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8715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漳州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漳州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漳州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漳州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漳州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漳州资料.docx

《漳州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漳州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漳州资料.docx

漳州资料

漳州

漳州经济介绍:

2015年漳州全市生产总值2766.6亿元,增长11.5%,增幅连续3年位居福建第一、经济总量居全省前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34.8亿元,增长16%;公共财政总收入274.75亿元,增长4.14%;2013年漳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45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30元,增长11%;全市旅游总收入165亿元,增长16%,新增4A级景区1家。

 

2012年财政总收入205.48亿元,全年财政支出220.93亿元,增长21.1%,其中,教育支出41.12亿元,科学技术支出3.01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41亿元,医疗卫生支出18.66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29.32亿元。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525.74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212.63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86.90亿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投资,下同)1444.09亿元,农户投资42.82亿元。

全年在建项目投资完成1189.60亿元。

房地产开发投资254.49亿元。

全年竣工房屋建筑面积203.01万平方米,其中,竣工住宅建筑面积164.37万平方米。

商品房销售面积351.20万平方米。

,商品房销售额196.87亿元。

投资超百亿元项目5个,投资10亿元以上生产性项目38个。

在建高速公路里程348公里。

现状

漳州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现代农业、花卉生产基地,2012年漳州市被国际蘑菇学会授予“世界食用菌罐头之都”的称号。

成为了全球唯一一个获此称号的城市。

2012年全年,漳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558.85亿元。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75.75万亩,粮食产量70.26万吨。

水果产量272.66万吨。

花卉种植面积发展到10.81万亩。

林业产值16.86亿元。

全年完成植树造林总面积46.95万亩,其中,完成人工造林更新总面积17.7万亩。

全年共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13万亩(含非规划林地造林8.23万亩),其中:

用材林面积7.82万亩,防护林面积5.1万亩;完成幼林抚育实际面积143.9万亩;成林抚育面积35.8万亩。

人工迹地更新面积4.70万亩。

牧业产值60.71亿元,肉类总产量27.92万吨。

年末生猪存栏211.08万头;生猪出栏315.88万头。

禽蛋产量2.29万吨。

渔业产值185.51亿元。

全年水产品总量154.40万吨,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29.60万吨,淡水产品产量24.80万吨。

 

2012年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绿标产品10个、有机产品4个、无公害农产品28个。

年末全市有拖拉机12692台,其中大中型234台,小型方向盘式853台。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07.31万千瓦。

其中,种植业机械动力64.92万千瓦;渔业机械动力60.19万千瓦;运输机械动力36.09万千瓦;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动力15.80万千瓦。

 

漳州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1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

2012年全年漳州实现工业增加值825.07亿元,其中,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750.21亿元。

规模工业产品销售率98.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08.80亿元。

建筑业增加值142.64亿元。

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产值247.88亿元,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04.22亿元,安装工程产值42.54亿元,实现竣工产值156.75亿元。

 

1、主要开发区

漳州市区及龙海:

漳州蓝田经济技术开发区、漳州龙文工业开发区、漳州金峰经济开发区

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漳州台商投资区(国家级)、漳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

漳浦县:

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大南坂工业园区、赤湖工业区、绥安工业区、旧镇工业园区、金浦工业园区 

云霄县:

云霄云陵开发区、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

东山县:

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 

诏安县:

闽粤边界贸易加工区、金都工业集中区、诏安工业园区

平和县;平和工业园区

南靖县:

金山开发区、靖城工业区、三卞开发区、丰田开发区、大房开发区

华安县:

华安经济开发区

长泰县:

长泰经济开发区 

2、发展历史

宋朝时,由于大量种植绿皮荚蔗,制糖业迅速发展,时漳州号称“八州糖王”。

纺织业发展也很快,陈洪进割据漳、泉时,年贡葛布2万匹。

此外漳州还能制造泛海大船和单一色彩的上釉瓷器。

从景泰至万历间(1450-1619),海外航线发展到47个国家和地区。

由此促进了漳州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纺织业的迅猛发展。

“丝则取诸浙西”,“苎则取之江右,棉则取之上海”,加工成漳绒、漳纱、漳绢和土潞绸,以漳州名牌销往海外。

制糖业发明了榨车,提高榨蔗效率,并生产出白砂糖、冰糖、角糖等新产品。

时糖以及瓷器、茶、果品、铁器、药材、纸等都是走俏商品,除远销东南亚外,内销也很旺盛,有“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小关,下吴越如流水”之繁荣景象。

