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金融分析师关于情绪的深度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26470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金融分析师关于情绪的深度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个金融分析师关于情绪的深度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个金融分析师关于情绪的深度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个金融分析师关于情绪的深度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个金融分析师关于情绪的深度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个金融分析师关于情绪的深度解析.docx

《一个金融分析师关于情绪的深度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金融分析师关于情绪的深度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个金融分析师关于情绪的深度解析.docx

一个金融分析师关于情绪的深度解析

一个金融分析师关于情绪的深度解析

引子快乐,或者说幸福,最近几年变成了一个广泛讨论的话题。

许多民意调查通过测量群体人口的幸福程度来确定哪个国家最幸福(往往挪威排第一)。

经济学家正考虑不再将GDP作为财富和成功的衡量标准,而替代以一个新的幸福因子。

幸福,近年来甚至成为包括心理学家、生命科学家和经济学家在内的学术界的研究对象。

快乐/幸福是如何衡量的呢?

一般来说,它是通过对大量人群的问卷调查实现的。

问题在于,幸福本身非常模糊,很难准确界定。

在不同人眼里,幸福可能代表不同的含义,比如经济学家看幸福就是效用Utility,心理学家可能认为是多巴胺血清素内啡肽等(多巴胺跟愉悦、满足感和爱有关),普通人看来可能是财富,或生活满意度。

美国心理学家MartinSeligman(曾著有《真正的幸福》一书)承认:

实际上我非常厌恶使用幸福这个词,它已经被滥用到几乎可以指代任何事情的程度。

他建议用一系列其他词汇如繁荣,福利,意义,爱和成熟等。

本文倾向于将幸福定义为,对个人生活的持久满足感。

幸福不仅仅是“不开心不在家”,它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快感和情绪的体验,它是我们大脑或说心灵的一种无意识的永久性倾向,即:

我们每个人总是孜孜不倦地追求各种快感/幸福。

尽管你可能会说,关于幸福的所有真理,古人都已经说尽了。

但是,现代社会随着技术、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人类欲望的每一个侧面都实现了古人无法想象的进步。

再加上现在我们掌握的知识和工具更多,对欲望和幸福的理解也远比古人更丰富、更深刻。

我们很有必要深刻地理解到底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幸福。

【上篇】情绪与进化达尔文说,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有共同的祖先。

他还进一步推断,人类特有的情绪反应,也是长期进化的产物。

情绪很可能是原始人类适者生存的关键机制。

这一观点几十年来一直被忽视,但直到最近几年,人们才认识到其真正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

情绪,是一个强大的进化工具,实质上是人类给世界上所有事物和行为赋予意义的一种心理机制。

它将感官接收到的所有数据简单粗暴地分为两大类,好的---对我有利的,或者坏的---对我有害的。

大自然这一简单定型的结果是,它还引入了这样的机制,即:

所有个体都积极趋向有利的刺激即奖励,或努力避开有害的刺激即逃避惩罚。

尽管所有生物都有趋利避害的倾向,但在人类身上,情绪是独特的实现趋利避害的强大武器。

根据加拿大神经学家PeterShizgal的观点,情绪在对“效用”进行计算时起作用,情绪为人类设定了无数的偏好,如甜和苦,冷和热,森林和沙漠,干净和肮脏,大胸和平胸(嘿嘿),勇敢和懦弱,等等。

在这里,效用一词跟现代经济学中的含义那样完全一样。

推广而言,生命就是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它会自动地偏好任何能增加其生物适应性(说的再直白点,就是食物和性)的“商品”。

我们可以将增加生物适应性的效用统称为“达尔文效用”。

那么情绪,是如何增加人类的达尔文效用的?

情绪,是一个自动的无意识的机制,让我们偏好任何能让我们高兴的东西,远离哪些让我们痛苦、不适的东西。

情绪对人类思想和行为的无所不在、难以觉察的控制和影响,甚至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和巨大威力。

不妨静下心来,试着隐藏一下你对可口的美食、寒冬里的被窝的情绪偏好,你就会意识到,这些情绪反应就是天生的,我们无法控制它的产生、波动和消失,尽管我们强装着不动声色。

