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降水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2015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9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中心降水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上海中心降水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上海中心降水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上海中心降水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上海中心降水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中心降水方案.docx

《上海中心降水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中心降水方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中心降水方案.docx

上海中心降水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上海中心大厦”工程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中心区Z3-1地块,东至东泰路,南依银城南路,北靠花园石桥路,西临银城中路(地理位置参见图1),即原“陆家嘴高尔夫球场”,整个基地面积约30368m2,地上建筑面积380000m2,总建筑面积约为520000m2。

图1-1地理位置

本工程由22层塔楼(结构高度565.6m、建筑顶高度632.0m)和1幢5层商业裙房(高度35m)组成,整个基坑由1幢1场地下设5层地下室,基础埋深约为25~30m。

本场地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核心地段,为陆家嘴金融区最重要的标志性功能性建筑区,与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成“品”字型分布。

“上海中心大厦”是目前国内最高的建筑。

二、地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该工程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前缘,成陆较晚,属上海地区四大地貌单元中的滨海平原类型。

2.2工程地质条件

在目前所揭露深度185.0m范围内的属第四纪中更新世Q2至全新世Q4沉积物,主要由粘性土、粉性土、砂土组成,一般具有成层分布特点。

根据土的成因、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可划分为12个主要层次(上海市统编地层第⑧层粘性土层缺失)。

其中第⑤、⑦、⑨层根据土的成因、土性特征分为若干亚层和次亚层和透镜体(第⑤1a、⑤1b;第⑦1、⑦2、⑦3层;第⑨1、⑨2-1、⑨2t、⑨2-2、⑨3、⑨3t层)。

场地地层分布主要有以下特点:

(1)拟建场地第①层杂填土,松散,表层约0.5~1.5m深度范围内夹多量碎砖、碎石等杂物,局部区域为混凝土地坪,下部多以粘性土为主,夹植物根茎、石子等。

(2)第②层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可塑~软塑,层面埋深约2.0m,含氧化铁斑点和铁锰质结核,局部以粘土为主;杂填土较厚区域该层缺失。

(3)第③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流塑,层面埋深约3.3m,5.0~7.0m深度范围夹层状粉性土。

(4)第④层灰色淤泥质粘土,流塑,层面埋深约8.0~10.0m,分布较为稳定,属软弱粘性土。

(5)第⑤层根据土性不同可分为2个亚层:

第⑤1a层灰色粘土,软塑,层面埋深约16.0~18.0m左右,在拟建场地内分布稳定,层面起伏平缓。

第⑤1b层灰色粉质粘土,软塑~可塑,层面埋深约20.0m左右,场地东北角钻探9#、10#,静探C12、C13孔区域该层底部夹多量粉性土。

(6)第⑥层暗绿色粉质粘土,可塑~硬塑,含氧化铁斑点和铁锰质结核,该层在拟建场地大部分区域分布稳定,层面起伏平缓(层面埋深一般在24.0m左右),仅在场地东北侧层面埋深略偏深,厚度较薄。

(7)第⑦层据土性不同可分为3个亚层:

第⑦1层草黄色砂质粉土夹粉砂,中密~密实,层面埋深约为28.0~30.0m,在拟建场地分布稳定,层面起伏平缓。

第⑦2层草黄~灰黄色粉砂,密实,层面埋深约35.0~38.0m,在拟建场地内分布稳定、层面起伏平缓。

第⑦3层灰色粉砂,中密~密实,层面埋深约64.0m,在拟建场地内分布稳定、层面起伏平缓。

(8)第⑨层根据土性不同可分为⑨1、⑨2、⑨3层3个亚层,其中第⑨2、⑨3层中局部分布有透镜体:

第⑨1层灰色砂质粉土,中密~密实,层面埋深约为68.0~70.0m左右,在拟建场地内分布稳定、层面起伏平缓。

该层土性不均,粘性土夹层频率及厚度在纵横向变化较大,局部粘性土夹层厚度为1~2cm,甚至达3~5cm。

第⑨2-1层灰色粉砂,密实,层面埋深约为76.0~80.0m,该层中上部夹多量中粗砂及砾砂,砾石粒径0.5~1.5cm,下部84.0-89.0米深度段局部夹粘性土较多,一般夹粘层厚度约2-5cm,局部粘性土夹层厚度达20-30cm,土质不甚均匀。

