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五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29287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五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五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五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五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五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五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x

《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五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五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五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x

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五物质的检验与鉴别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五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一、检验与鉴别题的解题注意事项

1.原则:

(1)原理正确,

(2)现象明显,

(3)方法简单易行,(4)试剂用量最少。

2.要求:

解答物质检验的有关题目时,应按取样、操作、现象、结论的顺序进行描述。

具体应做到:

(1)“先取样,后操作”。

如果样品是固体,一般先用水溶解,配成溶液后再检验。

(2)要“各取少量溶液分别加入几支试管中”进行检验,不得在原试剂瓶中进行检验。

(3)要“先现象,后结论”。

例如,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所观察到的现象应记录为“有气泡产生”或“有无色气体放出”,不能说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或“有无色的二氧化碳气体放出”。

3.基本步骤:

二、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检验是对物质的确认,是根据物质的特性,用化学方法来确定是不是这种物质或含不含某种成分。

依据是:

常见物质和离子的检验方法。

1.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物质

检验试剂或方法或装置

反应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O2

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氧气能支持燃烧

CO2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

CaCO3↓+H2O

H2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产生水珠

2H2+O2

2H2O

CO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烧杯内壁变浑浊

2CO+O2

2CO2

CH4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一会,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石灰水

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H4+2O2

CO2+2H2O

H2O

将气体通过无水CuSO4

白色粉末变成蓝色

CuSO4+5H2O

CuSO4·5H2O

NH3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试纸变蓝

氨溶于水呈碱性

【典例1】欲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甲烷4种气体,现有一盒火柴,还需要用到下列实验用品中的 (  )

A.装有蒸馏水的烧杯

B.装有无色酚酞的烧杯

C.冷而干燥的烧杯

D.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解析】选D。

本题属于鉴别气体的方法,应根据各种气体的特殊性质来选择鉴别方法。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到四种气体中,能使木条燃烧更剧烈的是氧气,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气体本身被点燃的是氢气和甲烷,而氢气燃烧只生成水,甲烷燃烧可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因此要区分氢气和甲烷,只需检验其燃烧产物中是否生成二氧化碳,故只要再在两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即可。

2.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离子

试 剂

现 象

H+

(酸性)

紫色石蕊溶液

变红

pH试纸

pH<7

Zn等活泼金属

生成气体

碳酸盐

生成气体

OH-

(碱性)

紫色石蕊溶液

变蓝

无色酚酞溶液

变红

pH试纸

pH>7

C

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生成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S

Ba(NO3)2溶液和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Cl-

AgNO3溶液和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N

浓NaOH溶液或熟石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典例2】小明同学想要利用已有的知识弄清家里化肥的成分,他看到袋中化肥是一种白色晶体,用少量肥料跟熟石灰一起研磨,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初步判定是一种氮肥。

为进一步证实肥料的成分,小明将少量肥料样品带到学校进行探究。

探究内容

现 象

结 论

实验1:

取一定量的肥料放入水中,振荡

样品完全溶解

实验2:

取实验1中的部分溶液,滴加石蕊溶液

溶液呈红色

实验3:

另取实验1中的部分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化肥为____

①小明家的化肥是一种铵盐,有同学认为盐的水溶液都呈中性,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请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合探究过程回答,施用该化肥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物质的检验很多时候可以转化为离子的检验。

化肥与熟石灰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说明化肥中含有N

是铵态氮肥。

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能和Ba2+结合成沉淀的有S

和C

但是BaCO3溶于稀盐酸,所以生成的白色沉淀是BaSO4,溶液中含有S

即化肥是(NH4)2SO4。

答案:

结论:

实验1:

化肥能溶于水

实验2:

化肥的水溶液显酸性

实验3:

(NH4)2SO4

①不同意,(NH4)2SO4的水溶液显酸性

②不要与碱性物质混用

3.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检验方法:

(1)淀粉的检验。

与碘水(或碘酒)作用,呈现蓝色。

(2)蛋白质的检验。

点燃,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三、物质的鉴别

物质的鉴别通常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定性辨认,可根据几种物质的气味、状态、颜色、溶解性或溶解时的热效应等一般性质的不同加以区别,也可根据一种物质的特性或特征反应来区别于另一种。

1.原则:

用最简的方法,最少的试剂,取得明显的现象,得到可靠的结论。

2.步骤:

