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综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76722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综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综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综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综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综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综合.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综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综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综合.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综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闭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

“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

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

2.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D)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

A.反映论B.先验论

C.可知论D.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D)

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D.实践观点(D)

5.唯心主义认识论都是

A.反映论B.先验论C.可知论D.不可知论(B)

6.唯心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是

A.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

B.主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客观唯心论是可知论

C.客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主观唯心论是可知论

D.有些唯心论者是可知论,有些唯心论者是不可知论(D)

7.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

A.科学知识B.丰富的经验

C.实践D.人类认识能力(C)

8.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

A.起主导作用B.起决定作用C.起重要作用D.不起作用(C)

9.认识主体是指

A.事物的主要构成部分B.认识对象的主要方面

C.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D.人的主观精神世界(C)

10.客体指

A.一切客观事物B.自然界

C.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的对象D.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C)

11.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因为感性认识

A.是不可靠的B.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C.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反映D.是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的(C)

12.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

A.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B.唯心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观点(D)

13.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D)

14.判断对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

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已经过多次反复

D.对该事物的理性认识是否已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D)

15.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B)

16.真理是

A.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

B.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D.对人们有用的一切理论(C)

17.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是指

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

B.实践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

C.实践有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

D.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

18.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往往产生不同的认识,这说明

A.认识的内容不是来自客观世界B.认识是主观自生的

C.客观事物不能被意识正确反映

D.认识受认识主体状态的影响和制约(D)

19.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A.真理和错误没有原则界限B.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都是真理

C.不同人有不同的真理标准D.真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D)

20.假象是

A.人们认识中发生的错觉B.从正面反映本质的现象

C.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现象D.不表现本质的现象(C)

21.认识对实践具有

A.决定作用B.检验作用C.指导作用D.中介作用(C)

2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先导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C)

23.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反对

A、经验主义B、先验论C、绝对主义D、教条主义(D)

24.关于改造客观世界的说法,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包括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

B.改造客观世界是认识客观世界的目的

C.改造客观世界必须遵循客观世界的规律

D.改造客观世界的核心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D)

25.下列属于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有

 ①修身养性②经济体制改革③脱贫致富④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D)

26.在主观世界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统一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世界观B.人生观  C.阶级立场D.价值观(A)

27.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是

A.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然地改造了主观世界

B.改造主观世界主要是靠自己自觉地学习,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

C.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有意识地、主动地改造主观世界,努力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D.只有改造好客观世界,才能更好地改造主观世界(C)

二、多项选择题

1.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人类己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ACD)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

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审美关系(ABCD)

3.一位科学家说:

“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

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这段话应理解为

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惟一存在的世界

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C.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D.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CD)

4.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缺陷是

A.否认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C.否认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D.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CD)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A.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认识的基础是实践D.认识是思维对存在的无止境的接近(ABCD)

6.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A.反映论B.能动的反映论C.先验论D.可知论(AD)

7.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先的基本的观点,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D.实践不需要认识的指导(ABC)

8.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因为

A.认识对实践不起推动作用

B.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C.实践不断积累感性材料并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锻炼人的思维能力(BCD)

9.做好工作“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一思想说明

A.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先的基本的观点

B.上级指示和决议不能作为行动的根据

C.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D.一切要从实际出发(AD)

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A.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B.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D.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AC)

11.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重大意义在于

A.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B.发挥理性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C.变精神力量为物质力量D.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克服其盲目性(ABCD)

12.“一定条件下,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是指精神力量

A.是物质力量的根源

B.可以使物质力量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C.可以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鼓舞作用

D.为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BCD)

13.割裂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历史的统一,会导致

A.唯心主义B.教条主义C.经验主义D.“左”和右的错误(ABCD)

14.“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这一思想可以理解为

A.真理是具体生动的形象

B.真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BCD)

15.真理具有

A.具体性B.全面性D.客观性C.过程性(ABCD)

16.认识是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创造

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ACD)

17.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存在着“建构”,这说明

A.主体通过思维构造客体原型B.主体认识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

C.主体把获得的全部客体信息结合起来,构造出客体的整体形象

D.主体选择、加工客体信息,在思维中重新组合、构造反映客体的观念体系(BD)

18.真理和错误的相互转化,是指

A.真理被推翻,为错误所代替B.错误是真理的先导

C.对真理的运用超出了它适用的范围D.把真理的某一方面加以片面夸大(BCD)

19.逻辑证明

A.是探索论证真理的手段B.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能指导实践,校正其谬误D.必须以实践为基础(ACD)

20.“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这句话意味着

A.真理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B.真理和错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真理和错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D.真理和错误的对立在一定条件下才具有绝对的意义(AD)

21.马克思主义“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行动的指南

B、马克思主义必须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C、必须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是对现存的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ABCD)

22.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坚持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

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

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ABC)

23.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必须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永恒真理

C、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

D、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CD)

24.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

A、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

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C、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BCD)

