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93138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辽宁省葫芦岛市【最新】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推广使用可实现碳零排放

B.“神舟七号”的防护层中含聚四氟乙烯,制备聚四氟乙烯的单体属于不饱和烃

C.焚烧废旧塑料以防止“白色污染”

D.对“地沟油”进行蒸馏即可得到汽油

2.下列有关苯、乙酸、乙醇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易溶于水

B.苯易挥发不能用作溶剂

C.乙醇和乙酸反应的有机产物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酯类的有4种(包括原有机产物)

D.CH3CH2OH

CH3CHO发生了加成反应

3.阿斯巴甜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甜味剂.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其结构简式为:

下列关于阿斯巴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4H19N2O5B.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C.不能发生水解反应D.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2molNaOH反应

4.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

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

用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

B.②中Cr2O72-被C2H5OH还原

C.对比②和④可知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

D.若向④中加入70%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

5.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

表示反应

B.

表示不同温度下溶液中

浓度变化曲线,

点对应温度高于

C.

针对N2+3H2=2NH3的反应,图Ⅲ表示

时刻可能是减小了容器内的压强

D.

表示向醋酸稀溶液中加水时溶液的导电性变化,图中

大于

6.X、Y、Z、W是分别位于第2、3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X与Z位于同一主族,Y元素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N溶液反应,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X<Z<W

B.Y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

C.X、Y、W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

D.室温下,0.1mol/LW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的pH>1

7.据报导,我国已研制出“可充室温钠-二氧化碳电池”,电极材料为钠金属片和碳钠蜜管,电解液为高氯酸钠-四甘醇二甲醚,电池总反应为:

4Na+3CO2

2Na2CO3+C,生成固体Na2CO3沉积在碳钠米管上。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钠金属片发生氧化反应

B.充电时碳钠米管接直流电源的正极

C.充电时的阳极反应为C+2Na2CO3-4e-=3CO2↑+4Na+

D.放电时每消耗3molCO2,转移12mol电子

二、填空题

8.纳米级Cu2O由于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而受到关注,表为制取Cu2O的三种方法:

方法Ⅰ

用炭粉在高温条件下还原CuO

方法Ⅱ

电解法,反应为2Cu+H2O

Cu2O+H2↑

方法Ⅲ

用肼(N2H4)还原新制Cu(OH)2

(1)工业上常用方法Ⅱ和方法Ⅲ制取Cu2O而很少用方法Ⅰ,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已知:

2Cu(s)+1/2O2(g)=Cu2O(s)△H=-akJ·mol-1

C(s)+1/2O2(g)=CO(g)△H=-bkJ·mol-1

Cu(s)+1/2O2(g)=CuO(s)△H=-ckJ·mol-1

则方法Ⅰ发生的反应:

2CuO(s)+C(s)=Cu2O(s)+CO(g);△H=__________kJ·mol-1。

(3)方法Ⅱ采用离子交换膜控制电解液中OH-的浓度而制备纳米Cu2O,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的阳极生成Cu2O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4)方法Ⅲ为加热条件下用液态肼(N2H4)还原新制Cu(OH)2来制备纳米级Cu2O,同时放出N2,该制法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5)在相同的密闭容器中,用以上两种方法制得的Cu2O分别进行催化分解水的实验:

2H2O

2H2(g)+O2(g)ΔH>0

水蒸气的浓度随时间t变化如下表所示。

序号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T1

0.050

0.0492

0.0486

0.0482

0.0480

0.0480

T1

0.050

0.0488

0.0484

0.0480

0.0480

0.0480

T2

0.10

0.094

0.090

0.090

0.090

0.09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实验温度:

T12

B.实验①前2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O2)=7×10-5mol·L-1min-1 

C.实验②比实验①所用的催化剂效率低

D.T2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6.17×10-5mol/L

(6)25℃时,向50mL0.018mol/L的AgNO3溶液中加入50mL0.02mol/L盐酸,生成沉淀,若已知Kap(AgCl)=1.8×10-10,则此时溶液中的c(Ag+)=______________。

