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07886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题1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题1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专题1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专题1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docx

《专题1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docx

专题1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2010~2014年高考真题备选题库

专题15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课时 蒙昧中的觉醒——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1.(2013浙江文综,4分)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

①孔子 ②韩非 ③朱熹 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教育活动,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古代孔子首创私学教育,南宋朱熹归隐后为宣扬理学思想兴办私学;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建立了自己的学校培养人才,故C项正确。

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宣扬“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倡导官学教育,排除A、B、D三项。

答案:

C 

2.(2012浙江文综,4分)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解题应抓住“讲求实际功利”这一核心概念。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墨家学派代表手工业者利益,智者学派崇尚功利,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3.(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4分)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

“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就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苏格拉底强调自己是一个不断纠正社会存在的问题的人,如果处死他,就没有人再敢对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论,即人们的思想不再自由,最终会导致雅典民主政治的失败。

故选B项。

A项不能准确反映材料信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答案:

B

4.(2011北京文综,4分)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

这位哲学家是(  )

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哥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解析:

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苏格拉底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并将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他对人性本身的研究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B正确;普罗泰格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但忽视了道德的作用,A错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苏格拉底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他们的思想不符合“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排除C、D。

答案:

B

5.(2010浙江文综,4分)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

A.孔子       B.墨子

C.普罗塔戈拉D.亚里士多德

解析:

本题考查古希腊先哲的思想,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与材料中的“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信息都符合的只有亚里士多德。

答案:

D

6.(2010北京文综,4分)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

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理念论

C.逻辑三段论D.美德即知识

解析:

本题考查柏拉图的思想,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著作,柏拉图的重要思想是理念论,B正确;“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智者学派的思想,A错误;逻辑三段论是亚里士多德的贡献,C错误;“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的思想,D错误。

答案:

B

第二课时 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1.(2014江苏单科,3分)“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

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唯一方法。

”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鄙视贫穷      B.认为财富即道德

C.揶揄上帝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唯一方法”可知,人文主义者赞同对财富的追求,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B项与材料意思相反;C项说法错误,此时还没有公开揶揄上帝。

答案:

D 

2.(2013山东文综,4分)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解析:

本题考查李贽的思想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李贽思想是在明末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背景下出现的,他大胆批判封建正统思想,挑战孔子的权威,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他并没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C项符合题意。

文艺复兴是在西方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资产阶级不断壮大的背景下发生的,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倡导人的尊严、价值、自由等,打击了教会的绝对权威和思想控制,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由此可见A、B、D三项叙述都是正确的。

答案:

C 

3.(2013广东文综,4分)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

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

这里的“艺术家”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

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

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

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

解析: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的风格特点及其出现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历史现象的能力。

结合“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等信息可知,新崛起的阶级应是资产阶级,他们所资助的艺术家的绘画风格强调人性、主张摆脱宗教的束缚,据此可知该类艺术家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A项正确;B、C、D三项中的绘画派别体现的艺术风格与题干不符,排除。

答案为A。

答案:

A 

4.(2012广东文综,4分)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

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解析:

材料表明,教皇代表认为教皇有权任意解释《圣经》,而马丁·路德宣扬“因信称义”,强调基督信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即基督徒的信仰建立在《圣经》的基础上,反对信徒盲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故C项正确。

答案:

C

5.(2012福建文综,4分)15世纪学者费奇诺说:

“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原本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

”这反映了在该地(  )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解析:

结合题干中时间、地点、事件特征三方面的信息可知,该运动是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因此答案为B。

答案:

B

6.(2011安徽文综,4分)奥利维尔·克里斯汀说:

“法国的宗教改革迈出了犹豫不决的步子。

这时,对福音的向往、路德教的影响、激进派的诱惑等都交错在一起。

”与之相关的正确史实是(  )

A.法国由镇压胡格诺派最终转为宗教宽容

B.法王因笃信上帝在新旧教之间摇摆不定

C.法王因尊重教皇权威而不愿改革天主教

D.胡格诺战争后新教在法国占据主导地位

解析:

本题考查法国的宗教改革,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胡格诺战争之后,法国国力下降,法王亨利四世于1598年颁布《南特敕令》,规定天主教为国教,但是民众信仰自由,A正确;B、C不符合法国宗教改革的史实,排除;胡格诺战争后,天主教成为法国国教,在法国占主导地位,D错误。

答案:

A

7.(2011安徽文综,4分)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和证明历史观点的能力。

欧洲文艺复兴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人文主义文化为名,符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的论述;文艺复兴运动的根本原因在于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符合“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的论述,C符合题意。

欧洲近代启蒙思想与“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无关,A错误;B与“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不符,B错误;D既不符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也不符合“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错误。

答案:

C

8.(2011福建文综,4分)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

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

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②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

③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④拜伦的《唐璜》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近代人类思想的变化,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与解读信息及对历史事件的综合概括能力。

材料强调文艺复兴时期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人们能够想到探索与发现的成就,使人类的行动变得更加广阔。

①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显正确;②宗教改革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正确;③是文艺复兴的重要成就之一,正确;④反映了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与题目信息无关,错误。

综上分析,应选A项。

答案:

A

9.(2013浙江文综,26分)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

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材料二 ……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材料三 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

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

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

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

①主要是中国落后了;②关键是西方腾飞了;③在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

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

(9分)

(2)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

参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

(11分)

(3)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您赞成材料三中的哪种观点?