生产方式也突破家庭副业的格局,出现了作坊和工场,呈现资本主义萌芽状态。

康熙二十年(1681),漳州复界之后,经济才逐渐复苏。

纺织业恢复较快,相继创办了许多染坊,染色丰富多彩。

“神州妙药”片仔癀和“品重珍珠”的八宝印泥也相继问世,并与水仙花一道成为漳州名产,畅销海内外。

1949年漳州地区工业产值2.552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2%。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立起食品、纺织、机械、冶金、化工、建材、电子、橡胶等产业,但由于地处海防前线,国家未能重点投资,故产业档次不高。

改革开放后,竞争日趋激烈,工业生产此起彼伏,呈波浪式涌进现象。

进入90年代,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工业,振兴漳州经济”,实行倾斜政策,工业产值、销售、利税出现“二位数三同步”增长。

产销两旺的产品有农用运输车、关节轴承、内燃机等21种产品。

工业内部结构由以往以全民所有制为主转向三资企业、集体企业、国有企业三种类型企业的联动发展。

至1994年,“三资”、国有和集体工业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4%、29%和27%。

保持长盛不衰的除传统产品片仔癀、八宝印泥外,新产品有万利达家电、科华不间断电源、市轴承厂的关节轴承及一些乡镇企业的食用产品。

199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567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6.9%,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步伐也日益加快。

双菱集团股票上市,龙溪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漳州糖厂为核心的福建糖业集团挂牌运作,龙溪机器厂等一批企业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正在实施。

同时,抓紧组织实施再就业工程,多渠道分流富余人员。

经国家和省政府批准,漳州市设立12个重点开发区,开发35.72平方公里,引进项目900多个,合同外资27亿美元,实际到资13亿美元,开发区已成为漳州市利用外资的载体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乡镇企业在90年代发展最快,成效最大,实现了从“草根工业”到“半壁江山”的历史性跨跃。

全市乡镇企业总值1991年35.36亿元,1994年为216.39亿元,1997年达630.96亿元。

至1997年,全市企业总数达141372家,职工总人数为711771人。

其中集体企业8515家、私有企业19380家、个体户113477家。

外向型乡镇企业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80年代全市几乎没有一家乡镇“三资”企业。

1995年,全市已拥有乡镇“三资”企业713家,合同外资额12.57亿美元,实际到资5.1亿美元,其中已投产411家,年创产值55亿元。

1997年,全市乡镇三资企业产值达101.46亿元。

 

2012年,漳州第三产业增加值729.64亿元,增长10.0%。

漳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1.06亿元。

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211.00亿元,限额以下零售额410.06亿元;城镇零售额560.57亿元,乡村零售额60.49亿元。

海关统计进出口总值98.31亿美元,其中出口69.91亿美元,进口28.40亿美元。

新批利用外资项目129个,其中,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有60个(包括增资12个)。

新批利用外资项目注册合同外资14.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下同)8.90亿美元。

新批外资项目主要来自台湾和香港,其中,台资项目72个(包括第三地),验资到资3.83亿美元,香港项目34个,验资到资3.38亿美元。

新批外资项目中第二产业项目86个,验资到资7.31亿美元。

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869万美元,完成营业额767万美元,对外派出劳务人员999人。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21.59亿元。

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5161.27万吨,集装箱吞吐量49.58万标箱。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2.23亿元。

其中,邮政业(包含速递)业务总量4.22亿元,电信业务总量48.01亿元。

全市邮政业(包含速递)业务总收入4.73亿元。

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88.49万户,移动电话477.08万户,宽带网用户72.31万户。

2012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380.6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43.15亿元,其中国内游客1347.5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28.70亿元,入境游客33.0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29亿美元。