(体积变化忽略不计)若再向沉淀生成后的溶液中加入100mL0.01mol/L盐酸,是否继续产生沉淀_______(填“是”或“否”)。

9.聚硅酸铁是目前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研究的热点,一种用钢管厂的废铁渣(主要成分Fe3O4,少量碳及二氧化硅)为原料制备的流程如下:

(1)废铁渣进行“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酸浸”需适宜的酸浓度、液固比、酸浸温度、氧流量等,其中酸浸温度对铁浸取率的影响如右图所示:

①加热条件下酸浸时,Fe3O4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酸浸时,通入O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③当酸浸温度超过100℃时,铁浸取率反而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Fe3+浓度检测”是先用SnCl2将Fe3+还原为Fe2+;在酸性条件下,再用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Fe2+(Cr2O72-被还原为Cr3+),该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0.谢弗勒尔盐(Cu2SO3·CuSO3·2H2O)是一种深红色固体,不溶于水和乙醇,100℃时发生分解。

可由CuSO4·5H2O和SO2等为原料制备,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装置A在常温下制取SO2时,用较浓的硫酸而不用稀硫酸,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B中获得的固体需先用蒸馏水充分洗涤,再真空干燥。

①检验洗涤已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用烘干的方式得到产品,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请补充完整由工业级氧化铜(含少量FeO)制备实验原料(纯净CuSO4·5H2O)的实验方案:

向工业级氧化铜中边搅拌边加入稍过量的硫酸溶液,微热使其完全溶解,_______________,过滤,用95%酒精洗涤晶体2~3次,晾干,得到CuSO4·5H2O。

[已知:

①该溶液中氢氧化物开始沉淀与沉淀完全时的pH范围分别为:

Fe(OH)2(5.8,8.8);Cu(OH)2(4.2,6.7);Fe(OH)3(1.1,3.2)。

②在水溶液中超过100℃,硫酸铜晶体易失去结晶水。

③硫酸铜晶体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四、有机推断题

11.A、B、C、D、E、F六种元素均位于周期表的前四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元素A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占四个原子轨道;D元素原子的已成对电子总数是未成对电子总数的3倍;E与D处于同一主族;F位于ds区,且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

(1)F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

(2)B、C、D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3)B、C元素的某些氢化物的分子中均含有18个电子,则B的这种氢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B、C的这些氢化物的沸点相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A、B、D可形成分子式为A2BD的某化合物,则该化合物分子中B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是______________;1mol该分子中含有π键的数目是____________。

(5)写出两种与D3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微粒_________。

(6)由A、D、E三种元素组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酸性由强到弱为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

(7)C、F两元素形成的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C原子的配位数是__________________。

12.医用麻醉药苄佐卡因E和食品防腐剂J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I.M代表E分子结构中的一部分

II.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属于芳香烃,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

(2)E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

(3)C能与NaHCO3溶液反应,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4)反应②、③中试剂ii和试剂iii依次是__________。

(5)I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高分子化合物,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6)J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种。

a.为苯的二元取代物,其中一个取代基为羟基b.与J具有相同的官能团,且能发生银镜反应

(7)以A为起始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涂改液的主要成分亚甲基环己烷(

),写出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

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

A.氢氧燃料电池产物为水,放热多,对环境无污染,则氢氧燃料电池推广使用可实现碳零排放,故A正确;B.聚四氟乙烯中不含碳碳不饱和键且只含C、F元素不含氢元素,所以不属于不饱和烃,故B错误;C.焚烧废旧塑料产生致癌性物质苯丙芘等,不能焚烧废旧塑料以防止“白色污染”,应使用塑料的替代品防止白色污染,如聚乳酸等,故C错误;D.地沟油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汽油成分为烃,蒸馏为物理操作,所有对地沟油”进行蒸馏得不到汽油,故D错误;故选A。

