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思模式下的政史地教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77001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洋思模式下的政史地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洋思模式下的政史地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洋思模式下的政史地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洋思模式下的政史地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洋思模式下的政史地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洋思模式下的政史地教育.docx

《洋思模式下的政史地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洋思模式下的政史地教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洋思模式下的政史地教育.docx

洋思模式下的政史地教育

洋思模式下的政史地教育

一、充分认识学习洋思经验的重大现实意义

洋思中学的教学质量之所以高,是因为他们抓住了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中心环节,普遍灵活地运用了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这也是洋思经验的精髓所在。

课堂上学生一直象竞赛、考试一样紧张地学习;——“紧张”是课堂高效的标志,实现了从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的注入式教学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的根本性转变。

其本质是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尊重主体、面向全体”的教育思想。

我们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洋思中学取得成功的经验和本质,努力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真正让学生“学会、会学”。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

我们可以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扩展为“提出目标,指导自学,互学互教,当堂反馈”。

这个教学模式的程序是:

先学即——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自学前的指导——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后教即——学生汇报、讨论、纠正自学结果——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当堂训练即——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

(一)“先学”:

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主要分为三类:

(1)常规性先学:

所谓常规性先学,我们重点把它放在阅读和双基的学习上。

(2)引导性先学:

所谓引导性先学,是指针对教材(篇章)的目标精要、重难点等,确立以导学提纲、预习指要、实践操作、收集材料、社会调查等形式作为先学指南或拐杖。

这些富有特色、形式多样的导学,具有“吊胃口”的作用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满挑战性、趣味性和探索性。

(3)拓展性先学:

所谓拓展性先学,是指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由教师指导参阅与教材内容有关联的课外读物、材料、了解社会、历史背景,以更好地解决、学习教材。

在这一点上我们着重抓好教师“备”的针对性指导,全面了解有关参阅材料,以提升自主学习效果。

具体环节如下:

1、揭示课堂教学目标。

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准确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进行自学前的指导。

在揭示了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既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还要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如看书是围饶思考题独立看书,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等等。

3、学生自学。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主要“导”在两个方面:

(1)督促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

(2)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倾向性还是个别问题,是旧知回生还是新积压方面的问题,把主要的、倾向性的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进行“第二次备课”。

(二)“后教”:

不是教师漫无目的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合作学习、合作研讨。

“后教”环节是:

1.学生汇报、讨论、纠正自学结果。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让已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2.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学生自学之后,既进入“后教”的环节。

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1)要明确教的内容。

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2)教的要求,不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还要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

(3)教的方式都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即使倾向性问题,也可能有人会),如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要更正。

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一般不超过5分钟,但能通过补充、更正的方式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

(三)当堂训练。

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后,教师就引导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的训练,教师的主导作用是:

1.要保证训练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不得少于15分钟,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2.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

3.训练的形式像竞赛、像考试那样让学生完成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

这样的课堂作业犹如“实弹演习”,好比战场上的高强度的综合训练,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如拓宽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严谨的态度等等)减轻学生课外过重负担必不可少的。

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及时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布置课外阅读、预习等少量的延伸、拓宽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话虽简单,其中蕴含的却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师由知识的传授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教学的过程由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学生自己探索、获取信息、研究信息、增长知识、形成才能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必不可少的过程。

三、学习洋思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优化课前准备策略

1.备目标。

教师备课首先要备好目标,备好目标要做到"四要"。

即:

一要明确,二要具体,三要恰当,四要完整

2.备问题。

备课备问题是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首要途径。

具体做法是:

一是认知目标为主线,设计出课堂上能够进行令集体教学、小组交流和个别辅导三结合的问题,以利于分层落实。

二是以智能目标为核心,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出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问题。

3.备操作。

备课环节的操作要点有五点:

(1)复习铺垫有"高效度"。

(2)导入新课有"强力度"。

(3)传授知识有"渗透度"。

(4)巩固教学内容“多角度"。

(5)课堂总结"高浓度"。

(二)优化课内的解惑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地质疑和排难。

1.对所有学生在自学后都已经懂的问题,原则上不教。

但此时要询问学生有无不同意见或新的见解,如果有,教师要予以鼓励和表扬。

2.对于只有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补充、更正、评点。

此类问题多是有一定难度的倾向性疑难问题。

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要求学生敢于质疑、争论和各抒己见,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必须紧紧抓住。

此间,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各抒己见,并特别注意多让后进生发言,同时也要注意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于向书本和老师的所谓权威观点质疑和发问,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学生讨论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更正和评点,表扬学生敢于质疑的批判精神。

3.对于没有学生能够解答的问题,此类问题多是难度较大的倾向性疑难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告知现成答案,可用师生讨论、典型启发的方式进行讲解。

