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考语文复习练习模拟冲刺卷四.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2093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中考语文复习练习模拟冲刺卷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复习练习模拟冲刺卷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复习练习模拟冲刺卷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复习练习模拟冲刺卷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复习练习模拟冲刺卷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中考语文复习练习模拟冲刺卷四.docx

《安徽省中考语文复习练习模拟冲刺卷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中考语文复习练习模拟冲刺卷四.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中考语文复习练习模拟冲刺卷四.docx

安徽省中考语文复习练习模拟冲刺卷四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2017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四)

(150分钟·150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

(1)补写出下列诗文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6分)

①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②____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

③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⑤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⑥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⑦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⑧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2)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 ③风正一帆悬 ④造化钟神秀 ⑤天涯若比邻 ⑥百草丰茂 ⑦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⑧何事长向别时圆

(2)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9分)

它终于慢慢地大起来了,要走更远的道儿;它流过了石川,流过了草地,流过了竹林,它要bài访所有的山lǐnɡ,扣问每一块石头,有时会突然潜入河床的沙石之下去了呢。

于是,轻风给了它的柔情,鲜花给了它的芬芳,竹林给了它的凉绿,那多情的游鱼,那斑斓的卵石,也给它增添了美的色彩。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3分)

bài(  )访  山lǐnɡ(  )  潜入(  )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

(2分)

(3)“芬芳”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斑斓”的意思是________。

(2分)

(4)文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分)

答案:

(1)拜 岭 qián

(2)扣问 叩问

(3)香;香气 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4)排比

3.名著阅读。

(4分)

(1)《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一,其余两部分别是:

第一部是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是________。

(2分)

(2)《西游记》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代神话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万苦千辛,经九九八十一难,到________的故事,小说故事情节精彩纷呈,如孙悟空大闹天宫、______________等。

(2分)

答案:

(1)《格兰特船长的女儿》 《神秘岛》

(2)西天取经 大闹蟠桃会(偷吃人参果、大战二郎神、三打白骨精等)

4.某校九(4)班以“工匠精神”为主题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现请你参加并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12分)

(1)活动中,李东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了一段文字,请你帮他修改。

(4分)

什么是“工匠精神”呢?

一是精益求精。

【A】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了99.99%。

二是严谨,一丝不苟。

【B】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

三是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

四是专业,敬业。

“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

①【A】处画线句中有用词不当的语病,可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B】处画线句有成分残缺的语病,可在“________”之后补充“________”。

(2)请概括下面两则材料中人物的主要精神品质。

(4分)

材料一:

孟剑锋是北京工美集团的一名錾刻工艺师。

他用纯银精雕细琢錾刻的“和美”纯银丝巾,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

他以大国工匠精神,追求极致,对作品负责,对自己的良心负责。

材料二:

胡双钱是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一位坚守航空事业35年、加工数十万飞机零件无一差错的普通钳工。

他用自己总结归纳的“对比复查法”和“反向验证法”,在飞机零件制造岗位上创造了35年零差错的纪录,连续十二年被公司评为“质量信得过岗位”,并授予产品免检荣誉证书。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说: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班级中刘宏同学的妈妈是一位环卫工人,她总感觉自己低人一等。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以刘宏的口吻来劝说她树立自信。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了 到(2分)

②部件 的质量(2分)

(2)①追求极致,对作品负责,对自己的良心负责;

②用朴实的劳动践行着一名普通劳动者的责任和坚守。

(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示例:

妈妈,我知道你从事环卫工作很辛苦,也没有什么社会地位,著名学者梁启超曾说过“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只要你精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发扬“工匠精神”,每天带给大家干净、舒适的环境,你同样会受到人们的尊重的,您说呢?

