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79276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docx

《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docx

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

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

工作座谈会会议文件之一

认清新形势迎接新挑战

开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新局面

——在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孙宝树

2009年8月26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部党组批准召开的,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建后就信息化工作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分析当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面临的形势,理清思路,明确任务,推动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刚才,赵锡铭同志总结了近年来的信息化工作,对机构改革之后如何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应用作出了安排,我都同意。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切实认清信息化工作的现状

做好新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首先必须对信息化建设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只有摸清了家底,正确把握现状,才能找出差距,找准工作的着力点,把握目标和方向,才能将信息化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总的来看,自2003年金保工程启动以来,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作,全系统用于信息化建设的直接投资达到51亿元,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数据中心建设已成规模。

全国地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均已建立了不同程度的数据中心。

其中按照金保工程建设标准和要求,建成统一规范的数据中心267个,其余地区正在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完善,预计不久后可以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

借助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了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等各类业务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

多数地区也都不同程度地建立了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军转干部数据库,为业务开展和统计工作提供了支持。

(二)全国网络架构初步形成。

32个省级单位全部实现了与部中央数据中心的网络联接,319个地市实现了与省级数据中心的联网,占全国地市总数的89.1%。

19个省实现了部省市三级网络贯通。

城域网已经覆盖到89.3%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就业服务机构,近半数的地区已将网络延伸到了全部街道和社区。

部省视频会议系统开通到全部省份,省市视频会议系统开通到77.5%的地市。

(三)信息化应用逐步普及。

各地的各项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险经办工作,大都借助信息网络的支持,通过信息系统予以实现。

许多地区通过实施全国统一应用软件,梳理和优化了业务流程,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促进了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方便了群众。

总体上gtishanganolvg一些地区积极探索公务员管理、工资统发、事业单位管理等业务领域信息化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依靠全国网络开展的各项联网监测应用,成为决策数据采集的有效渠道。

(四)公共服务取得实效。

全国地市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普遍建立了政府网站,272个地级以上城市开通了12333专用公益服务电话号码,120多个地市发放了社会保障卡。

通过信息化手段,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群众可以足不出户咨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查询账户状况,获取岗位空缺信息,甚至在网上直接办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各地普遍开展的公务员招考网上报名,已成为公务员招考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支撑手段。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离不开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也凝结着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从事信息化工作同志们的心血和汗水。

在此,我代表部党组,向从事信息化工作的同志们和分管信息化工作的厅局领导,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信息化工作与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要求还有差距,还不能更好地适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实际需要,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在一些地区、一些业务领域,对信息化统一建设的认识,还局限于分管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具体从事信息化工作的部门(信息中心),不少业务部门的同志仍然简单地将信息化工作看作是单纯的辅助技术手段,将工作内容理解为办公自动化和“人手一机”等办公条件的改善,将其视为本单位、本部门内部的事情,网络互联、信息共享的观念比较淡薄。

还有部分地区对于信息化条件下如何优化业务流程、创新管理模式研究不够,认为信息化只是将传统的手工操作流程进行计算机化,没有形成技术和业务的良性互动。

二是发展水平尚不均衡。

通过金保工程建设,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等业务领域的信息化进展相对较快,信息化应用比较普及,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善。

而在其他一些领域,如劳动关系管理、人事人才管理等,由于缺乏国家级项目的支持,建设相对滞后。

与此同时,地区间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也比较严重。

部分中西部地区信息化建设进度缓慢,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有拉大趋势,影响了全国的互联互通。

三是基础保障急需加强。

在地市一级,大约三分之二的人事部门和三分之一的劳动保障部门没有设立专门的信息化综合管理机构(信息中心),一些地区虽然设立了机构,但挂靠在其他单位或与其他单位合署办公,兼职从事信息化工作,这种状况在各级人事部门较为普遍。

信息化工作队伍的整体规模也亟待壮大,地市级人事部门信息中心平均3.9人,劳动保障部门信息中心平均5人,难以满足信息化建设和长远发展的需要。

人事人才领域信息化建设长期受制于资金不足的困扰,影响到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此外,还有如何提升应用水平、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系统安全等问题,也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我们必须在以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面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进一步增强做好信息化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前,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任务也越来越繁重,中央高度重视、百姓极为关心、社会广泛关注。