摄制《市长带你游》,积极参加全省旅游促销活动,引进北京首旅集团开发建设南靖土楼景区,灵通山获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桥上书屋”入选全球八大环保建筑。

 

全面部署2016年经济工作任务,勾勒出新的一年经济蓝图。

  关键词:

扩大有效投资

  ——要抓重点。

紧紧抓住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投资。

重点区域要突出四大经济增长极、中心市区、县城和工业园区投资;重点领域要着重抓好工业、能源、城建、交通、服务业、生态、现代农业、社会事业八大领域投资;重点项目要把市级在建重点项目抓实抓到位,提高产业和重点项目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

  ——要抓薄弱点。

扩大有效供给投资,从供给侧和市场分化中入手,引导资源向有效益的行业和项目集聚,全力补上供给短板。

补齐投资短板,加大民生、社会事业和农村贫困地区、薄弱领域投资,切实把内需潜力释放出来。

加大与国家投入的对接力度,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撬动效应。

  ——要抓关键节点。

组织一批精通项目的人专门策划项目,安排一批人专门盯住项目前期,每个月都要集中开工建设一批亿元以上项目。

  关键词:

突出转型升级

  ——提升二产。

做优增量,着力引办一批产业链配套项目,加快工业园区配套,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

提升存量,借助市场倒逼机制,对标行业先进技术和标准,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步伐。

兼并重组、抱团发展,淘汰僵尸企业,出清过剩产能,促进企业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

  ——突破三产。

引导中小企业分离外包环节,大力引进专业服务机构,加快发展旅游休闲、体育服务、健康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升。

  ——扶持双创。

扶持一批创新企业,建设一批研发平台,规划建设一批新型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形成“双创”“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

  关键词:

提升发展载体

  ——加快建设四大经济增长极。

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继续举全市之力推进古雷开发建设,加快引办一批石化产业链项目,加速石化产业聚集,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厦门港南岸新城,主动融入厦漳泉大都市区建设,加快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漳州高新区,注重产城融合,推进“五馆一歌”、南江滨路等一批基础设施和文化产业项目。

环东山岛经济区域,加快推进漳江湾特大桥、诏安湾特大桥、东山环岛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水平。

围绕每个县建设一个标准化工业园区的要求,加快工业园区整合,规划要做到“多规合一”,产业要做到集群集聚,核心区要加快做大,突破发展“飞地工业”“飞地项目”。

  关键词:

发展现代农业

  ——抓平台。

以“一区两园”、海峡花卉集散中心和现代渔业产业园等园区为重点,加强项目策划和招商,加大公共服务配套、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作制度改革力度,不断增强园区辐射带动能力。

  ——抓特色。

深入实施特色农业提升工程,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拓展农业新型业态,加快发展休闲观光体验农业,搭建一批线上线下体验互动农产品营销平台,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

  ——抓创新。

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推动农产品更加适销对路。

重视发展现代种业,引进和推广一批高优新品种。

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抓保障。

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和绿色生物防控技术,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关键词:

对台对外开放

  ——推进两个示范区建设。

加快推进漳州深化两岸产业合作示范区和古雷深化两岸石化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大各个载体的机制创新,复制推广自由贸易区政策,大力引进台湾产业链项目。

  ——打造海上丝绸之路先行示范区。

重点在经贸合作、人文交流、载体建设、产业融合、“海丝”遗址修复上有新进展,组织“漳州味·世界行”活动,深度挖掘传统市场,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突破招商引资。

建立健全市县联动、部门协调的招商机制,加大“三维”对接和跟踪力度,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保持“月月有对接、月月有落地”。

2016上半年漳州经济稳中向好GDP增幅居全省第一8项指标增幅居全省前三

记者昨日从漳州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获悉,上半年13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漳州有10项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其中,8项增幅居全省前三,分别是:

GDP增幅居全省第一;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项增幅居全省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项增幅居全省第三。

关键词:

一二三产齐发力

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26亿元,增长9.7%,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市GDP增速高于预期,主要得益于三次产业共同发力,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4.7%、8.4%、13.3%,分别拉动GDP增长0.5个、4.4个、4.8个百分点。