(共4分,说话得体2分,理由2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谁谁谁,你妈来了(22分)

①当学生的,特别怕自己的“亲友团”到学校来慰问自己。

这种怕,不敢与人谈起,怕人家说“没良心”。

但这种怕,是发自内心,出自肺腑,有来头,有缘由的。

②范都都的妈妈最喜欢到学校来,且每次的服饰都花样翻新,有成熟型、天真型、歌女型。

一次,她戴着一顶水晶镶钻的公主冠,手捧两个烤红薯,一见她的儿,就把经过多重保温措施保护的红薯,爱护地塞进他嘴里。

我们指着范妈妈肥胖的背影,议论着:

“你觉得她好看吧?

③因为评论的是同学的母亲,我们谨慎地推让着:

“你先觉得,你觉得完了我再觉得!

④结果我们一致觉得范妈妈的妆太浓。

⑤妈妈们已到了“女人四十一朵花(这是好听的说法,不好的说法是‘女人四十烂茶渣’)”的年龄,普遍发胖,在自己家里看,倒也亲切。

到了学校,我们的身份从儿女到观众,好像在看自己的妈妈演戏一样,这才发现她演得蹩脚,同学们如果穿上校服,远看就像一个娘生出来的。

妈妈一来,就完全彻底地泄露了家庭背景,可是,不管自己的妈妈怎样不如别人的妈妈,比如打扮不入时,不会讲普通话,也是不能更换和退货的,还必须要爱妈妈,不然就不道德。

⑥其实,最最叫人魂飞魄散的,是妈妈的妈妈,或者爸爸的妈妈驾到,她们从校门口开始,就一路呼喊着孙娃子的乳名:

“毛毛,你在哪里?

⑦每一层教学楼都找遍了,仍然不见毛毛的身影,随便撞开一个教室门就问:

“毛毛在这个班上吧?

⑧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应当认识她家的毛毛。

老师问:

“你说的毛毛在几班?

⑨奶奶一下子愣了,她只知道他们家有个毛毛,其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好在她马上找到了些线索:

“她说在刘老师那个班,对!

刘老师。

⑩妈妈们到学校,一般干三种事:

送衣服,送早餐,送文具。

虽然很温暖,但没一件是体面而且受到亲生儿热烈欢迎的。

⑪送衣服的家长提着装满棉裤棉袄的塑料袋,出现在教室门口,因为不想打扰老师讲课,所以用微弱的声音,啰唆地介绍自己的儿,早晨怎样走得急,身子骨是怎样地弱,自己怎样料到将有大风雨,怎样在百忙之中抽身前来送衣服的原因,往往只说到一半,就被老师猜中了八九,打断她,直接叫来她的儿,家长一得到儿女,急忙扒下他们的衣服裤子,怕耽误上课,动作格外粗暴。

搞完了之后,还要做些琐碎的动作,比如挽裤脚,系鞋带,总之都需要跪下来才能够完成,儿们不知所措地戳在同学们视线里,不知是该一块儿跪下来,还是该直愣愣地等着这些工序快点结束,于是赫然变成了一副冷峻的脸孔。

⑫送早餐的家长一般赶在上课之前,偶尔也可以看到超级温暖的场面:

妈妈提着保温瓶,里面装着野鸡人参鹿茸汤,妈妈把孩儿叫到假山后、树荫下,总之是一些避人耳目的地方,急急忙忙地催她的儿,快点把独食吃下去,因为上课时间快到了。

同学们嗅到了食物的味道,都围上去,形成一个包围圈,议论着:

“我已经吃过饭了!

”“我妈妈五点就起来给我做饭!

⑬完成送货任务后,还要磨蹭一会儿,胆大的甚至溜达一圈,看看墙报上有没有自己孩儿的名字,趁着这千载难逢的机会,现场考察其儿的真实状况。

⑭还有因另外的缘故来的,比如跟小孩要钥匙的,喊小孩看牙的,更有相当一批人,又不喊小孩出去,又不进教室来,只是趴在窗台上,手搭凉棚,是纯粹的观光客。

总有一些眼睛奇尖的同学发现有人,总有一些记忆力奇好的同学,只看到一个后脑勺,一个裤腿,就能判断出是谁的妈妈光临了,并大声喊出来:

⑮“谁谁谁!

