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31.13KB ,
资源ID:113339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3339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政治复习题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政治复习题及答案.docx

1、政治复习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1、 首次提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观点的是 A. 辩证唯物主义 B. 朴素唯物主义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 庸俗唯物主义 2、哲学是 A.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3、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是指 A.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C.无产阶级世界观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对立和斗 D.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十九世

2、纪德国古典哲学 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曾存在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6.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7.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这种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8.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 A.投身社会实践 B.认识客观规律 C.加强主观努力 D.制订周密计划9.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A

3、.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10.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 A.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法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宿命论观点1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存在性 B结构性 C运动 D客观实在性12、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 A唯物论 B唯心论 C二元论 D不可知论13、否认运动,把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 A形而上学不变论 B相对主义诡辩论C唯心论 D庸俗进化论14、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A自然界 B人类社会 C精神 D实践15、哲学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4、问题 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1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联系 B发展 C对立统一规律 D矛盾分析法1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共性和个性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有限和无限的观点18、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19、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辩论 2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

5、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2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22、发展的实质是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3、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2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是否信仰上帝或菩萨 B.有否高尚的理想 C

6、.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25、意识的本质是 A.人脑的分泌物 B.人与生俱来的特性 C.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D.观念的综合26、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有限性和无限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同一性和斗争性27、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 D.不可知论的观点28、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30、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运动着

7、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31、矛盾的客观性是指 A.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 B.矛盾只存在于社会领域中 C.矛盾只存在于自然界中 D.矛盾是客观世界在主观世界中的反映32、矛盾的转化是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B.由坏到好的转化 C.向自己对立面的转化 D.由低级向高级转化33、 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久暂 B.事物变化显著不显著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D.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新的量变 34、作为辨证否定的联系环节是指 A.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 B.新事物和旧事物达到合为一体 C.新事物在本质上区别于旧事物 D.新事

8、物优于旧事物35、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世界万物不过是“感觉的复合”C、认识来源于意识或精神 D、人在神的启示下可以认识世界36、质量互变规律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源泉和动力 D、必然和偶然38、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 实物 B 具有体积和重量 C 运动 D 客观实在性39、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A. 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 B. 事物中消极的方面C 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 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40、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A. 个人的主观努力B. 社会实践C客观物质条件D.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统一 41、否认静止,夸大运动,就

9、会走向 A形而上学不变论 B相对主义诡辩论 C唯心论 D庸俗进化论42、设想有不运动的物质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不可知论的观点43、“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44、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45、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

10、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4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4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48.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标志在于它具有 A、客观性 B、矛盾性 C、实践性 D、社会性 49、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唯一标准在于 A、是否承认社会历

11、史是发展变化的B、是否承认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50.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A 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D.否认事物的联系性 51、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A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可知论 D.认识论 52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一种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5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12、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54.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的内容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方面的内容是 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B.意识对物质有无反作用的问题 C.理想和现实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55.唯物主义最初的历史形态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自然唯物主义 56、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源泉和动力 D、必然和偶然57、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源泉和动力 D、必然和偶然58、作为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石的范畴A、物质 B、运动 C、意识 D

13、、静止59、对意识本质的正确描述是A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B. 意识的内容客观是的,形式是主观的C.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是 D.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是60、对物质运动和静止的正确描述是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 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C. 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D. 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6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A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C. 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D. 事物永恒发展的原理62、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 A 合乎逻辑的 B 唯心论 C 形而上学 D 诡辩论63、最基本的实践形式 A 生产实践 B 处

14、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C 科学实验 D 文化创造实践64、被恩格斯称为地球上“美丽的花朵”的是A、物质 B、意识 C、运动 D、实践第二章1、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活动。这说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的A唯一源泉 B基础 C全部内容 D最终目的2、实践的客体是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

15、经验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关系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5、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A具体性B客观性C终极性D全面性6、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 对感性认识的综合 B 与客观事物无关的人的自由创造C 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把握D 借助于抽象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7、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犯了类似 A 经验论的错误 B 诡辩论的错误 C 相对主义的错误 D 唯理论的错误8、认识的客体是指 A 观念本身 B 人的意志的创造物 C 自然界的存在物 D 实践和认识所指向的对象9、任何

