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7859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9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蒙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蒙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蒙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蒙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蒙古.docx

《蒙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古.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蒙古.docx

蒙古

  

蒙古国行政图

蒙古位于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南、东、西与中国接壤,北与俄罗斯相邻。

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中文名称:

蒙古国

英文名称:

Mongolia

简称:

蒙古

所属洲:

亚洲

首都:

乌兰巴托

国庆日:

7月11日

国歌:

NationalAnthemofMongolia

国家代码:

MN

官方语言:

蒙古语

货币:

图格里克

时区:

UTC+8

简介

  蒙古国(蒙古语:

Монголулс)位于俄罗斯南部、中国北部的内陆国家。

  【国名】蒙古国Mongolia.代码MN

  【全称】蒙古国[1]

  【别称】草原之国

  【蒙语原意】永恒之火或永不熄灭的火

  【时区】UTC+8

  【首都】乌兰巴托(UlanBator)。

人口300万(2008年统计)。

平均气温为-2.9℃。

蒙古包是蒙古人祖祖辈辈住惯了的移动房屋,是牧民在草原上逐水草而居的家。

 附注:

乌兰巴托蒙古语意思为红色英雄(红色英雄指蒙古国建国元勋苏赫巴托)

  【面积】1,564,116km²

  【人口】3,041,142(2009年)

  【国际电话码】+976[2][3]

  【国家政要】总统查希亚·额勒贝格道尔吉(蒙古民主党),2009年5月当选,6月就职;总理苏赫巴托尔·巴特包勒德,2009年10月29日就职,接替因健康原因辞职的前总理桑吉·巴亚尔;国家大呼拉尔主席达木丁·登贝尔勒,2008年9月当选;

  

蒙古国总统就职

【独立日】3月13日(1921年)

  【国庆日】7月11日(1921年)

  【宪法纪念日】1月13日(1992年)

  【春节】蒙语称“白月”,蒙古国日期与中国藏历新年相同,是蒙古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以前称为“牧民节”,只在牧区庆祝。

1988年12月,蒙古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团决定,春节为全民的节日。

  【国庆节-那达慕】7月11日。

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取得胜利,7月10日,在库伦(今乌兰巴托)成立君主立宪政府。

蒙后定其次日为国庆日。

1997年6月13日,蒙古国庆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蒙国庆易名为“国庆节-那达慕”。

那达慕,蒙语意为“游戏”或者“娱乐”,原指蒙古民族历史悠久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和射箭),现指一种按着古老的传统方式举行的集体娱乐活动,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

1922年起,定期在每年的7月11日举行,成为蒙古国庆活动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国旗】

  

  

蒙古国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

1,旗面由三个垂直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由两块红色(两边)及一块蓝色(中间)作为背景,靠旗杆处的红色部分有一个黄色的“索永布”,索永布中的火焰是“吉祥和兴旺的种子”,三条火舌蒙古国旗象征了过去、现在与未来,而太阳和月亮是蒙古人民传统的象征物。

火、日、月三者结合,表示国家的昌盛,中央的太极图象征了国家的和谐,下方的两个三角形等同于箭,向下的三角形表示以武力捍卫家园,太极图上下方的两条长方形有坚持正义和忠实之意,左右两方的长方形是一个城墙,暗示了全民团结,比墙更加的坚固。

另外,旗面上的红色和蓝色是蒙古人民喜爱的传统颜色,红色象征快乐和胜利,蓝色象征忠于祖国,黄色是民族自由和独立的象征。

  【国徽】

  

  

蒙古国国徽

启用于1992年。

为圆形,外环“万字不到头”的图案,顶为三宝。

圆面为蓝色,中间为背负索永布的风马(在中亚是灵魂的象征)。

马之下是一个法轮。

圆周由褐色和金黄色的花纹装饰,下方饰以白色的荷花花瓣,顶端是三颗宝石。

  【货币】

  货币名称:

图格里克(togrog)

  汇率:

1美元=1225.90图格里克(2008年12月12日)

  【用电】230伏特、50赫兹.