简要说明理由。

(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6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描述历史特征、说明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

(1)问,由所学知识可知,“变革事件”分别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光荣革命;“历史意义”从人文思想的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等方面概括。

(2)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回答。

第(3)问,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文艺复兴,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将人们从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光荣革命,英国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2)

经济

生产力极大提高

政治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西方民主政治开始确立;马克思主义诞生,开创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文化

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发展;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兴起

社会

城市化加快;无产阶级开始显示伟大力量

生态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3)赞成①“主要是中国落后了”。

理由:

时代潮流变了,但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专制主义、小农经济和“天朝大国”的保守观念。

赞成②“关键是西方腾飞了”。

理由:

西方经过一系列变革,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跟西方拉大差距的,不仅有中国,还有其他东方国家。

赞成③“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

理由:

差距的拉大要考虑双方的因素。

西方经过一系列变革,生机勃勃。

中国基本上依然故我。

第三课时 启蒙运动

1.(2014重庆文综,4分)启蒙运动主要是一场知识分子运动,但是启蒙知识分子的活动并不局限于书斋,而是具有空前的公共性。

他们依靠各种社会文化机制,展开广泛的交流活动。

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是,在当时的欧洲(  )

①社会名流和知识精英经常组织学术聚会

②许多国家建立了科学院和学术社团组织

③一些大学成为研究和传播新思想的重镇

④各国学者著书立说享有同样的出版自由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启蒙运动时期欧洲各国的情况不完全相同,有的国家专制主义仍然强大,所以各国学者不可能享有同样的出版自由,④错误,排除,故答案是A项。

答案:

A 

2.(2013江苏,3分)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

“‘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

”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解析: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进步”“理性”“引领”说明理性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

B项错误,世界的繁荣主要体现在经济上,而经济的繁荣依靠的主要是科技;材料没有涉及王权问题,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A 

3.(2013天津文综,4分)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

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

A.民主共和B.贵族共和

C.君主立宪D.君主专制

解析:

本题考查孟德斯鸠的思想,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孟德斯鸠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其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特权,排除B、D两项。

孟德斯鸠学说的核心是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他认为共和制即使由人民掌握最高权力,也不能体现权力的制约和平衡,排除A项;君主按法律掌权指的是君主立宪制,符合制衡学说,故选C项。

答案:

C 

4.(2012江苏单科,3分)“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

……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

A.彼特拉克B.莎士比亚

C.马丁·路德D.伏尔泰

解析:

彼特拉克和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们欣赏、阐释古典文化中充满人性的美;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并不反对宗教本身,故A、B、C三项错误。

答案选D。

答案:

D

5.(2012山东文综,4分)“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

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

”这里“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解析:

启蒙运动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主张自由平等;宗教改革运动主张信仰得救,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

二者都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故A项正确。

启蒙运动还没有完全脱离宗教迷信,还没有把人们的理性彻底解放出来,故B、C错误。

宗教改革并未体现重视法制,故D项错误。

答案:

A

6.(2011江苏单科,3分)“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

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

”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卢梭B.伏尔泰

C.孟德斯鸠D.康德

解析:

本题考查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思想,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反映了人民主权的思想,A正确;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康德均无此思想,B、C、D均可以排除。

答案:

A

7.(2011天津文综,4分)“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

A.孟德斯鸠B.伏尔泰

C.卢梭D.康德

解析: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运用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信息看,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即“人非工具”,故选D。

答案:

D

8.(2010山东文综,4分)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

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

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

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

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

解析:

本题考查的基本知识点比较多,包括人文主义、近代物理学的发展、资产阶级治国思想和近代经济理论,意在考查考生对上述历史事件发展历程的理解和认识能力。

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人文主义思潮继承和发展了智者学派的基本观点;相对论将牛顿力学概括其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发展开创了新模式,为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奠定了基础;“君权神授说”主张专制独裁,“社会契约论”主张民主法制,它们之间是相反的,不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故选C项。

答案:

C

9.(2010广东文综,4分)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

”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

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解析:

本题考查近现代的思想,意在考查考生提取材料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遵照必要的次序”表明要依照事物的规律去发现真理,只有C符合题意。

A、B都属于人文主义思想,不符合题意。

D明显与材料无关。

答案:

C

10.(2010天津文综,4分)“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这是因为(  )

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

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

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解析: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意在考查考生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17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科学家揭示了自然界的许多奥秘,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这就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A正确;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B错误;C与材料信息无关;科学的任务是揭示规律,反对愚昧和迷信,D错误。

答案:

A

11.(2010江苏单科,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

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

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2: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

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

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

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

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1,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3分)

(2)据材料2,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

说明19世纪初西方文学对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的反应。

(3分)

(3)指出材料2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

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

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4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意在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

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只需要回答“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即可。

(2)问的第一小问,概括材料2内容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3)问的第一小问,根据“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回答即可;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三小问,回答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即可。

答案:

(1)起因:

科学与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

变化:

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

(2)局限性:

仅凭假设与推理来构想学说;看不到经济与社会的辩证联系。

反应:

文学家转而关注个人的感情,产生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反对崇拜理性,对社会现状不满,强调个人感情)。

(3)看法:

开启民智。

推动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革命;丰富资产阶级思想学说和人文主义内涵。

原则:

论从史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