16、真理都有自己适应的条件和范围,这表明真理具有A 相对性 B 阶级性 C 主观性 D 绝对性10、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A 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检验B 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逻辑证明作为补充手段C 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D 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11、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2、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在于A.它是否有用 B.是否能被大多数人接受C.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D.是否清楚明白 13、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17、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14、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5、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A.投身社会实践 B.认识客观规律 C.加强主观努力 D.制订周密计划16、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改造和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满足和被满足的价值关系 D.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17、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A.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象 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C.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 D.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1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联系的观点 B、矛盾的观点

18、 C、唯物论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19、哲学史上有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长期争论不休,对它们的正确评价是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的C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D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20、判断对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已经过多次反复D对该事物的理性认识是否已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21、经验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犯了A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C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D类似实用主义的错误22、把真理归结为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

19、观点,其性质是A唯物主义的 B唯心主义的 C主观唯心主义的 D历史唯物主义的23、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2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25、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26、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

20、义哲学的影响是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27、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28、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C.否认物质的决定性D.夸大物质的决定性29、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A.真理变成现实 B.谬误转化为真理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 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30、社会精神财富

21、的源泉是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31、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A.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B.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D.真象是真实的,假象是虚假的32、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3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

22、动的是A.演员在舞台上表演 B.警察在街上巡逻 C.农民在田里插秧 D.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34、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35、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人的 A.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B.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C.一般价值和特殊价值 D.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36、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 A.摆脱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 B.按照预想的目的进行改造世界的活动 C.不受别人约束的自主活动 D.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37、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

23、明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38、概念、判断、推理是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C.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39、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这犯了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C.教条主义的错误 D.经验主义的错误40、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第三章1、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24、A.是否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D.是否承认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3、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B政治思想、管理学、语言学 C哲学、艺术、环境科学 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4、按社会意识构成的高低层次,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C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D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5、社会意识产生的最切近的基

25、础是 A人类的社会实践 B人的意识 C.社会存在 D.人的大脑 6、下列各项中揭示社会意识本质的是A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B它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C它是人类大脑的一种活动过程 D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7、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范畴是标志A.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政治活动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B.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建新的社会制度能力的范畴C.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D.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外部物质世界能力的范畴8、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A仓储设备 B生产工具 C劳动对象的容器 D能源和信息系统9、生产力中的劳动者是指A.具有一定生产

26、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B.从事体力劳动的人C.从事脑力劳动的人 D.经济上不占统治地位的人10、自然科学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 A实体性因素 B渗透性因素 C准备性因素 D运筹性的综合因素11、在生产力的要素系统中,其中最活跃、占有最主导地位的要素是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12、生产关系是反映A.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 B.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C.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 D.人与生产力之间关系的范畴13、人类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政治关系B思想关系 C生产关系D家庭关系14、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27、型。这两大类型是A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公有制B个体生产的所有制和社会化生产的所有制C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D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资料私有制15、下列生产关系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产品的交换形式 C产品的消费形式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16、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A劳动产品的分配是否合理 B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C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D公有化程度的高低17、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思想文化 B人口因素 C政治制度 D生产方式18、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B.任何社会的

28、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是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的D.上层建筑中的任何部分的性质都是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的19、从职能上看,国家区别于无阶级社会的社会管理机关的特点是A保卫社会秩序的安定 B保障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C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D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20、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属于A国体问题B政体问题 C行政问题D法律问题21、国家政权主要代表A.剥削阶级的利益 B.劳动人民的利益C.统治阶级的利益 D.先进阶级的利益22、社会发生阶级分化的根本原因是A.一部分人用暴力掠夺另一部分人的财产B.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的私有制C.

29、人们私有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D.脑力劳动者占有体力劳动者的劳动产品23、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本质是A管理社会各项公共事务的机关 B调节社会各种民事纠纷的机关C统治阶段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D保卫国家的独立和领土主权的组织24、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思想之所以处于统治地位,其根本原因是他们A掌握了宣传机器 B代表了历史发展方向C人才众多,力量强大 D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25、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A先进生产关系和落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之间的矛盾26、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B社会分配的原则 C社会风气的状况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7、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28、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 A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 B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根源29、马克思主义认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