第⑨2t层灰色粉质粘土夹粘质粉土,可塑,夹层状粉砂,土质不均。

该层仅在钻探8#、24#、初勘B3#孔及静探C29、C33孔位置呈透镜体分布,深度范围87.0~94.6m(初勘B3#孔该层深度范围97.9~100.8m),层厚及层面埋深变化较大。

第⑨2-2层灰色粉砂,密实,层面埋深约为88~90.0m(受第⑨2t层透镜体切割影响,塔楼底板扩展区局部层面埋深达94.0m左右),夹细砂、砂质粉土及薄层粘性土,土性较佳、土质相对较均匀。

第⑨3层灰色细砂,密实,土质均匀,层面埋深约为100.0m左右,在拟建场地内分布较为稳定、土性佳。

第⑨3t层灰色粉质粘土,可塑,该层仅在钻探17#孔位置呈透镜体分布,深度范围104.8~109.4m,夹粉细砂团块,土质不均。

(9)第⑩层浅灰~灰色粉质粘土,可塑~硬塑,层面埋深约126.0m左右,土性有一定变化。

(10)第

层灰色粉砂,密实,层面埋深约135.0~143.0m,夹细砂及层状粘性土,土质不均。

(11)第

层兰灰~灰色粉质粘土,可塑~硬塑,层面埋深约143.0~148.0m,局部夹多量粉砂。

(12)第

层灰色细砂,密实,层面埋深约168.0~175.0m,至185.0m未穿,局部夹多量粉质粘土,土质不均。

三、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区地下水根据埋藏条件可划分为浅层潜水及承压水。

1)潜水

本场地浅部地下水属潜水类型,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地表迳流。

勘探期间由钻孔中测得的地下水埋深一般为0.75m~3.90m,相应标高为3.36m~0.40m。

上海地区地下水年平均水位埋深为0.5~0.7m,低水位埋深为1.5m。

2)承压水

拟建场地深部第⑦层属上海地区第一承压含水层,其层顶埋深约为28~30m,其承压水位埋深一般在3~11m,承压水位一般呈周期性变化,随季节、气候、潮汐等因素变化。

正常情况下承压水水位埋深约为8.50~10.20m。

本场区由于缺失第⑧层粘性土,第

、第

承压含水层(即第⑦层、第⑨层)相互连通,总厚达97m,含水量极其丰富(地层分布参见图1-3)。

图1-3地层剖面图

第二章降水设计要点

一、目的

⑴加固基坑坑底的土体,提高坑底土体强度,从而减少坑底隆起和围护结构的变形量,防止坑外地表过量沉降。

⑵有利于边坡稳定,防止滑坡。

⑶疏干坑内地下水,方便挖掘机和工人在坑内施工作业。

⑷及时降低下部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水头高度,将其降至安全的水头高度,以防止基坑底部突涌的发生,确保施工时基坑底板的稳定性。

二、设计依据

1、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本工程抽水试验报告;

3、本工程设计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

4、降水设计和施工采用的规范:

(1)上海市标准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J08-61-xxx

(2)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xxx

(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2-xxx

(4)国家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xxx

(5)上海市标准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xxx

(6)行业标准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xxx

(7)国家标准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xxx

三、降水施工难点分析

本基坑开挖面积大,深度深,裙楼区域开挖深度25米、局部塔楼区域开挖深度为30米,承压含水层层顶已被挖穿,而本基坑下部第

、第

承压含水层(即第⑦层、第⑨层)相互连通,总厚达97m,含水量极其丰富,地质条件复杂。

基坑开挖到一定高度后,如不能很好地控制承压水,基坑将有发生突涌的风险,而基坑周边分布有重要建筑物且距离较近,路边分布有多种市政管道。

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能会导致基坑开挖过程中产生突涌等不良后果,严重的会导致周边路面坍塌、管线断裂,甚至基坑塌方等事故。

