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县牛场乡初中化学教师教材关考试题目.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9849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方县牛场乡初中化学教师教材关考试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方县牛场乡初中化学教师教材关考试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方县牛场乡初中化学教师教材关考试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方县牛场乡初中化学教师教材关考试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方县牛场乡初中化学教师教材关考试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方县牛场乡初中化学教师教材关考试题目.docx

《大方县牛场乡初中化学教师教材关考试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方县牛场乡初中化学教师教材关考试题目.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方县牛场乡初中化学教师教材关考试题目.docx

大方县牛场乡初中化学教师教材关考试题目

初中化学教师教材关考试题目

姓名学校得分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1、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课程改革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

2、构成课堂教学过程各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这一理念不仅体现在教学目标上,还体现在.中。

4、新的教学理论要求我们:

在教学中,要强调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以

为主体。

5、教学活动中的反思具有性、性,能使教学高质量的进行。

第二部分化学专业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汽油挥发,蜡烛受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 

B.把水加热至沸腾,有气体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把铁片浸入到盐酸中,有气体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属于化学变化

2.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时,稍有不慎即会酿成大祸,生活中对于化学用品的取用同样要求谨慎。

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自来水厂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

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水中

D.燃着的酒精灯,酒精不够时,可直接添加

3.用在呼吸面具中和潜水艇里作为氧气来源的物质是(  )。

A.CaCl2B.Ca(OH)2C.NaClD.Na2O2

4.在无色透明溶液中,下列选项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u2+、K+、Cl-B.K+、Na+、HCO3-、NO3-

C.OH-、CO32-、Ca2+、K+D.Ba2+、Na+、OH-、SO42-

5.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时,稍有不慎即会酿成大祸,生活中对于化学用品的取用同样要求谨慎。

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自来水厂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

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水中

D.燃着的酒精灯,酒精不够时,可直接添加

6.氧气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并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C.氧气瓶通常是黑身黄字

D.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有关钠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将钠投入水中,钠迅速地沉入水下

B.将钠投入水中,钠熔成一个小球,并伴随有“滋滋”的声音

C.将钠投入水中,在溶液中加入石蕊试剂,溶液变红

D.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2.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反应是(  )。

A.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B.稀氨水与稀盐酸

C.稀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D.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催化剂能在化学反应中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结束后质量减少

B.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C.霓虹灯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说明某些稀有气体是有颜色的

D.稀有气体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4.下列仪器中可用来取固体药品的是(  )。

A.药匙 B.燃烧匙

C.镊子 D.滴管

5.自然环境中化学物质的循环,可分为四个圈层,统称为生态圈,下列不属于生态圈的是()

A.生物圈B.大气圈C.岩石圈D.臭氧圈

6.要使A克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变为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0.8A克水

B.加水使溶液的质量为2A

C.蒸发水,析出0.1A克固态食盐

D.加入2A克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

7.已知2NO2(g)N2O4(g)(正反应放热),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  )。

A.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B.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

C.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D.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

8.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

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三、推断题(16分)

某无色透明溶液,仅由下列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向该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加盐酸沉淀消失。

若向溶液中滴入少量硝酸银亦会生成白色沉淀,加入硝酸沉淀不溶解,试分析下列离子中Ba2+、Fe3+、Cu2+、Cl-、CO32-、NO3-, 

则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6分)

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5分)

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5分)

  四、计算题(18分)

  由硫元素和铜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硫化物)4.0g,高温条件下在空气中充分煅烧,只得到气体SO2和4.0g固体CuO。

1.要使煅烧后的固体CuO完全溶解,可加入适量稀硫酸。

计算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多少克?

(要求写出计算所需的化学方程式)(9分)

 

2.运用所学知识和上述数据进行分析,这种硫化物的化学式为(9分)。

 

 五、教学分析(30分)

  几位同学对炭粉与氧化铁的反应十分感兴趣,自己动手,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中气

  体产物的成分进行了研究。

  【提出假设】该反应中的气体产物可能是CO或者是CO2和CO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

实验室可以用饱和氯化铵溶液和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混合加热反应制得氮气。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广口瓶内盛放的试剂为,其作用为?

(5分)

 

2.实验开始时,应先打开弹簧夹,一段时间后关闭,再点燃酒精喷灯,理由是?

