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校本教材编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09400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唱校本教材编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合唱校本教材编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合唱校本教材编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合唱校本教材编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合唱校本教材编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唱校本教材编写.docx

《合唱校本教材编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唱校本教材编写.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唱校本教材编写.docx

合唱校本教材编写

作者简介

萍,女,1967年3月生于焉耆县。

1995年毕业于新疆教育学院音乐系音乐教育专业,主修钢琴和声乐。

本科学历。

现任职于博湖县第一小学音乐教师。

擅长合唱指挥及合唱教学,任职至今,爱岗敬业,细致耐心。

在28年的教学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2012年担任博湖县第一小学合唱社团的教学工作至今。

 

博湖县第一小学天使和声合唱团简介

博湖县第一小学天使的和声合唱社团成立于2012年12月。

学校本着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宗旨,让更多的孩子喜爱艺术,学习艺术,欣赏美,创造美,我们成立合唱社团,不仅仅是学习合唱,在学习合唱的同时,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合作精神,团结意识,在美育教育中感受德育教育的深刻哲理。

社团自成立以来,孩子们学习兴趣浓厚,积极练习,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多的大型文艺活动中均有出色的表现,未来我们将再接再厉,让更多的孩子们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

 

编者按:

合唱(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

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

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童声合唱,天籁之音,小天使们将用天籁般的嗓音唱响《同一首歌》、《歌声与微笑》等歌曲……合唱与齐唱一样是多人参加的集体演唱,但它同齐唱有很大的区别。

虽然合唱中也常出现几个声部的齐唱,但齐唱在合唱里,仅仅起衬托和对比的作用。

合唱的“合”字,有拼、凑、结合的意思。

因此合唱是不同声部的不同特点的组合。

一般来说,合唱的人数不能低于12人,这样,如果是四部合唱,每个声部可以有三个人参加,这样仍然可以形成声部的特点,人数太少就有可能同重唱的形式相混淆。

世界上最著名的童声合唱团是维也纳童声合唱团。

合唱是声乐艺术领域中的一种集体歌唱形式。

合唱艺术也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随着合唱事业的发展,童声合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越来越被人们所喜爱。

为此童声合唱简直就是“天籁之声”,纯净、优美,给人一种天使飞来人间的感觉,听者几乎每根神经都为之牵动,令人心旷神怡。

童声合唱以其高雅、清纯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普及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我们身边中小学合唱队数量很多,但真正掌握合唱技巧,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少儿合唱团队却为数不多。

一些学校的合唱队往往不大注意少年儿童发声的特点,不懂得怎样合理、科学地使用嗓音,常常是随教师或歌曲的情绪高声喊唱。

少儿时期孩子们的声带是娇弱的,这种唱法对其嗓音发育很不利。

另外,这种歌唱式缺少色调变化和层次感,声音炽白、不柔和,使童声合唱缺乏协调性,破坏了合唱优美、动人的童声美感。

 

一、博湖县第一小学天使和声合唱团训练计划...........6

二、第一部分:

合唱团的组织..........................8

三、第二部分:

童声声乐基础的训练.....................9

四、附训练容.......................................10

五、童声合唱训练注意的事项...........................13

六、怎样指导少年儿童合唱训练.........................16

七、歌曲《新疆好》教材解析...........................19

 

博湖县第一小学天使和声合唱团训练计划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提高其音乐修养及自身素质,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

特在新学期重组校合唱队,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法,会唱部分中外合唱歌曲。

进一步展示我校的艺术风采和文化底蕴。

一、合唱对象:

学校三至六年级学生。

二、训练目的:

1、通过格的气息训练和不同的发声法规学生的声音,使学生的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得到提高。

2、通过练唱中外合唱曲目,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自身素质。

3、通过合唱姿态、舞蹈造型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表现能力。

4、展示我校的素质教育和精神风貌。

三、学生现状分析:

刚入合唱团的学生都未进行过正规发声训练。

声音“白”而“扁”,气吸的浅、位置低、口腔不开、下巴紧。

四、训练法及过程:

训练为了提高,提高为了表现。

训练要有手段,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的基本功。

为了使学生达到声音上的和谐统一、自然清新、明亮甜美的效果,需要解决用声上的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现象。

并逐渐扩充到音准、节奏、音域、咬字、吐字等现象。

(一)科学正确的气息训练

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只有掌握正确的呼吸后,才能获得理想的声音。

如静坐练习、抽泣练习、闻花香练习来体会胸腹式呼吸法:

慢吸慢呼、快吸快呼、呼吸控制训练等。

(二)重视发声训练

每节课根据学生的气息声音水平,进行不同的发声训练。

平稳连贯的唱法训练、弹跳有力的唱法训练等。

(三)努力做到字正腔圆

正确的咬字吐字是歌唱技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对于不太容易读的字用汉语拼音标好。

每首歌词都要用普通话朗读,随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咬字吐字,结合发声训练不同声母、韵母的正确口形,使学生逐步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

(四)音准训练:

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好的音准来源于基础训练。

多声部合唱的音准训练较为复杂。

采用先入为主的法,让学生先学低声部旋律。

总之,我将努力完善我的教学,尽我所能,让孩子们那甜美、纯净的童声合唱充满校园。

第一部分:

合唱团的组织

 一、挑选队员、划分声部

  考虑到合唱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就是说选择学生的围应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听音能力与歌唱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我们组建的合唱队所吸收的成员都是学习成绩优良、有良好的声音、较宽的音域、音调准确、听辨能力较强,并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

 选好队员后根据队员的音色特点,将高音区发声轻松自如、音色清亮充实的儿童划分为童声高声部,将高音区发声紧、吃力,而低音区发声坚实、宽厚自然的儿童划分为低音部,另外还应根据队员的身高体形整理队行的排列和声部的安排。

二、坐姿:

凡是艺术就会涉及到技术、技巧,在谈论技巧之前,我们要强调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坐姿。

1.坐姿:

坐着更容易体会气息——腰部像翅膀一样膨胀、扩。

2.站姿:

两脚开,身体前倾,重心倾定,肩膀放开(不得上抬)。

 

第二部分:

童声声乐基础的训练

 1. 呼吸训练

   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只有掌握正确的呼吸后,才能获得理想的声音。

我们在训练合唱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法,即胸腹式呼吸法。

一般用两种呼吸法训练。

①舒起练习。

吸气时,根据指挥手势,口鼻一起缓缓吸气,吸后停留瞬间,用轻柔的“嘶——”声,有控制地慢慢呼出。

②突起练习。

缓吸后停一会儿,用跳音“嘶、嘶、嘶、嘶”将气呼出。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在发声练习中便逐步感觉到了气息的支持,并能逐步运用到歌唱中来。

2.发声训练

  刚入合唱团的学生都未经过正规发声训练,声音“白”而“扁”,气吸浅,位置低,口腔打不开,下巴紧。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先采用哼鸣进行练习,以便尽快统一声音位置,取得声音的共性。

  在发声训练中注意了结合咬字吐字进行练习,我们要求学生将不太容易读的字用汉语拼音标好,每首歌词都用普遍话正确朗读,随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咬字吐字,结合发声训练用,对准同声母、韵母的正确口形,逐步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

当咬字唱词训练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我们才进行合唱训练。

附训练容:

练声曲:

一、连音练习,要求持续不变的连贯。

按由易到难的程度可选择以下几条:

1.555||5--‖

īāū

2.5432|1---‖

ū

3.53423127|1---‖

Mimamimami

4.565454343232|1---‖(三连音)

Mimamimami

二、跳音,半断音和断音

1.5555|5432|1---‖

Lalelilolu

2.11|531‖

Lu

3.531|531‖

Mimimimamama

三、和声练习:

大三和弦、小三和弦,注意中声部的音准要加强训练

四、音准练习:

半音阶的连唱、全音阶的连唱、滑音、音阶、声区的间音混合(真假声混合)训练、两度音程和三度音程的训练、四、五度音程的训练、六七度音程的训练、八度音程的训练、半音音阶、小调音阶、灵活弹性的训练、变化的音阶、重复音、三连音、琶音、前装饰音、波音、附点音符、大小调音阶、半音音阶、三连音、切分音

五、声音的渐强渐弱、重音、跳音等力度练习,可贯穿在练声中落实。

六、合唱歌曲训练要点

 1.熟悉歌曲,掌握旋律

   如《同一首歌》。

在合唱训练中一般采用视唱法,指导队员分声部先后作识谱练习,要求音高准确、节奏准确。

每次练唱都用较慢速度,力求连贯、完整。

识谱练唱式讲究多种多样,避免单调乏味而致学生疲劳。

演唱时不急于填词,先要求学生将两个声部都唱会,然后进行声部练习。

在分声部练习时着重指导学生唱好自己声部的旋律,除音高、节奏唱准外,应注意正确的分句、气息的保持以及音量的控制,然后,用哼鸣来合唱,这样减少填入歌词后的音准问题,又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的容,表现意义、音准。

各声部的旋律掌握后,才进入填词演唱阶段。

 2.歌曲的艺术处理

   在掌握了基本旋律后,为了更好地表现它的容,及时的作歌曲的艺术处理。

经过处理合唱队各声部本身声音的整齐、统一。

声部与声部相互结合时声音和谐,恰当的表现了歌曲的风格和特点,每个队员都能自觉地按照作品规定的速度、力度与表情歌唱。

 在合唱训练中坚持不单是要让学生唱会一个声部或唱会一首歌,而是要通过合唱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发展和声思维,提高合唱技巧和能力,所以要求学生要将所有声部的旋律都掌握,让学生在各个声部都相互了解其艺术要求的前提下,能调节自身的音量和速度,达到声音和谐的效果。

第三部分:

童声合唱训练注意的事项

童声合唱以其高雅、清纯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普及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在童声合唱的训练中应注意以下有关问题,这将有助于合唱团队整体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运用“轻声”唱法,形成正确的发声状态。

为避免学生

的喊唱,应该提醒他们用轻声去歌唱。

“轻声”实际上是人体各发声器官协调地发声的基础,这种发声有它的形成条件和发展步骤。

“轻声”的合唱训练,有效地克服了发声状态中不必要的紧和僵硬。

总结其中的规律,遵循它生成的过程去发展童声合唱,对防止学生的喊唱,形成正确的发声法是相当重要的。

学生喊唱的主要原因是喉部的发声状态拘谨,缺少弹性和灵活性。

有时气息浮也会造成胸僵、喉紧的状态。

因此,在合唱训练之前必须要做好放松练习。

如打呵欠,让喉咙打开,颈部放松,气息流畅自如。

不管是用旋律音程练习,还是用带声部的和弦练习,都不能在音量上过早要求。

直到学生们在歌唱时做到完全打开喉咙,彻底放松下巴,呼吸自如,气息匀畅,这时,再去考虑声音的力度问题。

二、训练正确的气息支持,形成气声结合的歌唱状态。

呼吸在发声、歌唱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孩子们的嗓音、身体都在发育时期,所以唱起歌来有时感到气力不足,容易用胸部呼吸去歌唱,这样的结果是,出现了气僵、喉紧的弊病,一定要避免这种胸部呼吸的法。

所以,在歌唱之前做一些呼吸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胸腹式联合呼吸的状态是比较科学的呼吸状态。

