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说课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28372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合运算》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混合运算》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混合运算》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混合运算》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混合运算》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合运算》说课稿.docx

《《混合运算》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合运算》说课稿.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合运算》说课稿.docx

《混合运算》说课稿

《混合运算》说课稿

《混合运算》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下面我将根据自己编写的教学设计,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方法与手段、过程设计等方面作一个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是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三步混合运算。

本课教学是进一步发展学生混合计算能力的需要,又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和有效工具。

  2、说教学目标:

  使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使学生在按顺序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说教学重难点

  教材的重点:

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材的难点:

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本课教学是在学习两步混合运算后,向三步混合运算的发展,在教学时,根据课标提出: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理念,设置以下两种教法:

  1、直观、推理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比较、分析、归纳,最后概括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而达到感知、概括、应用、巩固和深化的目的。

  2、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动脑、动手自主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三、说学法

  本课教学,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运用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对比,掌握分析问题、概括知识的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达到课标提倡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1、复习导入。

  根据新课标,为了形成知识的迁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我设计了以下这两道题。

先让学生进行计算,根据计算过程,小结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回顾以前所学知识,为学习三步混合运算打下伏笔,达到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联系生活学数学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新课开始,出示主题图,提示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并知道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的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联系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进入课堂学习,知道学习所用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其次,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了解相关的数学信息,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道解决问题的依据,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再次,学生了解数学信息之后,及时提出问题:

她一共要付多少钱?

让学生小组合作,动脑思索,分析数量关系,尝试列式计算,再说说列式的依据。

如果学生没有列出综合算式,则引导学生从数量关系上来得出:

123+154和154+123。

再通过和复习题的比较,了解本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课题。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结果,使印象更加深刻,达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理念。

  3、探索算法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交流两个综合算式的计算方法,进行讨论:

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为什么?

教师从单价数量=总价,引导学生明确:

象棋的总价和围棋的总价的计算方法,分别算出两样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使学生了解计算的顺序,通过综合算式与分步计算反复对比,使学生推导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在学习过程中联系实际情境,学生独立尝试,自主探索,理解运算顺序。

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通过合作,让学生在有依据的情况下,自主归纳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推理出来的计算方法更具合理性。

  其次,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试一试练习的运算顺序,教师在算式上标上运算顺序,加深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和算理的掌握,再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结语,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使学生形成计算的技能。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掌握了本节课的新知识,会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培养了学习兴趣,为将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4、巩固应用

  本课练习设计以下几类题型,主要是加强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和计算的应用。

紧扣重点、循序渐进、形式多样,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思路的训练,使算与用有机结合,突破教学难点,进一步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巩固了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而且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达到新课标提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

  5、课堂小结: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五、说板书设计: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使学生一目了然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本课学习的重点知识。

《混合运算》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分数混合运算

(二)是北师大版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混合运算

(一)的基础上,继续通过情景分析,利用分数混合运算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让学生理解“增加几分之几”或“减少几分之几”的意义,充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中“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要求,焦老师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景解决具体问题,并学会分析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2.通过知识的迁移,经历观察,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构建数学模型,让学生学会画图分析题意。

  3.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焦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努力: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焦老师先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确算式的意义。

  四、说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五、教学程序

  1.学情调查:

  让孩子回忆已学知识,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

  少用乘法计算。

  2.质疑探究:

  焦老师在该环节不是枯燥传授知识,而是靠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构建,根据学生的画图思考,交流汇报解决关键问题,分析出数量关系,然后利用知识的迁移,突破教学难点,

  3.达标检测:

  以教材练习为依托,通过认真练习,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向40分钟要效率,要质量。

  4.拓展延伸:

  通过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相结合方式,进一步升华教学效果,真正理解在解决有关分数实际问题中的“量”与“率”的问题。

  以上就是我对焦老师所执教内容不成熟的说课,恳请各位评委赐教,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混合运算》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加减法》。

  新课标指出:

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小数加减法》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章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竖式计算。

教材在之前已经安排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其竖式计算的讲解,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

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知识迁移,但是对于本节课中小数末尾的0是否可以舍去以及小数的位数不同如何计算等问题还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小数加减计算的计算方法,会通过竖式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小数的加减法的过程中,提升运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

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加减法。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那么我先出示包含课本上情景的课件:

克隆牛“健健”与“壮壮”出生时的胸围大小关系以及其出生时情况记录表并询问学生,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利用教科书中的克隆牛的情景引入课题能够快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有利于顺利展开后续的教学。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启发法等。

  紧接导入中我提出的问题,我将收集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将其汇总,并且顺势提出教材中的两个问题:

“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以及“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首先从第一个问题入手,我将先带领学生一起在黑板上列出算式:

0.77+0.03,并询问学生应该如何计算,为了达到我的教学目的,需要我作为教师引导学生的思路,我将提出问题:

之前学习整数的加减运算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笔算的?

学生通过之前的经验能够立刻想到利用竖式进行计算,我便顺势请几位比较积极的学生上讲台进行板演。

板演之后根据结果进行反馈,并提问全班:

是不是所有人都得到了正确的结果?

  这时有可能有学生出现对于竖式计算最后得到的0.80中最后一个0的问题,我将着重提点:

这个0是否可以去掉?

根据学生之前对于小数的理解能够发现这个0可以去掉,我也会明确这一点。

  在我与学生共同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之后我将把第二个问题放手让学生去解决,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这个问题,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用5分钟的时间列竖式解决这个问题。

  在规定时间结束后我还是同样请小组代表上讲台进行板演,这个问题相对比较简单,我便再提出一个问题:

你会计算1、3—1、25吗?

对于同样是小数的减法学生能够立刻投入到问题解决中,但是这个问题有一个难点困扰学生,我便对其进行提问:

小数的位数不同,应该怎样计算呢?

在这里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便是将小数都右对齐进行计算从而无法得到结果,故而我将明确提出:

先对齐数位,再计算。

  将以上问题都解决之后我将组织全班学生一起思考:

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请学生们积极发言,总结本节课所学重难点内容。

  (三)课堂练习

  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出示教材中自主练习的题目让学生尝试解决。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

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

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的问题如:

小数的小数部分最后有0可以舍去,小数进行竖式计算时要先对齐数位,再计算。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

  尝试在生活中利用本节课所学的小数加减法。

  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和家长购物之后进行价格的计算,将数学真正带入到生活中。

《混合运算》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的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中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协作交流意识。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理解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难点:

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四、教学法分析

  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

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

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

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冰雪天地游乐场”吗?

前两天我们曾去过滑冰区,也到过滑雪区,在那里探索过不少的数学问题。

今天咱们到冰雕区走一走,一起去研究一下冰雕区里的数学问题好吗?

(出示冰雕区的场景)

  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这里给出的信息是:

冰雕区上午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

)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通过怎样解决“下午要比上午多几名保洁员?

”这个问题呢?

同学们能不能通过算式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表示出来呢?

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算式。

这时候教师通过巡视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请学生上来板书算式,然后请板书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请学生具体解释一下270-180为什么要用括号?

小结:

括号是用来改变运算顺序的。

  1、出示例496÷12+4×2小组内讨论,说运算顺序,学生汇报运算顺序,教师小结,学生独立计算。

  2、在题目基础上加上小括号96÷(12+4)×2教师说明根据刚才得出的结论先算小括号中的学生尝试计算。

  3、引入中括号96÷【(12+4)×2】这个算式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猜一猜该怎样计算?