2.C

【解析】A.苯不溶于水,故A错误;B.苯是常见的有机溶剂,故B错误;C.乙醇和乙酸反应的有机产物为乙酸乙酯,与乙酸乙酯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中属于酯类的有:

甲酸丙酯,甲酸异丙酯,丙酸甲酯,共4种,故C正确;D.CH3CH2OH

CH3CHO反应中H原子数目减少,属于氧化反应,故D错误;故选C。

3.B

【解析】

试题分析:

A.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C14H17N2O5,故A错误;B.含-COOH、-NH2,则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故B正确;C.含-CONH-、-COOC-,能发生水解反应,故C错误;D.1mol该物质与NaOH反应时存在中和、酯的水解和肽键的水解,最多可与3molNaOH反应,故D错误;答案为B。

考点:

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4.D

【详解】

A.在平衡体系中加入酸,平衡逆向移动,重铬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橙色加深,加入碱,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变黄,选项A正确;

B.②中重铬酸钾氧化乙醇,重铬酸钾被还原,选项B正确;

C.②是酸性条件,④是碱性条件,酸性条件下氧化乙醇,而碱性条件不能,说明酸性条件下氧化性强,选项B正确;

D.若向④溶液中加入70%的硫酸到过量,溶液为酸性,可以氧化乙醇,溶液变绿色,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注意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解答时注意从勒沙特列原理的角度分析,易错点为选项C,②是酸性条件,④是碱性条件,酸性条件下氧化乙醇,而碱性条件不能,说明酸性条件下氧化性强。

5.C

【解析】

A.根据图Ⅰ,反应A+B=C+D属于放热反应,ΔH=-(a-c)kJ·mol-1,故A错误;B.根据图Ⅱ,温度越高,水的离子积常数越大,图中a点对应温度低于b点,故B错误;C.根据图Ⅲ,t1时刻,反应速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可能减小了容器内的压强,故C正确;D.根据图Ⅳ,向醋酸稀溶液中加水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逐渐减小,溶液的导电性能力逐渐减小,p点酸性比q点强,pH小于q点,故D错误;故选C。

6.B

【解析】X、Y、Z、W是分别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Y元素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Y为Al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Z为Si元素,X与Z位于同一主族,则X为C元素;Y、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则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4-3-4=7,且原子序数最大,W为Cl元素。

A.元素的非金属性:

Si<C<Cl,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则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Z<X<W,故A错误;B.Y为Al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铝热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B正确;C.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但不能与碳酸反应,故C错误;D.氯化氢属于强电解质,完全电离,0.1mol/L氯化氢的水溶液的pH=1,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本题中注意从物质的性质作为推断的突破口,突破口为“常见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物质”。

建议同学们在学习中加强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和相关知识的积累。

7.D

【解析】A.放电时钠金属片,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B.原电池中正极上C得到电子,则充电时碳纳米管接直流电源的正极,故B正确;C.充电为电解池,阳极与正极相连,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阳极反应为C+2Na2CO3-4e-=3CO2↑+4Na+,故C正确;D.放电时每消耗3molCO2,4molNa失去电子,转移4 mol电子,故D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原电池及电解池,为高频考点,把握电极判断、电极反应、工作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电化学知识的应用。

对于可充电电池,放电为原电池反应;充电为电解池,阳极与正极相连。

8.反应不易控制,易还原产生Cu。

(或产生污染性气体CO,或能耗高)2c﹣a﹣b2Cu﹣2e﹣+2OH﹣=Cu2O+H2O4Cu(OH)2+N2H4

2Cu2O+N2↑+6H2OAD1.8×10﹣7mol/L否

【解析】

(1)炭粉在高温条件下还原CuO易生成Cu,反应不易控制,故答案为反应不易控制,易还原产生Cu;

(2)已知:

