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25601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智烧敌舰》教学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乘虚而入"、"惊惶失措"、"欣喜若狂"、“焦头烂额”等成语,,学习先理解关键词素再理解整个词语意思的解词方法。

2学习写人物语言时注意把说话人动作、神情作适当描写的表达方法。

展开想象,把第3节写具体。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通过学习,了解古希腊的阿基米德是一个大智大勇的科学家,懂得只有掌握科学知识,具备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人才会有力量,才能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才能为国为民作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乘虚而入"、"惊惶失措"、"欣喜若狂"、“焦头烂额”等成语。

2学习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过程,认识到他是一个大智大勇、善于运用科学的人。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预习反馈

1出示课题:

齐读

2检查预习:

课文写了什么情况下,谁用什么办法智烧敌舰?

结果怎样?

(交流、总结)

相机出示词语:

乘虚而入

惊惶失措

焦头烂额

欣喜若狂

说明:

检查预习,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并通过长期训练让学生懂得预习时的要做到的基本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初步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逐步形成能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加以概括的能力。

二整体入手,认识人物

1自由读课文,划出人们评价阿基米德的语句。

2交流、出示

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出了个很有名的科学家叫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是希腊最聪明的人。

阿基米德真有本事!

真了不起!

3

出示关于阿基米德的资料,初步感受他的“智”。

说明:

通过初读课文,寻找有关对阿基米德评价的句子及相关资料的补充,认识阿基米德并初步感受他的“智”。

这既是文眼,也是教学的切入口。

三学习故事,了解人物

(一)学习课文第2、3节,感受情况危急,感受人物智慧

1读文,理解“乘虚而入”:

查字典理解“虚”意思;根据关键词理解整个词语意思;读文理解课文中“虚”的意思。

指导读句:

希腊这个国家很小,许多年轻力壮的男人牺牲了,留下的尽是些老人、妇女和孩子。

2罗马人乘虚而入,发动一场侵略战争,希腊人陷入险境,他们(惊惶失措)

3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惊惶失措;明白希腊人惊惶失措的原因

(找出相关语句,朗读)

4联系上下文写话:

大家急得惊惶失措:

老人_______(动作),喃喃祷告:

“___________________”;妇女____________(神情)说:

“________________

”;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本篇课文是本学期最后一篇课文,应该让学生运用第三、四单元学会的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

如先理解词语中关键词再理解词语的意思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从而进一步理解句子,文章内容。

这两节的学习非常重要,学生通过品词读句能够了解战争背景,希腊人民惊惶失措。

希腊人民的表现也从侧面烘托了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设计语言文字训练就深化了学生对此的理解。

(二)学习课文第4——8节,深入了解人物智慧

1师述:

当人们惊惶失措,希腊危在旦夕之时,阿基米德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找出相关语句

2相机出示第4、6、7节

(1)多角度引读第四节,体会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

(2)指导朗读第六节,抓住词语“一字儿排开、集中对准、布帆”感受阿基米德的观察入微和指挥若定;抓住“焦头烂额”一词,通过它与“乘虚而入”一词的对比,感受罗马士兵落荒而逃的惨状,加深对阿基米德的智慧的认识。

(3)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说说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过程。

(4)朗读第七节,整理板书,体会“欣喜若狂”的意思,再次深化对阿基米德的智慧的认识。

3学习第8节

(1)默读,明白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科学原理。

(2)读句子(阿基米德笑眯眯地说:

“我有什么本事?

是太阳帮了咱们的忙。

”)讨论:

你同意阿基米德的说法吗?

说说你的观点。

说明:

通过多角度朗读,复述课文让学生入情入境,读出滋味,说出个性化体验,体会到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

四总结概括,深化认识

1

出示课文,引读

2学了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故事,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请你把对他的评价用几句话写下来:

3交流,总结

说明:

通过引读,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在课文里多走几个回合。

板书设计

48:

智烧敌舰

阿基米德

(大智大勇)

(罗马人)

(希腊人)

乘虚而入

惊惶失措

(以弱胜强)

焦头烂额

欣喜若狂

篇二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片学生很感兴趣的文章。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古希腊的阿基米德是一个大智大勇的着名科学家,并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只有掌握科学知识,具备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人才会有力量,才能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才能为国为民做贡献。

课文中包含着阿基米德观察、分析、推理、判断的复杂的思维过程。

文中几处必要的交代就能说明“智烧敌舰”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必然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缺一不可。

正因为是阿基米德能把握这些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自己掌握的指示做出正确可靠的判断,才能让他在紧急关头不慌张,能从容指挥大家打败敌人。

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另外根据本单元的要求,这篇课文也是一篇学生学习复述的好教材。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理解“乘虚而入”和“惊慌失措”的意思。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根据提示适当展开想象,进行课文第七、八节的创造性复述。

3.能理解“科学就是力量”的道理。

注:

重点:

1.能结合文的语言环境来学习先理解关键词素,再理解整个词语意思的解词方法。

2.通过学习面临罗马舰队入侵时,人们的慌张表现与阿基米德镇定自若的对比,突出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找出并归纳出阿基米德能从容指挥大家打败敌人的先决条件。

4.能根据提示,创造性的复述课文第7、8节。

难点:

1.能发现并理解阿基米德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能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做出正确可靠的判断,体现出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

2.再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提示适当展开想象,对课文第7、8节进行复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的方式,完成“乘虚而入”“惊慌失措”等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通过学生的质疑及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感悟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

3.借助多媒体的播放,帮助写生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第7、8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基基愉快地投入到以质疑问难、朗读、感悟、复述为主要内容的课堂学习活动中去,从中感悟到学习的乐趣。

2.懂得只有掌握科学知识,具备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人才会有力量,才能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才能为国为民做贡献。

三、教学设想:

1.换位思考,激活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

在教学之初,我让学生进行了换位思考:

如果你是海岸上的一员,你会用什么办法来对付侵略者?