学生思考后发表意见,最后教师总结方法。

  (三)、巩固练习、反馈提升

  1、完成相应做一做,小组互出题目练习。

  2、错例分析,提高解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自我评价

《混合运算》说课稿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十单元混合运算的这部分知识。

本课指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

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以下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领悟课程标准新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尽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乘加(减)混合运算"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及两步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是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问题的基础。

教材通过游人来到景区购票、付车费的情境,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展开对简单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

本节课的设计依然遵照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

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运算的价值。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能运用乘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由于二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讲,理解"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

所以,掌握运算顺序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制作课件(泰山风景图片,购票情景图,司机付费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泰山风景图片欣赏。

  2、师: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旅游团去泰山游玩。

  学生欣赏图片

  3、(课件演示坐车来到山下的动画)师:

我们已经来到了进山的入口处,如果你是我们团的导游,你想知道什么呢?

  (板书:

旅游团一同有多少人)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课件呈现信息窗1)

  师:

请你认真观察画面,你能找出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吗?

  1、师: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求出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吗?

请试试看,并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师:

谁能上来讲一讲你的方法。

  3、这些同学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师:

当算式里有加法和乘法时,应该先算乘法,在算加法。

  5、师:

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可能回答:

  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需要多少张票?

……

  学生根据画面寻找所需要的信息:

  导游说:

"9人一组,已经分了4组。

"

  游客说:

"还剩5人。

"……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学生尝试解决,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学生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自己的想法和算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9+9+9+9+5

  先算9×4=36(人)

  在算36+5=41(人)

  9×4+5

  5+9×4……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重点明确:

这几道算式都是先求4个组的人数,在加剩余的人数。

也就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课件出示司机拿钱交款的画面)

  师: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了?

  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书:

应该找回多少元)

  师:

请大家尝试自己解决。

  3、师:

对这个同学的方法,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引导学生看图说出:

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

小型车:

4元每辆,大型车:

6元每辆

  司机要交3辆轿车的停车费,他拿出来50元。

……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一共要付出多少钱?

  要找回多少钱?

……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并讲解自己的思路,可能出现的算法:

  

(1)4×3=12(元)

  50—12==38(元)

  

(2)50—4×3=38(元)

  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回答。

  能否认真观察画面,寻找有用信息。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关注学生是否能清晰地讲解算式的含义。

  在相互的质疑、解疑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师:

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吗?

  2、师:

当有乘法和加减法时,应该先算什么?

  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

算式里都有乘法,都含有乘法和加法或乘法和减法两种运算。

  都是先算乘法。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有哪些收获,或者在哪些方面做的比较好?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师:

请大家完成教科书102页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关注是否能掌握乘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附:

板书设计

  乘加(减)混合运算

  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先算乘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学习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设计了以上教学环节。

由于水平有限,其中定有许多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混合运算》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同级混合运算》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教材创设了“图书阅览室”问题情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脱式运算,了解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能力目标:

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情景教学法:

新课开始,让学生通过图书馆这一情景,理解运算顺序。

  2、发现、讨论法:

利用我们小组合作座位优势,让小组间讨论、说计算过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三、说学法

  运用书本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小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为主线,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四、说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含有加、减、乘、除四个运算符号的练习。

  口算下列各题。

  7+8﹦14+7﹦15-9﹦20-12﹦

  4×5﹦8×6﹦15÷3﹦4÷4﹦

  师:

同学们认识这几个符号吗?

他们中分别有两位是好朋友,你猜猜他们是谁?

学生根据前面回忆的运算特点,为这四种运算符号分组。

  过渡:

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运算来,解决同学们在图书阅览室里面遇到的问题吧。

  【设计意图:

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四则运算方法,在导入环节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先回忆四种运算的含义,再根据含义为他们找朋友渗透运算,不仅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又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同时,富有童趣的活动也能在课的开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发现特点归纳顺序

  1.加减混合,感知运算顺序。

  师:

同学们在图书阅览室里读书学习。

  课件出示: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师:

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

原来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在看书学习,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师:

你能找出问题吗?

  学生找出问题,并解决。

  师:

下午阅览室里有多少人在看书学习?

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解决吗?

请写下来?

  学生列式:

53-24=29(人)29+38=67(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