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气站操作规程汇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7859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17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气站操作规程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加气站操作规程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加气站操作规程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加气站操作规程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加气站操作规程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气站操作规程汇编.docx

《加气站操作规程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气站操作规程汇编.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气站操作规程汇编.docx

加气站操作规程汇编

序言

天然气与煤炭、石油并称为目前世界一次性能源的三大支柱。

压缩天然气(CNG)作为一种理想的车用替代能源,具有对环境负效应小、安全性好、对发动机工作有利、资源丰富等特点正在被广泛的运用。

天然气的组分以甲烷为主,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硫化氢、氮和微量的氦、氖、氩等气体。

天然气使用的专业性、技术性非常强,要求非常高。

而CNG加气站主要是为城市公交车和出租车服务,基本上处于城市人口集聚区和交通要道,对如何加强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管理,保障安全是CNG加气站重中之重的任务。

为了更好的保证公司加气站的安全运行,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司设备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公司决定编写这本《CNG加气站操作规程》。

本操作规程涵盖了设备工艺规程、安全规程、操作步骤、操作注意事项、设备检查,设备维护保养、应急预案内容。

本规程侧重介绍实际操作知识,并扼要介绍了在实际操作中涉及到的相关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

我们相信,公司设备管理人员,设备操作人员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能够更加熟练的掌握加气站的相关专业知识,能够更好的提高各自岗位的整体素质,为保证CNG加气站安全运行,推动公司CNG加气站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目录

第一章天然气基础知识简介3

第一节天然气的性质3

第二章加气站整体工艺介绍5

第三章CNG加气站设备介绍6

第一节低压系统工艺步骤6

第二节调压系统工艺操作步骤7

第三节压缩机8

第四节脱水装置27

第五节优先顺序控制盘和储气井33

第六节加气机35

第七节冷却水循环系统49

第八节在线检测系统51

第九节罐车充装安全操作规程51

第四章巡回检查路线和内容54

第五章CNG加气站配电系统57

第一节低压配电柜操作规程57

第二节配电室检查和相关操作注意事项60

第三节发电机操作规程61

第六章管理维护、保养规程63

第七章设备检修规程63

第八章押运岗位安全操作规程64

第九章拖车驾驶员安全操作规程66

 

第一章天然气基础知识简介

第一节天然气的性质

天然气一般分为四种:

从气田开采出来的气田气,也称为纯天然气;伴随石油一起开采出来的石油气,也称为石油伴生气;含石油冷藏轻质馏分的凝析气田气;从井下煤层抽出的煤矿矿井气。

天然气的组分以甲烷为主,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硫化氢、氮和微量的氦、氖、氩等气体。

天然气中甲烷含量一般不少于90%,发热值约为34.3~36MJ/Nm³。

当天然气浓度在一定范围时,如遇明火就会发生燃烧或者爆炸。

在一定条件下可燃性气体和空气的混合物有两个可燃性极限。

高限是此气体混合物可能进行燃烧时燃料气体的最高浓度,而底限是此气体混合物可能进行燃烧时燃烧气体的最低浓度,爆炸极限为5%~15%(体积比)。

1.1天然气的质量标准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GB18047-2000)适用于气田、油田采出经预处理后通过管道输送的商品天然气。

1.1.1民用天然气的质量指标

民用天然气按天然气的高位发热量不同可分为A组和B组,并按用途不同可将A、B两组商品天然气按性质和组分含量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三个等级;三个等级以外的天然气,供需双方可用合同或协议确定其具体要求。

表1-1

项目

质量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高伴发热量/(MJ/m³)

>31.4

总硫(以硫计)/(mg/m³)

≤120

121~200

201~408

硫化氢/(mg/m³)

≤6

6.1~20.0

——

二氧化碳(体积%)

≤3

——

无游离水

民用气即为车用天然气的原料气,原料气详细气质要求:

表1-2

H2S

<20mg/m³

CO2

<3%(V/V)

低热值

>31.4MJ/m³

O2

<0.5%(V/V)

含尘量

<5mg/m³,颗粒直径<10μm

总硫(以硫计)

<200mg/m³

不含游离水

1.1.2车用天然气的质量指标

汽车用压缩天然气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的有关标准,按照《汽车用压缩天然气质量标准(GB18047-2000)》。

表1-3

H2S

<0.5%(v/v)(15mg/m³)

CO2

<3%(V/V)