即用胸腹舒展、扩的动作有规律地进行吸气;用小腹腹肌的力量推动气息支持而发声,这种发声训练就是气声结合的法。

这种合唱发声训练所产生的力量是使声音稳定、灵活、有弹性、流动。

另外要注意的是,做呼吸练习时,要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以免把歌唱的呼吸动作练僵,出现憋气的现象。

三、统一歌唱法,提高声部歌唱能力。

童声合唱的音响是通过各个声部共同完成的。

要想获得理想的艺术效果,就必须要求每个声部都达到整齐。

每个声部就如同弦乐重奏中的一件乐器,有着自己演奏的旋律和技巧,几个声部交织在一起会达到一个理想的整体音响效果。

在童声合唱的训练过程中,要实现理想音响效果的前提,首先是提高声部个人的演唱水平。

声部各成员在呼吸的运用、发声的位置及共鸣、音色、吐字的法等诸面都应基本达到统一,才能使整个声部的声音达到一致。

其次是在演唱上整个声部要根据指挥的要求,像一个人那样开始和结束;在同一时间发出同一个词的音;在指定的地呼吸;共同完成渐快或渐慢的过渡;各声部以相同的力度来演唱;要以同样纯正的音高去演唱歌曲;清晰、准确地唱出作品的歌词等等。

因此,在声部的成员统一了歌唱的法后,要随指挥有目的地进行单独声部的训练。

只有将每个声部的歌唱能力提高了,再去强调整体的演唱水平,效果才会更佳。

 

第四部分:

怎样指导少年儿童合唱训练

合唱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高感和声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培养合唱必需的、科学的、高位置的发声法以及各种歌唱技能技巧,又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及群体意识等。

教学中,如科学地指导学生的合唱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

下面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三点体会:

 

一、视唱能力的训练

合唱不能急于求成,首先要加强单旋律的音准训练和节奏训练,为合唱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1、单旋律的音准训练:

演唱歌曲的先决条件是音要准,因此音准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在音准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学唱音阶,同时必须重视练耳,耳朵听不准音,就谈不上唱准音。

因此,在唱音阶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弹奏简单的乐句片段,让学生辨别唱名,可以从接近音阶的乐句听起,逐步发展分解和弦,直至较难的旋律音程。

在让学生听唱的基础上,可进行听记练习,通过听音视谱、视唱来提高辨别音高的能力,在音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多做示性唱奏,只有通过示唱奏,让学生对音准有了认识之后才能少用琴或者不用琴。

2、节奏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合唱教学的一个重要面。

可加强平稳节奏的训练,不同时值的符点音符节奏训练、切分音节奏训练、三连音节奏训练、变化节奏训练及两部交错节奏训练等,以提高学生节奏变化的反应灵敏性。

二、歌唱技能的训练

1、姿势:

良好的姿势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也是学生歌唱技能的基础。

教学中,教师要随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歌唱姿势,如翘下巴、挺肚子、牙关紧闭、嘴不开、眼睛乱看等毛病,要让学生一参加合唱团就养成正确的歌唱姿势,良好的歌唱状态:

身体自然直立,全身保持松弛,双脚稍微分开(可一前一后),重心站稳,头部端正,双眼平视,上胸畅开,小腹微微收拢,面部表情自然等。

2、呼吸:

正确的呼吸,清晰的咬字对唱好一首歌曲也起着非常重要人作用。

呼吸训练时可进行一些纯呼吸练习,如闻花、抽泣、呵气、咳嗽、高音喊叫等,体会吸气、呼气的动作和位置。

在纯呼吸训练的基础上,可进行呼吸控制练习,如吸气→控制→吐气→……使学生逐步学会有节制地控制气息的能力(以上每次各10秒)。

3、发声:

少年儿童歌唱时的发声必须是高位置的头声发声,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

在训练歌唱发声时,先要考虑的是少年儿童具有优美动听的音质,而不是音量。

尤其是变声期的孩子一定轻声唱,如初中学生正处在生理的变声期,即喉头与声带发生变化,声带、咽腔的粘膜以及口、鼻均有充血现象,声带长期处于充血浮肿状态;声音由明亮、清脆变得暗淡无光泽、沙哑、发音迟钝,甚至失声;音域变窄,高音高不上去,低音又低不下来。