由于本基坑面积大,且深坑部位采用环形支撑,环形支撑直径达到120米,在降压井的布置时降压井位的选择将决定塔楼基坑降水的成败。

在承压水降水期间,若发生停电事故,承压水位将瞬间反弹,影响开挖,如何保证正常供电将是降水工作的关键。

浅部第③、④层灰色淤泥质粘土渗透性差,土质软弱,易发生流变或出现弹簧土现象,第⑦层水位控制不好容易形成流砂,影响开挖。

四、降水施工对策

针对降水工程难点的施工对策,充分利用我司在地质情况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采用以下措施解决降水工程中的难点:

1、对于不同的土层降水要求,本工程中采用不同降水方法来解决。

根据不同土层的渗透性合理布置降水井滤水管,降低基坑深层土层中的潜水位。

对于第③、④层淤泥质粘土渗透性差,土质软弱,易发生流变或出现弹簧土现象,降水时采取真空预降水。

土方开挖时尽量少扰动土、少转土并尽快出土。

对于第⑦层土,塔楼区域控制水位在开挖面以下1米,防止流砂的产生。

2、对于承压水,我司拟布置降压井和观测备用井进行降低承压水的工作,防止基坑突涌的发生。

具体措施如下:

对于塔楼环形支撑区域,由于圆环支撑内无法固定井管和搭设降压井操作平台,井位选择时尽量布置在有支撑部位,并加密降压井,减小水力梯度,控制水平方向承压水的补给;垂直方向加深塔楼区域降压井,控制承压水头在开挖面以下1~2米,保证基坑的安全。

为加强水位观测,在塔楼深坑区域布置3口观测井。

环境影响方面:

利用基坑内未抽水的观测井和基坑外观测井加强水位观测,根据监测结果来指导抽水,必要时采取回灌措施。

根据群井试验抽水出水量及观测井水位决定抽水速率,控制承压水头与上覆土压力足以满足开挖基坑稳定性要求,这将使降水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降低。

电源供应方面:

确保承压水井的不间断工作,为确保承压水降压井的供电不间断,施工现场应配置备用双电源。

第三章降水井设计

一、真空深井分析计算

1、布置原则

⑴、布置原则

一般根据基坑面积按单井有效抽水面积A(井的经验值为一般为150㎡~250㎡)来确定,而经验值是根据场地潜水含水层的特性及基坑的平面形状来确定。

根据本公司以往的布井经验,结合基坑的形状,可按200㎡布一口井来计算;采用多级滤水管,加真空的措施,以确保每口井的出水量。

⑵、坑内管井数量的估算

估算公式:

n=A/a井

式中:

n—井数(口);

A—基坑降水面积(m2);

a井—单井有效抽水面积(m2);

⑶、管井的数量布置(计算用的基坑面积从CAD平面图上测量计算所得,与基坑的实际面积有误差)

塔楼区域:

本基坑面积约为11882.3m2

n=A/a井=11882.3/200≈59.4则拟定60口

裙楼区域:

本基坑面积约为23139.74m2

n=A/a井=23139.74/200≈115.7则拟定116口

因此,本基坑共布置疏干井176口。

2、真空深井结构设计

真空深井孔径为600mm,井管过滤器为圆孔过滤器,外包40目滤网,管外回填滤料。

具体形式见剖面图3.1。

图3.1疏干井剖面图

二、减压管井分析计算

1、工程降水设计背景

由于本工程的基坑围护设计方案尚未最终确定,现以塔楼区基坑挖深30.0m,裙楼区基坑开挖深度25.0m,地下连续墙深45m,塔楼基坑直径120m,内部采用环梁作为支撑体系为基本前提,进行该工程的降水设计。

工程场地周边环境复杂,降水设计充分考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基坑基坑底板稳定性验算

基坑底面设计标高以下存在巨厚承压含水层(复合承压含水层组),承压含水层顶面埋深约为地面下28.00m,复合承压含水层厚度大于97.00m。

开挖过程中,必须有效控制承压水水头埋深,防止基坑发生突涌事故,因此,必须进行基坑突涌稳定性分析。

基坑底板抗突涌稳定条件:

在基坑底板至承压含水层顶板之间,土的自重压力应大于承压水含水层顶板处的承压水顶托力。

特别指出,对于开挖深度达30.00m的坑中坑范围内的减压降水,承压水位控制原则是:

