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40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0534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4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4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40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40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40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40页.docx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4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40页.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40页.docx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40页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40页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朱良春和施今墨关于治疗失眠症的治疗心得总结

1654人已读[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刘云鹏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经验

739人已读[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章次公经验方

434人已读[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四川名医马有度-小柴胡汤加减14方

1091人已读[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四川王渭川内科六法(转载)

702人已读[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颜德馨用药特点

484人已读[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焦树德讲方剂即应用经验

(二)

682人已读[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焦树德讲方剂即应用经验

(一)

1870人已读[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黄煌教授经方讲座笔记:

失眠

1874人已读[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常克主任医师辨治小儿外感温热类温病经验(转载...

422人已读[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孙卓君教授从肝肾来论治女性月经失调(转载)

1265人已读[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欧阳惠卿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转载)...

1395人已读[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戴慧芬教授治疗痛经的经验(转载)

518人已读[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上海名医奚伯初儿科经验

674人已读[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朱南孙的用药特色

939人已读[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张学文“四象学说”探析(转载)

432人已读[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程门雪妇科医话四篇

477人已读[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朱瑞群的验方及用药特色

1019人已读[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国医大师路志正疑难病症辨治杂谈

3002人已读[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偏盲(视野缺损)治疗方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朱良春和施今墨关于治疗失眠症的治疗心得总结

发表者:

赵东奇1655人已访问

失眠的辨治9证型

1.心肾不交多属心火独炎于上而不下降,肾水亏之于下而不能上升。

宜用酸枣仁汤,或枕中丹,或《理虚元鉴》之养心固本汤(元武胶、鹿角胶、山茱萸、枸杞子、人参、黄芪、莲子、白术、甘草、酸枣仁、地黄、怀牛膝)以交其心肾。

2.血不上荣多属心血不足,脑失营养。

宜用八珍汤加朱砂安神丸、磁朱丸以安其心神;若系虚寒,宜用《证治准绳》之远志饮(远志、茯神、桂心、人参、酸枣仁、黄芪、当归、甘草),或十四友丸(熟地黄、柏子仁、紫石英、肉桂、阿胶、当归、黄芪、远志、朱砂、龙齿)以补之。

3.脑肾不足因脑为髓海,而肾生骨髓,用脑过度,则伤肾气,肾虚则脑不足。

宜用六味地黄、杞菊地黄、麦味地黄汤或丸以滋肾水,参以酸枣仁、龙骨、牡蛎等以收敛之。

4.心阳亢盛心火偏亢,阴阳不调,气不得宁故不寐。

宜以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为主,加龙骨、牡蛎以潜阳。

5.阴虚不眠阴主津主血,津少血亏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难于入寐,或忽寐忽醒。

宜以生津充血为先,用天冬、麦冬、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柏、玄参、阿胶、天花粉、石斛等味,以滋养阴血,参以安神之品,则津回神安。

6.阳虚不眠益气补阳,宜用人参、黄芪、白术、怀山药、莲子以固其气。

7胃实不眠痰火所致的胃实不眠,宜用半夏、茯苓、黄连、枳实、石菖蒲以导痰化滞;胃虚不眠:

以其虚则胸中似饥,若无所主,得食则能卧,宜以半夏秫米汤合异功散或归脾汤。

8.胆热不眠胆热,宜用温胆汤去姜,清胆中之火,加龙胆草。

胆寒和胆虚,二者皆用千金温胆汤。

胆寒虚烦,心胆虚怯者,加钩藤、葛根、苏叶、龙骨、牡蛎,散敛升降;气郁生痰,痰气相搏者,加龙骨、生牡蛎。

9.肝经受病肝郁不疏,调节失常,不能安卧,宜采用炙甘草汤、诸复脉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或逍遥散、十味温胆汤之类。

其有因肝虚所致,可用《本事方》珍珠母丸(珍珠母、当归、熟干地黄、人参、酸枣仁、柏子仁、犀角、茯神、沉香、龙齿)。

药用姜半夏、夏枯草、薏苡仁(代秫米)、珍珠母,以此为基本方,治疗顽固性失眠。

特别是用于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或早期肝硬化患者因久病或误治,临床见肝血、肝阴两虚,或肝胃不和,或土壅木郁,胃失和降等因,导致心失所养,气机逆乱,肝阳偏亢,上扰神明,而致的顽固性失眠者。