低热值

>31.4MJ/m³

O2

<0.5%(V/V)

含尘量

<5mg/m³,颗粒直径<10μm

总硫(以硫计)

<200mg/m³

压力

20~25MPa

水露点

≤-13℃

1.2天然气的主要性质

天然气混合物的密度一般为0.7~0.75kg/m³,空气密度为1.293kg/m³,在常压下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管道泄漏出来的天然气油向上的上升力,在室内的天然气会积聚在房间顶部。

表1-4

甲烷密度

0.715kg/m³

沸点

-161℃

爆炸极限

5-15%

自燃点

700℃

临界温度

-82.6℃

辛烷值

130

临界压力

4.6MPa

天然气混合密度

0.7~0.75kg/m³

第二章加气站整体工艺介绍

2.1常规加气站

本操作规程编制背景为常规(标准)加气站。

标准加气站每个站内均有进气、调压、脱水、压缩、储气、售气系统及相关的辅助设备,各站从城市燃气管道或城市调压站上接气。

加气站流程简图如下

图2—1

加气站各个设备系统的作用:

(1)进气计量设备(流量计):

用以计量从天然气管线进入加气站的气量;

(2)脱水干燥装置:

用以除去气体中的机械杂质、水份、油份等;

(3)气体增压设备(天然气压缩机):

把气体从较低压力提高到所需高压的机械与电气设备;

(4)地下储气井装置:

把生产出的高压气体分别储存在地下储气井,以满足对汽车快速充气需要;

(5)顺序充装控制盘:

包括为满足充气需要的程序控制设备,以及用于检测、保护设备等;

(6)售气设备(加气机):

用于对汽车加气的气枪与计量设备等。

第三章CNG加气站设备介绍

第一节低压系统工艺步骤

图3—1

 

3.1低压系统工艺介绍

低压系统是由进气调压系统和干燥装置系统共同组成。

3.1.1低压系统操作步骤

观察进站主阀前面的压力表,确认进站压力处于正常范围时,开启进站主阀阀A,然后依次开启阀B,阀C,阀D,阀E,此时阀F,阀G处于关闭状态。

使用脱硫塔A作为工作塔,脱硫塔B备用。

经过节点A处,气体依次流过阀H、阀I、阀J、阀M、阀N,此时,阀K,阀L处于关闭状态。

第二节调压系统工艺操作步骤

3.2按照调压阀可能发生的三种故障情况,我们将操作步骤对此分别介绍

(1)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仅对过滤器和调压阀进行维护:

检修时,启用旁通的步骤:

缓慢开启蜗轮蜗杆球阀(以下简称球阀)F,缓慢关闭球阀B,再缓慢关闭球阀C。

气体运行线路由原来的“1—2—3—4”变为了现在的“1—5—8—6—3—4”。

运行线路“2”上的球阀B和球阀C之间泄压后能够安全更换、清洗过滤器和调压阀。

(2)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仅对流量计进行维护:

检修时,启用旁通的步骤:

缓慢开启球阀G,缓慢关闭球阀D,再缓慢关闭球阀E。

气体由原来的“1—2—3—4”变为了现在的“1—2—6—9—7—4”。

运行线路“3”上的球阀D和球阀E之间泄压后能够实现安全更换流量计。

(3)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对过滤器和调压阀以及流量计进行维护:

检修时,启用旁通的步骤:

缓慢开启球阀F,缓慢开启球阀G,再依次缓慢关闭球阀B和球阀E,最后缓慢关闭球阀C和球阀E。

气体由原来的“1—2—3—4”变为了现在的“1—5—8—9—7—4”。

3.3调压系统操作的注意事项

调压系统平时操作的时候比较少,阀门的启闭要求缓慢,人必须站在阀门的侧面,进气高效过滤器要求至少一个月排污一次,流量计读数要求每天进行记录。

3.4维护保养及检查

进站调压系统根据公司实行的三级检查制度,操作工每天每小时巡查一次,站长每周全面检查一次,公司每月全面检查一次。

 

3.3.5应急预案

3.3.5.1低压区域进气安全阀因压力过高跳阀

(1)当配气站输入的天然气压力超过整定压力时,安全阀启跳;

(2)发现第一时间大声呼救,同时,关闭站内进气阀门;

(3)通知配气站关闭输入阀;