25.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是

A、必然

B、必然王国

C、自由

D、自由王国(BD)

26.“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其意思是指

①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不能停止②人们改造人类社会的活动没有止境③人们应当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④人们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改进自己的思维方法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AB)

27.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表现在

A.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B.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C.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D.二者毫无联系(ABC)

28.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就是要

A.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C.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

D.改造自己的思想(ABCD)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二(闭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劳动者的素质B.科学技术

C.生产管理D.生产工具

2、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A.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相互联系B.产品的分配方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3、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4、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

A.社会中现有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总和

C.一定的生产力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D.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的总和

5、上层建筑是推动还是阻碍社会的发展取决于()

A.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B.它是否同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合

C.它本身的各个部分是否协调

D.它是否与经济基础存在着矛盾

6、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

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8.“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9.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

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使用暴力的结果;B.产品分配的结果;

C.在生产中出现了指挥者和执行者的结果;

D.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结果。

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

C.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

11.社会革命根源于()

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2.“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

看法是()

A、宿命论观点B、机械论观点C、历史循环论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是()

A、根本经济制度的改革B、根本政治制度的改革

C、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某些方面和环节的改革

D、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某些方面和环节的改革

2、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图书馆B、法院C、大学D、军队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B、它决定了社会的基本面貌

C、它是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本力量   D、它规定了社会制度的性质

4、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  )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D、国家政治制度

5、马克思说: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

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

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段话说明()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6、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

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

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

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

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

7、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

A.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B.它属于上层建筑

C.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D.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8.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

9.阶级的实质是()

A.经济收入不同的社会集团B.政治思想不同的社会集团

C.一个社会集团占有另一个社会集团的劳动

D.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关系

10.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

B.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C.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11.“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气去安排它的葬礼呢?

”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A.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C.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D.否认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12.“劳动创造了人”的基本根据是()

A、劳动使人们结成了社会关系B、劳动创造了生产工具并使猿手变成了人手

C、劳动推动语言的产生和发展D、劳动使人的意识得以形成

13.唯心史观的错误是()

A、否认阶级斗争B、否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C、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14.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5.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的观点,属于()

A、唯心史观B、宿命论C、英雄史观D、唯物史观E、群众史观

16.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它的主要内容有()

A、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B、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一切向群众负责

17.、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是()

A、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B、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没有考察人们历史活动地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

D、没有客观地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2、D3、C4、B5、A6、C7、C8、A

9.D10.C11.D12.D

二、多选题

1、CD2、BD3、ABCD4、ABC5、ABCD6、ABCD

7、ACD8、AB9.CD10.CD11.AB12.ABCD

13.CD14.ABD15.AC16.BCD17.CD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三(闭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利润的市场价格是

A生产价格B成本价格C零售价格D垄断价格

2、掌握着金融资本和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少数最大的垄断资本家和垄断资本佳集团是

A政府首脑B经理阶层C金融寡头D执政党首

3、金融寡头实行其在经济上的统治的主要途径是

A通过个人联合B通过人事参与C通过“参与制”D开办股份公司

4、金融资本是

A归银行支配的由工业资本家运用的资本

B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发展成的资本

D国家参股和控股的金融机构的资本

5、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是

A银行资本B工业资本C商业资本D金融资本

6、垄断价格是

A生产价格加平均利润B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C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D成本价格加超额利润

7、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垄断组织的形式

A辛迪加B混合联合公司C托拉斯D跨国公司

8、资本输出可划分为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这是依据

A资本输出的本质来划分的B资本输出的形态来划分的

C资本输出的方式来划分的D资本输出的主体来划分的

9、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从财政预算拨款投入经济领域以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资本为

A私人垄断资本B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融合的资本

C公有制性质的资本D国家垄断资本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11、资本国际化的动因是

A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B国际分工的发展

C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D社会分工

二、多项选择题

1、垄断和竞争的相互关系是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占据统治地位B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

C垄断与竞争不可能并存D垄断阶段产生的新的竞争成为竞争的主要形式E垄断时期的竞争有不同于自由竞争的特点

2、垄断利润的来源有

A本企业雇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B小生产者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C非垄断企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D雇佣工人必要劳动的一部分

E外国劳动者所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3、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的内容有

A实施国有化政策,建立和发展国有经济成分

B扩大财政支出,增发国债,扩大内需

C中央银行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

D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调节货币供应量

E实施社会福利措施,缓和社会矛盾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A国家直接掌管的垄断资本B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C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D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E各国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结合

5、资本主义国家杜经济干预和调节的主要方式是运用

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计划调节D收入政策E立法和行政措施

6、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目标有

A经济总量平衡B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C充分就业D国际收支基本平衡E经济稳定增长

7、新殖民主义对发展中国家控制和剥削的手段有

A打着“援助”的旗号进行国家资本输出B通过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C利用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东芝发展中国家经济D在技术转让中进行盘剥

E利用贱买贵卖进行不等价交换

8、二次大战后经济区域化的组织形式有

A欧洲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非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