临床上如肝血不足加当归、白芍、丹参;心阴不足加柏子仁、麦冬、琥珀末(吞);心气虚加大党参剂量;有痰热之象加黄连;脾肾阳衰,健忘头晕,肢倦纳差,或兼夹阳萎加蜈蚣、鸡血藤。

章次公曾指出:

“根据实践经验,有些失眠患者,单纯用养阴、安神、镇静。

药效果不佳时,适当加入桂附一类温阳兴奋药,每每奏效”。

新方“甘麦芪仙磁石汤”,药用甘草、淮小麦、炙黄芪、淫羊藿、五味子、灵磁石、枸杞子、丹参、远志、茯苓,彻夜不眠者加蝉蜕。

临床以此方治疗顽固失眠虚多实少,脾肾两虚或心脾两虚之失眠。

即治现代医学所谓之神经衰弱,夜难入寐,或多梦易惊,或彻夜不眠之症。

淫羊藿之用颇有巧思,尝谓其温而不燥,为燮理阴阳之妙品,盖淫羊藿配伍黄芪足以顾及温阳兴奋,调和阴阳,缓补、温补心脾,强壮肾阳,以达双向调节之目的。

蝉蜕妙用,凡因风因痰而生热,因热因恐而致痉,因惊因痰而为痫、癫和不寐的证候,用蝉蜕都有效。

宁心安神治疗失眠类对药3大类,即养神补心安眠,清心安神和重镇安神。

养神补心安眠类对药:

①水火不济、心肾失交之失眠用茯苓、茯神;

②心阴不足、失心所养之失眠用茯神、麦冬;

③血虚不能养心或虚火上炎之失眠用生酸枣仁、熟酸枣仁;

④血虚心失所养,心阳外越之失眠用酸枣仁、柏子仁;

⑤心血虚弱或心肾不交之失眠用远志、石菖蒲;

⑥精血不足、血不荣上之失眠用制首乌、白蒺藜;

⑦阳虚精少、气机不畅之失眠用甘松、鹿角霜;

⑧阴虚或温热病后余热未清之失眠用百合、知母;肾虚之失眠用补骨脂、胡桃仁。

清心安神类对药:

①心火亢盛之失眠用酸枣仁、栀子;

②痰热遏阻中焦之失眠用半夏、夏枯草;

③心肾不足之失眠用肉桂、黄连;

④阴亏火旺之失眠用黄连、阿胶;

⑤肝肾阴亏、血不上荣之失眠用女贞子、墨旱莲;

⑥血虚肝热、肝阳上扰之失眠用白薇、蒺藜;

⑦脾胃虚弱或胃失安和之失眠用半夏、秫米;

⑧热病后期,余热未清之失眠用栀子、淡豆豉。

重镇安神类对药:

①阴虚阳亢所致失眠用龙骨、牡蛎;

②肝阳上亢所致失眠用紫石英、紫贝齿;

③阳不得入于阴而致睡眠困难者用龙齿、紫贝齿;

④肝阳上亢所致失眠用石决明、紫石英;

⑤肝阳上扰之失眠用紫石英、生铁落;

⑥肝肾阴虚、水不涵木以致肝阳上扰之失眠用石决明、磁石;

⑦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逆之失眠用紫石英、磁石;

⑧肝肾不足、肝阳上逆之失眠用珍珠母、磁朱丸;

⑨脾胃不和之失眠用秫米、磁朱丸;

⑩心肝同病所致失眠用朱砂、琥珀。

刘云鹏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经验

发表者:

赵东奇740人已访问

1疏肝活血

  盆腔炎性包块,属中医“癥瘕”范畴,多见于已婚妇女,一般有急慢性盆腔炎史或妇科手术史。

证见:

两少腹疼痛,按之明显,或伴有月经失调、痛经、不孕、带下等症。

妇科检查:

一侧或两侧附件增粗增厚,可触及包块,压痛明显。

“B超”示可见炎性包块回声。

  本病之形成,与气血痰湿有关,但不论气滞痰湿,终归于瘀血互结于少腹而成。

而瘀血又多因肝郁气滞,或经期、产后血室已开,感染邪毒,或手术金刃损伤,房室不节(洁),损伤冲任所致。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多因经脉失于将理,产褥不善调护,内伤七情,外感六淫,阴阳劳逸,饮食生冷,遂致营卫不输,新陈千忏,随经败浊,淋露凝滞,为癥为瘕。

”盖少腹乃肝脉所过之地,“冲脉隶属于肝。

”血室亦与肝相关联。

故刘老认为本病以肝郁不舒,瘀血内结和冲任损伤为病理基础,治疗大法当疏肝活血。

  2明辨寒热

  老师认为,本病临证有寒热之不同,它辨明施治。

若证见少腹疼痛,按之明显,伴月经先期量多、经前胸乳胀痛、腰痛、带下色黄或赤白,舌质暗红、苔黄,脉弦或弦数,此属肝郁气滞化热或感受邪毒、损伤冲任、热瘀互结而成。

治宜疏肝清热,活血消癥。

用经验方柴枳败酱汤治之,方中柴胡、枳实、甘草、赤白芍、香附以疏肝理气;三棱、莪术、红花、丹参、牛膝以活血化瘀消癥;败酱草、大黄以清热解毒。

同时可配合红藤汤100ml保留灌肠,1个月为1个疗程,连用1~3个疗程。

  其属寒者,多为体质本虚,或病久阳气不足,运化不健,寒痰水湿下注与瘀血互结而成癥瘕。

临床以少腹疼痛或冷感,白带量多质稀,舌暗淡或有瘀斑、瘀点为辨证要点。

治宜温化痰湿,利水活血消癥。

方用“桂己”(桂枝茯苓丸为活血化瘀,缓消痞块之方;己椒苈黄丸乃攻坚决壅,分消水饮之剂)合方加减,配以三棱、莪术、昆布、海藻活血消癥、化痰软坚,荔枝核、小茴香行气散结,共奏温化痰水、祛瘀散结之功。

  3治癥瘕勿忘扶正

  刘师指出:

癥瘕虽为实邪,治宜攻之,但若久病,体质虚弱者,尚需固护正气。

又木郁必犯脾土而致脾虚,脾虚水湿下注与瘀血互结,亦可成癥,为虚实夹杂之证。

此乃《金匮要略》所云: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证见少腹隐痛,倦怠纳差,大便不调,经前乳胀,舌淡暗,脉弦软。

其治宜消补兼施,量其虚实之偏颇,灵活进退为治,常用加味逍遥散治疗。

其中柴胡、当归、白芍疏肝养血;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赤芍、丹参活血止痛;三棱、莪术化瘀消癥。

若头昏、心慌、气短者加黄芪、党参以补虚,共奏疏肝健脾、活血消癥之效。

  所举以上数法,乃老师治疗癥瘕常用方法,然临床病情往往错综复杂,尚须根据病情,灵活变通,参合运用。

  1病案举例

  病例一:

陈某某,女,36岁,已婚。

患者9年前出现少腹两侧疼痛,曾经某医院诊断为右侧附件炎性包块,屡经中西医治疗,腹痛时轻时重,疗效不显。

近半年来病势日重,月经量少。

现月经已净2日,右侧少腹疼痛,黄带多,口渴便结,舌暗红、苔薄黄,脉弦。

  妇检:

子宫后位常大、活动差,压痛(+)。

附件:

左侧(-),右侧可触及一约3cm×2cm大小包块,质软,压痛(++),B超探查:

子宫右后上方见一3.5cm×2.4cm大小暗区回声,边界模糊,壁厚。

提示:

后侧附件炎性包块。

  此为热郁血瘀,积久成癥,治宜疏肝清热,活血消癥。

方用柴枳败酱汤加味:

柴胡9g,枳实9g,赤白芍12g,甘草3g,三棱9g,莪术9g,败酱草30g,红藤15g,丹参15g,香附12g,牛膝9g,大黄9g,玄胡12g,乳没各15g,生水蛭6g,生内金9g。

