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钢铁产业发展探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9078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钢铁产业发展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广西钢铁产业发展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广西钢铁产业发展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广西钢铁产业发展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广西钢铁产业发展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钢铁产业发展探讨.docx

《广西钢铁产业发展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钢铁产业发展探讨.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钢铁产业发展探讨.docx

广西钢铁产业发展探讨

广西钢铁产业发展探讨

  摘要:

伴随着广西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广西的钢铁产业发展也取得了显着成绩。

介绍了广西钢铁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目前广西钢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产品结构、资金、技术等多方面提出了广西钢铁产业未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钢铁产业;发展;广西

  十五期间,广西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国民收入快速增长。

2005年广西实现工业增加值1265亿元,比2004年增长%。

全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亿元,约为1978年的54倍。

在广西工业化的进程中,广西的钢铁工业也发展迅速,钢铁工业的总产值从2000年的亿元发展到2004年的亿元。

到2005年,生铁、粗钢和钢材三大产品年产量全部突破400万吨,钢材产量首次突破500万吨,达到万吨,广西已经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钢铁生产地区之一。

  1广西钢铁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广西钢铁产业的发展概况

  可以从广西钢铁产业的主要产品产量,钢铁工业总产值,钢铁企业发展情况等方面来分析广西钢铁产业的发展现状。

  

  从钢铁产业的主要产品产量方面分析:

广西钢铁产业的主要产品产量逐年递增,在全国产量的比重也不断增大。

如表所示,从2000到2004年,钢由万吨增长到万吨,占全国产量的比重由%提升到%;生铁占全国产量的比重由%提升到%;钢材占全国产量的比重由%提升到%。

2000-2003年,广西钢、生铁、钢材和铁合金平均增长%、%、%和%,分别高出同期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和2个百分点。

虽然广西钢铁业的平均增长水平高于全国,但与中国的钢铁强省如河北差距还比较大。

以2004年为例,除铁合金外,河北省的钢、生铁、钢材三种产品的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远远高于广西。

可以看出,广西钢铁业产品产量虽然逐年递增,但产量仍有待大大提高。

  从钢铁企业数量和钢铁工业总产值方面分析:

从2000到2004年,广西的钢铁企业从69个发展到164个,钢铁工业总产值也从亿元增加到亿元,占全国钢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提升到%,发展迅速。

但是与河北省相比,差距仍然明显。

2004年河北省的钢铁企业总数为388个,钢铁工业总产值为亿元,占全国钢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远远高于广西%的水平。

广西省2004年的钢铁企业数接近河北的一半,但钢铁工业总产值却只有其十分之一左右。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广西的大部分钢铁企业规模偏小,规模经济不明显,生产效率较低。

  广西钢铁支柱企业——柳钢发展情况

  广西重点支柱企业柳州钢铁集团公司(简称柳钢),是广西省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也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钢铁公司。

公司主要产品为中厚板、中型材、小型材以及高速线材等。

至2006年底,柳钢销售收入突破二百一十五亿元人民币,率先成为广西首家销售收入超过二百亿元人民币的工业企业,并大踏步进入中国钢铁主流企业,发展迅速。

  从2000年到2004年,柳钢的主要钢铁产品产量增长迅速,如粗钢产量从万吨增加到万吨,生铁产量从万吨增加到万吨,钢材产量从万吨增至万吨。

2003年其主要产品钢、生铁、钢材产量在全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排位分别为59、47和58位。

但与全国大型钢铁企业如河北唐钢相比,仍存在差距。

2004年唐钢的粗钢、生铁、钢材产量均为柳钢的2倍多。

  从上述资料我们可以看出,从纵向分析,广西钢铁产业的发展伴随着广西工业化的进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从横向分析,与全国的钢铁强省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与周边省份如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的钢铁产业发展相比,广西在五省区中其钢铁产业发展水平低于广东、湖南略高于云南、贵州。

  

  2广西钢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部分钢铁企业规模偏小,能源消耗大

  广西现有的钢铁企业中,除柳钢等少数企业生产规模较大之外,其余大都是小型钢铁企业。

广西现有的铁合金企业中,除八一铁合金公司、广西大锰、广西康密劳、桂林康密劳、广西新振锰品等企业具备较大的生产规模外,其余大部分也都是小型铁合金企业。

而小型钢铁、铁合金企业占用了大量的电力、原材料和燃料,能源利用率低,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2产品结构不合理,优质产品比例低

