角的分辨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加上一个小练习,以使学生对所学的得到及时巩固。

【学情分析及方法策略】

见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钝角和锐角三种角,以及这三种角的大小关系。

2)复习巩固角的相关知识。

2.数学思考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并尝试解决三种角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及分享交流的精神,同时,锻炼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

体验“角”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处不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重点在于学生通过学习后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PPT课件、直角三角板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师: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关于角的初步认识,即角的特征及影响角的大小的因素。

同时简评上节课的课后作业。

好,小朋友们,我们可以把人分成小孩、青年人和中年人以及老年人,其实呢,角也有分类的。

那,它们究竟可以分成哪几类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