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舒城干汊河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9757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舒城干汊河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省舒城干汊河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省舒城干汊河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徽省舒城干汊河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徽省舒城干汊河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舒城干汊河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安徽省舒城干汊河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舒城干汊河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舒城干汊河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安徽省舒城干汊河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安徽省舒城干汊河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生物试卷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必须在mRNA形成之后才能翻译蛋白质,但原核生物的mRNA通常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针对这一差异的合理解释是

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B.原核生物的tRNA呈三叶草结构

C.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进入细胞核

D.真核生物的mRNA必须通过核孔后才能翻译

2.一条由39个氨基酸形成的环状多肽,其中有4个谷氨酸(R基为一CH2一CH2一COOH),则该多肽

A.有38个肽键B.可能没有游离氨基

C.至少有5个游离羧基D.至多有36种氨基酸

3.以下细胞结构中,RNA是其结构组分的是

A.液泡B.核糖体C.高尔基体D.溶酶体

4.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

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

5.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

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

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

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

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04溶液

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7.关于动物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含有糖脂和糖蛋白

B.细胞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C.ATP为CO2分子通过细胞膜提供能量

D.细胞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可动的

8.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

9.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后,把得到的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沉淀物(含细胞器)和未离心的匀浆,分别加入甲、乙、丙三只试管中,向试管滴加等量的丙酮酸后,其终产物是CO2和水的试管是:

A.甲和乙B乙C 丙D乙和丙

10.某同学为了验证水稻发芽过程中产生淀粉酶,于是研磨发芽的水稻种子,过滤得到提取液并加入淀粉溶液,对照组向等量的蒸馏水加入淀粉溶液,并都置于40℃的水浴一段时间,然后用碘液检验,发现实验组溶液不变蓝而对照组溶液变蓝,该实验设计的主要不足是

A、没有做未发芽种子的对照实验

B、没有去除研磨液中水稻种子原有的淀粉

C、没有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分解的产物是否是还原糖

D、没有做重复实验,实验结果不可靠

11.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

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12.卡尔文等人在小球藻培养液中通人14CO2,再给予不同的光照时间后,从小球藻中提取并分析放射性物质。

预测实验结果是

A.光照时间越长,三碳化合物的积累越多

B.光照时间越长,五碳化台物的积累越多

C.光照时间越长,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的种类越多

D.无论光照时间长短,放射性物质都会集中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13.正常情况下,在人的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条数最多为

A.1B.2C.3D.4

14.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数量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程序性死亡不利于神经系统正常发育

B.生存因子影响了神经细胞的基因表达

C.靶细胞释放的生存因子是神经细胞发育必须的营养

D.神经细胞与靶细胞的遗传信息有差异

15.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

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

此操作模拟了

①等位基因的分离

②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③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④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6.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右图。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17.已知A与a、B与b、C与c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三对基因分别控制三对相对性状,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

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

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18.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II—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4

B.III—1基因型为XA1Y的概率是1/4

C.III—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8

D.IV—1基因型为XA1XA1概率是1/8

19.真核生物细胞内存在着种类繁多、长度为21-23个核苷酸的小分子RNA(简称miR),它们能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形成局部双链。

由此可以推断这些miR抑制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是

A.阻断rRNA装配成核糖体B.妨碍双链DNA分子的解旋

C.干扰tRNA识别密码子D.影响RNA分子的远距离转运

20.在一个典型的基因内部,转录起始位点(TSS)、转录终止位点(TTS)、起始密码子码序列(ATG)、终止密码子编码序列(TGA)的排列顺序是

A.ATG—TGA—TSS—TTSB.TSS—ATG—TGA—TTS

C.ATG—TSS—TTS—TGAD.TSS—TTS—ATG—TGA

21.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起重要作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A基因突变为a基因,a基因还可能再突变为A基因

B.A基因可突变为A1、A2、A3……,它们为一组复等位基因

C.基因突变是可遗传的变异,一般都能传给子代

D.基因突变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22.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可能发生,但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的变异是

A.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23.将杂合的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培育成一株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能正常开花结果。

该幼苗发育成的植株具有的特征是

A.能稳定遗传B.单倍体

C.有杂种优势D.含四个染色体组

24.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25.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全部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第Ⅱ卷

