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 潢川卫生工作会发言材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74998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息县 潢川卫生工作会发言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息县 潢川卫生工作会发言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息县 潢川卫生工作会发言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息县 潢川卫生工作会发言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息县 潢川卫生工作会发言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息县 潢川卫生工作会发言材料.docx

《息县 潢川卫生工作会发言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息县 潢川卫生工作会发言材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息县 潢川卫生工作会发言材料.docx

息县潢川卫生工作会发言材料

政府战略购买绩效考核支付

努力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和综合支付改革的新突破

息县卫生局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医改政策精神,强力推进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自2009年1月以来,息县利用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农村卫生发展项目实施的有利时机,在中央和省级专家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了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和综合支付制度改革工作,经过两年的实践,逐步探索出“政府购买、服务同质、合同管理、乡村一体、绩效支付”的政府购买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运行模式。

2010年7月和11月,省级专家和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分别到我县进行调研,给予高度评价。

同年12月7日由卫生部、财政部、发改委、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英国国际发展部联合在郑州召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经验交流暨高层研讨会议上,我们的做法得到了充分肯定,并在全国项目县进行推广。

2011年,我们又创造性地开展了综合支付制度改革的探索工作,并取得了可喜成绩,得到中央和省级专家的高度赞扬。

现将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简要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政府购买,为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1、确定公共卫生服务包和购买程序。

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和考核工作方案,将国家十一类(包括省级的婚前医学检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作为一个服务包,向全县符合准入条件的服务机构通过竞标形式进行购买。

县项目办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操作流程,明确买卖双方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对购买内容、操作规范、绩效考评标准和支付程序等进行规定。

2、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费用测算,制定“标的”。

按照卫生部制定的项目服务规范,结合我县实际,组织专家制定了各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清单,同时还组织疾控、妇保等领域专家按照项目服务流程,对服务包费用进行了科学测算,制定了标的。

3、公开竞标,签订服务合同。

县卫生局制定了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采购文件,采取以乡为单位作为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运行模式,向全县符合准入条件的服务提供者(医疗卫生机构)发出邀请函。

各医疗卫生机构及时提交应答文件。

经过评标委员会评选,最终与23个医疗卫生机构签订了以“合同管理+绩效支付”为核心的购买合同,各中标的乡镇卫生院与各村卫生室也先后签订了购买合同,通过签订合同,使乡村两级卫生机构成为事实上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以村为基础,以乡为支撑”的一体化管理体制。

4、合同预付,绩效考评兑现。

首先,县卫生局按照合同向服务提供者(各乡镇卫生院等)预付70%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作为各乡镇开展此项工作的启动费用;其次,县卫生局根据服务项目、服务过程、服务效果等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每季度组织县级专家组对服务提供者进行一次绩效考评,乡镇卫生院负责对村级进行绩效评价,考评结果作为支付合同服务费用的主要依据。

2010年全县共支付公共卫生服务费用1846.85万元,2011年支付公共卫生服务费用1702.21万元,两年累计支付公共卫生服务费用3549.06万元。

5、第三方监督,确保公共效率。

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及监察、财政、物价等职能部门官员组成第三方监督评价小组,每半年对购买服务的程序、服务提供的及时性有效性及群众反映的问题等进行一次督导,从“需求方”的角度对“提供方”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进行监督,对购买卫生服务中“买”、“卖”双方的行为进行监管。

(二)科学制定临床路径,全面实施综合支付改革

我县按照项目进展和医改的要求,从2011年1月起,积极开展综合支付改革工作,综合支付就是以医疗质量管理为基础,以绩效合同管理为手段,以医疗服务综合监管为保障,对医疗费用实行分组分类打包支付的新型医疗服务支付制度,从而达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患者就医成本的目的。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健全组织、完善方案。

为保证综合支付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县政府成立了有主管付县长为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综合支付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息县医疗卫生服务综合支付改革实施方案和考核方案。

卫生局成立综合支付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质量管理组、服务购买组、支付审核组和第三方监管组,各实施单位分别成立相应领导小组,下设临床路径组、价格测算组、监督管理组、院内专家组、绩效考核组及首席质量管理员,充实完善各种管理制度。

