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直辖牌推进重庆市巴南区教育事业发展调研报告讲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99355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好直辖牌推进重庆市巴南区教育事业发展调研报告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打好直辖牌推进重庆市巴南区教育事业发展调研报告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打好直辖牌推进重庆市巴南区教育事业发展调研报告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打好直辖牌推进重庆市巴南区教育事业发展调研报告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打好直辖牌推进重庆市巴南区教育事业发展调研报告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打好直辖牌推进重庆市巴南区教育事业发展调研报告讲解.docx

《打好直辖牌推进重庆市巴南区教育事业发展调研报告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好直辖牌推进重庆市巴南区教育事业发展调研报告讲解.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打好直辖牌推进重庆市巴南区教育事业发展调研报告讲解.docx

打好直辖牌推进重庆市巴南区教育事业发展调研报告讲解

打好直辖牌,推进我区教育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重庆市巴南区教育委员会

根据《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委办公室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打好直辖牌、实现科学发展”系列调研活动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巴南委办〔2006〕134号)要求,我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带领分管领导和督导室、基教科、职成幼教科、德体艺卫科、人事科、计财科等科室负责人,深入到部分普通中小学、职业教育学校、民办学校、成人教育学校及幼儿园调查研究,并召开由部分教管中心主任、中小学校长、幼儿园长、委属单位和教委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针对我区教育的目前现状和未来展望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讨。

通过深入实际调查和全面深入讨论,达成了对我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各类教育持续、协调发展的共识。

现将根据调查研究和座谈讨论所形成的基本意见报告如下:

一、对我区教育事业发展现状的情况分析

(一)取得的成就

全区现有公办中小学170所,其中普通高中10所,职业高中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初级中学1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1所,小学117所(其中村校60所);有农村公办义务教育学校155所(其中村校60所),城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14所;有民办学校6所,其中中等职业学校5所,小学1所;有镇街成人教育学校20所。

全区有中小学学生106409人,其中小学学生53220人,初中学生26930人,高中学生26165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94人。

有在职教职工6822人,离退休教职工4289人。

近年来,我区坚持“科教兴区”发展战略,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各项措施,通过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深化中小学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大力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工程等一系列工作,促进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全区教育总体水平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升。

——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全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74.3%,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为97%;7—12周岁正常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率、15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均达100%,小学在校生辍学率为0;残疾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残疾适龄少年入学率达83%;13—15周岁正常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8.8%,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为0.95%,初中毕业率达99.8%,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6.1%,15周岁人口文盲率为0,全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在2003年顺利通过市政府复查验收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巩固。

全区共投入资金7179万元,累计完成危改项目195个,排除危房18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1.8万平方米,全面完成了消除中小学危房任务,基本解决了农村中小学必需的教学用房、运动场地和其它教学设施,进一步改善了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

全区建成计算机室181间、多媒体功能室46间,有4所学校建成了校园网;区教育信息中心筹建工作和全区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已基本完成,加速了我区的教育现代化进程。

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5%、98%,全区小学教师具有大专学历的占59%,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占67%;有210名教师参加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其中179名教师获得了研究生课程结业证书;共培养区级骨干教师466名、市级骨干教师17名、重庆市特级教师和中学研究员20名,全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建成了巴县中学、清华中学、鱼洞第二小学、鱼洞第四小学、鱼洞幼儿园、李家沱幼儿园、实验中学、李家沱小学等一批市级、区级重点或示范性学校,“名校”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巴县中学、清华中学、-1-

鱼洞第二小学、鱼洞第四小学、方倩学校等聘请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巴县中学、鱼洞二小分别与英国迪克斯学校、英国沃尔斯特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清华中学与澳大利亚格里布学校和英国爱德华国王骑士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国际交流与合作出现了新景象。

——职业教育得以健康发展。

全区职业教育基本形成了公办职业学校与民办职业学校并举、职业学历教育与职业技术培训并存、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多门类、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全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达到12000人,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45.8%,各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