你妈来了!

5.文章以“谁谁谁,你妈来了”为题,有何妙处?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作用。

理解标题含义及文章内容,联系标题一般作用,具体分析回答。

答案:

①鲜活生动,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简单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③是文章行文的线索。

(3分)

6.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

(1)我们谨慎地推让着:

“你先觉得,你觉得完了我再觉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不喊小孩出去,又不进教室来,只是趴在窗台上,手搭凉棚,是纯粹的观光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评价、评判;

(2)指只是到学校来看看孩子的家长。

7.请结合语境,按括号内的要求对句子进行赏析。

(5分)

(1)但这种怕,是发自内心,出自肺腑,有来头,有缘由的。

(从修辞的角度)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次,她戴着一顶水晶镶钻的公主冠,手捧两个烤红薯,一见她的儿,就把经过多重保温措施保护的红薯,爱护地塞进他嘴里。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理解句子含义,判断修辞或描写方法,概括句子内容,分析对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答案:

(1)句中“肺腑”也就是“内心”,“缘由”也就是“来头”,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学生害怕得很,而且害怕确实是有原因的。

幽默生动,还自然启开了下文。

(2)这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地描绘了范都都妈妈古怪的装扮,夸张的动作,可以想见孩子当时该有多么尴尬,交代了学生都怕“亲友团”到校的原因。

(6分)

8.“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

他们的心始终一样。

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邓肯语)本文中这些母亲的“赤子之心”是颗怎样的心?

体现在文中哪些地方?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孩子的深受。

表现在“一见她的儿,就把经过多重保温措施保护的红薯,爱护地塞进他嘴里”“她们从校门口开始,就一路呼喊着孙娃子的乳名”“还要做些琐碎的动作,比如挽裤脚,系鞋带,总之都需要跪下来才能够完成”“急急忙忙地催她的儿,快点把独食吃下去”(不少于两处即可)(5分)

9.你觉得“‘亲友团’到学校来慰问自己”是个问题吗?

如果是,怎么解决才好?

如果不是,也请你谈谈你的观点和依据。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题目,结合自身生活,谈自己的看法即可。

答案:

提示:

围绕“沟通、理解、信任”谈,言之有理,语句通顺即可。

(5分)

【二】勇者应惧(18分)

张君燕

(1)孔子在《论语》中有言: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意思是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这些话似乎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名言,被很多人奉为座右铭。

尤其是胸怀一腔热血的人们,仗着自己的勇气和信心,高喊着“勇者不惧”,便无所顾忌地向前狂冲,仿佛“勇者不惧”是他们的护身符,有了它便可以一马平川、所向无敌。

(2)三国时期的张飞应该是“勇者不惧”的典型代表。

他为人勇猛,曾率二十骑兵于长坂坡吓退曹军。

有诗云:

长坂坡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

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这气势,这魄力,有目共睹,长存史册。

(3)另有义士荆轲,侠义勇猛、义薄云天,为了一国安危,毅然带着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

其行为其精神,令人叹服。

(4)应该说,他们都是“勇者”,也都有无所畏惧的精神。

但是,他们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5)张飞勇猛但欠缺思考,刘备曾劝曰:

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biānwō)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