我们要充分认识提高信息化水平对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大意义,认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把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的需求和信息技术发展方向,以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精神,以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态度,努力把信息化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加快信息化建设是顺应国际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当今社会,信息化正在席卷全球。

从工业经济到信息经济,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信息化逐步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成为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

目前,全球网民的数量已超过10亿,手机用户超过30亿,全球信息总量以每年超过50%以上的速度剧增,几乎每一个领域都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可以说,一个国家的信息化程度代表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决定着其生存与发展的实力和地位。

加快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占领制高点,实现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把信息化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作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并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我国在新世纪头20年的一项重要任务,放在了优先的位置。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列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明确提出要“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全国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

我们要从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大局出发,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潮流,跟上信息化发展的步伐,用信息化手段武装起来,努力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新跨越。

(二)加快信息化建设是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是民生的重要支柱,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作作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一揽子计划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

特别是在大部门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空间更大、领域更广、程度更深,职责也更加重要。

信息化建设是提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推动各项政策贯彻落实、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已经成为新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本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的重要保障。

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要求我们必须掌握更全面、更及时、更准确的信息;改进管理和服务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更高效、更便捷的技术手段,建设一个完备、统一、安全的信息系统;按照大部门体制改革要求实现职能职责的有机统一、各项工作的统筹规划,也需要我们通过建立统一规范、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促进各业务领域间的信息共享,实现管理服务上的相互协同。

我们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快信息化建设是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客观要求。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各项工作都是围绕“人”来进行的,政策性、群众性很强。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加强公共服务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特别是随着我们事业的不断发展,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人数不断增加,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人才队伍日益壮大,我们服务的内容在不断地增加,服务的人群在不断地增多,服务的地域也从本地向跨地域扩展。

数以亿计的管理服务对象、数以万亿计的社保基金,以及各类群体的不同需求,都要求我们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要完成好这一任务,传统的工作手段已难以满足需要,我们必须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撑,全面促进各项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将信息网络延伸到基层服务网点,将信息和服务送到百姓身边,让群众能够便捷地办理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

三、进一步理清新时期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

部党组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

在新部组建之初,就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纳入总体工作部署当中。

蔚民部长多次强调,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建设统一规范的信息系统,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支持。

当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做好新时期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总要求,紧紧围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工作,突出一个重点,加强两个融合,推动三个转变,实现四个覆盖,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再上新的台阶。

(一)突出一个重点。

就是要突出社会保障“一卡通”这一重点。

5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社会保障专题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早日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

“一卡通”,既是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举措;既是检验信息化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志,也是金保工程服务于民的最直接体现。

只有实现了“一卡通”,才表明我们真正建立起覆盖全国、联通城乡、延伸基层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真正实现标准一致、软件统一,真正建立起统一、规范的信息系统。

也只有实现了“一卡通”,才表明我们真正兑现了“群众走到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的承诺,真正实现了对群众“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

“一卡通”,“一”是前提,“通”是关键,最终都要落实在“通”上。

因此,我们既要加快社会保障卡的发放进度,扩展社会保障卡发放人群,努力将社会保障卡发放到所有服务对象,早日实现参保人员“人手一卡”;又要围绕“一卡通”这一目标,建设统一的数据中心、统一的信息网络、统一的安全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各业务领域信息化建设,为社会保障卡的有效应用和跨地区通用创造良好的基础保障环境。

(二)加强两个融合。

一是要加强各业务领域信息化工作的有机融合。

在过去的几年中,全国各级人事部门、劳动保障部门都在各自领域建设了信息系统,并在管理服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两个领域的信息系统是分别规划、设计和建设的,两者之间标准不统一、网络不联通、信息不共享。

当前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整合两个领域原来分散建设的信息系统,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搭建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为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提供统一支持,促进各项业务工作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流程衔接,形成职能整合引导系统整合、系统整合促进职能整合的局面。

二是要加强信息化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

信息化工作要紧紧围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工作的现实需要,以需求为主导,以应用促发展,为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同时,也要认识到,信息化已不仅仅是技术手段和支撑,而是渗透于各项业务工作之中,引领、促进着业务流程的重构和优化。