今年来,漳州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一直保持在4.5%以上;第三产业15项构成指标中,有9项指标上半年增幅位居全省前三,占GDP比重达37.4%,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得到强化;旅游、“双创”、电子商务发展加快,房地产强势回升,积累了比较多的积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漳州建筑业增加值自2014年12月份至今年3月份连续16个月增幅排全省首位,4月份以来虽略有回落,但仍保持全省第二。

关键词:

项目投资稳步推进

上半年漳州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589.5亿元、增加值717亿元。

项目投资方面,漳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60亿元、增长17.5%。

其中,上半年全市共落实“五个一批”项目917个、总投资7943亿元,工业项目386个、总投资3225.8亿元;121个今年在建项目完成投资240.4亿元,占年计划的66.3%;全市围绕12个工程包共筛选项目97个,总投资251.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0.2亿元,至6月底97个项目中已开工51个。

关键词:

外贸出口逐步回升

上半年漳州完成外贸出口35.3亿美元(含一达通)、增长2.3%;完成实际到资6.78亿美元、增长10.7%,增幅比一季度提高3.6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1个百分点。

漳州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6.5亿元、增长14.4%。

其中,居民生活消费品显著增长,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6.3%、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38.7%。

关键词:

居民“腰包”更加鼓足

上半年漳州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57.7亿元,超序时进度4.7个百分点;税性比重81.2%,居全省第五。

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7.3亿元,超序时进度7.6个百分点;税性比重72.4%,居全省第三位。

此外,上半年漳州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53元、增长9.0%。

完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95元,增长10.3%。

 

2016年漳州经济要求:

18日下午,漳州市政府召开上半年经济运行调度会,对当前经济运行和重点工作进行分析调度。

市长檀云坤出席会议并讲话,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紧盯目标稳增长,一二三产齐发力,确保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会议要求,一要紧盯全年目标稳增长。

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GDP增长9.7%,位居全省第一。

下半年,各级各部门要拉满弓、使全力、抓全年,“紧盯目标不动摇,一二三产齐发力”,按照市委陈家东书记的要求,坚决守住“三条底线”,确保实现全年10%增长目标。

要狠抓工业促回升。

做好“加减法”,提升规模工业产能。

做加法就是一手抓存量,改造提升现有企业;一手抓增量,扶持培育新增企业。

做减法就是要减负。

着力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融资难、融资贵等实际困难。

要强化三产挖潜能。

深挖水路总周转量、邮政快递业务总量等指标潜力,确保下半年第三产业继续充当经济增长的“领头羊”。

要稳固农业与建筑业,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全力培育本土建筑业龙头企业。

二要坚持问题导向补短腿。

各地对存在的薄弱指标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切实把这些问题作为导向,全力以赴补短腿,指标负增长的要尽量转正,增速比全市低的要迎头赶上,确保全市全年目标任务完成。

三要狠抓实体项目增后劲。

以“五个一批”项目为抓手,盯紧抓实实体项目,扩大民间投资,抓进度、抓招商、抓服务,带动形成更多的投资量。

要以“办事更快、成本更省、服务更好”为目标,以创建开放型经济体制试点为抓手,继续坚持问题导向,深化追问题、解难题、促发展,完善即时解决问题和分级挂钩联系制度,企业有困难,政府第一时间帮助协调、推动解决。

同时深化“政策不睡觉、落地见成效”。

四要强化责任落实抓当前。

着力抓好公办幼儿园、贫困无房户安居工程建设等为民办实事项目、黄标车淘汰、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交通安全整治,扬尘、胶合板等环境污染整治、金融风险防范、房屋“两证”办理、防汛防台风等方面工作,切实履好职担好责。

市政府领导梁伟新、张翼腾、黄庆辉、兰万安、沈志平作了发言。

市政协副主席、市统计局局长黄井南通报了各县(市、区)、开发区主要经济薄弱指标。

市发改委通报了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市环保局、市效能办以视频形式,原汁原味、现场直击了各地环境污染、项目审批缓慢、干部“庸懒散”等方面问题。

漳州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昨审议通过《中共漳州市委关于制定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重点发展四大区域  

下一个五年,漳州会是什么面貌?