2、筛选疾病、制定路径。

我们一是将全县新农合前三年的(2007-2010年)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农民住院病种就诊次均费用以及费用构成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二是对农民住院疾病分县、乡两级将住院人次、最高费用、最低费用、平均费用进行汇总分析;三是通过摸底排出全县农民疾病发病谱、疾病发病顺位、按病种住院人次排序、住院疾病费用,平均住院费用等信息资料,为筛选病种和费用测算准备了详实的基础资料。

;四是按照疾病顺位,选择常见、多发病,优先纳入综合支付管理的病种,为了防止在诊疗过程中病种的变异,我们还科学地制定规范的A、B、C临床路径;五是按照“先易后难,梯次推进”的思路,逐步扩大综合支付管理的病种数量。

经过一年的实施,乡镇病种数量由最初的14个提高到年底的45个,县直的由20个提高到年底的122个疾病,住院病人的覆盖率乡镇达到90%以上,县直达到60%。

3、价格谈判,签订合约。

我县实施综合支付管理的病种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费用定额和新农合的补助比例是不同的,如何保证病人就医成本降低,医疗机构效益不降,疾病的价格谈判是重要环节,县合管办与医疗机构谈,医疗机构与各科室进行谈。

我们一是尊重现实,由县合管办和医疗机构分别按照分组管理、分类支付的原则对疾病制定的按A、B、C三种不同的路径进行据实测算,充分协商,达成共识;二是适度增长,制订费用时充分考虑物价因素,实行动态管理;三是确保医院和医生的利益不受损失;四是确保患方更实惠,在保证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不合理的费用;五是对相关病种实行重点倾斜解决区域突出问题。

价格谈定后与医疗机构及时签订购买合约,认真实施。

4、绩效考核,综合监管。

实行绩效管理,保证质量、效率、效益是综合支付改革的有效手段。

通过合同购买形式与实施医疗机构确定绩效考核方式,每个病种均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各医疗机构分别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和绩效考核体系,确定首席质量管理员,制定奖惩制度,鼓励医务人员提供更高质量、更多数量的卫生服务,逐步健全医疗机构内部激励机制。

县合管办通过信息平台主要对住院病种的出、入径、费用、质量规范执行情况开展外部监管,对跳转到B、C路径的病例进行抽查。

各级医疗机构通过医院科室、质控员对疾病的诊断、A、B、C路径的跳转的公示、诊疗标准等进行监管,同时开展对受益人员的满意度、服务质量、疗效等进行跟踪了解,构建综合支付管理的综合监管体系。

5、优化流程,逐步提高。

在实施综合支付改革的过程中,各医疗机构也成立了攻关小组,根据筛选病种结合卫生部制度的临床路径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更加细化的A、B、C临床诊疗规范(即细化的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表单),优化疾病的诊疗流程,方便了病人,医疗服务质量逐步得到提高。

二、取得的成效

(一)政府购买使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实施,十一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全县全面展开,成效显著。

截止2012年12月30日统计,①全县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831669份,录入电子档单823945;②开展健康咨询活动2357次,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3658块,举办健康知识讲座1680次。

③0-6岁儿童保健人数85728人;④孕产妇系统保健人数12249人;⑤老年保健人数78452人;⑥0-6岁预防接种人数91025人;⑦传染病管理人数1335例;⑧高血压管理人数61851人;⑨糖尿病管理人数8052人;⑩重性精神病管理建档2417人。

⑾婚前医学检查6758人。

1、通过竞争性招标,提高了三级网运行效率。

政府购买服务通过竞争性招标,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服务理念有了明显转变,参与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各乡镇卫生院全员参与,成立了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公共卫生服务小分队,统一着装,下乡服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也主动协助村医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村医通过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增加了收入,极大地调动了主动参与购买服务的积极性;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由过去的竞争变为合作,提高了服务效率,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确保公共卫生服务实施的可持续性。