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让学生走进文章中的角色。

2.课始质疑,在质疑问难中发展创新思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针对课题质疑,在学生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在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可是质疑,不仅能从中了解学生的疑点、难点,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教学生不懂之处,教学生难懂之初,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

以读代讲,培养语言的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从朗读训练抓起,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朗读无疑是学习语文的金钥匙,让学生在“感知、领悟、体验”感情的基础上提高朗读水平,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他们接受优秀作品的美好情感和高尚情操的陶冶。

4.

进入作品,培养创造性复述能力

新课标中要求中年级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这篇课文的故事性很强,课堂中出示复述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复述,无疑是学生们更感兴趣的。

复述时学生的身份更是巧妙地变换成了“战地小记者”,这样他们更踊跃了,各种思维同时活跃,将课文内容内化为了自己的语言,平时积累的语言此时也有了用武之地,各种创造性的复述脱颖而出。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腊、牺、牲、舰、桅、惶、措、顷”8个生字,理解“乘虚而入、惊惶失措、欣喜若狂、焦头烂额”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先理解关键词素再理解整个词语意思的解词方法。

积累表示时间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从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中,体会人物的品质。

展开想象,把第3节写具体。

3.通过学习阿基米德指挥希腊人用镜子反射太阳光烧毁罗马战舰的故事,感受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初步懂得“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乘虚而入”、“惊惶失措”、“欣喜若狂”、“焦头烂额”等成语。

2.学习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过程,认识到他是一个大智大勇、善于运用科学的人。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面镜子),这是——镜子。

你们听到运用镜子作武器击败强大的敌人舰队这种奇事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48课《智烧敌舰》。

出示课题。

学习“舰”:

大型的军用船只;军舰。

2.读题质疑。

谁想出办法烧了敌舰?

用怎样的办法烧了敌舰?

结果怎样?

3.自由读课文,交流、总结。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词语:

乘虚而入

惊惶失措

焦头烂额

欣喜若狂

二、整体感知,认识人物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你能用什么方法理解上述词语?

(乘虚而入

惊惶失措

欣喜若狂

焦头烂额)

(3)完成填空:

有一年,罗马帝国派军舰侵略希腊,希腊的老人、妇女和孩子惊惶失措,这时,阿基米德指挥大家一字儿排开,利用镜子反射阳光,集中对准军舰的布帆,使木制的军舰燃烧起来,最终打败了罗马军队。

(4)用直线划出人们评价阿基米德的语句。

2.学习生字:

腊:

与“措”比较(媒体)

牺牲:

指导写正确。

(媒体)

桅:

看课文插图认识舰上的“桅杆”。

3.交流填空,读划线句子

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出了个很有名的科学家叫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是希腊最聪明的人。

阿基米德真有本事!

真了不起!

三、学习故事,了解人物

(一)

学习课文第2、3节

1.读文,理解“乘虚而入”:

查字典理解“虚”意思;根据关键词理解整个词语意思;读文理解课文中“虚”的意思。

指导读句:

希腊这个国家很小,许多年轻力壮的男人牺牲了,留下的尽是些老人、妇女和孩子。

2.罗马人乘虚而入,发动一场侵略战争,希腊人陷入险境,他们(惊惶失措)。

3.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惊惶失措;明白希腊人惊惶失措的原因

(找出相关语句,朗读)。

4.联系上下文写话:

大家急得惊惶失措:

老人

(动作),喃喃祷告:

“”;妇女(神情)说:

“”;孩子。

(二)学习课文第4——8节

1.当人们惊惶失措,希腊危在旦夕之时,阿基米德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找出相关语句。

2.相机出示第4、6、7节

(1)

多角度引读第四节,体会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

(2)

指导朗读第六节,抓住词语“一字儿排开、集中对准、布帆”感受阿基

米德的观察入微和指挥若定;抓住“焦头烂额”一词,通过它与“乘虚而入”一词的对比,感受罗马士兵落荒而逃的惨状,加深对阿基米德的智慧的认识。

(3)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说说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过程。

(4)

朗读第七节,整理板书,体会“欣喜若狂”的意思,再次深化对阿基米

德的智慧的认识。

3.学习第8节

(1)默读课文,并说说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科学原理。

(2)读句子(阿基米德笑眯眯地说:

“我有什么本事?

是太阳帮了咱们的忙。

”)

讨论:

你同意阿基米德的说法吗?

说说你的观点。

四、总结拓展,巩固练习

1.学了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故事,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请把对他的评价用几句话写下来。

2.积累表示时间短的词语:

顷刻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