巴南职高成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

全区建立了计算机应用、服装设计与制作、机械加工、汽车摩托车维修、建筑、旅游、餐饮服务等一批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

——成人教育取得明显效益。

建立了区成人教育中心,形成了区、镇、村三级成人教育网络,启动了“深化农科教结合”实验工作,开展了农民科学文化教育、农业科技培训、农业生产科研试验和农业科技咨询服务等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高等教育有了新的发展。

全区建成了重庆电大巴南分校,引进了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和重庆民族专修学院,重庆民政中专学校升格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二)存在的矛盾

我区教育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主城区相对不足,城乡教育、各类教育发展还不平衡,实施素质教育、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满足广大群众优质教育需求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困难,这些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为实现我区教育均衡、协调、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三)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我区坚持“工业强区、农业稳区、三产活区、科教兴区”发展战略,促进了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未来五年,我区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深入实施“工业强区、农业稳区、三产活区、科教兴区”发展战略,把巴南建设成为“重庆南部新城、新兴工业大区、农产品生产加工区、都市休闲度假旅游区、最佳生态居住区、专业市场群和现代物流中心”,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实现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巴南的宏伟目标。

我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为全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必须加大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的力度,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教育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作用,从根本上建立起依靠教育培养人才,依靠人才创新科技,依靠科技振兴经济的机制,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如期实现预定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我区未来五年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未来五年,我区将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发展全局,坚持“科教兴区”、“人才强区”发展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协调、持续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大力提高全区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促进教育与科技、经济结合,增强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贡献的能力,为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巴南的宏伟目标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

(二)奋斗目标

未来五年,我区应基本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为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2-

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体实现如下目标:

1.进一步改革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教学模式;强化义务教育的政府保障责任,努力增加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小学、初中正常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100%、98%,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5%以上,流入本地的适龄流动人口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以上,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就读的比例达99%以上;小学、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2%、1%以内,残疾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小学、初中毕业生按时毕业率分别达100%、98%以上;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分别达99%、95%以上;青壮年非文盲率保持在98%以上。

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专科及以上的小学专任教师不低于80%,本科及以上的初中专任教师不低于70%;小学、初中教师继续教育参培率、校长持证上岗率分别达100%。

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寄宿制工程和标准化建设,农村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基本满足学生寄宿要求,70%以上义务教育学校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

3.学前一年和三年幼儿受教育率分别达98%、80%以上;0—6岁儿童家长及监护人员基本受到科学育儿的教育;基本普及幼儿教育。

4.高中阶段在校学生达到25000人,力争达28000人,初中毕业学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90%;再创市级重点普通高中1—2所,建成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2所,力争建成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2所;基本普及高中教育。

5.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结构比例大体相当;鼓励和支持行业、企业举办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重点办好巴南职业教育中心和宗申职业学校;充分发挥巴南职高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的示范带动作用。

6.鼓励发展民办教育,民办学校占全区学校总数的25%以上,民办学校在校学生占全区学生总数的10%以上,实现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相对协调发展。

7.支持重庆工业学院、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重庆民族专修学院的发展,办好重庆电大巴南分校,创建巴南教师进修学院;积极引导高等学校来区落户。

8.加强镇街成人教育学校建设,形成完善的区、镇、村三级成人教育培训网络,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努力增强成人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贡献的能力。

(三)发展思路

未来五年,我区教育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以落实政府责任、加大教育投入为保障,以落实依法治教、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以优化资源配置、实施重点工程为着力点,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各类教育持续、协调发展。

1.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

建立并不断完善义务教育行政执法、经费投入和管理体制等保障机制。

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培养培训、教师待遇改善等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服务的制度。

积极推进“双高普九”和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学校远程教育和寄宿制工程。

进一步调整全区义务教育学校网点布局,逐步形成一镇一所初级中学、一所中心小学、适量完全小学、个别村教学点的格局。

确保城区的城市建设与学校建设同步发展。

加大薄弱学校治理力度,大力改善中小学育人环境,切实提高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的装备和应用水平。