因此,在业务工作中要牢固树立信息化意识,用信息化理念去思考、谋划和推动业务工作,按“一卡通”的要求去梳理和改进我们的业务流程,建立起既符合业务发展要求和发展方向,又符合信息化管理特点的工作模式,通过技术与业务的良性互动,促进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三)推动三个转变。

为适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对信息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真正实现“一卡通”,信息化工作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要从以城镇、职工为主,向统筹城乡、全面发展转变。

要将信息网络向农村乡镇延伸,将参保农民、参保农民工纳入到信息系统当中,实现对城乡各类人群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

二是要从以本地为主、区域性建设,向全国协调、整体推进转变。

过去,各地按照部里的统一部署,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在建设方向和建设目标上取得一致,但客观地说,各地建设进度存在差异,有快有慢。

在社会保障“一卡通”、跨地区业务办理需求日益强烈的背景下,今后各地的信息化建设,不仅要在建设目标上保持一致,而且要实现建设进度的同步,不能因一个地方而拖后腿。

三是要以支持管理经办为主,向经办、服务、监管、决策支持等全部功能转变。

特别是要树立两个服务对象的理念,在服务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自身行政能力提升的同时,更加注重为广大群众和各类用人单位提供便捷、实用的信息化服务。

(四)实现四个覆盖。

四个覆盖,就是要适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协调推进的需要,实现对各项业务工作的覆盖;适应服务对象不断扩大的需要,实现对服务人群的覆盖;适应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需要,实现信息系统功能的覆盖;适应工作向下延伸的需要,实现管理服务机构网络应用的覆盖。

在统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的背景下,四个覆盖有了更深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外延。

一是既要覆盖到城镇社会保险、农村社会保险等各类社会保障工作,又要覆盖到包括高校应届毕业生和农民工在内的公共就业服务、人力资源开发、人事人才和劳动关系管理等工作。

二是既要覆盖到各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服务对象,又要把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军队转业干部等典型人群纳入系统当中。

三是既要将网络覆盖到各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又要实现与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联通。

四是既要全面支持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又要兼顾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社会保障工作的不同特点,适应人事人才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需要。

四、扎实推进信息化工作

信息化工作涉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业务,面很宽,同时综合性、技术性、联动性都很强,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统筹兼顾,加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一)加强领导,全力推进。

信息化建设涉及方方面面,虽不是全局但事关全局,不是中心但影响中心。

因此,这项工作离不开各级领导,特别是厅局“一把手”的重视和支持。

实践证明,哪个地方领导重视了,哪个地方推进就快,取得的效果就好;哪个地方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哪个地方的进展就相对滞后。

“一把手”要负起信息化工作的总责,要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具体地说,就是要突出做好“三抓”:

一是抓认识。

“一把手”要肩负起提高和统一厅局思想认识的责任,带头将思想统一到部里的精神和部署上来。

按照部里统一建设的各项要求,统揽信息化建设全局,把握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二是抓投入。

有多少钱,才能干多少事。

“一把手”要亲自抓资金筹措,与发改委、财政等部门协调、沟通,争取足够的信息化建设和运行资金。

要带头谋划金保工程二期,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

同时,要广开渠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方筹集资金。

三是抓队伍。

要借助机构改革的契机,推动信息化综合管理机构(信息中心)建设,整合两部门原有的信息化机构,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机构,并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机构职能,理顺信息化管理体制,为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要充实信息化队伍,将优秀人才选配进来,使其不断得以壮大。

要带头抓信息化队伍的能力建设,加大培训的力度,不断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使其切实承担起信息化建设管理、组织、实施和服务的重任。

同时,分管领导也要承担起具体领导的责任,具体组织、精心策划、协调各方,共同完成信息化建设的各项任务。

(二)统一建设,避免孤岛。

统一建设是我们在信息化建设中一贯坚持的基本方针,既是信息化建设的本质要求,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统筹推进、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

我们讲信息化建设,并不是简单地将各项业务利用信息技术包装起来,将服务对象分门别类地管理起来,将各项系统功能机械地罗列起来,更不是每个地区、各个业务领域各建系统,独立成网。