①2Cu(s)+1/2O2(g)=Cu2O(s)   △H=-akJ·mol-1,②C(s)+1/2O2(g)=CO(g)      △H=-bkJ·mol-1,③Cu(s)+1/2O2(g)=CuO(s)    △H=-c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将③×2-①-②得:

2CuO(s)+C(s)=Cu2O(s)+CO(g);△H=(2c﹣a﹣b)kJ·mol-1,故答案为2c﹣a﹣b;

(3)在电解池中,当阳极是活泼电极时,该电机本身发生失电子得还原反应,在碱性环境下,金属铜失去电子的电极反应为2Cu-2e-+2OH-=Cu2O+H2O,故答案为2Cu-2e-+2OH-=Cu2O+H2O;

(4)根据题目信息:

液态肼(N2H4)还原新制Cu(OH)2来制备纳米级Cu2O,同时放出N2,得出化学方程式为:

4Cu(OH)2+N2H4

2Cu2O+N2↑+6H2O,故答案为4Cu(OH)2+N2H4

2Cu2O+N2↑+6H2O;

(5)A、实验温度越高达到化学平衡时水蒸气转化率越大,②和③相比,③转化率高,所以T1

=

=7×10-5 mol•L-1 min-1,则v(O2)=

v(H2O)=3.5×10-5 mol·L-1 min-1,故B错误;C、①②化学平衡状态未改变,反应速率加快,则是加入了催化剂,催化剂的活性越高,速率越快,在相等时间内,②中水蒸气的浓度变化比①快,故C错误;D.T2条件下,平衡时,c(H2O)=0.090 mol/L,则c(H2)=0.010 mol/L,c(O2)=0.005 mol/L,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6.17×10-5mol/L,故D正确;故选AD;

(6)溶液混合后,不发生反应时c(Ag+)=

×0.018mol•L-1=0.009mol•L-1、c(Cl-)=

×0.02mol•L-1=0.01mol•L-1,令平衡时溶液中Ag+的浓度为xmol/L,则;

Ag+(aq)+Cl-(aq)⇌AgCl(s)

(0.009-x)mol/L  (0.009-x)mol/L

反应后溶液中c(Cl-)=0.01mol/L-(0.009-x)mol/L=(0.001+x)mol/L,故x×(0.001+x)=1.8×10-10,由于0.009×0.01=9×10-5>1.8×10-10,故0.001+x≈0.001,解得x≈1.8×10-7,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0mL0.001mol•L-1盐酸,不发生反应时c(Ag+)=

×1.8×10-7mol•L-1=9×10-8mol•L-1、c(Cl-)=

×[(0.001+1.8×10-7+0.001]mol•L-1≈0.001mol•L-1,而离子浓度积=0.001×9×10-8=0.9×10-10<1.8×10-10,故没有沉淀产生,故答案为1.8×10-7mol/L;否。

9.减小颗粒直径,增大浸取时的反应速率和提高铁浸取率Fe3O4+4H2SO4

FeSO4+Fe2(SO4)3+4H2O将FeSO4氧化为Fe2(SO4)34Fe2++O2+4H+==4Fe3++2H2O温度超过100℃明显加快了Fe3+水解反应的速率,导致Fe3+浓度降低C和SiO2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

【解析】

(1)对废铁渣进行粉碎的目的:

减小颗粒直径,增大浸取时的反应速率和提高铁浸取率;故答案为:

减小颗粒直径,增大浸取时的反应速率和提高铁浸取率;

(2)①加热条件下酸浸时,Fe3O4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硫酸亚铁,方程式为:

Fe3O4+4H2SO4

FeSO4+Fe2(SO4)3+4H2O;故答案为:

Fe3O4+4H2SO4

FeSO4+Fe2(SO4)3+4H2O;

②酸浸时有亚铁离子生成,通入氧气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故答案为:

将FeSO4氧化为Fe2(SO4)3;4Fe2++O2+4H+==4Fe3++2H2O;

