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复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33968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政治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政治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政治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政治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复习题及答案.docx

《政治复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复习题及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复习题及答案.docx

政治复习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

1、首次提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观点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

2、哲学是

A.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3、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是指

A.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C.无产阶级世界观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对立和斗D.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曾存在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6.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7.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

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8.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

A.投身社会实践B.认识客观规律C.加强主观努力D.制订周密计划

9.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10.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

A.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宿命论观点

1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存在性B.结构性C.运动D.客观实在性

12、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

A.唯物论B.唯心论C.二元论D.不可知论

13、否认运动,把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

A.形而上学不变论B.相对主义诡辩论C.唯心论D.庸俗进化论

14、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A.自然界B.人类社会C.精神D.实践

15、哲学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

1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联系B.发展C.对立统一规律D.矛盾分析法

1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共性和个性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有限和无限的观点

18、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19、"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辩论

2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2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

22、发展的实质是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3、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2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是否信仰上帝或菩萨B.有否高尚的理想

C.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

25、意识的本质是

A.人脑的分泌物B.人与生俱来的特性

C.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D.观念的综合

26、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B.有限性和无限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同一性和斗争性

27、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不可知论的观点

28、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30、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31、矛盾的客观性是指

A.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B.矛盾只存在于社会领域中

C.矛盾只存在于自然界中D.矛盾是客观世界在主观世界中的反映

32、矛盾的转化是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B.由坏到好的转化

C.向自己对立面的转化D.由低级向高级转化

33、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久暂B.事物变化显著不显著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D.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新的量变

34、作为辨证否定的联系环节是指

A.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B.新事物和旧事物达到合为一体

C.新事物在本质上区别于旧事物D.新事物优于旧事物

35、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B、世界万物不过是“感觉的复合”

C、认识来源于意识或精神D、人在神的启示下可以认识世界

36、质量互变规律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源泉和动力D、必然和偶然

38、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实物B具有体积和重量C运动D客观实在性

39、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A.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B.事物中消极的方面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40、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A.个人的主观努力B.社会实践C.客观物质条件D.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统一

41、否认静止,夸大运动,就会走向

A.形而上学不变论B.相对主义诡辩论C.唯心论D.庸俗进化论

42、设想有不运动的物质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不可知论的观点

43、“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

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A.矛盾普遍性原理B.运动、发展的原理C.普遍联系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

44、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45、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

4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D.既前进又倒退

4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48.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标志在于它具有

A、客观性B、矛盾性C、实践性D、社会性

49、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唯一标准在于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B、是否承认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50.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D.否认事物的联系性

51、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可知论D.认识论

52."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一种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5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54.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的内容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方面的内容是

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B.意识对物质有无反作用的问题

C.理想和现实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55.唯物主义最初的历史形态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自然唯物主义

56、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源泉和动力D、必然和偶然

57、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源泉和动力D、必然和偶然

58、作为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石的范畴

A、物质B、运动C、意识D、静止

59、对意识本质的正确描述是

A.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B.意识的内容客观是的,形式是主观的

C.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是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是

60、对物质运动和静止的正确描述是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C.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D.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6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

A.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

C.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D.事物永恒发展的原理

62、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

A合乎逻辑的B唯心论

C形而上学D诡辩论

63、最基本的实践形式

A生产实践B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C科学实验D文化创造实践

64、被恩格斯称为地球上“美丽的花朵”的是

A、物质B、意识C、运动D、实践

 

第二章

1、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活动。

这说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的

A.唯一源泉B.基础C.全部内容D.最终目的

2、实践的客体是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关系是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5、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具体性B.客观性C.终极性D.全面性

6、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对感性认识的综合B与客观事物无关的人的自由创造

C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把握D借助于抽象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7、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犯了类似

A经验论的错误B诡辩论的错误C相对主义的错误D唯理论的错误

8、认识的客体是指

A观念本身B人的意志的创造物

C自然界的存在物D实践和认识所指向的对象

9、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应的条件和范围,这表明真理具有

A相对性B阶级性C主观性D绝对性

10、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

A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检验

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逻辑证明作为补充手段

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

11、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2、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在于