统一建设,要落实在规划的统一、标准的统一上,落实在数据中心、技术平台的统一上,落实在应用系统、网络、公共服务窗口、社会保障卡等建设内容的统一上,更要落实在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整体发展的高度对信息化工作的谋划上,落实在从大局出发的统一行动上。

各业务部门和各地对此一定要高度重视,深刻认识,不能片面强调本地区、本业务的特殊情况,将自己割裂在大系统之外,各自为战,各建“摊摊”,各成“孤岛”。

今后各地、各业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都要纳入统一的规划当中,整体考虑、统筹推进。

需要强调的是,统一建设一定要立足于现有基础。

几年来各级人事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取得的成效,特别是金保工程的建设成果,是我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共同的财富,是我们整体推动信息化工作的坚实基础,在统一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加以继承,充分利用,发挥实效。

(三)健全机制,良性互动。

信息化建设不是信息化部门一家的事情,而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各部门共同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

只有各个部门分工明确、紧密配合,才能顺利推进。

信息化部门要始终坚持为业务部门服务的原则,以业务为主导、靠技术来推动,承担起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重任,抓好建设,通过设备、数据的集中和系统的整合,为各项业务的协同办理搭建统一的平台。

信息化建设的成效最终要通过应用效果来检验。

各业务部门要主动参与到系统建设当中,提好需求,优化流程,管好数据,用好系统。

规划财务部门要加强项目管理,加大资金的筹措力度,为金保工程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当前,各地金保工程一期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二期立项即将启动。

规划财务部门要及早谋划,与发改委等项目审批机构充分沟通,要按照部里的统一安排和《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具体要求,会同信息化部门、业务部门全面梳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职能业务,共同做好金保二期需求分析工作。

各部门之间要分工不分家,相互换位思考,通力进行合作,形成技术与业务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多数省份已经组建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但也有部分省份在机构上还未合并到一起。

无论机构合并与否,两个领域业务工作的联系已经愈发紧密。

因此,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都应统筹规划,协同推进,信息共享。

暂未合并的地区,人事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要多联系,多沟通,把准备工作做到前头,为将来的整合打好基础。

(四)上下联动,协调发展。

信息化建设要有“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只有全国的网络和系统联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信息化建设的效果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部、省、市三级中,省级是桥梁、纽带,省级能否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对全国信息化整体建设至关重要。

概括起来,省级要发挥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按照部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建好省本级的系统,为各地市做好表率。

二是肩负起指导省内各地市的重任,将部里的部署和要求贯彻下去,形成上下协调、步调一致的工作局面。

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将各地市系统建设的成败作为衡量和检验自己工作的重要尺度,关注和支持、推动和指导地市的建设,把地市统一起来,整体推进全省的系统建设进度。

对于如何发挥省级的作用,各地在信息化建设特别是金保工程建设中,做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如全省统一建设数据中心、统一建设12333电话咨询服务中心、统一进行核心软件本地化实施,通过抓示范城市进行分类指导等。

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要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并不断完善创新。

按照计划,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将进行第二批金保工程示范城市验收,各地要加快示范城市的系统建设步伐,进一步形成示范带头、全面推进的工作局面。

(五)居安思危,确保安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管理着数以万亿计的资金和数以亿计的人员信息,牵涉到每一个劳动者和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出不得半点问题。

特别是在数据集中、系统整合、网络互联的今天,系统能否安全稳定运行变得愈发重要。

部分地区曾经出现的安全问题,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全力维护系统安全。

一要提高安全意识。

要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问题要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要入耳、入脑、入心,变成自觉的行动”。

要进一步加强安全保密方面的教育,把系统安全工作融入金保工程建设的始终。

二要健全管理制度。

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信息安全责任,确保信息系统安全、高效、稳定地运行。

三要完善安全措施。

要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手段,全面提高安全防护能力,逐步建立系统的安全体系。

四要开展灾备系统建设。

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灾备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开展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加快建设,形成本地与异地容灾相互配合、共同作用的良好局面,切实提高我们的数据安全性和服务的不间断性。

总之,系统安全建设要与信息系统建设综合考虑和整体部署,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

同志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要立足新起点、放眼新目标,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信息化建设新局面,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