亿万年的进化,不仅给了我们各种感官来收集外部环境的多样化状态信息,也给了我们一个内生的过滤机制——情绪,来给周遭状况做一个简单的整体定性。

情绪,还可以驱动个体的投入程度,它使得个体行为与之前的经验相一致,从而大大促进了人类的学习效率,从而积累了大量的适应外部世界的知识和经验。

大自然设定的二分法强化了对个体有利的行为,弱化/减少了不利行为。

还有一点,趋利和避害,这两者在程度上市不对等的。

伏尔泰说,快乐只是幻觉,痛苦才是真实的。

人们往往记不住转瞬即逝的快乐,却对痛苦和伤疤记忆犹新。

文明史上的大多数流传下来的杰作都是悲剧,基本能证明这一点。

行为金融学中的“损失厌恶”,也能说明这一点:

对投资者来说,损失一块钱带来的痛苦程度远远要大于赚取一块钱带来的开心程度。

那些非常简单的生命体是没有情绪的,它们也不依赖情绪而生存的。

人能意识到某个情绪是我自己的情绪,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可能构成了自我意识的一部分。

这跟人类大脑皮层形成意识的独特性质有关。

我们跟其他动物一样的地方在于,人类的两大类情绪——积极的和消极的——在大脑中都有不同的分区。

积极情绪围绕着奖励中心,而消极情绪围绕着惩罚中心。

这些区域都通过一个共同的神经通道-大脑边缘系统相联系,通过下丘脑外侧到达腹侧被盖区和伏核。

大脑的其他奖励区域最终会汇集到此边缘系统。

人类能够体验痛苦和快乐,不仅与大脑中与所有脊椎动物一样的较早进化的部分有关,但也逃不掉与最新的进化发明有关——新皮层,即大脑中与自我意识有关的部分。

实际上,大脑不过就是我们体验世界的器官,包括我们感觉到快乐和疼痛,我们渴望发现如何将痛苦最小化快乐最大化。

一旦有了自我意识,情绪就开始成为一种新的进化力量。

情绪进化帮助个体增强达尔文适应性,即增加个体生存/繁殖的成功概率。

达尔文自己也认为,原始的情绪,而不是自然选择,最终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萌芽和进化。

情绪进化导致的寻求快乐逃避痛苦使人类成为一个非常独特的物种——总是寻求放大那些感官体验为快乐的东西,而这可能是文化进化的主要驱动力。

于是,文化进化,比生物学进化在速度上快了好几个数量级。

文化进化使得情绪从单纯提高达尔文适应性的角色中独立出来,实现了更高级的功能。

好的情绪从达尔文式的“好”如快感体验中分离出来,从而达尔文效用已经被所谓的享乐主义效用所取代,人类已经变成一个独特的追求享乐的情绪化物种。

【中篇】情绪化和社会化的人类可能有人已经猜到,这样推导下来,个人会变得极度自我中心。

但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

因为人类既是超情绪化的物种,也是超社会化的物种。

人都是社会中的人,与社会完全隔绝的人如那些生活在原始森林中的“狼孩”等,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之为人。

在社会交往中每个人既向别人表达情绪,同时也接收别人的情绪,还是他人情绪的来源。

类似于社会性昆虫如蜜蜂或蚂蚁,人类是种松散群居的物种,绝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在同其他同类进行频繁密切的互动和交流。

社会化的人类有着该物种特有的利他主义美名:

我们不仅能体验和理解自己的情绪,也能理解别人的情绪。

这些新进化的社会本能自然地被融入到人类心理机制中,并最终产生了群体性的抽象符号标记,如语言,图腾,神话和意识形态。

社交需求和基本的生理需求的需求层级不同,相对于晚期进化形成的需求,早期进化形成的需求在我们体内更基本更牢固,产生的行为驱动力也更大。

一般我们总是试图优先满足早期进化带来的需求,其次再满足后续晚期进化形成的需求。

因此,我们可以简单地将人类表现出来的欲望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其他哺乳动物相同的基本欲望如食物和性,一类是后期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人类特有的欲望,如社会地位,自尊,爱和被爱,问题解决,道德需求,等等。