③铁离子在水溶液中存在水解,温度升高有利于水解反应的进行,温度超过100℃明显加快了Fe3+水解反应的速率,导致Fe3+浓度降低;故答案为:

温度超过100℃明显加快了Fe3+水解反应的速率,导致Fe3+浓度降低;

(3)废铁渣(主要成分Fe3O4,少量碳及二氧化硅),酸浸,碳与二氧化硅不溶于稀硫酸也不反应,故滤渣的主要成分问碳和二氧化硅;故答案为:

C和SiO2;

(4)在酸性条件下,再用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Fe2+(Cr2O72-被还原为Cr3+),则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故答案为:

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

点睛:

本题是制备工艺流程图的考查,涉及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铁的有关物质的性质。

本题的易错点是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10.二氧化硫易溶于水3Cu2++3SO2+6H2O=Cu2SO3·CuSO3·2H2O↓+8H++SO42-防止倒吸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过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表明已洗涤完全防止谢弗勒尔盐发生分解边搅拌边向其中滴入H2O2溶液,加入适量纯净的CuO[或Cu(OH)2]调节3.2<pH<4.2,静置,过滤,将滤液水浴加热蒸发,浓缩至表面出现晶膜,冷却结晶

【解析】装置A由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制备二氧化硫,与硫酸铜溶液在60℃′~80℃条件下装置B中反应生成谢弗勒尔盐(Cu2SO3•CuSO3•2H2O),D装置用来吸收未反应完的二氧化硫有毒气体;

(1)二氧化硫易溶于水,用浓硫酸含水量少,且能吸水,有利于二氧化硫的溢出;

(2)装置B中硫酸铜与二氧化硫生成产物Cu2SO3•CuSO3•2H2O的反应,铜元素化合价有降低到+1价,则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升价到+6价,则该离子方程式为:

3Cu2++3SO2+6H2O=Cu2SO3•CuSO3•2H2O↓+8H++SO42-;

(3)装置C为安全瓶,防倒吸;

(4)①产物若未洗涤干净,则表面含有硫酸根离子,检验硫酸根离子即可,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为:

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过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表明已洗涤完全;

②由题可知,谢弗勒尔盐受热易分解,不能烘干;

(5)由工业级氧化铜(含少量FeO)制备实验原料(纯净CuSO4•5H2O),向工业级氧化铜中边搅拌边加入稍过量的硫酸溶液,微热使其完全溶解,得到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需将亚铁离子除去,根据题目中信息,亚铁离子以沉淀形式除去时铜离子有损失,而铁离子完全沉淀时对铜离子无损失,则应先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考虑不加入新杂质,应选择双氧水,再调节PH将铁离子沉淀,故操作为:

向工业级氧化铜中边搅拌边加入稍过量的硫酸溶液,微热使其完全溶解,边搅拌边向其中滴入H2O2溶液,加入适量纯净的CuO[或Cu(OH)2]调节3.2<pH<4.2,静置,过滤,将滤液水浴加热蒸发,浓缩至表面出现晶膜,冷却结晶,过滤,用95%酒精洗涤晶体2~3次,晾干,得到CuSO4•5H2O。

11.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N>O>CC2H6氮的氢化物(N2H4)分子间存在氢键sp2NASO2、NO2-H2SO4>H2SO3二者中H2SO4分子中非羟基氧的个数多,所以H2SO4分子中S的正电性更高,导致S-O-H键中O的电子更向S偏移,更容易电离出H+,故H2SO4的酸性更强些。

Cu3N6

【解析】

A、B、C、D、E、F六种元素均位于周期表的前四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A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A是H元素;B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占四个原子轨道(能级),则B为C元素;D元素原子的已成对电子总数是未成对电子总数的3倍,则D是O元素,C元素原子序数大于B而小于D,则C是N元素;E与D处于同一主族,则E是S元素;F位于ds区,且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则F为Cu元素。

(1)Cu原子核外有29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铜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故答案为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