2、实行绩效考核支付制度,提高了服务水平。

政府购买卫生服务通过与各乡镇卫生院签订购买服务合同,定期组织专家组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资金支付的重要依据,将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质量、效果与服务报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建立了更加科学的资金支付激励机制,改变了过去将补助经费按比例平均分配给机构的拨付方法和过去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逐步由“养人办事”向“办事养人”转变,保证了公共卫生服务实施的公平性,提高了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3、构建了信息平台,减低了管理成本。

随着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发现已建立的纸质健康档案基本上成为了死档,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加之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跟不上,服务质量无保证,导致管理成本较高。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与软件公司合作,及时开发了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同时与新农合管理系统、医院HIS系统、银行的存储功能进行侨联对接,实行卫生便民一卡通,极大地方便了农民使用。

信息平台建设为我们开展及时服务,记录工作信息,实施绩效评价等工作奠定了基础,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使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逐步走向了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

4、实施第三方监管,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为了使服务更加均化等,我们从多方位进行综合监管,建立了一整套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监管的有效模式,逐步形成合同管理、绩效考评、需方评价、第三方监督和行政问责制五位一体的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监督评价体系。

同时卫生局在各乡镇卫生院还建立了群众反映和投诉平台,使群众的需求和意见能够得到及时表达和传递,确保农民得到了实惠。

在调研时了解到,各阶层人员尤其是群众都认为,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是政府拿小钱,为群众办了一件大事!

目前在我县农村广为流传一句顺口溜:

“健康有档案,生病政府管,一卡通天下,生活比蜜甜!

”。

(二)综合支付改革的实施,攻克了医改中的一道难题

我们综合支付制度改革从2011年初的8个试点单位到全面推广仅用了肆个月的时间,全年共进入综合支付改革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人7862例,其中进入A路径的病人5896例,B路径病人1415例,C路径病人551例,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为县级医院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具体成效为:

1、控制了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综合支付改革由于采取预付制支付方式,控制费用的主体在医院、科室和医生,其控制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核心就在于不仅能够在总费用上控制增长,而且能够在内部优化费用构成,通过控制不必要的费用支出,自觉降低药品、检查费用比例,提高劳务费用比例,从而改善“大处方、乱检查”的现象。

据统计分析,我县境内医疗机构在综合支付实施之前的2007-2010年的4年间,年住院次均费用增长14.5%,当前监测同期对比年增长10.54%;实施病种类的次均费用平均与上年度比降低99元,从而使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了有效遏制。

2、规范了诊疗行为,提高了服务质量。

由于综合支付病种采取按照科学的临床路径、质量控制、合同管理和绩效支付等手段,对诊疗行为进行规范。

同时对每个病种采取政府购买、节约分成的分配办法,使医生的灰色收入由暗箱操作变为阳光作业,极大的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病历合格率、无菌感染率、手术等待日、不合理用药和大型仪器检查阳性率均有明显的变化。

3、增加了医患沟通,提高了就诊满意度。

由于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行为,进入临床路径前医生从诊断、诊疗、用药、预后、费用等多方面必须与患方进行广泛讲解和沟通,让患方明确病情的诊疗过程,明白消费依据,患方同意才能进入临床路径管理,从而增加了患方的知情度,同时也增加了患方理解和支持,患方满意度无形中得到提高,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截止目前实施综合支付类病种未发生一起医疗纠纷。

4、农村卫生资源利用更加优化。

综合支付改革规定了县、乡两级不同的费用定额和自付费用定额,通过经济杠杆的调节,改变了患者过去“住院就上县”的习惯,参合农民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理智地选择就诊医疗机构,常见多发病在乡镇、疑难重病到县级医院的分级诊疗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卫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既方便了患者,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又调整了县、乡两级临床业务重心,促使县级医院提高医疗技术,集中力量解决一些疑难重病。

5、确保了基金安全不透支。

综合支付总费用是根据全县新农合基金的总量,结合全县农民以往住院人次、实际费用及现行收费标准,考虑了潜在的医疗需求、物价变化等因素而确定的。

在实际运行中,注意总结、调研、完善,根据筹资水平和基金总量进行测算和调整,适时微调个别住院按病种的费用标准,使得整个方案运行平稳,达到了基金不透支、农民得实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发展的目的。