2.大力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适度扩大城区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规模,加大对薄弱普通高中的扶持力度,大力提高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积极推进高中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建立多种所有制高中共同发展的新体制。

建立健全“政府投入引导、经营民校资源、引进民间资本、合理利用贷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教育成本分摊机制,增强高中学校经费自筹能力。

积极争取国债支持,并在城市建设配套-3-

费中确定一定比例高中建设经费,逐步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资源。

建立并不断完善以现代制造技术、高新技术、生物环保、医药卫生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轻工业、建筑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的人才为中心的,结构合理、层次多样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

建立和推行劳动预备、就业准入、持证上岗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衔接互认制度。

大力鼓励和支持行业、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

根据市场用工需求,积极改造传统专业、开发新兴专业、培育特色专业和建设重点专业。

根据企业岗位能力标准变化,及时改革教学内容,强化实习实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加速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实用人才和农村急需的各类应用技术人才。

3.积极发展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和成人教育。

坚持“以公办为骨干、民办为主体,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方针,积极推进全区幼儿教育的普及,不断提高幼儿教育总体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积极推行幼儿园素质教育,切实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增加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切实建立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深化特殊教育改革,建立特殊教育实习基地,实行“教学、实践并举”的特殊教育办学模式,不断提高特殊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效益。

2010年前,把区特殊教育学校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

改革完善成人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成人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加强成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成人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成人学校教育质量,努力增强成人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服务能力。

加强区成人教育中心建设和镇街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进一步完善区、镇、村三级成人教育培训网络体系。

大力开展职工在岗、转岗和下岗再就业培训。

切实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进城经商、务工农民的职业培训。

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支持建立社区学院(校)、社区学习中心、读书俱乐部等学习机构,积极开展学习型机关、学习型校园、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家庭等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

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进行日校办夜校,使之成为镇村基层文化、体育、科技和教育活动的基地。

4.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和高等教育。

鼓励发展各类民办教育,逐步增大民办学校在全区学校中的比例,形成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制定有利于各类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高等学校来区落户,促进高等教育与其它教育的协调健康发展。

三、我区未来五年教育事业发展的工作措施

(一)实施“四大工程”

1.大力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

在继续抓好中小学新增危房改造工作的基础上,将农村学校寄宿制建设、学校标准化建设与“双高普九”一并推进,加大财政经费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市的专项资金,确保2010年前实现“双高普九”,农村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实现寄宿制,70%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为广大人民群众子女提供接受公平教育的条件,逐步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

2.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积极开发教育信息资源,形成多层次、多功能、交互式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

不断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

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积极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全面建成区教育城域网络中心,在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面开通国际互联网和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实现远程教育;全区完全小学以上学校按标准要求建立具有教学控制平台的多媒体计算机室,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建成大屏幕投影电教室,市级示范性学校建立校园电视台,非完全小学配齐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

-4-

3.大力实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坚持中小学校长、教师任职资格培训和定期提高培训制度,切实开展以新课程、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

继续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到2010年,全区80%的小学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70%的初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一批高中教师受过研究生教育;小学、中学新任教师分别达到专科、本科以上学历。

大力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参培率、校长持证上岗率分别达100%。

积极推进“名师工程”,有计划地培养造就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同时在市区级示范性学校中定向培养一批市内外知名教师、知名校长和教育专家。

加强新兴学科教师和薄弱学科教师培养和培训。

建立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任教制度和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定期到行业、企业实践制度。

落实教职工培训经费的政策规定,切实保障教师和校长培训所必要的经费投入。

进一步落实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的政策保障措施,大力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积极推进农村教师住房建设,切实改善农村教师居住条件。

4.大力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工程。

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把素质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手段,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坚持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突出学校育人功能,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社区教育体系,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思想文化环境。

加强环境、健康、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切实加强教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建立健全科学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着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深化“五项改革”

1.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把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遵循“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切实保障民办学校的合法权益,认真研究制定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对办学捐资人、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依法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及其它优惠政策;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表彰奖励、业务培训、升学考试、科研项目申请、社会活动等方面,民办学校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同等的权利。