煎服。

加红藤液灌肠。

治疗1个月,共服药25剂,诸症消失。

妇检:

子宫后位常大,无压痛,右侧附件增粗无压痛,左侧附件(-)。

“B超”复查:

右侧附件未见异常。

  病例二:

罗某某,女,23岁,已婚。

患者产后8个月,因停经40天,自疑怀孕就诊,消瘦倦怠,右少腹疼痛,带下色黄,舌淡红,脉沉弦软,82次/分。

妇检:

右侧附件可触及一鸭蛋大小包块,质地较硬,局部有囊性感,边缘不规则,与子宫相连,压痛明显。

A超探查:

右侧附件进2cm,出10cm,波型较杂乱,边界不清,与子宫粘连,平段后段见2cm液平。

提示:

右侧附件炎性包块(伴囊性包块)。

  此为寒湿血瘀互结成癥,兼夹毒邪。

治宜温通利水,佐以解毒。

方用“桂己”合方:

桂枝6g,茯苓9g,桃仁9g,丹皮9g,赤芍9g,葶苈子9g,椒目9g,大黄15g,昆布15g,海藻15g,三棱9g,莪术9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

共服药30剂后,妇检及A超复查均提示包块消失。

半年后信访,患者自觉症状消失,月经正常,经数次复查未发现包块。

  病例三:

聂某某,女,31岁,已婚。

3年前行人流术后,常左侧少腹隐隐作痛,平时月经尚可,此次经期腹痛甚,就诊时月经已净1天,左少腹仍隐痛,矢气则舒,腰酸肢软,乏力,口渴心烦,经前乳胀,舌质红、边有齿痕、苔薄黄,脉沉细弦。

妇检:

右侧附件增粗,无压痛,左侧附件可触及一约3cm×3cm大小包块,压痛明显。

“B超”探查:

子宫左上方见一3.2cm×2.8cm大小包块回声,内为无回声,边界清楚,后壁回声增强,右方可见一2.3cm×2.4cm大小回声暗区。

提示:

左侧附件炎性包块。

  此乃肝郁脾虚、瘀热互结之症,治宜疏肝健脾,清热活血消癥。

方用逍遥散加味:

柴胡9g,白术9g,茯苓9g,当归9g,赤白芍各15g,甘草3g,三棱12g,莪术12g,丹参15g,败酱草30g,红藤15g,桃仁9g,香附12g,枳实9g,川芎9g。

并配合红藤汤灌肠,诸症减轻,“B超”复查:

左侧附件包块消失,仅右侧存在炎性病变。

再守前法,稍好出入治疗1个月,腹痛及诸症消失。

妇检及“B超”探查:

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

  5体会

  癥瘕以肝郁血瘀,冲任损伤为病理基础,故老师以疏肝活血消癥为治疗大法,并根据寒热痰湿等不同因素及体质的强弱,配以清热、化痰、温经、除湿、补虚等法辨证施治,其中三棱、莪术乃老师必用之品,虚证亦不必禁。

张锡纯曰:

“三棱、莪述非但以之消癥瘕也……,与黄芪并,更有开胃健脾之功,脾胃健壮,不但善消饮食,兼能运化药力,使病速愈也。

”而水蛭“善破冲任中之瘀”,用其“治妇女月经闭、癥瘕之证”,又谓“无论脏腑何处之积,鸡内金皆能消之,是以男子癥癖,女子癥瘕,久久服之,都能治愈”(《医学衷中参西录》)。

所以刘师治疗本病也常用水蛭、内金研磨吞服,获得较好疗效。

章次公经验方

发表者:

赵东奇435人已访问

章次公(1903~1959年),名成之,字次公,号之庵,以字行世。

男,汉族,江苏省镇江丹徒人。

早年就学于丁甘仁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师从名医丁甘仁、曹颖甫及国学太师章太炎先生。