6、科学规范管理制度更明晰。

综合支付制度的改革,势必将先进的人事管理,岗位管理,精细的财务管理,价格管理制度,合理的分配制度,科学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信息化平台建设,医院对科室、科室对每人的监管机制等现代化的管理制度都必须建立健全。

三、几点体会

(一)政府重视是前提。

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和实施综合支付制度改革工作,政府重视是前提。

实施购买服务后,政府由原来的医疗卫生服务组织者和实施者转变为服务购买者和监督者,政府的角色和职能发生了转变,实现了管办相对分离,有助政府实施更有效的宏观管理。

为保证各项医疗卫生服务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我县成立了以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多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组织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成立第三方监管组织,还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落实了县财政应承担的各项医疗卫生服务经费,为顺利实施政府购买奠定了基础,提供了资金保证。

(二)规范操作是关键。

规范操作是确保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综合支付制度改革实施的关键。

一是要结合本县、本单位实际对国家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综合支付管理病种进行合理的测算,使其资金效益最大化。

二是通过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服务内容和综合支付管理病种的临床路径,明确各级工作职责、任务和操作规程等质量标准和实行服务准入条件,确保服务提供机构和服务人员有章可循、规范提供相同服务。

三是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综合支付制度管理病种的绩效考核办法,实行多劳多得,按绩效支付。

四是引入非利益相关者进行监督,落实行政问责,形成良性激励约束机制。

从而提高了公共卫生服务和综合支付管理的质量与效率,确保群众得到实惠。

(三)加强监管是保障。

加强监管是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综合支付制度改革顺利实施的有效手段,为此,在监管标准上,我县统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综合支付管理病种的绩效考评标准,统一第三方监督重点和关键环节。

在监管主体上,采用同业监管和非利益相关方监管为主,第三方监督、需方评价为辅的方式,对提供服务的有效性、质量合规性进行监督考核。

在监管内容上,制定清晰、量化的考核要点和指标,针对服务过程关键点,从供、需双方开展量化考核。

在监管手段上,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电话、信函等开展辅助监管。

从而有效克服了过去“人情监管”、“利益关联监管”产生的常见问题,成为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和综合支付改革监管的有效途径。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借鉴兄弟县区的先进做法,进一步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力度,加快综合支付制度改革的步伐,同时针对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寻求改进措施和解决办法,力争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面提速卫生信息化

为深化潢川医改构建信息高速公路

潢川县卫生局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卫生服务、卫生管理以及卫生发展的需要。

09年国家新医改启航以后,五项重点医改都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部分关键性改革甚至以卫生信息化为前置条件。

潢川卫生局审时度势,几年前就将卫生信息化建设纳入重要日程,在疫情直报、艾滋病和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治管理、人事财务管理、新农合、行政办公等多个工作领域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建立了管理和服务的崭新格局。

一、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卫生发展总体规划

2009年,我们在全市率先完成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显著提高了免疫规划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信息化的意义所在。

为此,我们将卫生信息化建设正式列入全县卫生工作目标,并制定了《潢川县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提出:

从2009年开始,用五年的时间,以惠及民生为目标,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要求,以居民健康管理为中心,以卫生服务活动为主线,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系统建设为切入点,加强顶层设计,统一标准规范,统筹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和综合管理等业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健全资源合理利用、信息充分共享的机制,建成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在具体实施上,也明确了力求高端、整体设计、量力而行、分层推进、不断完善的基本路径。

为此,卫生局专门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精通计算机技术有业务专长的同志负责具体工作,统筹全县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

之后,各医疗卫生单位迅速建立了组织,明确了专人,投入了设备,并及时开展人员培训。

卫生局连续三年将此列入年度工作要点,进行重点督办,实施目标考评,兑现奖惩,为信息化地持续推进奠定了机制保证。

二、高标准起步全面推行信息化

一是高标准建设卫生局信息化中心。

建好信息化中心是构建区域信息化大平台的关键环节。

局党委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明确提出,超前装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卫生信息工作需要。