历史

封建年代:

  蒙古国原称外蒙古或喀尔喀蒙古。

蒙古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聚居的蒙古高原位于今天中国北方,蒙古地区在汉朝以前的主要居民乃匈奴人。

匈奴被西汉击溃之后,蒙古地区先后由柔然、突厥、回纥等民族控制。

宋朝时期蒙古人迁入该地。

唐朝时首次纳入中国版图,后为中国辽朝版图。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大漠南北各部落,建立统一的蒙古汗国--蒙古帝国,是曾统治过欧亚大陆强大的且是人类历史上疆域面积最大的国家。

后来蒙古帝国分裂,在1271年蒙古本土的可汗忽必烈建立元朝,就进入了蒙元时期。

到了1370年,蒙元势力被明朝瓦解,蒙元附近诸国逐回了蒙古本土。

元朝时蒙古地区全部纳入中国版图。

明朝始终无力收复蒙古地区。

明朝时期在中国的蒙古人大多退回塞外,主要生活在这一地区,直至清朝覆灭。

元朝时蒙古地区和今西伯利亚大部都属于中国版图。

1660年外蒙古库伦活佛(喇嘛教,与清王朝信仰相同)作出了影响后世数百甚至数千年的决定,归附中国,而不是向沙皇俄罗斯投降。

  清朝时,蒙古地区再次纳入中国版图,除了贝加尔湖东部和南部的现在的布里亚特共和国、赤塔州等约70多万土地在1689年尼布楚条约中割让给俄罗斯外,其余蒙古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内外蒙古被统称为塞北。

今蒙古国(外蒙古)清朝称喀尔喀蒙古,或漠北蒙古,并设有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

今内蒙古之南部地区并入内地省份,其余部分清朝留为「盟」、「道」,皆未建省。

  外蒙古的分裂,只是上世纪初的事。

外蒙古独立是指外蒙古于20世纪初期从中国独立出去的一直影响到现在中国的巨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之一。

  清朝称“喀尔喀蒙古”,于17世纪归附清朝,设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省级行政区)。

东面临近黑龙江将军辖地,西端至阿尔泰山连接新疆,南边到达翰海与内蒙古相连,北面与俄罗斯接壤。

现代:

  1911年中国发生了武昌起义,有十五个省宣布独立脱离清朝的统治。

同年的12月蒙古王公在沙俄支持

  

蒙古人民共和国国徽

下也宣布“自治”。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

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此结束了封建统治时代,然而中国不久就进入了混乱的军阀割据时代。

外蒙古的独立活动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的。

1911年外蒙古叛军,在沙皇俄罗斯鼓动下,驱逐清政府官员,侵入内蒙古,在全国人民的强烈要求下,袁世凯出兵收复内蒙古,但没有收复外蒙古。

1919年放弃“自治”。

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成功,同年7月11日成立了君主立宪政府。

1924年11月26日废除君主立宪,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thePeople'sRepublicofMongolia)。

1919年11月7日,由于俄国白军与红军均陷入苏联国内战争而无暇顾及外蒙古,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和政府首脑段祺瑞遂决定出兵外

  

蒙古人民共和国国旗(1940-1992)

蒙,派徐树铮率兵进入外蒙古库伦,挟持“内阁理”巴德玛·多尔济,软禁哲布尊丹巴活佛,并召陈毅回京,全面否定《中俄声明》,立即用铁腕政策迫使外蒙古放弃自治,外蒙古重新彻底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同年11月17日,外蒙古正式上书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呈请废除俄蒙一切条约,蒙古全境归还中国。

南方孙中山护法军政府亦致电庆贺。

11月22日以《中国大总统公告》下令取消外蒙古自治,恢复旧制。

同时取消《中俄声明》和《恰克图协定》,北京政府在库伦设立“中华民国西北筹边使公署”.1920年,皖系军阀段祺瑞下台了,外蒙古也进入了混乱状态。

被苏俄红军赶到外蒙古的沙俄恩琴白匪勾结外蒙古上层王公,向中国驻军发难。

1920年代,外蒙古从中华民国分裂出去而独立,随後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在苏俄红军的帮助下,外蒙古叛军击垮驻扎在外蒙古的中国北洋军队,当时的中国中央政府(北洋政府)发表严厉声明,拒绝承认外蒙古独立,但由于当时中国陷于内战中,北洋政府没有派军队收复外蒙古。

外蒙古宣布“独立”和建立“蒙古国”消息传到内地,一时间舆论大哗,包括内蒙古王公在内的国内各民间团体、民主党派纷纷发表宣言,反对蒙古王公贵族分裂祖国的倒行逆施,谴责苏俄对中国外蒙古的武装占领。

1945年2月关于结束二战的雅尔塔会议,是外国人操纵外蒙古命运的一次重要会议。

在亚洲,美国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胜利,但战役打得非常艰苦;在中国战场,中日双方处于战略对峙,谁都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攻势。

然而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为达到这个目的,不惜出卖中国利益,答应了苏联的出兵中国东北的条件是中国接受外蒙古的现状,即承认并要求中国政府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无理要求。