章氏精研医书经典及诸家学说,于伤寒学造诣尤深。

认为仲景之书确系大经大法,为医者不可不读,而明、清温病学说则是《伤寒论》之发展,应汲取两家之长。

又认为发扬中医须参合现代医学理论,打破中西医间的界限,力求两者的沟通。

他的特点是以“不派为派”的。

他对仲景所说的“博采众方”,最为服膺,平时对这方面努力较深,故在临床上能取得显著的疗效,决非偶然。

临诊主张运用中医之四诊、八纲、辨证论治,兼采现代科学诊断手段,“双重诊断,一重治疗”,提高疗效。

用药则博采众方,无论经方、单方、验方乃至草药,兼收并蓄,机动灵活,注重实效。

剂量或轻或重,突出重点,击中要害。

尤其善用虫类药物,如蜈蚣、全蝎用于头风痛;蜂房、蕲蛇用于风痹;蟋蟀、蝼蛄、虫用于积聚、肿胀等,对症下药,每收显效。

 一般治外感时邪,阳证以祛邪为主,阴证以扶正为主,此为常法。

但章氏认为阳证高热不退,最易引起心力衰竭。

他说:

“凡见脉濡软而神志迷蒙者,应即注意保护心脏,参、附在所不忌。

此仲景所谓‘急当救里’者是也。

”他又说:

“余治时病,多有开手即用温补者,且处方早晚不同、昨今各异者,不一而足,盖有此证用此药,药随证转,经方家之家法,如此而已。

”章氏治湿温症,如病人邪热尚炽,而心力衰竭之端倪已露,病家又疑惧附子之燥热而不敢用,他在清热化湿药中,用六神丸振奋心脏而获良效。

雷氏六神丸原为外、喉科解毒消痈的良药,因方中有蟾酥、麝香、冰片等,实兼有振奋心力之效。

但他又认为六神丸只能兴奋心力,而不能兴奋周身细胞的生活力,病人如见肤冷、汗出等阴寒证状,则非参、附不为功。

他说:

“湿温症,神昏谵语,唇燥口渴者,每有用参、附之法,前辈医案中已数见不鲜。

同是神昏谵语,而此中有虚实之分,同是唇燥口渴,而此中有寒热之判,稍有不慎,危可立待。

病者脉已沉细,其为当温当补,人所易知,倘病人脉大而软,辨症就很易混淆,在有胆识者,尚不难毅然投以参、附,若顾虑其苔腻不当补,怀疑其神昏不当温,徘徊于稳健之途,而病者殆矣。

章氏认为治疗湿温初起,温热学说中有辛凉清解、芳香化浊、苦寒燥湿、淡渗利湿诸法,本不难医,若三候未愈,便难于应付。

他说:

“仲景长于扶阳,温热家长于滋阴,但温病后期,每多阴阳两虚之证,便应兼筹并顾,不可偏执。

“章氏治湿温后期阴阳两虚之证,每采用《冯氏锦囊秘录》的全真一气汤(熟地、麦冬、白术、牛膝、五味子、制附子、人参)阴阳气血并补,有显著疗效。

全真一气汤的特点,在参、附与地黄同用,附子扶阳,人参益气,地黄滋阴,为治疗热病后期十分重要的一着。

章氏看到张景岳治伤寒舌黑如炭,脉细无神,用参、附、地黄,并进大量冷水,认为非有真知灼见,不臻此。

他治舌光无苔而脉散乱无序者,亦用此法,获效比比。

盖舌黑如炭与舌光无苔同为阴液消耗过甚,而脉细无神与脉之散乱无序亦同为心力衰竭之征,所以参、附、地黄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要药了。

曾记章次公验方数则,与友共赏:

1.胃溃疡方

【方剂组成】凤凰衣30g,玉蝴蝶30g,轻马勃20g,象贝母20g,血余炭15g,琥珀粉15g。

共研细末,每服2g,每日3次,于食前服用。

  