漳州人的生活水平,会有怎样的提高?

这一切,在昨天漳州召开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上,有了新的蓝图和展望。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漳州市委关于制定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漳州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奥林匹克公园,未来漳州高新区将建成宜居宜业的新城区  

会议提出,未来5年漳州GDP年均增长1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提前实现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从宏观上的城市发展定位、区域发展布局,到与市民息息相关的健康、教育、公共服务等方面,都提出了建设性的发展建议。

  

区域发展:

重点发展四大区域,实现漳州城市中心东移  

漳州四大经济增长极,即古雷经济开发区、厦门港南岸新城、漳州高新区及环东山岛经济区域,是漳州未来5年发展的重点区域。

  

古雷港经济开发区,要举漳州全市之力推进开发建设,全面提升规划布局与安全环保,完善设施功能配套,逐步建设世界一流的石化基地,用全市1%的土地创造50%的工业产值。

  

厦门港南岸新城,要加快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和公共配套服务体系,努力建成新兴生态型港口工贸城市,实现漳州城市中心东移,从“沿江到环湾”的跨越式发展。

  

漳州高新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发展文化创意和休闲健康产业,加快建设两岸高新产业合作重点区、闽南文化生态产业展示区、产城融合宜居宜业新城区。

  

环东山岛经济区域,要努力建设环东山城镇组群、国际高端旅游目的地、闽粤跨界产业合作示范区、对台产业深度合作区。

  

同时,各县都要建设一个标准化工业园区,用全市5%的工业区土地创造90%以上的工业产值。

  

新型城镇化:

城乡统筹发展,让城镇化拉动经济增长  

漳州市委书记陈家东说,城镇化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要拓展和延伸城市空间,加快市内同城化步伐,实现中心城市城镇组群的同城化、现代化,适时推动行政区划调整,使行政区划与发展战略相适应。

要加快推进东山、长泰两个县全域发展,建设台投区、古雷两个新市镇,加快发展各县大城关和一批特色中心镇。

  

按照2020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计算,漳州城镇户籍人口约229.5万人,未来5年有86万人要在城镇安家落户。

解决这些人进城和进城后的生活问题,意义重大,关键要加大户籍、就业、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配套改革,学习重庆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和地票做法,探索进城农民的相关政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交通与市政:

打造中心城区“30分钟交通圈”,天然气“县县通”  

加强漳州开发区、古雷开发区等核心港区连接中心城市和山区县互联互通的快捷通道建设。

推进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网建设、强化高速公路与城市交通主干道的有效衔接。

  

提升农村道路等级和水平,下大力气解决边远地区和海岛居民出行难问题。

强化城市道路网络建设,打造中心城区“30分钟交通圈”。

优先发展城乡公共交通,推进城市公共停车场(停车楼)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绿道、慢行交通系统。

  

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加强供水、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加快天然气管道建设,实现天然气“县县通”。

  

生态环境:

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共治体系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敏感脆弱区保护。

严格环境准入,落实减排许可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

  

坚持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建立污染防治区域联防机制。

  

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

  

实行环保信息公开、环境信息举报、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落实重大项目、环保设施布局建设决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共治体系。

  

教育与健康:

促进教育公平,全面实施二孩政策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促进教育公平,突出办好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事业。

重视解决学校合并后贫困山区孩子入学难、入园难问题。

前瞻考虑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二孩政策对教育影响。

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建立政府购买普惠性民办园服务机制。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

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市职教园区,争取创办1至2所综合或工科为主的大学。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的规划布局,建成市医院、中医院高新区分院。

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鼓励和支持“医养结合”,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

  

加快发展养老养生、养心养性产业,扩大政府购买基本健康养老服务。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二孩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社会保障: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

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和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建立社会保障待遇调整机制。

  

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鼓励发展职工互助补充保险。

健全失业保险标准调整机制和失业保险金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

推进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

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

  

推行以公租房为主要保障方式的新型住房保障制度。

  

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漳州大企业:

公司

地址

主营产品

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漳州市上街

糖果制品(糖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