这笔交易实际上是在罗斯福和斯大林之间进行的。

蒋介石得不到罗斯福的支持,面对斯大林的重压,在万般无奈之中,于1946年8月14日,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条约中正式承认了“蒙古人民共和国”。

这种巨大代价,终于换取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日本迅速宣布无条件投降,使得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行动变得毫无意义,在苏联(俄罗斯)和美国的压力下,1945年8月14日,当时的中国中央政府(国民党政府)暂时承认外蒙古独立,但在1950年代后又不承认。

在台湾当局时期承认外蒙古独立。

1949年10月,中国的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的军队被赶到台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蒋介石在退到台湾后对斯大林没有遵守《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条款感到愤慨,并以苏联违约为由,在联合国状告苏联,当时虽然大陆已经易手,但在联合国,“中华民国”仍然拥有中国的合法代表权,并且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宣布《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失效,从而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

联合国对此予以承认。

这就是至今在台湾的“中华民国”版图上还包括外蒙古的法律依据。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蒙古1961年加入联合国。

  当时的中华民国代表并未反对,对蒙古独立的既成事实予以默认。

  1992年2月改名为“蒙古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6日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建交。

1961年10月25日参加联合国。

  

蒙古人民共和国国旗(1924-1940)

外蒙古经苏联策动,20世纪从中华民国独立出去。

外蒙古从中国辛亥革命之后就寻求独立机会。

1945年,苏联控制之下的蒙古10月20号经过全国全民投票决定从中国独立,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实行社会主义。

1961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为联合国成员国。

苏联解体之后,蒙古失去资助,国力逐年衰退。

1992年2月12号放弃社会主义,实行多党制的总统制民主,实行议会制。

新宪法当天生效,国名改为“蒙古国”。

地理

  蒙古国深居亚欧大陆内陆,属东亚,乃世界第二大内陆国(第一大为哈萨克斯坦),地处蒙古高原。

东、南、西三面与中国接壤,北面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为邻。

大部分地区为山地或高原,平均海拔1600米。

西部为山地,阿尔泰山自西北向东南蜿蜒。

  位于中蒙边界上的友谊峰海拔4374米,为全国最高峰。

其他埃恩赫塔伊万山海拔3905米、阿格拉山海拔3738米、尚德山海拔2825米、扎卢丘特山海拔2799米。

  群山之间多盆地和谷地;东部为地势平缓的高地;南部是占国土面积1/3的戈壁地区。

  西部湖泊较多。

主要河流为色楞格河、鄂尔浑河、科尔布多河、克鲁伦河、扎布汗河等。

最大咸水湖乌布苏湖面积3350平方千米,最大淡水湖哈尔乌苏湖,还有吉尔吉斯湖、库苏古尔湖、阿奇特湖等。

  库苏古尔湖位于蒙古国北部,是蒙古国最大的湖泊,其水域总面积为2760平方公里,素有“东方的蓝色珍珠”之美誉。

库苏古尔湖的动植物群落与位于其东部200公里外的俄罗斯贝加尔湖有相近的起源。

  蒙古大部分地区属大陆性温带草原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冬季长,常有大风雪;夏季短,昼夜温差大;春、秋两季短促。

每年有一半以上时间为大陆高气压笼罩,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蒙古高气压中心,为亚洲季风气候区冬季“寒潮”的源地之一。

无霜期大约从6月—9月,只有90-110多天。

降水很少,年平均降水量约120-250毫米,70%集中在7、8月;西北部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许多高峰终年积雪。

行政区划

  蒙古国划分成1市、21省。

  1市:

乌兰巴托市(首都)

  21省:

鄂尔浑、达尔汗乌勒、肯特、库苏古尔、科布多、乌布苏、中央、色楞格、苏赫巴托、南戈壁、内杭爱、扎布汗、中戈壁、东方、东戈壁、戈壁松布尔、戈壁阿尔泰、布尔干、巴彦洪戈尔、巴彦乌列盖、后杭爱。

  

编号

省(盟)aymag

C2000

面积(km)

首府

CC2000

1

乌兰巴托市Ulaanbaatarhot

760,077

4,700

乌兰巴托Ulaanbaatar

760,077

35

鄂尔浑Orhon

71,525

840

鄂尔登特Èrdènèt

68,310

37

达尔汗乌勒Darhan-Uul

83,271

3,280

达尔汗Darhan

65,791

39

肯特Hentiy

70,946

80,300

温都尔汗Öndörhaan

16,100(CE1999)

41

库苏古尔Hövsgöl

119,063

100,600

木伦Mörön

25,600(CE1999)