如果这种分类不是那么粗糙的话,面对我们的欲望带来的各种问题和困扰,我们更应该将重点放在人类特有的欲望而不是第一类的基本欲望上。

理由之一是,第一类基本欲望的进化时间是如此之早,基因的力量是如此之强,我们几乎没有办法来应对,而且,我们也不应该有办法来对付这些欲望,不然就是自我毁灭了。

面对第一类欲望,我们最好的办法是顺其自然,而不是像先哲说的那样“存天理灭人欲”。

这不仅是违反人性的,更准确地说,是违反“生命本性“的。

换句话说,真正的人欲你是灭不了的,因为那是46亿年进化设定的,没有任何生命能抗拒这些基本欲望的力量,我们永远是基本欲望的奴隶。

我们能调节的,只能是第二类欲望。

这也是人类这个物种最终能够占领整个地球的本质驱动力,没有之一。

但是,不论是早期进化的结果还是晚期的人类形成前后进化的结果,一旦融入人类大脑的情绪系统,生理的痛苦和社交的痛苦就再没有任何分别,就如同来源感官的直接快乐和源于回忆、想象的快乐没有本质的不同。

正因为有了社会性这一本质属性,人类才没有变成自我中心的自私鬼物种,而是被社会性所驱动,必须持续滴关注他人的情绪,也通过他人来观察自己。

具备同理心,或理解他人的相对位置,是人类的本性之一。

我们相互之间能体验到情绪的共振(比如友情,爱情),他人也常常是各种社交信号和心理压力的来源。

超级情绪化和超级社会化这两点实际上大大扩展了人类需求的演化空间。

马斯洛称之为衍生需求。

这些衍生需求直接与社会的衍生价值相关,比如真善美,正义,秩序,有趣和有意义等。

这使得超越于物质生活之上的精神生活成为可能。

这是一种高级的动物性。

春秋的大政治家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无意识的情绪人类的大部分情绪都没有进入到意识层面,情绪都是自发的,先天的,无意识的,就像我们的心跳和呼吸一样。

尽管没有主观感觉,无意识的情绪很大程度上能决定人们对万事万物的偏好并进而驱动我们的行为。

无意识情绪就像是无边无际的大海,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为什么我们是自我欺骗和阿Q精神胜利的冠军,为什么相信胡扯和谎言是人类的特权。

无意识的情绪大大节省了人类有限的注意力资源。

作为一个简化的过滤机制,情绪能够使我们很快地对周围环境做出或有利或有害的判断,并进而采取行动。

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无论如何,这一先天的决策机制一定大大增加了人类祖先存活下来的概率。

相比较而言,冷冰冰的逻辑推理,或者说理智活动,虽然为人类文明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现在来看,依然被无意识的情绪之海淹没,或说被作为理智活动的背景和前置条件。

如果将人类文明的发源作为理性的滥觞,那么也不过6千年左右的时光。

而人类情绪,可能已经存在几十上百万年了。

我们根本不是经济学所假设的“理性人”,我们充其量是“无意识的进化情绪人”或者“进化情绪主导下的伪理性人”。

我们现代所谓的“理性”均以“感性/情绪”作为基础。

从这个角度看,绝大多数关于情绪的成功学和心灵鸡汤完全错了:

他们总是在强调情绪就像从瓶子里释放出来的魔鬼,任由它恣意妄为会破坏掉你的大好前程,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控制你的情绪,提高自己的情商云云。

实际上,情绪并不是我们的敌人,它是进化的产物,它是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意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更加清楚地理解情绪的本质。

有些情绪在我们的老祖宗身上,也许是增加适应性的,但在现代社会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中,就很可能降低了我们的适应性。

记住,现代社会也才只有短短几百年的历史,自然选择或者说进化还来不及给我们配备任何的适应性武器。

我们的肉体在今天,而心灵(大脑)还处在石器时代的水平。

因此,所谓“控制情绪”,不是要跟古老的自己(进化力量)战斗,而是理解自身情绪反应的来龙去脉,评估其在具体的现实环境中的适应性,进而采取引导措施以增强当前和未来情景下的适应性。

这里给出一个可以参考的心理路径,例如,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

最根本的缘由是什么?

这一情绪是正面的(爽)还是负面的(不爽)?

这一情绪带来的行为反应是什么?

情绪及其行为反应的后果是什么?

对周围产生有何影响?

对自己有何影响?

这一系列后果是好的(增加了我的适应性)还是坏的(降低了我的适应性)?

那么,我该采取何种行动增加我的适应性?