当开挖深度大于26.00m时,承压水位必须始终控制在开挖面以下1.00-2.00m范围之内;当基坑开挖深度小于26.00m时,可按下式进行承压水位控制:

 

式中:

F----安全系数(取1.1)

hs----基坑开挖深度(m)

D----安全承压水头埋深值(m)

γs----基坑底板至承压含水层顶板间的土层重度的层厚加权平均值(本工程取18kN/m3)

γw----地下水的重度(10kN/m3)

根据上式,可以计算出开挖深度hs对应的安全水位埋深D,详见下表9-1:

表3-1开挖深度hs-安全水头埋深D对应关系表

序号

开挖深度hs(m)

安全水头埋深D(m)

1

17

10.00(初始水位)

2

18

11.64

3

19

13.27

4

20

14.91

5

21

16.55

6

22

18.18

7

23

19.82

8

24

21.45

9

25

23.09

10

26

24.73

11

27

29.00

12

28

30.00

13

29

31.00

14

30

32.00

从上表得出,本工程降压深度比较大,如以初始水头10.00m考虑,基坑开挖深度大于17.00m,均需要考虑降低承压含水层水位。

因本工程塔楼区和裙楼区的开挖深度均超过17.00m,承压水降水将是本工程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

裙楼区开挖深度达25.00m,要求承压水位埋深控制在23.09m左右,塔楼区开挖30.00m,承压水位埋深控制在31.00m~32.00m以下。

基坑开挖深度hs与安全水头埋深D之间的关系,如图3-2所示。

当开挖深度大于26.0m时,承压水位必须始终控制在开挖面以下1.0-2.0m范围之内。

图3-2开挖深度hs与安全水头埋深D之间的关系

3、降压井数量计算

根据目前初步设计,本工程基坑开挖塔楼区和裙楼区分开施工,塔楼区基坑为直径120m的园形基坑,内部不设置支撑,采用内部环梁作为受力系统,基坑开挖采用顺作法施工;裙楼区采用逆作法施工。

塔楼区因内部无支撑,降压井在内部将没有固定位置,所以对于塔楼区降压井设计考虑采用坑外减压降水措施,即减压降水井布置在塔楼基坑外侧,环状布置,坑内布置水位观测井,塔楼区的减压降水井布置在裙楼基坑范围内,距离周边环境相对较远。

由于塔楼区的基坑围护地下墙深度为45m,所以,其坑外减压降水井过滤器埋深考虑为45~59m,井深考虑为60m。

裙楼区因采用逆作法施工,井管有固定的位置,所以裙楼区采用坑内减压降水措施,综合考虑本基坑周边环境保护要求,裙楼区布置减压降水井,井深不超过地下连续墙,井深考虑40m,这样坑内降水对坑外沉降影响不大,有利于保护环境。

根据本工程的抽水试验求得水文参数,通过VisualMODFLOW软件模拟计算:

在塔楼区域布设塔楼区布置19口降压井,井深60m,过滤器设置在45~59m。

在裙楼区域利用塔楼区基坑降水所设置的19口减压井中的6口和布设的19口的42m深的降压井,降低承压水水头高度。

为加强承压水水头观测,在塔楼内布设3口观测井,裙楼区域内布设4口观测井。

同时考虑到周边环境保护要求,在裙楼基坑外布设7口观测备用井来加强水位观测,必要时采取回灌措施,减小周边的沉降。

3、降压井结构设计

降压深井孔径为650mm,井管过滤器为圆孔过滤器,外包40目滤网,管外回填滤料。

具体形式见剖面图3.3。

图3.3降压井剖面图

三、井点布置

井位布置在具体施工时应避开支撑、工程桩和坑底的抽条加固区,同时尽量靠近支撑以便井口固定。

降水工作还必须与土方开挖施工密切配合,根据开挖的顺序、开挖的进度等情况及时调整降压井的运行数量。

详见降水井平面布置图1

四、降水井构造与设计要求

⑴井口:

井口应高于地面以上0.50m,以防止地表污水渗入井内,一般采用优质粘土或水泥浆封闭,其深度不小于2.00m。

⑵井壁管:

各类管井的井壁管均采用焊接钢管。

⑶过滤器(滤水管):

各类管井均采用圆孔滤水管,滤水管外均包两层30目~40目的尼龙滤网,滤水管的直径与井壁管的直径相同。

⑷沉淀管:

沉淀管主要起到过滤器不致因井内沉砂堵塞而影响进水的作用,沉淀管接在滤水管底部,直径与滤水管相同,长度为1.00m,沉淀管底口用铁板封死。

⑸填滤料:

疏干管井:

各井从井底向上至地表以下2.00m均围填滤料。

降压管井和观测管井:

各井从井底向上至地表以下29.00m均围填滤料。

⑹填粘性土封孔:

在滤料的围填面以上采用优质粘土围填至地表并夯实,并做好井口管外的封闭工作。

⑺各井的结构及过滤器的安装部位见附图2、3。

注意管井施工时,井点深度全部以井底标高来控制,若场地标高有起伏应在管井的最上部一节相应的增加或者减少井壁管。

五、降水井工作量

降水井工作量汇总

分区

名称

井号

井深

数量

孔径mm

塔楼区域

疏干井

S1~S60

28

60

600

降压井

K1~K19

60

19

650

观测井

g1~g3

37

3

650

裙楼区域

疏干井

J1~J116

29

116

600

降压井

K20~K38

42

19

650

坑内观测井

g4~g7

37

4

650

坑外观测井

g8~g14

37

7

650

第四章地下水渗流数值模拟及地面沉降预测

一、承压水位降深分析

1渗流计算基本理论

为了有效降低和控制承压含水层水头,确保基坑开挖施工顺利进行,必须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渗流计算与分析,为减压降水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1)潜水、承压水非稳定渗流的控制方程

多孔介质和流体不可压缩时非恒定达西渗流场求解的微分控制方程为:

(1)

其中:

E=

式中:

S——贮水系数;

Sy——给水度;

M——承压含水层单元体厚度(m);

B——潜水含水层单元体地下水饱和厚度(m)。

kxx、,kyy、kzz——各向异性主方向渗透系数(m/d);

H——点(x,y,z)在t时刻的水头值(m);

W——源汇项(1/d)。

(2)定解条件

初始条件:

(2)

边界条件:

(3)

式中:

H0(x,y,z,t)——点(x,y,z)处的初始水位(m);

——一类边界条件;

H1(x,y,z,t)——点(x,y,z)在t时刻的边界已知水位(m)。

对整个渗流区进行离散后,采用向后差分法将上述数学模型进行离散,就可得到数值模型,由此计算、预测降水引起的地下水位的时空分布。

二、降压水位降深计算

1、本工程基坑降水数值模拟模型建立

根据已有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水文地质条件、钻孔资料可知:

模拟区平面范围,以基坑为中心,边界布置在降水井影响半径以外。

1.1含水层的结构特征

本研究区属于粉性土区,上部粘性土层概化为第一层。

由于实际地层较多,建立模型的时候根据各地层的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进行适当简化,如图5。

模型简化以后的含水层三维模型从上到下依次为:

弱透水层和第⑦2层含水层。

图5含水层三维模拟图

1.2水力特征

地下水系统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含水层分布广、厚度大,在常温常压下地下水运动符合达西定律;考虑浅、深层之间的流量交换以及软件的特点,地下水运动可概化成空间三维流;地下水系统的垂向运动主要是层间的越流,三维立体结构模型可以很好的解决越流问题;地下水系统的输入、输出随时间、空间变化,参数随空间变化,体现了系统的非均质性,但没有明显的方向性,所以参数概化成水平方向各向同性。

综上所述,基坑降水区可概化成非均质水平各向同性、空间三维结构、非稳定地下水流系统,即地下水系统的概念模型。

2、模拟期及应力期确定

本次数值模拟模型的模拟期180天,将整个模拟期划分为3个计算周期,每个计算周期的计算的时间步长为一天。

在每个计算周期中,所有外部源汇项的强度保持不变。

3、模型网格剖分

根据研究区的含水层结构、边界条件和地下水流场特征,将模拟区每层剖分为250行、350列规则网格,其中活动网格共225,000个,在基坑附近采用1m×1m的剖分格式,并向边界区域发散状分布。