刘备的劝说被张飞当作了耳旁风,结果不幸被刘备言中,终在阆中被部下范疆、张达杀死。

如果张飞不是“勇者不惧”,而是虽勇但仍有所“惧”,能认真协调好自己的外部环境,对待下属的态度有所改变,那么他的结局也许就不会是如此了。

(6)荆轲大义刺秦,勇气可嘉。

但他本身的功力并不到家,在计划部署上也有欠周全之处。

尽管勇猛无惧,但最终只落了个“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结局。

如果,他勇而有“惧”,能认识到自己本身的问题,能再认真部署下自己的规划,尽量做到万无一失。

那么,历史也许就会被改写。

(7)与张飞同为五虎上将的赵云,被刘备称赞“一身是胆”,他绝对也是名副其实的“勇者”。

他曾在汉水河畔勇救黄忠,在曹军万人之中犹入无人之境;在当阳长坂坡,怀抱刘备幼子,仍能轻松杀敌,顺利撤离。

其神威盖世,简直无人能敌。

赵云勇而有“惧”,他的原则是“从仁政之所在”,他的目标是“解民于倒悬”。

从来不因“勇”而居功自傲、争名夺利,终以高龄而善终。

(8)李世民任唐朝大将军之时,每次战斗都身先士卒,亲自率领骑兵突击敌阵,勇猛之至,众人皆服。

在为唐统一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中,李世民将王世允击败,围困在洛阳。

手下诸将纷纷要求乘胜追击,一举拿下,但却被李世民断然拒绝。

因为窦建德率军赶来援助王世允,李世民分析后认为,当时不具备攻打王世允的条件。

后来,他瞅准战机,力排众议,先大败了窦建德,而后王世允被迫自动投降。

李世民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了胜利。

(9)李世民的勇是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李世民的惧,审时度势、进退自如。

从而看出,勇乃睿智之“帅”,惧乃睿智之“师”:

多了“一横”自我清醒地判断以及清醒地行动。

(10)“勇”是一种昂扬的精神,但想要成功仅仅有精神是不够的。

勇者不惧,是闭目塞听,盲目向前;勇而有“惧”,才会认真思考分析,找出不利之处,从而提升自身实力,争取天时地利人和,最终达到理想中的目标。

10.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中心论点。

标题点出论点,在文章结尾阐明了中心论点。

答案:

勇者应惧

11.文章开头引用了孔子的话,这样写有何作用?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开头作用。

理解孔子话的含义,结合中心论点,联系开头一般作用,具体分析回答。

答案:

引用孔子的名言,说明“勇者不惧”历来被人们所称道,由此引出话题,为下文的论述“勇者应惧”的观点做铺垫。

12.本文论证严谨,请概述作者的论证思路。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先引孔子名言,引出话题;接着运用张飞和荆轲的事例,指出“勇者不惧”的错误;然后通过正面举例,得出“勇者应惧”的论点;最后阐述“勇者应惧”的重要性。

13.联系上文看,第(7)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抓住语言标志,判断论证方法;结合该段内容及中心论点,分析其作用。

答案:

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通过列举赵云的例子,与其同时代的张飞形成对比,突出论证了“勇者应惧”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4.阅读这篇文章后你有何感受?

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一个人立身处世,不要盲目勇敢,要“勇者应惧”,这样能提升自己的实力,从而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好。

【三】(15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

1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

(1)二者不可得兼(    )

(2)故患有所不辟也(    )

(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

(4)故不为苟得也(    )

答案:

(1)同时得到 

(2)同“避”,躲避 (3)因此 (4)苟且

16.翻译句子(2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并不只是贤能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会丧失罢了。

17.引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4分)

(1)在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上,作者的观点是鲜明的,可用文段中的“__________”四个字概括。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中“是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舍生取义 

(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18.“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

这种设喻论证有什么好处?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生与义。

形象生动地引出了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19.人生要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

请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式特点,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金钱是我所需要的,人格也是我所需要的,当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时,我将放弃金钱,保全人格。

三、写作(60分)

20.以“又站在这十字路口”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①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④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⑤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命题作文。

“又”表明不是第一次面临这种情况,要写出至少两次经历和感悟。

“十字路口”可以是现实的路口,叙写在十字路口的经历,描述站在十字路口的见闻和感受,抒发站在十字路口的情思。

“十字路口”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