  在广西目前的钢铁产品结构中,普通钢的比重大,优质钢的比重很低。

如2003年,广西钢产量中,普通钢占%,优质钢产量仅占%。

以柳钢为例,2005年,与同期国内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平均水平相比,柳钢普通质量非合金钢材占非合金钢材比重%,高个百分点;普通质量低合金钢材占低合金钢材%,高个百分点;优质非合金钢材占非合金钢材比重和优质低合金钢材占低合金钢材比重则分别低23个百分点和个百分点。

3技术装备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十五”时期,广西钢铁工业加大了技术改造、新建和扩建主要生产设备的力度,但是同先进地区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相比仍然有差距。

至2006年,广西现有的8座炼钢转炉全部属于国家限制发展的120吨以下转炉,此外还有复二重线材轧机、横列式线材轧机等国家要求淘汰的钢材轧机在生产。

235台铁合金电炉中,有141台属于国家明令于2005年淘汰的,其生产能力为54万吨,占广西现有电炉铁合金生产能力的%,落后的生产设备造成了相对落后的生产技术水平。

  

  3广西钢铁产业未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要促进广西钢铁产业的未来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优化钢铁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广西钢铁工业的产品结构存在着一般产品过剩与技术含量大、高附加值产品短缺问题并存的矛盾。

同时广西的钢材品种比较单一,主要有中厚板、螺纹钢、圆钢等,远不能满足本区经济建设的需要。

因此,“十一五”时期,广西钢铁产业应加大力度生产技术含量大的优质产品,并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力度,优化钢铁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加产品的种类,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

2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生产能力

  与钢铁强省相比,广西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科技进步相对缓慢。

广西的钢铁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继续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如淘汰横列式线材轧机、复二重线材轧机、横列式小型轧机等一批落后轧材设备,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

如近年柳州斥巨资对重点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据不完全统计,从2003年到2006年,柳州市用于技改方面的资金超过二百亿元人民币。

其中柳钢就投入了一百亿元人民币进行技术改造,对2000年以前的设备全部进行了更新换代,在三年时间里柳钢实现了环保、产能、销售、利润的大跳跃。

科技创新可以导致系统的技术进步,促进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

做大做强企业,实现规模经济

  目前广西大多数钢铁企业,规模小且分散,竞争力不强。

没有形成具备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在钢铁的生产、市场、研发等方面未形成规模经济优势。

应以本地的大型钢铁企业为龙头,并利用大型钢铁企业的辐射效应,做大做强一批钢铁企业,培育出若干竞争力强的钢铁企业和企业集团,逐渐形成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就具有产业吸引力大,规模效应显着等优势,以促进产业的升级。

4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吸引人才

  劳动者的文化素质、生产技能的高低水平,直接影响着产业发展,高素质的劳动者必然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

企业应通过组织员工内部培训或鼓励员工参加社会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员工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

同时,还可以通过高薪聘请区内、外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或与高等院校签订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等方法,为企业招募人才。

如柳州钢铁公司与武汉科技大学签订了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成立了“人才小高地”,为柳钢聚集和培养人才,促进广西钢铁产业的创新和提升。

5加强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重复、循环利用,并降低环境污染程度。

如广西柳州钢铁公司通过工艺技术更新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对生产过程中的三废进行最大程度地综合回收利用,每年为企业节支、增效数亿元,经济和环保成效显着。

“十一五”期间,广西钢铁产业要以达到国家和地方环保规定的要求为目标,加强对钢铁企业以及企业周边地区的环境治理,帮助钢铁企业改造和完善现有的环保设施,缓解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从而实现钢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实现广西钢铁产业的未来发展可以从企业、技术、资金、产品结构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通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引进先进工艺技术设备,加大资金投入和优化产品结构等途径,促进广西钢铁产业不仅“做大”,而且“做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1]管跃庆.广西工业结构调整研究[M].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何称球.抚今追昔八桂工业[M].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

  [3]杨公朴,夏大慰.产业经济学教程[M].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杨公朴.产业经济学[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戴伯勋,沈宏达.[M].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