(1)取出少许(有时固体需配成溶液)。

(2)加入少量试剂。

(3)观察实验现象。

(4)得出结论。

3.方法:

(1)物理方法鉴别。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观察物质的特殊物理性质,如状态、颜色、气味、溶解性等情况。

(2)化学方法鉴别。

①利用指示剂进行鉴别

常用的指示剂主要为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根据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在酸性溶液、中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显示的不同颜色,可以利用其来鉴别溶液的酸碱性。

②加入其他试剂进行鉴别

常见的用来鉴别的试剂有H2SO4、HCl、Na2CO3、CuSO4、BaCl2、Ba(OH)2等,通过加入这些试剂,使物质呈现不同现象,如生成气体、生成不同颜色的沉淀等来鉴别。

(3)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鉴别方法。

①棉织品、毛织品、化纤的鉴别——采用灼烧法

棉织品

燃烧产生像木材植物燃烧的气味,没有熔珠

毛织品

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没有熔珠

化纤

燃烧,产生与石油燃烧相同的气味,有熔珠(坚硬)

②硬水和软水的鉴别

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鉴别。

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泡沫较少、浮渣较多的是硬水。

③化肥的鉴别

a.看外观:

氮肥、钾肥都是白色晶体;磷肥是灰白色粉末。

b.加水:

氮肥、钾肥都溶于水;磷肥大多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

c.加熟石灰研磨:

铵态氮肥(铵盐)能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④假黄金的鉴别

假黄金通常是用铜锌合金伪造的,可用盐酸加以鉴别,如有气泡产生,说明该物质中含锌,是假黄金。

⑤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鉴别

取样,加热,能熔化的是热塑性塑料,不能熔化的是热固性塑料。

【典例3】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  )

A.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

B.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空气和氧气

C.用灼烧法鉴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D.用酚酞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解析】选D。

这是一道鉴别题,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使被鉴别的物质出现不同的现象才能鉴别开。

区别软水和硬水可以用肥皂水,故A正确;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不变的是空气,故B正确;灼烧棉纤维和羊毛纤维,有烧焦的羽毛气味的是羊毛,没有气味的是棉纤维,故C正确;稀盐酸和稀硫酸都显酸性,都不会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故D错。

4.常见题型:

常见物质的鉴别题为选择其他试剂鉴别和不用其他试剂鉴别两种类型。

(1)选择其他试剂鉴别。

往往物质的鉴别可转化为离子的鉴别,选择其他试剂时要遵循一个原则:

所选择的试剂加入被鉴别的物质中应出现不同的现象。

例如:

生成气体、生成沉淀、颜色变化或无明显现象。

【典例4】只用一种试剂就可鉴别稀硫酸、NaOH和Ca(OH)2溶液三种,这种试剂是 (  )

A.酚酞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石蕊溶液D.碳酸钠溶液

【解析】选D。

这是一道利用所给的试剂鉴别物质的题目,将所给试剂分别加入待鉴别的物质中(取少量),分析实验现象,只有加入各物质中出现的现象不同,才是要选的试剂。

H2SO4

NaOH

Ca(OH)2

酚酞

不变色

变红

变红

BaCl2

生成沉淀

无现象

无现象

石蕊

变红

变蓝

变蓝

Na2CO3

生成气体

无现象

生成沉淀

由此分析,D选项中Na2CO3可以将三种物质鉴别开。

(2)不用其他试剂鉴别。

这种题目通常是给出几种物质,不用其他试剂将其鉴别出来。

解题方法通常有两种。

①特征现象法

用看颜色、闻气味的方法先确定其中有特征的物质。

例如:

含Cu2+、Fe3+和Fe2+的溶液分别为蓝色、黄色和浅绿色,根据此特征颜色鉴别出之后,再以该物质为试剂去鉴别其他物质。

【典例5】下列各溶液不加试剂能否鉴别

NaOH  MgCl2  CuSO4  NaCl

【解析】这是一道不用试剂鉴别物质的题目。

这种题型可以先观察所给物质中是否存在颜色等比较特殊的物质,然后再以这种物质为试剂去鉴别剩余的物质。

四种溶液只有CuSO4溶液为蓝色,所以根据颜色可以先确定CuSO4;再各取少量剩余的三种溶液,分别加入CuSO4,NaOH与CuSO4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u(OH)2,其余两种物质与CuSO4不反应,所以可以确定NaOH;然后再各取少量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加入NaOH,NaCl与NaOH不反应,而MgCl2与NaOH反应生成白色沉淀Mg(OH)2,所以进一步可确定MgCl2和NaCl。