此时不能就某个问题讲问题,而是要重在通过讲解典型的例题及其变式,由个别到一般,上升到规律层面,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真正扫除疑难。

同时及时小结,并再度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

在解惑结束后,一定要用简明的语言进行当堂小结。

(三)优化课内的训练策略

当堂训练的目标是努力化知识为能力。

要精心选择供训练用的作业,可设计一点多题以强化巩固,或一题多点以系统巩固,或一题(词)多解以引导学生标新立异。

总起来讲,当堂训练要做到:

(1)注重即时训练。

课上讲了什么,及时巩固训练;今天学了什么,当天训练强化,不至使学生产生遗忘,这是艾滨浩斯总结的一条认知规律。

(2)注重训练容量。

课内大容量的训练,可以以训练为主线贯穿始终,让学生在高度专注、高效的学习情形下展开教学过程的。

(3)注重训练节奏。

在训练中要注意调节训练的节奏和变换训练的形式。

训练的形式,有口头的、有书面的、有“开头练”的,也有“开小组会”的等等,这些都因学科、因教师、因教学内容的难易度而有所不同。

(4)注重调动情绪。

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训练中,感受到成功,满足自己表现的欲望,从而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学习给他们所带来的快乐。

四、优化洋思课堂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制约了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师,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发挥“师”的主导作用。

有些属于教师该讲的内容必须讲清楚、讲准确、讲精彩。

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点、教学素质与特长往往各不相同,在教学模式的选择、运用上必然会体现出不同的个体风格。

即便是同一种教学模式,不同素质、特长的教师运用起来也会体现出不同的风格。

广大教师应根据教材、学生、自身的特点在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大胆发展创造,使教学模式呈现出个性色彩,而不是简单归一。

唯有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才会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模式发展才会永葆旺盛的生命力。

洋思中学为我们提供的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课堂教学模式,更不能把洋思的经验简单地说成“一堂课只讲4分钟”。

应该说,洋思中学的实践使我们不得不改变我们传统保守的教育观念与落后的教育行为,今天我们学习洋思,不是简单的模仿,而应该是解读与反思。

地理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在地理新授课中的应用程序

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

地理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最佳导法,要使导入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则要特别重视教师语言的组织和表达。

值得重视的是,在初一年级新课开始时,教师首先向学生说明为什么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法上课,然后向学生讲解教学过程,特别关照他们重视自学,培养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如要求学生坚持课堂学习“左图右书,图文结合;手脑并用,读练结合;集思广益,议想结合;课内课外,学用结合”,从而让学生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不断适应此法。

新课顺利导入后,教师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导读,强调重点和可能出现的难点唤起学生注意,以调动学生知识储备,调整学生思维指向,作好目标实施的心理准备。

二、先学阶段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读图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先学阶段”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步骤如下:

1.教师向全体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自学要求”,内容主要包括“自学方法”和“自学思考题”,要求学生:

①首先围绕“自学思考题”认真自读课本和相关地图,找到相关答案并圈点勾画。

考虑到地理学科的特点,特别强调图文对照,相关知识点必须在图上得到落实。

②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自学任务后,同桌或前后围绕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讨论交流,在合作交流中提高学习效率。

2.在学生紧张有序的自学时,教师除了要注意端正学生的自学态度外,还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作细致的调查。

教师通过行间巡视,小声个别询问,一方面掌握学生的自学速度,及时通报信息,对自学速度快的同学给予鼓励,必要时作适当的指导。

另一方面重点了解中下等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迅速对其梳理归类,分清主次,区别对待,从而确保“后教”的针对性和条理性。

3.学生“先学”一结束(时间应灵活把握),教师根据巡视时的调研情况,把普遍性的疑难问题提交给学生,展开讨论,探究解决。

三、后教阶段

“后教阶段”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高潮,既是全面检阅学生自学成果的过程,更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的过程。

简单程序为:

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对照自学思考题逐一当堂解答,充分暴露问题,教师则给予明确点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具体做法如下:

1.指名解题前,教师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大胆争论。

解题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发言面以每节1/2以上为宜,不要对一个学生提出过多的问题,也不要让全班学生齐声答题。

教师提问尽可能做到:

①优生、中下生兼顾——难度一般的题目由中下生解答;难度较大的题目由优生解答,若有中下生举手尽量优先解答;有时为调动中下生学习积极性,读书自学阶段给其有益的个别提示,再指名解答,让其品尝成功的喜悦。

②各小组兼顾——教师可引进竞争机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解题比赛。

2.提问中对每一位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给以简明的评价和积极的引导。

学生回答正确,教师给予肯定、表扬,不再重复,最多稍作必要的拓宽、延伸、理解。

学生回答错误或不全面,教师多鼓励,少批评,明确指出其不足,再要求其他同学补充更正。

对学生的某些难题,教师考虑变换一种问法,在关键处点拨启发,或者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循循善诱。