(4)压缩机紧急停机(操作工关闭压缩机进气阀,并用排污阀泄去压缩机组压力),断电;关闭储气井进出口阀;

(5)现场加气岛员工听到呼救后,立即停止加气,启动应急预案,当班灭火组人员立即将就近灭火器快速提至事发地点,进行扑救;接好消防水带,稀释天然气;

(6)疏散事故现场人员、车辆,禁止所有车辆启动(需手推出站外);

(7)警戒组人员控制事故现场,将站内人员、车辆疏散后,在站出入口拉起警戒线,严禁无关人员、车辆进入;

(8)如果有人受伤,救护组人员立即送往医院治疗,或拨打120求救。

(9)报告站长,站长在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往事故现场,作进一步的检查处理;随时向公司相关部门汇报现场情况。

第三节压缩机

压缩机是标准CNG站核心部分之一。

低压气体通过各级活塞在气缸里压缩,最终排出高压气体。

3.3压缩机工艺流程

压缩机工艺流程见下图。

图3-2

3.3.1压缩机操作规程

(1)开车前准备。

a、检查压缩机、电机、飞轮连接处有无松动、裂纹、破损等情况,开盘车2—3圈观察是否有异常现象。

b、检查各种仪表、阀门、管线等是否正常。

c、检查注油器油位、曲轴箱油位。

摇动注油器手柄,检查各级注油器是否正常。

d、检查冷却水池水位、水泵、冷却物质循环系统各阀门是否正常。

e、打开进气总阀,将进气压力调节在0.3Mpa左右。

f、开启电源总开关,查看电压是否在380V±5%范围。

(2)开车

a、开启L型电控空气开关,切换到“自动”工作状态。

b、闭合水泵,水塔空气开关,启动水泵,使冷却水开始循环,并注意有无异常现象。

查看仪表水压在0.15~0.40Mpa的范围。

c、开启压缩机各级排污阀,泄压。

d、启动主机,油泵开始运行。

注意检查注油器各级油泵的工作是否正常,油泵运行半分钟后,开启主电机运转,待主机运转平稳后缓慢开启压缩机组进气阀门,调节进气压力稳定在0.3Mpa的范围,同时观察曲轴箱油压是否在0.2~0.35Mpa的正常范围。

e、注意机器运行情况,并做好记录。

①油压(0.2~0.35Mpa),水压(0.15~0.4Mpa),进气压力(0.3Mpa)

②一级排气压力(L-3.2/3-250型,1.05~1.70Mpa,L-2.5/3-250型,1.0~1.26Mpa),二级排气压力(L-3.2/3-250型,3.4~4.7Mpa,L-2.5/3-250型,2.9~3.4Mpa),三级排气压力(L-3.2/3-250型,7.8~9.8Mpa,L-2.5/3-250型,8.8~10.0Mpa),四级排气压力(25Mpa)

③储气井各组压力(小于25Mpa)

3.3.2开车前的检查

(1)检查控制室电控柜仪表、内部开关电源总阀及各闸刀。

(2)检查机房设备:

压缩机各阀门是否处于正确开闭状态,主油泵内油量是否符合规定。

各电控仪表指针是否回零,高压到低压连接截止阀是否关闭,脱水装置阀件是否处于正确开闭状态,各压力表是否为正常状态,否则必须及时进行整改。

(3)检查储气井(瓶)组:

检查各阀门状态,是否有漏气现象。

(4)检查脱硫塔、加湿塔、回收罐各阀门是否处于正确的开闭状态,有无漏气现象。

(5)检查水泵房水泵及各阀门是否处于正常开闭状态,冷却塔水池水位是否处于合理位置。

(6)检查配电室:

检查指示灯是否为正常状态。

(7)开机后巡回检查,每小时进行一次,并做好记录。

3.3.3压缩机手动启动顺序

(1)关闭天然气压缩机进气口阀门,打开天然气压缩机排污口阀门。

(2)首先按下水泵风机控制箱上冷却水泵电机启动按钮,冷却水泵得电启动,给天然气压缩机提供冷却水。

(3)经过7秒延时,按下水泵风机控制箱上的冷却风扇电机启动按钮,冷却风扇得电启动,给天然气压缩机的冷却水提供冷却风。

(4)合上天然气压缩机控制柜上的空气开关和控制电源开关,然后把工作方式转换开关置于手动位置。

(5)再经过20秒延时,按下PLC控制柜上的注油泵电机启动按钮,注油泵电机得电启动,给天然气压缩机提供润滑油。

(6)待水泵电机、风扇电机、油泵电机都启动完毕后,观察冷却水水压是否处在正常范围内,正常则按下控制柜上的天然气压缩机主电机启动按钮,天然气压缩机主电机进行降压启动,降压延时8秒钟后,天然气压缩机主电机切换到全压下运行。