情绪,是大自然赋予我们适应外部环境的工具,而绝非枷锁。

正如同基因为了让我们热衷于传宗接代的性活动而特意设计了性快感这个机制一样,如果我们能识破进化的“诡计”,那么我们可能就不会陷入单纯追求性快感的漩涡,而变为大自然的奴隶。

同样地,我们也不能因为情绪是适应的工具,而变成情绪的奴隶。

退一万步讲,我们应该是在建设性的、有价值的活动中得到副产品——情绪上的满足,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正面情绪(如通过药物和电刺激)。

大自然里到处可见令人叹为观止的海量的适应性武器,复杂精巧的感知系统,各种花纹保护色伪装,各种吸引雌性、吸引猎物、赶走竞争者的复杂技巧和肉体装备,等等。

所有这些,让它们发展出高超的局域适应性,因而能在某一具体的小生境中得以存活和繁殖。

我们人类尽管拥有的认识和适应能力更高级,但现代社会对我们的要求也高了许多。

除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外,还要求我们能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的社会小生境,我们不仅征服了森林、海洋和沙漠,我们还创造了情场、商场、战场、政界、大学、办公室等成千上万的小生境。

在社会上,我们每个人需要扮演不止一个社会角色,不同的社会角色即代表不同的小生境。

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摆脱基因进化的缓慢试错和无方向性,而实现快速进化。

情绪塑造价值观价值观是什么?

无非是对外部世界的观念的稳定偏好。

不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群体,价值观都是我们主观喜好/厌恶的集合,而主观好恶的背后,就是我们的情绪反应。

所有的价值判断都是基于情感偏好的抽象化表达。

二百多年前,肤色和同性恋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是一个非常敏感而重要的话题,现在,肤色和同性恋的歧视已经大幅减少,至少在表面上是如此。

伦理道德准则,都是适应性情绪偏好的集合。

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我们的道德准则也不断地进化,以更好滴提升人类个体和群体的适应性。

绝对不存在一个绝对好的价值观体系,只存在一个又一个具有本地适应性的丰富多彩的价值观图谱。

AJ艾耶尔说的更直接:

价值判断除了表达情绪之外,并未陈述任何其他内容。

【下篇】享乐主义及人类命运每个人的一生都被一种永久的享乐主义偏好驱动。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特定的由基因和早期经历确定的情绪基准线,所有的情绪反应都围绕着基准线上下波动,这一模式塑造了人一生的体验。

相比其他动物,只有人类能通过想象过去或未来的快乐来感受快乐。

这些自我投射到过去、未来和他人身上的心理能力让我们能够从容滴消磨时光。

我们的世界观充满了沉重的情绪负担,在极端情形下我们甚至能为了某一原因牺牲个人生命。

曾有人将自我牺牲的英雄主义与性交快感相比拟。

下次你在街头盯着丝袜美腿再也不要觉得不好意思了:

正是因为这一行为偏好帮助我们的祖先在进化中活了下来,因为那些所谓的“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基因”(如果有的话)基本上都没有机会流传下来。

某种意义上说,“好色“不仅仅是我们的本性,也是所有有性繁殖物种的本性。

永远不要羞于承认它。

情绪的自由自在是所有真正创造性过程的前提条件,不管是涉及人类文化的创造,还是适应性进化行为本身。

情绪所代表的过程快感可能保佑人类,但在现代消费社会里也可能变成诅咒。

美国行为主义者斯金纳在一篇文章非常生动地描绘了这一诅咒。

发达国家在所有那些有趣的、漂亮的、好吃的、好玩的、激动人心的事物上是非常富有的。

这也使得日常生活中的刺激-反应的循环被强化。

看起来,实现痛苦最小化和快感最大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一个简单的等式可以说明这点:

快乐=快感这就可以理解,现在的经济学家们已经开始放弃权威的效用概念,回到功利主义的始祖边沁的效用概念上。

边沁认为,效用就是所有正面情绪的总和减去所有负面情绪的总和。

边沁认为人的行为完全以快乐和痛苦为动机,所有其他动机都从属于这两者。

很多科学家将上面的等式作为研究人生快乐的基础。

很自然地,他们往往将快感的神经科学等同于快乐的神经科学,即使依然承认“快乐的心情只是幸福的一半”。

可惜,将幸福等同于无限的快感的观点,与一个基本的生物学事实冲突:

我们的生理知觉系统被设计来对外界刺激强度的变化起反应,而不是外界刺激的强度。

如果一个刺激的强度一直持续,感官的敏感性就会下降,这被称之为感官适应。

在人体上,感官适应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享乐适应”。

与感官适应相似,如果持续给予人体同等强度的“快乐”刺激,快感的情绪反应也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这也是为什么瘾君子的毒品消耗量越来越高,因为他们需要越来越强的刺激才能达到之前小剂量所产生的快感。