43

科布多Hovd

86,831

76,100

科布多Hovd

26,023

46

乌布苏Uvs

90,037

69,600

乌兰固木Ulaangom

26,319

47

中央Töv

99,268

74,000

宗莫德Zuunmod

16,227

49

色楞格Selenge

99,950

41,200

苏赫巴托尔Sühbaatar

22,900(CE1999)

51

苏赫巴托尔Sühbaatar

56,166

82,300

西乌尔特Baruun-Urt

15,133

53

南戈壁Ömnögovi

46,858

165,400

达兰扎达嘎德Dalanzadgad

14,183

55

前杭爱Övörhangay

111,420

62,900

阿尔拜赫雷Arvajhèèr

19,058

57

扎布汗Dzavhan

89,999

82,500

乌里雅苏台Uliastaj

24,276

59

中戈壁Dundgovi

51,517

74,700

曼德勒戈壁Mandalgov'

14,183

61

东方Dornod

75,373

123,600

乔巴山?

ojbalsan

41,714

63

东戈壁Dornogovi

50,575

109,500

赛音山达Sajn?

and

17,900(CE1999)

64

戈壁苏木贝尔Govisumber

12,230

5,540

乔伊尔?

ojr

8,983

65

戈壁阿尔泰Govi-Altay

63,673

141,400

阿尔泰Altaj

18,023

67

布尔干Bulgan

61,776

48,700

布尔干Bulgan

16,239

69

巴彦洪格尔Bayanhongor

84,779

116,000

巴彦洪戈尔Bajanhongor

22,066

71

巴彦乌勒盖Bayan-Ölgiy

91,068

45,700

乌列盖Ölgij

21,400(CE1995)

73

后杭爱Arhangay

97,091

55,300

策策尔勒格Cècèrlèg

18,519

首都

  乌兰巴托(ulanbator),意思是“红色英雄城”,原名库伦,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

  

乌兰巴托

(UlanBator)是一座具有浓郁草原风貌的现代城市。

它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面积47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4.2万(2004年底),其中70%的人口是年轻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年轻的城市之一。

  乌兰巴托位于蒙古高原中部,肯特山南端,鄂尔浑河支流图拉河畔,海拔1351米。

这里地处内陆,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最低气温达-40℃,夏季最高气温达35℃,年平均气温-2.9℃。

乌兰巴托南北两面是连绵起伏的群山,清澈的图拉河从城南的博格多山脚下自东向西缓缓流过,东西两面为广阔的草原,也是城市发展的走向。

城市主要街区坐落在图拉河北岸。

  乌兰巴托始建于1639年,当时称“乌尔格”,蒙语为“宫殿”之意,为喀尔喀蒙古“活佛”哲布尊巴一世的驻地。

“乌尔格”在此后的150年中,游移于附近一带。

1778年起,逐渐定居于现址附近,并取名“库伦”和“大库伦”,蒙古语为“大寺院”之意。

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库伦为乌兰巴托,并定为首都,意思是“红色英雄城’。

  它是蒙古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交通中心。

市区沿着土拉河布局,呈狭长形,西部有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市区南面有蒙古的圣山,山顶有蒙古人民革命纪念碑,可俯瞰全市。

市中心有蒙古议会大楼,总统府和人民广场。

目前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商业设施均较不发达,市区内四处可见大片的蒙古包和简易的木板房。

连接中俄的铁路贯穿乌兰巴托,北至苏赫-巴托尔,南抵中国内蒙古的二连浩特。

政治

  20世纪90年代初,已经放弃了社会主义,采用议会制。

实行多党制,目前共有16个注册政党。

在2006年,执政党是社会民主主义政党蒙古人民革命党。

其最大的反对党蒙古民主党在1991年到1997年曾执政。

2009年5月25日,蒙古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查希亚·额勒贝格道尔吉以微弱优势在总统选举中胜出。

  历任总统[1990年以后]

  彭萨勒玛·奥其尔巴特、那楚克·巴嘎班迪、那木巴尔·恩赫巴亚尔、查希亚·额勒贝格道尔吉

  现行宪法为第四部宪法,于1992年1月通过,同年2月12日起生效。

宪法规定:

蒙古国是独立自主的共和国;视在本国建立人道的公民民主社会为崇高目标;在未颁布法律的情况下,禁止外国军事力量驻扎蒙古国境内和通过蒙古国领土;国家承认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一切形式;国家尊重宗教,宗教崇尚国家,公民有宗教信仰与不信仰的自由;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和原则,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根据该宪法,改国名为“蒙古国”,建立议会制。

  1992年通过宪法规定,蒙古国实行有总统的议会制。

总统是国家元首兼武装力量总司令,任期4年,最多可连任一届。

国家大呼拉尔(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权。

国家大呼拉尔可提议讨论内外政策的任何问题,并将以下问题置于自己特别权力之内予以解决:

批准、增补和修改法律;确定内外政策的基础;宣布总统和国家大呼拉尔及其成员的选举日期;决定和更换国家大呼拉尔常设委员会;颁布认为总统已经当选并承认其权力的法律;罢免总统职务;任免总理、政府成员;决定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结构、成员及权力;决定赦免等。

国家大呼拉尔为一院制议会,由76名议员组成,每届任期4年,凡25岁以上拥有选举权的公民均有资格参选。

国家大呼拉尔每半年召开一次例会,每次例会不少于75个工作日。

政府为国家权力最高执行机关,政府成员由国家大呼拉尔任命。

人口

  总人口:

2,791,272人(2005年07月)

  总人口密度:

1.73人/每平方公里(2003年)

  蒙古国地广人稀,南戈壁省人口密度最低,每平方公里仅0.233人.

  官方语言:

喀尔喀蒙古语(详见蒙古语),目前通行文字是以西里尔字母(Cyrillic,斯拉夫语系)拼音写成个蒙古文.

  老一辈懂俄语、新一辈懂英语.

  除了官方语言外,另外有15%人口说其它蒙古方言,少数民族使用土耳其语系方言,西部哈萨克族聚居的地方人们说哈萨克语。

  民族:

人口以喀尔喀蒙古族为主,约占全国人口的80%,此外还有哈萨克族等。

过去大约40%的人口居住在乡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80%,其中生活在乌兰巴托的居民占全国居民总数的1/4。

农业人口主要由饲养牲畜的游牧民组成。

  人口年龄结构:

  0-14岁:

28.7%(男性:

407,547人;女性:

392,440人)

  15-64岁:

67.7%(男性:

943,418人;女性:

945,063人)

  65岁以上:

3.7%(男性:

44,413人;女性:

58,391人)(2005)

  人口平均年龄:

  总平均年龄:

24.28岁

  男性平均年龄:

23.93岁

  女性平均年龄:

24.64岁(2005)

  人口成长率:

  1.45%(2005统计)

  出生率:

  21.52新生儿/1,000人(2005统计)

  死亡率:

  7.03死亡数/1,000人(2005统计)

  移民率:

  0移民数/1,000人(2005统计)

  男女人口比例:

  新生儿:

1.05男性/女性(2005)

  15岁以下:

1.04男性/女性(2005)

  15-64岁:

1男性/女性(2005)

  65岁以上:

0.76男性/女性(2005)

  总计比例:

1男性/女性(2005)

  婴儿死亡率:

  总计:

53.79死亡数/1,000活产儿(2005统计)

  男性:

57.25死亡数/1,000活产儿

  女性:

50.16死亡数/1,000活产儿

  平均寿命:

  总计:

64.52岁(2005统计)

  男性:

62.3岁

  女性:

66.86岁

  生育率:

  2.26胎次/妇女(2005统计)

  识字率:

(定义:

15岁以上能读写人口)

  总计:

97.8%

  男性:

98%

  女性:

97.5%(2002)

教育

  实行国家普及免费普通教育制。

主要高等院校有:

国立大学、技术大学、国立师范大学、国立农牧业大学、医科大学等。

  国民识字率高达90%以上。

1921年前,蒙古国的教育水平非常落后,没有正规的学校,全民识字率仅为2%。

1924年以后,教育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现在蒙古国有100多所大专院校,国立学校占一小部分,福利学校居多。

在乌兰巴托有6所汉语学校,2000多名学生。

华侨学校在校生有420多人,其中300人是蒙古国学生,只有120人是华侨学生。

在蒙古国还有公费学习的中国学生200多人,自费的1000多人。

  蒙古国人最近对学习中文很感兴趣。

在内蒙古大学学习中文的留学生主要来自于蒙古国,这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实力的显著增强有着直接的关系。

  如今,教育在蒙古国受到很大的重视,教育事业也不断的发展和发达起来。

目前蒙古国已经基本消除文盲,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在大中专院校学习。

蒙古国是青少年之国,全国人口的70%是未满35岁的青少年,蒙古青少年在国内外各院校接受高等教育。

  截至2008年,全国共有2-6岁儿童224864名,其中102522名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有4242位学前教育教师。

全国有783所幼儿园,其中696所为国立,87所为私立。

  全国有全日制普通教育学校748所,其中594所为国立,154所为私立。

全国共有高校172所,其中国立高校38所,主要有国立大学、科学技术大学、教育大学、农业大学、医科大学、文化艺术大学、人文大学、乌兰巴托大学等,私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