(7)待启动结束后,缓慢打开天然气压缩机进气口阀门,关闭天然气压缩机排污口阀门。

3.3.4压缩机手动关机顺序

(1)关闭天然气压缩机进气口阀门,打开天然气压缩机排污口阀门。

(2)按下PLC控制柜上的天然气压缩机主电机停止按钮,天然气压缩机停止运行。

(3)按下PLC控制柜上的注油泵电机停止按钮,注油泵停止运行。

(4)按下水泵风机控制箱上的冷却水泵电机停止按钮,冷却水泵停止运行。

(5)按下水泵风机控制箱上的冷却塔风扇电机停止按钮,冷却塔风扇停止运行。

(6)将天然气压缩机PLC控制柜上的转换开关置于停止位置。

3.3.5手动控制注意事项

(1)手动工作时,上述设备启动时间间隔为人为控制。

(2)手动工作方式是在设备安装调试、设备检修及控制柜PLC出现故障时使用。

(3)手动工作时,压缩机各项保护功能(电机过载除外)均未接入运行,必须在操作员监控下运行。

(4)操作员应根据压缩机的工艺要求进行巡视和记录。

3.3.6压缩机主要零部件相关注意事项

(1)为了防止压缩机润滑油供应不足和过剩,应该保持润滑油的工作压力保持为0.2~0.35Mpa。

(2)换用新油前应用轴承油作为清洗剂,清洗整个循环润滑油管路时,不允许用煤油或者类似的油作为清洗剂,以免使新油质量降低。

3.3.7压缩机操作与使用过程的安全注意事项

(1)在有天然气流经的设备安装“10米范围内不得吸烟或有明火”。

(2)CNG加气站机房不得储存易燃物质,不得在靠近压缩机及电动机驱动的地方放置带油的棉纱擦布等物。

(3)机器的运转部分是危险区域,在机器运行过程中不得靠近。

(4)在启动压缩机之前,应绝对保证没有人正在进行压缩机及其系统的检查和维修工作。

(5)在压缩机运行过程中,不要接触排气管路或其它高温部位。

(6)压缩机运行过程中不得进行除正常操作以外的任何其它维修作业。

(7)为了安全操作加气站设备,压缩机操作人员均应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3.3.8故障停机说明

(1)天然气压缩机在自动运行过程中,出现一至四级排气压力超高、末级排气温度超高、进气压力超高或偏低、润滑油压超高或偏低(天然气压缩机产气运行30秒后检测)、冷却水水压偏低(天然气压缩机开机前检测)及电机过载中的任一项故障,均会自动停止天然气压缩机,并在显示终端上弹出具体的故障信号,同时警铃声响。

(2)故障停机后,按下消音按钮,消除警铃声响;同时关闭天然气压缩机进气口阀门,打开天然气压缩机排污口阀门。

(3)故障停机后,均应查明故障原因,消除故障后,再按下控制柜上的故障复位按钮,系统恢复,为下一次启动天然气压缩机作准备。

3.3.9压缩机运行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

3.3.9.1某级压力过高

(1)后一级吸、排气阀损坏,检查后一级吸气阀,用煤油试漏,应更换损坏件。

(2)第Ⅰ级吸入压力过高,检查一级压力表,应重新调整进气调压阀。

(3)前一级冷却器能力不足,检查冷却器是否结垢,应进行酸洗。

(4)到后一级间的管路阻抗增大,应检查管路使之畅通。

(5)本级吸、排气阀不好或者装反,检查气阀是否装反,用螺丝刀从缸盖方向向阀片触动,如阀片被压向气缸体一侧,此阀便是吸气阀,如阀片不动,则是排气阀。

重新安装即可。

3.3.9.2某级压力过低

(1)第Ⅰ级吸、排气阀不良引起排气不足及第Ⅰ级活塞环泄漏过大,检查气阀,用煤油试漏,更换损坏件,检查活塞环,用塞尺检查活塞环径向间隙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应换环。