(8分)

 

3.称取3.20g氧化铁、2.00g炭粉混合均匀,放入质量为48.48g的硬质玻璃管中;待反应结束,再通一段时间的氮气。

冷却至室温,称得硬质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为51.24g。

经进一步测定得知参加反应的氧元素质量为0.96g。

从而确认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和CO的混合物,理由是。

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判断,反应产生的气体中n(CO2):

n(CO)=?

(10分)

 

 4.有同学认为还应对该实验装置作进一步完善,你认为应作如何改进?

(7分)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

3、教学过程;

4、学生;

5、监控;同步

第二部分化学专业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A选项中汽油挥发,蜡烛受热熔化均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为物理变化,故A正确。

B选项中水加热至沸腾,生成的气体是另一种形态的水,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应属于物理变化。

C选项中生成气体为氢气,为化学变化。

D选项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碳酸钙的生成,为化学变化。

2.D[解析]燃着的酒精灯,若需添加酒精,必须熄灭火焰。

绝不允许燃着时加酒精,否则,很易着火,造成事故。

3.D[解析]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化学方程式为:

2CO2+2Na2O2=2Na2CO3+O2↑

故可用于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作为氧气来源。

正确答案为D。

4.B[解析]A选项中Cu2+为蓝色,不符合题意。

C选项中Ca2+和CO32-可生成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

D选项中Ba2+和SO42-可生成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5.D[解析]燃着的酒精灯,若需添加酒精,必须熄灭火焰。

绝不允许燃着时加酒精,否则,很易着火,造成事故。

6.D[解析]A是物理变化;B项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C选项氧气瓶应是蓝身黑字。

二、不定项选择题

1.BD[解析]A选项错误,因为钠的密度比水小,投入水中应该漂浮在水面上。

钠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选项正确,反应伴随滋滋的声音是因为氢气的生成。

反应还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加入石蕊试剂后应变蓝,故C选项错误。

钠的密度比煤油大,所以保存在煤油中可以将钠与氧气和水隔绝,D选项正确。

2.AC[解析]略

3.AC[解析]催化剂能在反应中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但其本身并不参加化学反应,其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故A错误。

C选项稀有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霓虹灯通电有颜色是因为通过电流产生能量,使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进”,能量以光辐射形式被释放,稀有气体就会发出光。

故C错误。

4.AC[解析]本题考查基本的实验知识。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

有些块状的药品(如石灰石等)可用镊子夹取。

燃烧匙用于盛放可燃性固体物质做燃烧实验。

滴管用于少量液体的取用。

正确答案为AC。

5.D

6.BD[解析]本题是考查关于溶液组成知识的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试题。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充分理解和应用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

对于A选项:

加入0.8A克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20%)/(A+0.8A)=11.1%。

对于B选项:

加入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20%)/2A=10%。

对于C选项:

蒸发水,析出0.1A克固态食盐后溶质的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但溶液的质量变为A-0.1A=0.9A,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10%。

对于D选项:

加入2A克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20%+2A×5%)/(A+2A)=10%。

综合以上分析得:

答案为BD。

7.A[解析]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增大)的方向移动;温度升高(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

故应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正确答案为A选项。

8.B

三、推断题

Ba2+、Cl-;

Fe3+、Cu2+、CO32-;

NO3-;

[解析]溶液为无色透明,故一定不存在Fe3+、Cu2+,因为Fe3+为红褐色,Cu2+为蓝色;通入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加盐酸后沉淀又消失,故推测一定存在Ba2+;生成的沉淀为碳酸钡白色沉淀,故溶液中一定没有CO32-;向溶液中滴入少量硝酸银,有白色沉淀生成,且加入硝酸沉淀不溶解,可推测出一定存在Cl-,生成白色沉淀为氯化银。

四、计算题

1.解:

设质量为x的这种稀硫酸可与4.0gCuO恰好完全反应

CuO+H2SO4=CuSO4+H2O

8098

4.0g5%x

80×5%x=98×4.0g

x=98g

答:

完全溶解这些固体产物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98g。

2.Cu2S

五、教学分析

[解析]

1.浓硫酸;收产生的氮气中的水,获得干燥的氮气。

2.为了排尽整套装置中的空气。

3.经计算反应后的气体中碳、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介于1/2和1之间。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1∶1。

4.在尾气出口处加一个点燃的酒精灯或增加一处尾气处理装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