3.在学生答题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板图、板画、板书”教学艺术,做到讲、写、画同步教学。

一般地理知识一出现,教师便迅速通过“三板”反映出来。

板图、板画可课前准备,课堂展示,但教师更要重视课堂现场板演,学生从惊讶、敬佩到愉悦,情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有些知识点教师可结合教学挂图,要求学生先上讲台指讲,再让学生在板图上填注,教师作适当指导。

4.为了克服地理教材内容本身相对单调枯燥的不足,教师在充分利用课本“阅读材料”和“活动”的同时,围绕教材内容作必要的展示联系:

①可结合乡土地理材料。

②可结合历史、时政材料。

③结合诗歌或文章片段。

5.教师要作好转折和串联工作,即承上启下,由一个问题顺利引入下一个问题,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整体思路,引导学生追随教师的航标向前发展。

6.师生共同作好解决“自学思考题”后,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迪学生从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进行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把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向高潮,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发现,质疑与本课相关的问题。

对于学生提出的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问题,教师要加以表扬,先让懂的的学生解答,再由教师总结、归纳;对个别学生提出的不适宜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留到课后单独解释;有时会出现教师难以解答的问题,教师也不要怕在学生面前丢面子,讲明待以后再讲,这样也促使教师不断深入学习。

7.完成以上目标教学后,教师让学生合上课本,用简洁的语言引导系统小结,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把各知识点间的联系讲清,让学生获得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知识;既要肯定学生学习取得的成绩,又要点明存在的问题,同时更正错误,弥补缺陷,从而为“后教阶段”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四、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逐步达到牢固、熟练灵活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关键,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

1.训练前——复习巩固,调动知识储备

为了让学生在训练中充分发挥真实水平,教师要求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和“自学思考题”把整个教学过程用心默过一遍,然后,同桌相互抽样测试,达到对所学知识及时、主动强化的目的,以保证训练质量偏差不大。

2.训练时——严格要求,获得准备的信息

教师出示“检测题”,要求学生独立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任何辅导,只纠正学生训练中的一些不良习惯。

“检测题”一完成,就组织学生互阅,教师及时了解测试结果,从中找到哪些学生在哪些目标上还没达到要求,从而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训练后——补充教学,调节和改进教法

教师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第二次学习”,即补充教学;针对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补充教学时要加以改进和调整,使学生牢固掌握重点知识,真正达到“学习目标”。

历史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新授课中的应用程序

一、新授课的基本程序

①导入、揭示教学目标

②指导学生自学

③先学

④后教

⑤当堂完成作业

二、新授课操作过程中要重视的几个方面

1.导入、板书课题、示标

(1)导入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可分为心理准备与知识能力准备两个环节。

目的在于稳定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和准备。

一般控制在2—3分钟以内。

为了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在内容与形式的确定上要求精当、简捷,选取最佳途径切入主题。

若能将心理准备与知识能力准备融为一体,同步进行,则效果更佳。

(2)板题、示标阶段:

导入板题后,接下来就是出示目标。

因为课上明确目标不可能长篇大论,因此,在出示目标时,应力求语言精炼,表述准确,语速要尽量慢些,让学生都能很快准确掌握本节课的目标要求,特别是重、难点问题。

2.先学阶段

所谓先学,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课本进行自学。

这一环节非常重要,一方面学生必须认真自学,掌握基本的知识,并找出自己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普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学生学习中的困难,这样才能为后教提供真实的素材。

否则教学效果就不会好。

那么,怎样才能抓好“先学”这一环节呢?

(1)自学前的准备:

在学生自学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了解用什么方法自学,通过自学应达到什么要求等。

(2)学生自学: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除了注意端正学生的态度外,还要认真巡视,进行细致调查,参与学生讨论等,找出学生自学还不能解决的问题。

比如我们在学习“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时,有的学生对“凡尔赛体系的作用”理解有困难,有的学生对“国际联盟的性质”认识不到位,而这些又正好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这些情况,教师在行间巡视、督查时都要一个不漏的获取,并认真分析,分清主次,归类整理,以便“后教”时有针对性和条理性。

3.后教阶段

所谓后教,就是在学生先学之后,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教学,这一环节是学生最终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一方面要弄清楚教什么,另一方面要弄清楚怎样教。

(1)教什么?

教学生自学后还不会的地方,绝不能否定学生自学的成果,从零开始,照本宣科。

教师通过指名学生回答思考题,根据“先学”后暴露的问题进行教学,凡是学生自学已经解决的,已经会了的坚决不教。

比如一些基本的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比较明显的历史事件的过程、意义等,学生自学解决了就行,不必重复,而把时间省下来,重点解决学生自学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对某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认清某一历史现象的本质等等,这些问题前后跨度大,思维量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自学解决确实有困难,那就重点讲这些内容。

(2)怎样教?