基坑网格剖分见图6:

图6基坑网格剖分局部图

图7井模型示意图

4、源汇项处理方式

4.1降压井处理

在Visualmodflow中,降压井可以设置埋深过滤器长度、出水量等参数,与实际数据具有很强对比性。

根据已有降水观测成果,基坑外降压井出水量不变。

设置如图7。

4.2边界条件处理

在本次基坑降水模拟中,模型边界为降水井影响边界以外。

故边界定义为定水头边界,水位不变。

5、基坑降水数值模拟预测

经过数值模拟计算,在塔楼区基坑外侧布置19口减压降水井,可以将坑内承压水位埋深控制在30m以下。

裙楼基坑外侧承压水位埋深基本保持在18.0~20.0m。

如图8。

图8塔楼区降水后的承压水位埋深等值线分布预测图

利用塔楼区基坑降水所设置的19口减压井中的6口和裙楼区域的19口,可以将裙楼区基坑内的承压水位埋深控制在地面下23.0m左右。

裙楼区基坑外侧承压水位埋深为15.0m左右。

如图9。

图9裙楼区降水后的承压水位埋深等值线分布预测图

在全部减压井成井施工结束后,应进行一次群井减压抽水试运行,检验施工用电及排水情况,同时观测各井水位。

根据基坑开挖和支撑的施工实际工况,对降水运行进一步细化,提出每个工况下开启减压抽水井的数量和井号,并计算出该工况下承压水位的安全深度,以指导降水运行。

群井试验后,提交《上海中心基坑降压井群井试验报告及运行方案》。

减压降水运行过程中总包方应每天将基坑的监测资料抄送降水项目部,以便及时了解、分析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效控制降水运行。

基础底板施工完成后,包括养护阶段和地下室及上部结构施工阶段,应由设计单位提供基础及上部结构的抗浮力,在确保承压水水头压力不大于抗浮力的情况下,逐步减少减压井的开启数量,直至停止降水运行。

根据设计要求停止降水时,应由总包单位出具“停止降水通知书”后,方可终止降水运行。

三、由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与控制

1、理论公式

采用Visualmodflow有限差分法由渗流方程求出某一时刻的水位降深,给定压缩模量ESi及初始厚度S0i,由沉降方程可求出沉降量。

求解过程为:

1)给定初始时刻的孔隙比、渗透系数和孔隙压力等;

2)根据给定的采、灌水量和边界条件,由渗流方程得出某一时刻的水位降深;

3)给定压缩模量ESi及初始厚度S0i;

4)根据沉降方程计算沉降量。

2、计算结果

预估塔楼区基坑开挖所需承压水降水时间为180天,根据抽水试验阶段建立的沉降模型进行计算,塔楼区承压水降水运行后基坑周边环境沉降预测等值线如图9-5所示,紧邻基坑外侧的地面沉降值为14~26mm。

图10塔楼区降水180天后地面沉降预测分布图(单位:

mm)

塔楼区基坑施工结束后,停止减压降水运行,地面会出现一定回弹,沉降值会有一定减小。

当裙楼区基坑开始减压降水后,利用塔楼区的6口减压井和裙楼区域的19口降压井进行减压降水,达到降低裙楼区基坑内承压水位的目的。

因降水井深度比较大,对基坑外沉降影响比较大,紧邻基坑外侧的地面沉降值达到10mm。

图11裙楼区降水180天(累计360天)后地面沉降预测分布图(单位:

mm)

3、沉降控制措施

1、临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减压井的抽水时间尽量缩短。

2、在降水运行过程中随开挖深度逐步降低承压水,根据群经试验得到不同井组合下坑内地下水的深度,随基坑开挖深度确定井群的运行。

没有抽水的井可作为观测井,控制承压水头与上覆土压力足以满足开挖基坑稳定性要求,这将使降水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降低。

3、及时监测地下水水位及抽水流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调整抽水井及抽水流量,必要时采取回灌措施,指导降水运行和开挖施工。

4、加强基坑开挖和降水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