所以,训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可先用轻声带假声,再以假声找头声,逐渐扩大共鸣腔,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也可用母音“U”音色稍暗、柔和,用它进行训练也容易找到头腔共鸣,克服喉音,大声吼唱,位置低,声音“炸”、“虚”、“白”、“咧”等毛病。

咬不准字头,归不好字韵,这是少年儿童声音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可指导学生用普通话大声朗读歌词,结合发声,训练不同声母韵母的口形,使学生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逐步养成习惯,以保证合唱时声音协调统一。

三、和声训练

在歌唱技能技巧及歌唱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可对学生进行和声基本训练,坚持对学生进行三度、六度、四度、五度等听音训练,这种训练可以从旋律音程开始,逐渐到和声音程,从分声部默唱到视唱,从单声部训练到两个声部的合唱练习。

随着和声训练的不断深化,就可以开始接触轮唱和简单的二部合唱歌曲了。

总之,在合唱教学中,要求学生演唱合唱歌曲,不但要做到节奏整齐,音调准确,还要做到声音协调统一,各声部均衡和谐。

因此,教师科学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视唱能力、歌唱技能及和声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保证合唱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合唱水平的基本前提。

第五部分:

合唱教学系列歌曲

一、歌曲《新疆好》教学简析

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爱好为基本理念,把握教学切入点,从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一、新疆音乐文化为主线,组织整个教学容。

在教学中,从欣赏新疆舞、介绍新疆风光开始,引入歌曲的学唱,创设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活动,在实践、体验、领悟等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不断开拓艺术视野。

在教学中,我注重以音韵的美和浓厚的新疆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音乐、体验音乐并即兴表现音乐。

例如:

让学生运用肢体语言,把心感受与外部行动相统一,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活动之中。

在活动中,孩子们生动的表演、洋溢的笑容,我想每个孩子一定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感染到新疆民族音乐的无限魅力。

   二、种教学手段,抓住重点,分散难点。

由于在上本节课之前,学生对于新疆了解甚少,对歌曲中出现的“阿勒泰”、“吐番”地名景区都不理解。

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演示以及老师个人的舞蹈表演,自然而然地使学生认识、理解,从而使学生获得审美情感的体验与满足。

在学唱歌曲的环节中,我运用多种形式反复聆听歌曲,每次听、唱的角度、重点以及对学生都提出不一样的要求,因此学生不会觉得枯燥,在潜移默化中轻松地学会了歌曲。

   总之,本课是师生在双向交流互动的、活泼的、和谐的、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会歌曲,学会表现。

二、歌曲《博斯腾湖之歌》教学简析

一、为了培养孩子们爱祖国,爱新疆,爱家乡的情怀,我在合唱教学中有机的加入了乡土元素的容,能贴近生活的利用好身边的音乐艺术素材。

首先先向孩子们介绍家乡——美丽的博斯腾湖的地理特点,人文资源等等,通过这种理性的知识引发孩子们关注家乡,热爱家乡,歌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二、将不同版本的歌唱家乡的歌曲收集整理,让孩子们从不同角度都能感受到人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三、校歌《雨露总关情》教材分析

校歌是一所学校的教学理念和办学宗旨的浓缩与展现。

博湖县第一小学的校歌《雨露总关情》,便是以贴切的比喻生动的体现了我校办学宗旨——让学校成为学生快乐学习成长的家园,以及我们的教学理念——爱校如家,爱生如子!