在局办公楼四楼专门拿出两间房屋建标准化信息中心机房,配备了专职技术人员进行管理。

为确保信息中心的安全,确保数据的安全,我们采用了双服务器加高容量不间断继电电源的配置方式。

同时我们对两台服务器采用了“磁盘阵列”的工作方式,进一步加强的数据的安全性,使数据不会因为某块硬盘的损坏而造成数据丢失。

我们定期用光盘进行数据备份,采用异地保存的方式来确保数据的安全。

在安全设置上,我们使用了硬件防火墙,确保服务器不受攻击。

同时还使用大容量间接继电器,确保停电后,能为服务器继续供电8~12小时,防止因为骤然停电而造成服务器的损坏和数据的丢失。

在网络配置上,为保证信息平台网络数据连接的畅通,我们采用了电信网通双百兆光纤接入方式,确保南北网络接入信息中心快捷无阻障。

二是高标准建设多媒体培训中心。

人员素质是信息化建设的瓶颈之一,基层广大卫生工作者掌握信息化技术、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计算机的并不太多,全面加强人员培训和师资人才培养是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此,潢川卫生局投入50余万元建设了一个面积超百平米、120余席位的多媒体培训中心,着力加强了包括村医在内的卫生信息化培训。

三是信息化建设直通乡村两级。

为解决基层卫生院网络速度较慢、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我们与网络公司进行协调,为全县所有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和部分县直单位统一接入了光纤,彻底解决了网络瓶颈问题。

同时,为全县所有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统一配置电脑,开通网络,安装了软件。

三、把握关键确保顺利推进

乡村两级是信息化关键环节。

2010年始我县软硬件并举全面加强乡镇卫生院信息化建设,在完善新农合管理系统、充分发挥新农合系统定点监管、网络监控、补偿服务等功能作用的基础上,全面推广使用医院管理系统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以及基本药物网上采购平台,使硬件设施、人员技术、业务覆盖及信息化水平都有显著地提升。

特别是以医院管理系统的应用为抓手,强化了医院监管,规范了诊疗服务收费行为,有效控制了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使卫生院的管理趋向规范化、科学化轨道;以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应用为突破口,使居民健康档案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和科学化管理,便于查询、管理和更新,同时也更加真实完整。

为了解决把“死档”变“活档”问题,我们大力推进了居民健康档案、医院管理、新农合三大电子管理系统的对接融合,于2011年初建立了区域网上信息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此外,2010年起局党委还提出了数字化医院的理念,在双柳、仁和、白店、伞陂、黄岗、桃林、上油岗、付店、魏岗九所乡镇卫生院开展了数字化医院试点,推行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为确保信息化的顺利推进,我局在加强对下培训和指导的基础上,还积极与软件开发公司联系,签订合同,由公司派人常驻我县,具体负责操作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

局领导对乡镇卫生院进行分片包干,督促落实,确保取得实际效果。

加强和推动了村室卫生信息化建设,我们举办了多起乡村医生信息化培训班,为全县265所村卫生室各免费培训了一名信息员。

2012年我们将把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工作列入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强化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使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一名能够熟练操作电脑、正确应用新农合、居民健康档案、村室业务管理等管理软件及相关硬件的合格信息员,尽快建立起覆盖县乡村的信息化工作网络,确保门诊统筹和基本药物制度两项重大医改能够顺利实施。

2012年,我们任重而道远,卫生事业发展全面跨进深化医改的新阶段,卫生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速。

我们将按照省市卫生信息化的统一部署,一方面着力于县乡村信息化工作网络建设,尽快建立起覆盖全县的信息化工作网络;一方面着力于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新农合、健康档案、医院管理等主要业务系统的对接整合,建立完善的区域卫生信息大平台,为全市、全省联网打好基础。

另外,积极推动县乡医疗机构数字化医院建设,推动试点医院应用电子病历、电子处方,建立数字化新型医院管理平台和医患沟通平台,拓展远程诊断、远程咨询会诊及远程教学等服务,将我县的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更加宽阔通畅的信息高速公路。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