  A.它是否有用B.是否能被大多数人接受

  C.是否符合客观实际D.是否清楚明白  

13、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A伟人之言B吾人之心C众人意见D社会实践  

14、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5、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

A.投身社会实践B.认识客观规律C.加强主观努力D.制订周密计划

16、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改造和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满足和被满足的价值关系D.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17、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A.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象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C.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D.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

1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联系的观点B、矛盾的观点C、唯物论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19、哲学史上有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长期争论不休,对它们的正确评价是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的

C.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D.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20、判断对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

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已经过多次反复

D.对该事物的理性认识是否已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

21、经验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犯了

A.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    D.类似实用主义的错误

22、把真理归结为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观点,其性质是

A.唯物主义的 B.唯心主义的C.主观唯心主义的 D.历史唯物主义的

23、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2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25、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26、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27、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28、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否认物质的决定性     D.夸大物质的决定性

29、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A.真理变成现实B.谬误转化为真理

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30、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31、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B.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D.真象是真实的,假象是虚假的

32、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3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演员在舞台上表演B.警察在街上巡逻

C.农民在田里插秧D.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

34、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

35、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人的

A.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B.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C.一般价值和特殊价值D.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36、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

A.摆脱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B.按照预想的目的进行改造世界的活动

C.不受别人约束的自主活动D.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37、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

这说明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38、概念、判断、推理是   

  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C.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39、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

这犯了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教条主义的错误 D.经验主义的错误

40、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

 

第三章

1、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D.是否承认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D.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3、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B.政治思想、管理学、语言学

C.哲学、艺术、环境科学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4、按社会意识构成的高低层次,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B.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C.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D.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5、社会意识产生的最切近的基础是

A.人类的社会实践B.人的意识C.社会存在D.人的大脑

6、下列各项中揭示社会意识本质的是

A.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B.它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C.它是人类大脑的一种活动过程D.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7、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范畴是标志

A.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政治活动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

B.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建新的社会制度能力的范畴

C.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

D.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外部物质世界能力的范畴

8、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A.仓储设备B.生产工具C.劳动对象的容器D.能源和信息系统

9、生产力中的劳动者是指

 A.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B.从事体力劳动的人

 C.从事脑力劳动的人 D.经济上不占统治地位的人

10、自然科学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

A.实体性因素B.渗透性因素C.准备性因素D.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11、在生产力的要素系统中,其中最活跃、占有最主导地位的要素是

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科学技术

12、生产关系是反映

 A.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B.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

C.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D.人与生产力之间关系的范畴

13、人类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

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政治关系        B.思想关系C.生产关系       D.家庭关系

14、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型。

这两大类型是

 A.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公有制

 B.个体生产的所有制和社会化生产的所有制

 C.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

 D.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15、下列生产关系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产品的分配形式B.产品的交换形式

C.产品的消费形式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16、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

 A.劳动产品的分配是否合理B.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C.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D.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17、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思想文化B.人口因素C.政治制度D.生产方式

18、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 

 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

  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是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的

  D.上层建筑中的任何部分的性质都是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的

19、从职能上看,国家区别于无阶级社会的社会管理机关的特点是

A.保卫社会秩序的安定B.保障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

C.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D.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20、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属于

 A.国体问题         B.政体问题 C.行政问题          D.法律问题

21、国家政权主要代表

 A.剥削阶级的利益B.劳动人民的利益C.统治阶级的利益D.先进阶级的利益

22、社会发生阶级分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一部分人用暴力掠夺另一部分人的财产B.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的私有制

 C.人们私有观念的形成和发展D.脑力劳动者占有体力劳动者的劳动产品

23、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本质是

A.管理社会各项公共事务的机关B.调节社会各种民事纠纷的机关

C.统治阶段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D.保卫国家的独立和领土主权的组织

24、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思想之所以处于统治地位,其根本原因是他们

 A.掌握了宣传机器B.代表了历史发展方向

 C.人才众多,力量强大D.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

25、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

A.先进生产关系和落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之间的矛盾

26、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B.社会分配的原则

C.社会风气的状况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7、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B.改革开放C.科学技术革命D.社会基本矛盾

28、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

A.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B.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根源

29、马克思主义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