歌曲分为二段。

第一段以学生的角度,来体现学生的情感和思想:

老师是,老师是雨露,孩子们在雨露的滋润下幸福成长。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的乐园,是孩子们成长的家园。

第二段以教师的角度,来展现教师的情感和理念:

热爱教育事业是我们虔诚的信仰,关爱孩子的成长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在共同的奋斗中我们师生共创博湖一小荣光岁月。

教师在教唱的过程中,将美育和德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四、歌曲《茉莉花》教材解析

《茉莉花》是一首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小调。

它有多变体,的《茉莉花》源于明代的一首民歌《鲜花调》,歌曲通过对茉莉花的赞美,生动含蓄地表达了青年人的爱情,也被认为表露了一位少女爱花、惜花、护花的情怀及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歌采用五声调式,2/4拍,为四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具有起、承、转、合的性质。

第一、二乐句对称整;第三、四乐句结构压缩,衔接紧密,一气呵成,句尾的切分节奏的运用,使旋律更为轻盈活泼,表现出一种淳朴柔美的感情。

《茉莉花》作为典型的中国民歌,18世纪末叶,曾被传到了欧洲、南美等地并广为流传。

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还将《茉莉花》的曲调用作歌剧《图兰朵》中女声合唱的素材。

流行于的《茉莉花》是人们最熟悉、旋律最优美的诸多变体中的一首。

它曲调婉转曲折、节奏均匀平稳,旋律以级进为主,极富江南民歌清秀细致的特征。

通过视听欣赏和对比分析作品《茉莉花》,使学生了解民歌的演唱风格、表现形式等知识。

通过欣赏、演唱、对比分析,感悟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与艺术涵,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

通过对比不同风格的茉莉花,培养学生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能力。

 

五、歌曲《送别》教材简析

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

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大多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辞依永秀丽,声辙抑扬顿挫有致,意境深远而富于韵味。

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相得益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因此,他的乐歌作品广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喜爱,像《送别》、《忆儿时》、《梦》、《西湖》等,特别是《送别》,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成功地选作插曲或主题歌,已成为了一个历史时期中国青年学生或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征。

由他自己写的词谱曲的《春游》,则是我国目前可见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

首先请学生欣赏FLASH《送别》。

教师导入:

深情感人的歌词,是出自叔同(弘一法师),而优美动听的曲,是来自美国的J.P.奥德韦(JohnPondOrdway)。

原曲的名字是DreamingofHomeandMother(梦见家和母亲),表达的是游子对家乡和母亲的怀恋,而弘一法师的《送别》表达的是亲人或者友人的离愁别恨。

两者在词义上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我们不难在情绪上、心灵上品出他们都是相通的。

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

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

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

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

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跟琴视唱全谱,教师提出注意点:

二分音符,全音符,及附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把握。

六、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教材简析

此曲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作曲者郭峰为国际和平年专门创作的组曲之一。

歌曲采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a段为齐唱形式,b段和变化再现的第三部分均为二声部合唱形式。

合唱采用的是最常规的三度同节奏主调音乐写作织体,节奏规整,旋律以平稳进行为主,琅琅上口而又富有个性,适合班级教唱。

大多数教师都是紧紧扣住歌曲中“爱”的德育因素,大谈“爱”的教育,几乎占据了课时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颇有说教之嫌,总给人感觉是借助音乐形式的思想品德课。

本人认为,尽管音乐具有较强的德育功能,但却是通过“寓教于乐”的式实现德育功能,其本质还是以审美为核心的美育课程。

音乐课就应该凸显“音乐”的特性,自始至终都应该围绕“音乐”实施。

用音乐的基本技能来帮助学生正真地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如果自己的每一堂音乐课,能够教会学生用歌声来塑造美和表现爱,同样可以实现育人的价值。

因此,本人在音乐课歌唱教学中一贯注重学生声音品质的训练。

包括启发学生寻找良好的发声状态,掌握正确的声音概念。

班级歌唱教学,就象训练学校合唱队那样,采用适合少年儿童生理特点的假声位置和柔美音色,用轻声统一,并学会习惯用耳朵听辨自己的声音是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