(本卷共5小题,共50分)

26.(10分)

回答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实验问题。

Ⅰ.以下有关质壁分离实验

步骤一: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

步骤二:

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这样重复几次,使盖玻片下面的藓类小叶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

步骤三:

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1)图中A、B处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

(2)如果上述实验步骤二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g/mL的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处颜色分别是________。

(3)如果将步骤二中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的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

在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后,为更准确地判断A处颜色,需要__________(增加或减小)视野的亮度,对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如果A处呈绿色,可能的原因是高温破坏了_____________膜的_____________功能,叶绿素释放出细胞。

Ⅱ.下图为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

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反应①、②、③、④中,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粮食贮藏进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③、④有没有ATP生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0分)

观测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柑橘,结果见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光照强度

叶色

平均叶面积

(cm2)

气孔密度

(个·mm-2)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m-2·s-1)

浅绿

13.6(100%)

826(100%)

4.33(100%)

绿

20.3(149%)

768(93%)

4.17(96%)

深绿

28.4(209%)

752(91%)

3.87(89%)

注:

括号内的百分数以强光照的数据作为参照

(1)CO2以______方式进入叶绿体后,与______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__。

(2)在弱光下,柑橘通过______和______来吸收更多的光能,以适应弱光环境。

(3)与弱光相比,强光下柑橘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______,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CO2吸收量______。

对强光下生长的柑橘适度遮阴,持续观察叶色、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这三个指标中,最先发生改变的是______,最后发生改变的是______。

(4)叶肉细胞间隙CO2至少需要跨层磷脂双分子层才能达CO2固定的部位。

28.(10分)

某研究者用非洲爪蟾性腺为材料进行了下列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非洲爪蟾的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部分染色体行为示意图。

(1)上图中甲、乙、丙、丁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有。

(2)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填“相同”、“不相同”或“不一定相同”)。

(3)分裂后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遗传信息相同的细胞是。

基因重组发生在哪些细胞中?

(4)如果以上四个细胞是一组连续的细胞,则正确的顺序是;爪蟾的卵巢细胞分裂图象不同以上四个细胞的是。

(5)该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实验”,结果如下:

由实验一可得出推论:

含有可以诱导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

由实验二可得出推论:

这种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促成熟因子”的化学成分是;孕酮在实验二中的作用是。

29.(10分)

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

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回答问题:

(1)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X,Y,常)染色体上,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X,Y,常)染色体上。

(2)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Ⅲ-3的基因型为______。

(3)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

(4)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

(5)Ⅳ-1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概率是______。

30.(10分)

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

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或________。

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的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F1中灰体果蝇8400只,黑檀体果蝇1600只。

F1中e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Ee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

(4)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

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

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

(注:

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

实验步骤:

①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EE的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基因突变;

I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参考答案

选择题DBBBCACBDADCBBABDDCBCBABB

26.【答案和评分细则】(共10分,每空1分)

Ⅰ.

(1)无色、绿色

(2)红色、绿色

(3)减小减小光圈(或调节反光镜)细胞膜和叶绿体膜选择透过(或答控制物质进出)

Ⅱ.

(1)①②④

(2)呼吸作用产生水

(3)②

(4)都没有

27.【答案和评分细则】(共10分,每空1分)

(1)自由扩散五碳化合物[H]和ATP

(2)增加叶面积提高叶绿素含量

(3)较少较少净光合速率叶面积

(4)3

28.【答案和评分细则】(共10分,每空1分)

(1)甲、丙、丁甲、丁

(2)不一定相同

(3)丙甲、丁

(4)丙甲丁乙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

(5)成熟卵细胞的细胞质蛋白质诱导早期卵母细胞合成“促成熟因子”

29.【答案和评分细则】(共10分)

(1)常X

(2)AaXBXbAaXBY

(3)1/24(2分)

(4)1/8(2分)

(5)3/10(2分)

30.【答案和评分细则】(共10分)

(1)EeBb;eeBb(注:

两空可颠倒);eeBb

(2)1/2

(3)40%;48%;

(4)I.灰体∶黑檀体=3∶1(2分)II.灰体∶黑檀体=4∶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