答案:

可以鉴别出来。

四种溶液中只有CuSO4溶液是蓝色的,所以可以先鉴别出CuSO4,各取少量剩余的三种溶液于试管,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的是NaOH,然后再各取少量剩余的两种溶液于试管,加入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MgCl2,另一种是NaCl。

②两两混合法

若被鉴别的物质中无特征物质,那么可以将组内物质两两混合,如果某一种物质与其余物质混合后出现不同的现象,则可以将该组物质鉴别出来。

【典例6】下列各溶液不加试剂能否鉴别

HCl  NaCl  Na2CO3  BaCl2

【解析】这是一道不用试剂只利用组内物质的混合来鉴别物质的题目。

解题关键是要分析清楚物质之间混合时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将四种物质两两混合,通过分析可知:

当Na2CO3与其余三种物质混合后分别出现:

生成气体、无现象、生成沉淀的不同现象,那么该组物质可以鉴别出来。

答案:

能鉴别出来。

将四种溶液编上号,然后将其两两混合,如果其中一种溶液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的时候,分别出现下列现象:

生成气体、生成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则所取的这种试剂是Na2CO3溶液;和它混合出现气体的是HCl溶液;和它混合出现沉淀的是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NaCl溶液。

1.实验室检验氧气应该选用 (  )

A.pH试纸B.澄清石灰水

C.酚酞溶液D.带火星的木条

【解析】选D。

这是一道检验气体的题目,可以根据气体的气味、状态、颜色、溶解性或化学性质来检验。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氧气应用带火星的木条。

2.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方法和结论都合理的是 (  )

A.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的物质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火焰熄灭,则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经点燃,产生蓝色火焰的气体不一定是一氧化碳

D.尝一下,有咸味的白色固体一定是食盐

【解析】选C。

这是一道评价鉴别方案的题目。

活泼的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也能产生无色的氢气;氮气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甲烷燃烧火焰也是呈现蓝色;有许多盐有咸味,如有毒的亚硝酸钠。

故选项C符合题意。

3.在区别下列四组常见物质的方法中(括号内为实验操作),你认为错误的是 

(  )

A.CO2与CO(点燃)

B.稀盐酸与稀硫酸(加入锌粒)

C.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振荡)

D.N2与O2(用带火星的木条)

【解析】选B。

CO2无可燃性,CO有可燃性,故A正确;稀盐酸与稀硫酸都能跟锌粒反应,产生气泡,现象相同,故B错误;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若泡沫少而浮渣多是硬水,反之是软水,故C正确;N2不支持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O2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D正确。

4.下列区分物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水区分氯化钙和碳酸钙

B.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白酒和白醋

C.用盐酸区分黄金和黄铜(含锌)

D.用酚酞溶液区分氯化钠溶液和盐酸

【解析】选D。

氯化钙易溶于水,而碳酸钙难溶于水,可以用水区分,A正确;白酒有芳香气味,而白醋有酸味,它们气味不同,可以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B正确;黄金不能和盐酸反应,而黄铜中的锌可以和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可以用盐酸区分,C正确;氯化钠和盐酸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不能区分,D错,所以应该选择D。

5.“家庭小实验”是利用家庭生活中常用的物质,进行化学实验探究的活动。

下列实验不能用“家庭小实验”完成的是 (  )

A.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B.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酒精和水

C.检验自来水是否为硬水

D.探究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是否生锈

【解析】选A。

这是一道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鉴别题,鉴别的方法要遵循鉴别的原则。

要检验水中的氯离子应用硝酸银溶液,利用生活中常见物质无法完成;酒精和水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且气味不同;检验硬水,可用生活中的肥皂水;探究铁的生锈在生活中也可以完成,所以应选A。

6.市场上有人用铝代替纯银制作戒指,下列方法不能将其鉴别出来的是(  )

A.利用水、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B.浸入稀盐酸中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C.浸入CuSO4溶液中观察是否变色