同理,也可以理解某些富豪和影视明星会爆出一些令人震惊的荒淫奢侈的事件,因为他们必须不断地增加刺激量才能获得快感。

这种现象也被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布里克曼形象地称为“享乐跑步机”:

你必须在感官刺激的跑步机上越跑越快,才能维持住相同程度的快乐感受。

感官适应可以很好地解释经济学上的一个核心概念:

边际效用递减。

初恋永远是最美好的,第二个巧克力带来的快感小于第一个巧克力,加薪后的第一个月远比第二个月开心,等等。

感官适应和边际效用递减,其实是同一个事实,只不过在不同学科中表现为不同的名词罢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天生就是“边际思考”的动物,根本不需要诺贝尔奖获得者们千辛万苦地去“假定”。

快乐成为一种情绪拜物教美国精神病学与行为科学副教授、医学博士格雷戈里·伯恩斯(GregoryBerns)说,所有的需要最终都归结于生理需要。

他把注意力集中在大脑,其研究的化学递质主要是多巴胺和皮质醇等与心理感受有关的物质。

从性、美食、音乐这类具有“普适性”的快感来源,到赌博、马拉松比赛这些少数人青睐的活动,人类所追求的丰富多彩的愉悦体验,都与神经递质的作用和局部脑区的兴奋相对应。

然而心理学对快乐的研究结果与人类文化中一个古老的常识不谋而合:

人是欲壑难填的动物。

正面情绪会诱导我们做出特定行为,一旦需求或欲望得到满足,快乐的情绪体验就停止了。

但是,快乐时光的记忆会一直存在,我们还想再体验一次,比如好吃的餐馆,领奖台上的荣耀。

在这个意义上说,痛苦和快乐并不是完全对称的。

既没有痛苦也没有快乐本来就不是人生的常态。

人类的正常状态是,对痛苦敏感,渴望快感。

生物进化已经把我们调教成永远记得快乐时光并试图一直重复,而选择性地遗忘曾经的痛苦。

成功学大师们天天鼓吹的“正能量,积极的心态”等等,不过是这一现象的庸俗版本罢了。

然而,情绪进化及其伴生品文化进化,已经指引人类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已经知道我们大脑中有一个快乐中心,引诱我们去追求更多的快乐作为“免费的午餐”;已经知道我们有技术手段去消除痛苦苦,我们也很乐意使用,比如毒品和麻醉镇痛药物。

大脑奖励系统的发现者,Olds和Milner发现,大脑边缘系统被电刺激的小鼠会表现出对食物和水的偏好。

雌鼠甚至会放弃自己尚未断奶的幼崽,疯狂地进行自我电击以重复快感,直到筋疲力尽活活累死。

这个令人震惊的实验似乎在告诉我们,自然选择给动物们精心设计了大脑奖励中心,但又故意地没有设计一个自我激励的机制。

而且,大自然(注意我没有用“上帝”这个词)把这个秘密一直封存在大脑之中,直到人类出现,直到人类的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才真正打开这个潘多拉盒子。

人为地对大脑进行电刺激或药物刺激,取代了更有意义的行为比如观察周遭环境,并采取合适行动。

这时候,快乐刺激作为一种非同寻常的奖励,实际上同时实现了获得快感和消费快感。

这实际上打破了46亿年来漫长进化史的禁区,引领我们走上了一条可能极度危险的道路。

有些科学家也将其称为“自然机制的短路”。

诚然,有很多疯狂的家伙乐观地预期,未来有可能通过药物让人实现完美的幸福/快感。

比如最近出了一本书,叫做《通往幸福之路》说,大脑电刺激的广泛应用可以直接实现高强度的快感。

我很好奇的是,如果人类真的发展到那一步,除了我们可能不再需要“性伙伴”外进而解除性选择的强大压力以外,我们是不是也会像上文的雌鼠一样不停刺激自己直到“精尽人亡”?