【治疗功效】舒肝和胃,敛溃止血  

【临床应用】主治消化道溃疡及溃疡出血。

凤凰衣有养阴清肺之功,除善治久咳、咽痛失音外,还可用于溃疡不敛,是章氏治疗溃疡病的常用之药;玉蝴蝶功擅润肺、舒肝、和胃、生肌,可用治肝胃气痛、疮口不敛,且有补虚、宽中、促进食欲之功,与凤凰衣同用,有协同作用;马勃长于清肺利咽、解毒止血,既能止血,又能消炎疗疮;象贝母有清热泄降、医疮散结之功,对溃疡病之胃痛吞酸尤为适宜;琥珀有化瘀止血、疗疮散痈作用;血余炭则消瘀止血,与琥珀同用,治溃疡病出血效果极佳。

2.制酸止痛方

【方剂组成】黄柏炭9g,五灵脂9g,杏仁泥30g,云茯苓9g,瓦楞子(煅)30g,当归12g,柿饼霜(包)12g,延胡索9g。

水煎服。

  

【治疗功效】消痛制酸,消炎收敛。

  

【临床应用】主治溃疡病胃酸过多。

方中黄柏消炎;五灵脂止痛;杏仁泥富含油质,大剂量使用可起到解痉镇痛作用;茯苓健脾养胃;煅瓦楞含有钙质,能制酸,可研细末吞服;当归补血活血;柿饼霜润燥止血;延胡索理气止痛。

3.便秘方

【方剂组成】当归12g,桑椹子15g,杏仁泥24g,黑芝麻15g,杭白芍9g,火麻仁12g,制首乌12g,糖炒山楂9g。

水煎服。

  

【治疗功效】补血养阴,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主治体虚便秘、孕妇便秘及大病后便秘均可应用。

本方多含油质,为滑润缓下剂。

方中首乌、当归、白芍、桑椹滋阴补血;芝麻、杏仁、火麻仁润肠通便;山楂行滞。

4、血崩厥脱方

[组成]炮附子6g,潞党参9g,苎麻根12g,熟地黄18g,生黄芪9g,生艾叶6g,仙鹤草18g,炮姜炭3g,肉桂末1.2g(分2次吞),生阿胶24g(烊冲)。

水煎服。

[功效]回阳救逆,固崩止脱。

[临床应用]主治妇女血崩,失血过多而引起的厥脱。

方中党参、附子回阳救逆,立为主药,如气虚过甚,则用人参,且加大附子用量;黄芪、熟地、阿胶、炮姜炭、仙鹤草、艾叶、苎麻根补血固摄止血;肉桂温振心阳。

全方标本兼顾,为血崩临近虚脱之常用方法。

5、复肝散

[组成]太子参30g,鸡内金24g,紫河车、广姜黄、炙地鳖虫、广郁金各18g,参三七15g。

上药共研细末,每服3g,日服2次。

[功效]补益肝肾,消肿通络。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

方中太子参、紫河车补肾益气;地鳖虫、参三七、姜黄通络以消肿;鸡金、郁金理气消积。

上方服后能缩小肝肿、改善肝质、恢复肝功、增加食欲,并有提高血浆蛋白,纠正白、球蛋白倒置之功。

6、截瘫方

[组成]炙河车1具,党参90g,仙茅90g,仙灵脾90g,枸杞子90g,肉苁蓉90g,炙蜘蛛20只,炙蜂房2具,炙地鳖虫30g,炙地龙30g,将军干15g,炙蝼蛄15g。

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6g,日服3g。

[功效]温补肾阳,祛瘀通络。

[临床应用]主治截瘫后出现下半身瘫痪、大小便大通、头晕头胀等症。

方中地鳖虫、地龙、蜘蛛诸虫类药功能活血祛瘀止痛;紫河车、枸杞、肉苁蓉、党参、仙茅、仙灵脾大益精血、温补肾阳;蜂房既可祛瘀止痛,又能温阳补肾;蟋蟀、蝼蛄通窍利水。

合为虚实兼顾、标本同治之方。

7、全真益气汤

[组成]鲜生地30g,麦门冬9g,白术9g,牛膝12g,五味子4.5g,制附子6g,人参9g。

水煎服。

[功效]温阳育阴。

[临床应用]主治湿温。

本方乃参附汤、生脉散合方加味而成,温阳而无升浮之弊,育阴兼有化气之功。

章氏以此方为主治湿温重症,往往获效。

四川名医马有度-小柴胡汤加减14方

发表者:

赵东奇1092人已访问

此文为四川名医马有度的妙文,先借来推荐给大家:

笔者从医40余年,运用得最多的一张古方就是小柴胡汤。

我的体会,在医门八法之中,和法的应用最广,而小柴胡汤又是和法中最精炼的代表方。

药物虽仅7味,却是寒热并用、补泻合剂的组方典范,不仅对外病可收表里双解之功,而且对内伤杂病也有协调和解之效。

如能适当加减变通,则适应证候更广,治疗效果更佳。

笔者最常用的变通用法有如下14种:

1·荆防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荆芥lOg、防风lO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证而怕风、鼻塞、清涕等表寒症状较为明显者。

2·二活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羌活12g、独活12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证而腰膝肢节疼痛明显者。

3·杏苏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杏仁12g、苏叶12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证兼见轻度咳嗽者。

4·止嗽小柴胡

小柴胡汤与止嗽散两方合用,治疗外感半表半里证而咳嗽明显咯痰不畅者。

5·藿苏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藿香12g、苏叶lOg,用于暑天感寒而见半表半里证者。

6·楂曲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焦楂20g、神曲15g,用于柴胡证而胃胀、食少者。

7·银翘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金银花30g、连翘30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证而发热、痰黄、尿黄等热象较显者。

8·四金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金银花30g、金钱草30g海金沙30g、鸡内金12g,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

9·四君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白术15g、茯苓15g,主治肝脾不调,胁胀隐痛,脘胀食少,大便稀溏,倦怠乏力。

适用于迁延型肝炎、慢性肝炎有上述见证者。

10·二陈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陈皮12g、茯苓15g,主治肝胃不和,胸胁发胀,恶心嗳气,食少吐涎。

适用于慢性胃炎、妊娠恶阻有上述见证者。

11·归芍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当归15g、白芍30g,主治肝脾不调,胸胁痛,心烦食少,大便不畅,适用于迁延型肝炎、慢性肝炎有上述见证者。

12·四物小柴胡

小柴胡汤与四物汤两方配合,用于妇女经期外感半表半里证、肝血不足的月经不调证以及更年期综合征。

13·枣仁小柴胡

小柴胡汤与酸枣仁汤两方配合,用于肝气不舒、心血不足引起的失眠症。

14·龙牡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用于肝气不舒,胸满烦惊,失眠多梦。

运用小柴胡汤,既要善于加减配伍,又要注意各药剂量的比例。

仲景原方的剂量是:

柴胡八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

笔者运用小柴胡方治疗外感病证,除宗仲景之意,重用柴胡30g之外,还加大黄芩剂量至20g。

治疗内伤杂病,则柴胡、黄芩均用15g。

无论外感内伤,均用党参代人参,治外感用10–15g即可,治内伤则加大为20—30。

四川王渭川内科六法(转载)

发表者:

赵东奇703人已访问

转载自《复兴中医网》

1活血通络化瘀法

  1.1主治

  脑震荡、垂体肿瘤、共济失调、静脉曲张、血栓性脉管炎、雷诺病、脑肿瘤手术后半身麻痹、侧索硬化、红斑狼疮。

  1.2常用药物

  蜈蚣、乌梢蛇、全蝎、赤芍、川芎、桃仁、土红花、桂枝、白芍、地鳖虫、生蒲公英、水蛭、麝香(冲服)、自然铜(醋淬研末、胶囊装、吞服)、琥珀末(布包煎)。

  1.3加减法

  脑震荡:

加生三七(冲服);垂体肿瘤:

加补骨脂;血栓性脉管炎:

加红藤;侧索硬化:

加牛膝;红斑狼疮:

加紫草、蛇头一棵草、白花蛇舌草、半支莲。

  2活血化瘀,舒筋软坚法

  2.1主治

  中风(脑卒中)、冠状动脉硬化、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风湿性心脏病、橡皮腿、硬皮病。

  2.2常用药

  蜈蚣、乌梢蛇、全蝎、桃仁、土红花、地鳖虫、水蛭、蒲公英、当归、白芍、桔梗,化回生丹(冲服)、七厘散(冲服)。

  2.3加减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