D.浸入CaCl2溶液中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选D。

本题可以根据铝和银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鉴别。

铝和银的密度不同,所以可以通过测密度来鉴别,A正确;铝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银不和盐酸反应,B正确;铝可以和CuSO4反应生成Cu和Al2(SO4)3,所以将铝放入CuSO4溶液中,铝的表面会析出红色的铜,溶液的颜色会逐渐由蓝色变成无色,而银不和CuSO4反应,所以将银放入CuSO4溶液中,无现象,C正确;铝和银都不和CaCl2反应,将铝和银浸入CaCl2溶液中,都无现象,D不正确。

7.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NaOH、NaCl、BaCl2三种溶液鉴别出来,它是 (  )

A.CuSO4溶液B.Na2SO4溶液

C.酚酞溶液D.Fe(NO3)3溶液

【解析】选A。

这是一道选择其他试剂来鉴别的题目。

所选择的试剂加入被鉴别的物质中应出现不同的现象。

例如:

生成气体,生成沉淀,颜色变化或无明显现象。

CuSO4溶液与NaOH反应产生蓝色沉淀,与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选A;Na2SO4溶液只与BaCl2反应,酚酞溶液只遇NaOH变红,Fe(NO3)3溶液只与NaOH反应,故B、C、D不能将三种物质鉴别出来。

8.为证明木炭粉中是否混有氧化铜,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四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

A.在样品中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粉末是否会减少

B.在样品中加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观察滤液是否呈蓝色

C.在空气中加热样品,恢复至原温度后,称量固体质量是否减少

D.在样品中加水,观察是否有蓝色沉淀生成

【解析】选B。

这是一道评价实验方案的题目。

A选项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木炭粉、氧化铜均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B选项中加稀硫酸,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形成蓝色硫酸铜溶液,因此,溶液变蓝色可说明含有氧化铜;C选项中加热,木炭粉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固体质量减少,但却不能说明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铜;D选项中放入水中,木炭粉、氧化铜都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因此含不含氧化铜都不能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故D不可行。

9.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

A.常温下,测得溶液的pH<7

B.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显红色

C.溶液中滴入石蕊溶液显红色

D.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不显色

【解析】选B。

常温下,测得溶液的pH<7,则溶液呈酸性,不是碱性,A错误;酚酞溶液在碱性溶液中为红色,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显红色,则溶液一定呈碱性,B正确;石蕊溶液在酸性溶液中为红色,C错误;酚酞溶液在酸性溶液或中性溶液中为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不显色,则溶液一定不是碱性,D错误;故选B。

10.下列区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合理的是 (  )

A.用蒸馏水区别四氧化三铁与二氧化锰

B.用酚酞溶液区别氯化钠溶液与稀醋酸

C.用加热的方法区别碳酸氢铵与氯化钠

D.用石蕊溶液区别稀烧碱溶液与石灰水

【解析】选C。

A项中四氧化三铁和二氧化锰都不溶于水,不能用蒸馏水区分;B项中氯化钠溶液显中性,稀醋酸显酸性,中性和酸性的溶液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C项中碳酸氢铵加热分解能产生氨气,有刺激性气味;D项中烧碱溶液和石灰水都显碱性,都能使石蕊溶液变蓝。

选项C符合题意。

11.有Ca(OH)2、NaOH、稀硫酸三种无色溶液,选用下列试剂能鉴别出来的是 

(  )

A.Na2CO3溶液B.Ba(NO3)2溶液

C.CuSO4溶液D.酚酞溶液

【解析】选A。

所选择的试剂加入被鉴别的物质中应出现不同的现象才能鉴别出来。

Ca(OH)2

NaOH

稀硫酸

A

生成沉淀

无现象

生成气体

B

无现象

无现象

生成沉淀

C

生成沉淀

生成沉淀

无现象

D

变红

变红

不变色

由此分析A中Na2CO3可以将三种物质鉴别出来。

12.(双选)下列各组物质,只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鉴别的是 (  )

A.Fe(NO3)3、NaOH、CuSO4、KCl

B.KCl、AgNO3、HCl、HNO3

C.CuSO4、NaCl、KNO3、BaCl2

D.BaCl2、Na2SO4、Na2CO3、HCl

【解析】选A、D。

这也是一道不用试剂鉴别的题目。

A中依据溶液的颜色首先可以鉴别蓝色的CuSO4溶液、黄色的Fe(NO3)3溶液。

然后再将Fe(NO3)3或CuSO4溶液加入剩余两种溶液中,产生沉淀的是NaOH,无现象的是KCl;B采用两两混合法只能确定AgNO3;C中依据溶液的颜色首先可以鉴别蓝色的CuSO4溶液,然后再将CuSO4溶液加入剩余三种溶液中,产生沉淀的是BaCl2,无法区分NaCl和KNO3;