(2)前一级排出后或后一级吸入前机外泄露,检查泄露处,应用肥皂水试漏并消除。

(3)吸入管路阻抗太大,检查管路,应使之流畅并清洗进气过滤器。

(4)活塞环泄漏引起排气量不足,检查活塞环,用塞尺查活塞环径向间隙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应换环。

(5)进气过滤器阻塞引起进气压力下降,应清洗过滤网。

3.3.9.3排气温度过高

(1)排气阀泄露,检查排气阀,用煤油试漏,应更换损坏件。

(2)吸入温度超过规定值,检查工艺流程,应移开吸入口附近的高温机器。

(3)气缸或冷却器效果不良,应增加冷却器水量,清洗冷却器使之畅通。

3.3.9.4填料漏气

(1)润滑油供应不足或断油,充分供应润滑油。

(2)由于油气太脏或因润滑不良或流量不足活塞杆磨损、拉伤,应修复活塞杆或更换。

(3)密封元件内圆表面磨损、更换已磨损的密封元件。

(4)密封元件的弹簧弹簧力不足,应更换弹簧。

(5)放空管不通,疏通放空管。

(6)填料装配不良(填料脏、填料环装配不当、填料环端面或侧面间隙不当、填料排放系统堵塞、填料未放置到位或磨合不当),应检查、调整或者重新装填填料。

(7)回气管不通,疏通回气管。

(8)活塞杆划伤、变细或变成椭圆,应予以检修与更换。

(9)活塞杆过度偏心,应予以检查与调整。

3.3.9.5吸、排气阀漏气

(1)阀片或弹簧断裂应更换。

(2)阀片与阀座密封不严,清除密封面脏污并研磨密封面。

(3)阀座支撑面的密封垫损坏,应更换。

3.3.9.6齿轮油泵油压过低

(1)机身内润滑油不足,应增添。

(2)油泵管路堵塞、破裂或者连接处不严,应检修。

(3)油过滤器堵塞,应清洗。

(4)油泵齿轮磨损,轴向间隙过大,应检修。

(5)运动机构的轴承磨损,使间隙加大,漏油过多,应检修轴颈与轴衬。

(6)油泵本身或其传动机构故障,可拆卸修理。

(7)油压表失灵,须更换。

(8)油泵旁通阀调节不当,应检查调节。

(9)油压表或油压传感器失灵。

(10)润滑油温度过高:

a、润滑油供应不足,应添加润滑油,并检查油路系统漏损情况。

运动机构发生故障或摩擦面拉伤,配合过紧等,应检修。

b、润滑油太脏或质量不好,应更换。

c、油冷却器效率低,应检修。

3.3.9.7气缸进油处逆止阀不严密,使进油量过少,甚至使油管过热造成事故,应检修。

3.3.9.8注油器柱塞磨损过大或管路堵塞,使注油器供油不良,应拆卸清洗,检修。

3.3.9.9在气缸,活塞和吸排气阀上形成焦渣

(1)排气温度过高,应检查修理。

(2)气缸内润滑油过多,应调节注油器,减少供油量。

(3)润滑油质量低劣,易炭化,应更换为符合规定的压缩机润滑油。

(4)填料中刮油环密封不严,致使运动机构润滑油窜入气缸,应检查修理。

3.3.9.10气缸发热

(1)冷却水流量不足或者中断,应检查冷却水供应情况。

(2)水套积垢过多过厚,清洗积垢。

(3)汽缸中润滑油太少或者中断,检查气缸润滑油。

(4)由于脏物带进气缸,镜面拉毛,使活塞工作不正常,检查气缸、活塞、并排除。

3.3.9.11活塞环磨损过快

(1)材料硬度不够,金相组织不符合要求。

(2)因混入冷凝水,形成油膜障碍。

(3)气缸镜面粗糙,汽缸中混入夹杂物,气缸拉缸。

(4)润滑油不足。

(5)活塞环槽不规矩或粘合。

3.3.9.12作摩擦面过热

(1)供油不足,润滑油太脏,油质不好,油中含水过多而破坏油膜等,检查后进行清除。

(2)摩擦面有拉毛现象,应用油石研光。

(3)配合间隙太小,调整到规定的间隙值。

3.3.9.13压缩机运动部件发生异常的声音

(1)十字头、轴承盖、连杆螺栓的螺母松动或断裂,应紧固或更换损坏件。

(2)连杆大、小头瓦及十字头滑道等处间隙过大,用塞尺进行检查,并调整间隙,可用刮研大小头瓦背的方法来减少大头瓦与连杆的间隙。

(3)各轴瓦与轴承座接触不良,有间隙,应刮研轴瓦瓦背,调整间隙到规定范围内。

(4)曲轴与联轴器配合松动,停机紧固联轴器与曲轴的连接,应更换压缩机与电机之间的切向键。

3.3.9.14冷却水系统

(1)管路漏水,修补或更换。

(2)气缸内有水,气缸端面密封不良或冷却器漏水,检查并排除。

(3)水路沉淀物过厚,影响冷却效率,消除沉淀物。

3.3.9.15安全阀

(1)安全阀不能适时开启,应进行吹洗并重新校准。

(2)安全阀密封不严,应清洗污物或重新研合。

(3)安全阀开启后压力继续升高,应拆卸洗涤,检查其起落情况,调整后再予以安装。

(4)安全阀误跳,调校安全阀。

(5)安全阀起跳,下一级吸气阀或排气阀故障,检修与更换。

(6)安全阀起跳,排气管线堵塞或排气管线上阀门关闭,应检修或予以打开。

3.3.9.16排气量达不到要求

(1)气阀泄漏,检查低压级气阀,并采取相应措施;

a、阀座、阀片受到磨损,密封不严而漏气,使排气量不足,用煤油试漏,对阀座、阀片进行研磨或更换;

b、吸气阀弹簧弹力不合适,使排气量不足,查弹簧弹力,按规定的弹簧力选弹簧,或更换不合要求的弹簧;

c、吸、排气阀弹簧折断,安装倾斜、卡住,造成气阀关闭不严,使排气量不足,仔细检查弹簧,更换折断的弹簧,认真调整好倾斜,卡住的弹簧;

d、由于气阀积碳过多影响气阀开,关,用煤油清洗气阀;

(2)填料漏气、管阀件泄漏,检查填料和管阀件的密封情况,管阀件用肥皂水试漏,更换管阀件。

用专门的测漏仪检查看泄漏量是否小于规定数值。

造成填料泄漏的可能原因如下:

a、填料密封油供应不足,重新调节注油器;

b、活塞杆磨损、拉伤,对活塞杆进行修理或更换;

c、密封环内圆表面磨损,弹簧力不足,与活塞杆之间产生了过大间隙造成排气量不足,换环及弹簧。

d、一级汽缸余隙容积过大,检查气缸的死点间隙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调整气缸余隙。

e、进压缩机进气压力不够,检查进气压力表,清洗进气过滤器以增加进气压力,或改变管径及管长度。

f、活塞环泄漏引起排出量不足,检查质量流量计,更换活塞环。

g、干燥器再生气未关闭,关闭在生气。

h、仪表误差大,重新校订。

i、滤网堵塞,清洗滤网。

j、排污阀泄漏或安全阀起跳,应进行检查与更换。

3.3.9.17功率消耗超过设计规定

(1)气阀阻力太大,检查气阀弹簧力是否恰当,气阀通道面积是否足够大,如存在问题,更换气阀弹簧及气阀。

(2)吸气压力太低或吸气压力过大,检查管道和冷却器,是否阻力太大或者太低,清洗或改变管道。

(3)压缩级之间内泄漏,检查吸、排气压力是否正常,各级气体排出温度是否增高,修理及清洗气阀。

3.3.9.18气缸内发生异常的声音

(1)气阀有故障,检查排气阀(如弹簧、阀片损坏等),并消除故障。

(2)气缸余隙容积太小,应适当加大余隙容积(如加厚阀片等)。

(3)润滑油太多或气体含水多,产生水击现象,适当减少润滑油油量,提高油、水分离器效果或在气缸下部加排泄阀。

(4)异物掉入气缸内,检查(如安装时掉入螺母等)并予以消除。

(5)气缸套松动或断裂,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或更换。

(6)活塞杆螺母或活塞螺母松动,紧固之或采取相应的放松措施。

(7)填料破损,检查并更换填料。

(8)活塞环或支撑环磨损或损坏,应检查并更换。

3.3.9.19轴承或十字头滑履发热

(1)配合间隙过小,调整间隙到合适的范围。

(2)轴和轴承接触不均匀,重新刮研轴瓦。

(3)润滑油油压太低或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