实际上,现代娱乐产业制造的五花八门产品就是设计来满足个人的娱乐消遣需求的。

很显然地,这些声色娱乐的效果已经和药物及大脑电刺激的效果几乎无法区分了。

还不止这些。

增强大脑功能的药物正在大药企的实验室里加紧研发,能够激活心理活动的“大脑伟哥”可能很快就会与消费者见面。

哲学家DavidPearce(著有《TheHedonisticImperative》),相信,任何痛苦,不论是生理的还是情绪的,都是不必要的。

因为我们应该努力地消除所有感官世界中的痛苦。

娱乐工业看起来无止境的扩张实际上支持了媒体批评家NeilPostman的预言。

在其享誉全球的畅销书《娱乐至死》中,他声称,娱乐精神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新兴元素,传统的政治、宗教、体育、新闻、教育和商业都已经心甘情愿地沦为娱乐的附庸。

寻开心已经成为逐渐富裕起来的人类的第一需求。

或许,这也验证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正确性:

只有低层级的需求满足之后,高层级的需求才会出现。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固执且旗帜鲜明地认为,彻底消除痛苦,盲目追求快感,并非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

经常有人告诉你,不要担心,尽情享受生活吧。

香港电视剧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就是:

做人呢,最重要的是开心。

然而,群体的狂欢实际上是种幻觉。

快乐并不能像售卖消费品一样成为一个设定的目标。

快乐,只能作为追求长期目标的副产品出现,其中还夹杂着各种负面和正面的情绪。

可持续的快乐来自于我们在做什么,而不是我们拥有什么。

如果把追逐幸福简单等同于积累财富和肉体的快感,必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财务安全一旦超过某一水平,巨额物质财富并不能让人更快乐。

马斯洛在40年前就警告我们:

不客气地说,经济科学只不过是对人类需求和价值的理论的熟练而精确的应用罢了,可惜的是,这一理论是完全错误的。

因为它只考虑了人类的物质需求或低层次需求。

我们能改变这一悲观的认识吗?

似乎很难。

首先,科学家们对进化和大脑的丰富多彩的理解很难广泛传播到普通大众中去。

有一个必须指出的事实是,最聪明的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几乎都聚集在美国,但是,因为宗教的原因,美国社会对进化论的抵触和抗击也是所有发达国家里最为顽强的。

更何况,这些洞察力还会被快感导向的经济所带来的巨大惯性所阻挡。

从这点上来说,人类注定要走上进化决定的命运。

当然,所有这些并不能排除有某些聪明的个人实现幸福的可能性。

早在现代科学产生以前,已经有思想家预见到了享乐主义对整个人类带来的陷阱。

古希腊的无神论者伊壁鸠鲁建议人们平静地接受痛苦,并通过回忆过往快乐来对抗痛苦。

说白了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

当然他更强调其正面的部分,他开出的幸福秘方包括适度节制我们的欲望,以便我们能享受到真正和持久的满足。

读过《少有人走的路》的同学可能立马就反应过来了,这不就是作者在书中提倡的第一条:

延迟满足感吗?

中国的大家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福祸得失的辩证关系,帮助我们更理性更平静地接受人生的起伏,接受痛苦和快乐的自然更替。

情绪会自动地给予过去的体验赋予进化性价值。

这是我们文章开始定义的快乐的内容。

这也超越了个人的局限。

与他人分享我们的情绪,或者就像各种心理实践者们所说的那样,沉浸在一个非常吸引人的活动中而失去自我意识。

偶尔,那种令人难忘的从未体验过的兴奋和愉悦感觉会使我们达到所谓的“高峰体验”状态。

对每个人来说,如果能够尽可能多滴经历那些罕有的高峰体验,人生将充满多少真正的乐趣和意义啊。

聚焦于当下的体验并不意味着要你及时行乐。

关注当下的体验,不仅意味着我们应该平静地接受人类这个物种的最终命运,更重要的是,我们能感受到亿万年进化带给我们的巨大优势和局限性。

进一步地,我们能鼓起勇气突破基因和文化的限制,利用大自然给予的生命机会,造就一段精彩的、与众不同的历史,为自己和人类创造一个更有意义的未来。

说的再简单点,幸福就是,找到一个自己真正热爱的、看起来需要耗尽大部分生命的目标,投入地去实现它。

这整个颠簸的旅程带给你的,就是幸福。

我相信,同时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伟大是种非常独特的体验。

我们人类整体也只在宇宙中存在很小一段时间和空间而已,认识到这一点能提升我们对人性的理解:

我们是宇宙大剧本中即使短暂经过,依然值得骄傲的一幕演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