D采用两两混合法,如果一种试剂与其余三种试剂混合后分别出现如下现象:

产生沉淀、无现象、产生气泡,说明所取的试剂是Na2CO3,与之混合产生气体的是HCl,与之混合产生沉淀的是BaCl2,与之混合无现象的是Na2SO4。

13.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

需区分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空气和氧气

用带火星木条检验

闻气味

B

硬水和软水

观察颜色

加肥皂水搅拌

C

铝丝和银丝

用磁铁吸引

浸入硫酸铜溶液

D

氢氧化钠和硫酸铵

加水溶解测pH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解析】选D。

空气和氧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闻气味不能区分空气和氧气,故A错误;硬水和软水都是无色的液体,观察颜色不能区分,故B错误;铝丝和银丝都不能被磁铁吸引,用磁铁吸引的方法不能区分,故C错误;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硫酸铵溶液显酸性,测pH可区分,熟石灰能和硫酸铵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与氢氧化钠不反应,也可区分,两种方法都正确,选D。

14.现有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氢气五瓶无色的气体,请设计实验鉴别这五种气体。

【解析】这是一道鉴别常见气体的题目,可根据几种物质的气味、状态、颜色、溶解性或化学性质来鉴别。

这五种气体都是无色的,所以可以根据它们的化学性质的不同来鉴别。

这五种气体中,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氢气可以燃烧,而氮气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所以可以先利用燃着的木条来鉴别,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能燃烧的是氢气,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和氮气,无变化的是空气。

再利用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答案: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是氢气;使木条熄灭的是氮气和二氧化碳,无变化的是空气。

再向木条熄灭的两个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的集气瓶内是二氧化碳,无变化的集气瓶内是氮气。

15.区分某地下水(硬水)和蒸馏水,可以选用的物质是________;了解某工厂排放废水的酸碱度,可以使用________进行测定。

【解析】硬水加肥皂水后泡沫较少,蒸馏水加肥皂水后出现较多泡沫,因此应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检验酸碱度可用pH试纸(或pH计)。

答案:

肥皂水 pH试纸(或pH计)

16.实验室用含有杂质的锌粒(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实验结束后,容器内已无气泡产生,但还有少量固体物质剩余。

(1)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________;

(2)用下述方法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有硫酸,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往容器内再加稀盐酸,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没有硫酸

②往容器内再加锌粒,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一定有硫酸

③往容器内加氯化钡溶液,如有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有硫酸

④将剩余固体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如有红色固体生成,则溶液中没有硫酸

【解析】物质的鉴别可以转化为离子的鉴别,鉴别硫酸,可以转化为H+和S

的鉴别。

(1)锌和稀硫酸反应后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硫酸锌。

(2)③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如有沉淀生成,没有硫酸也可以,因为反应生成硫酸锌。

答案:

(1)硫酸锌 

(2)③

17.化学课外活动中,小红将稀盐酸加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小强将稀盐酸加入盛有K2CO3溶液的试管中,有气体生成。

反应结束后,两同学把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产生少量的气泡,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废液缸中最终生成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分析废液缸中的现象,你认为小红实验后的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强从废液缸中取出废液,过滤,对滤液进行实验探究。

他认为滤液中除含有KCl外,还可能含有K2CO3,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__ 

滤液中含有K2CO3

【解析】

(1)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有:

K+、H+、Cl-、C

、Ca2+、OH-,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只有可能是CaCO3;

(2)两同学把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产生少量的气泡,说明小红的实验中有稀盐酸剩余,小强的实验中有碳酸钾剩余,所以小红实验后的废液中一定有生成的氯化钙和剩余的稀盐酸;(3)检验KCl中含有K2CO3,可以采用加入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或加入氯化钙、氯化钡等可溶性的含有钙离子或钡离子的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方法。

答案:

(1)CaCO3 

(2)CaCl2和HCl

(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稀盐酸(稀硫酸、硝酸等)或可溶性钙盐、钡盐等合理答案均可

有气体生成或白色沉淀生成(现象必须与选取试剂相对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