不是教师一言堂,而是尽量地引导会讲的学生讲。

先指名学生回答,若答对,教师作适当肯定、表扬,不必重复答案;若学生回答不全面或有错误,就指名其他学生帮助补充、更正,若其他学生也难以完成则教师再点拨、提示。

这个时候,教师切不可简单地批评,应尽量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和大胆争论,可引导学生同桌或四人学习小组讨论、辩论,同时引进竞争机制,给敢于发表见解的同学适当加分,对答到一点内容的同学加较大的分,对答得比较完整的同学加重分。

一节课下来,以小组为单位,累计加分,得分最多的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

我们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的,一定会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提高竞争能力,陶冶了情操。

“后教阶段”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高潮部分,这一阶段运作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

后教的过程既是全面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的过程,更是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是不教,而是要更好的教,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这一关键就在于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4.质疑、释疑和巩固阶段

(1)在质疑、释疑这一阶段,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思想认识更新。

过去,我们一直强调教师的教。

现在,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更应该注意学生学得如何,更能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②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一定是教师想到的,也不一定是教师能准确讲清楚的。

我们要正确认识到这恰好是我们教学的成果之一。

③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我们不是给现成的答案,而是尽可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进一步去动脑,让学生讲出为什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巩固阶段

根据艾宾洛斯的遗忘曲线,当堂巩固所学知识显得尤其重要。

抓好这一环节,可以为下面的当堂训练打好基础。

5.当堂训练阶段

“当堂训练”着重在于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口答、笔答、自背、互背、抽背、板演等方式完成。

在“当堂训练”这一环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保证学生练的内容和质量,是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搞死记硬抄。

(2)保证练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

(3)保证练的形式是学生完全独立、快节奏地按时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只纠正错误。

这样,高强度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以及紧张、快节奏学习的习惯等。

思想品德

“先学后教、学堂训练”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新授课中的应用程序

一、揭示学习目标,指导自学

新课开始,教师要将学习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目标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同时出示思考题,使学生能带着问题自学。

展示目标及思考题的方法应灵活多样,一般采用的方式有:

小黑板张挂、口头表述、发目标纸及思考题卡片、放幻灯片、多媒体课件展示等。

一节课应采用何种方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由于目标和问题明确,学生学习进取心和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精力也得到了科学分配,学习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二、先学阶段

先学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阶段,是学生主体作用最充分显示的阶段,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教师要认真进行自学指导,即从实际出发,提出适当的自学要求,包括:

如何看书、练习的内容、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教师要重点指导学法,我们给学生最重要的不是金子,而是点金术,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目前,学生方法存在单一、被动的问题,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

我们在多年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归纳了如下有价值的学法:

(1)自读理解课本(相关大字部分慢读,小字部分快读)或材料,围绕目标逐个地解决问题。

(2)提出疑问(质疑),发现问题,便是进步。

(3)同桌或前后讨论疑难。

(4)学会做“记号”。

做到不动笔不读书,养成动笔的习惯,在正确答案下划线,重点词语加着重号,难点、疑点划双线或难点划圈,疑点打“?

”等等。

通过经常训练,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探索新知的能力,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站在讲台上袖手旁观,而应积极参与学生自学过程,当好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除了注意端正学生的态度之外,还要进行仔细调查,给学生“做B超”。

通过行间巡视,重点了解中下生在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学生自学结束后,教师应通过板演、提问等形式检测学生的自学的效果。

通过质疑问难,最大限度地暴露学习中的问题特别是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为“后教”作准备,进行第二次备课,使“后教”有针对性和条理性。

三、后教阶段

“先学后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问题教学法,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教”的含义主要体现在:

(1)教的内容:

只教学生不会的地方。

(2)教的要求:

要让学生真正理解。

教师的教不是就题讲题,而是由个别到一般,上升到理论,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学会灵活运用。

(3)教的方法:

不是教师一言堂,而是引导会讲的学生讲,学生讲对了,教师给予肯定、表扬,不再重复讲;学生不会讲的,教师才开口讲;学生讲错了,教师才更正。

(4)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向权威挑战。

四、巩固复习的必要性

根据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遗忘的速度是由快转慢。

思想品德课学科本身的特点,要求师生重视记忆。

及时巩固复习所学的知识,这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巩固复习方法一般采用学生自读、同桌互背、优生帮助后进生、教师督促后进生记忆等形式。

五、当堂训练

在“当堂训练”即当堂完成作业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五方面:

(1)保证学生练的内容。

就是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