区教委加强对民办学校资产和财务运行的管理,建立并不断完善民办学校防范风险的机制,切实依法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

2.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大力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努力形成各具风格的办学特色。

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健全学校法人制度,积极探索构建科学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保障学校依法自主办学。

大力推进依法治校、民主办校,切实保障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全面贯彻执行,依法保障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全面调动学校及其教职员工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坚持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实行“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

在实现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基本要求的同时,适当在农村初、高中增加职业教育内容,开设以农业实用技术为主的课程,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绿色证书”教育,鼓励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实行灵活的-5-

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方便学生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城乡分段和职前职后分段完成学业。

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好示范性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结合我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加强专业建设,突出办学特色,加快培养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紧缺人才。

以农民培训为重点开展农村成人教育,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普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使他们初步掌握在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必需的技能,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培训证书。

坚持培训与市场挂钩,鼓励和支持“定单”培养,先培训后输出。

逐步形成政府扶持、用人单位出资、培训机构减免经费、农民适当分担的投入机制。

继续发挥镇街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农民文化技术教育和培训。

加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将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作为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行“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的有效载体,根据农村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充分利用现有农业示范场所、科技推广基地等多种资源,鼓励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指导教师,指导和支持农村学校积极开展各种劳动实践和勤工俭学活动。

镇街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规定,提供少量土地作为学校劳动实践和勤工俭学场所。

4.进一步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

改革和完善学校教职工编制管理,调整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教师编制比例,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足够、结构合理、学科配套。

逐步取消农村学校代课教师。

根据实际需要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管理人员和卫生保健教师编制。

按学校类别、规模大小科学设置学校机构和岗位。

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积极推行校长聘任制、中层干部竞岗制、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校长职级制。

完善教师合理流动的运行机制,鼓励城区学校超编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5.进一步深化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坚持“政府与民间并举、双边与多边并行、保证重点、注重实效”的方针,切实加强我区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在继续加强同毗邻地区学校、友好地区学校、沿海发达地区学校及工矿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与交流的同时,不断拓展教育合作与交流的范围,让一批办学水平高、特色明显的学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三)落实“三大保障”

1.加强领导,坚持依法治教。

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发展教育作为事关全局的首选职责,把实施素质教育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进一步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区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由政府统筹规划、劳动及其它有关行业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制度、区级领导定点联系学校制度、各级部门对口支持教育制度、区级有关部门和镇街抓教育工作考核制度以及教育工作奖励表彰和问责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人大、政协对教育工作的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制度和教育督导机构对镇街及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机制。

2.加大投入,完善保障体系。

加大财政对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逐年提高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依法保证义务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

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证机制改革,积极推行“两免一补”政策。

非义务教育阶段建立由政府、社会、个人合理分担培养成本的机制。

企事业单位提取职工工资总额的1.5%,用于职工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

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城市住宅建设配套费教育费部分(每平方米20元)全部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提倡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

加强教育经费管理。

健全教育经费公告制度、统计制度和审计监督制度。

坚持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

-6-

建立教育援助制度。

加大对薄弱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支持力度,切实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

认真落实“奖、助、补、减、免”的政策和制度,建立和完善困难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救助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促进教育公平。

3.形成合力,优化发展环境。

各级政府应牢固树立抓教育也是抓发展的思想,切实履行好教育工作职责。

公安、工商、城管、环保、文化等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对校园周边摊点、网吧、文化经营场所治理整顿的责任;卫生、防疫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指导和执法检查;建设、环保、规划、税务等部门要简化办事程序,落实优惠政策,积极支持教育发展;舆论宣传部门要加大教育的正面宣传,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共同促进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努力营造有利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各镇街要继续关心、支持教育,自觉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积极为学校的发展排忧解难,努力为学校办实事办好事;各镇街、村委会要积极支持、密切配合学校,共同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全体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二○○六年十月二十四

附件:

重庆市巴南区教育事业未来五年重点建设项目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